正文

高位出局Ⅱ 透資 第四部分(6)

高位出局:透資 作者:丁力 著


  電視大學也是大學。胡婭沁父母沒話說,同意他們結婚。

  聶大躍當時想:這大概就是天意吧!

  天意當初讓他們結婚了,現(xiàn)在又打算讓他們再離婚,看來天意也是隨機應變的。

  聶大躍和胡婭沁當初結婚以后的感情一直不是非常好,主要是長期不在一起。城關離礦上雖然只有幾十里路,但是正因為只有幾十里路,所以他們雙方都沒有探親假,就老是處于實際分居狀態(tài)。

  三十幾里路讓胡婭沁跑是不合理的。那么就只有聶大躍跑。事實上,新婚期間的聶大躍道是經常去稀土礦的。但是騎自行車走三十里上坡到那里幾乎把力氣用得差不多了,加上在岳父岳母家不比自己家,一切都得小心謹慎,所以聶大躍的狀態(tài)與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差不多,疲軟。男人一疲軟了夫妻感情就危險了。特別是聶大躍對岳父岳母老是有一種畏懼心理,還不敢多來,來多了怕岳父岳母就會認為小伙子不好好上學,不求上進。本來就疲軟,再加上不多來,這個婚姻能不危險嘛。

  岳父岳母的擔心不是多余的,事實情況也大抵如此。大學不是每個人都能上的,在他們那個年代尤其是這樣。廣播電視大學的特點是進門容易出門難,這一點聶大躍深有體會,以至于后來聶大躍在深圳自己當上老板后,在招聘人才時,他還偏重于招聘電視大學的畢業(yè)生,因為他知道,要把電視大學讀出來,需要比普通大學更大的毅力。聶大躍自己當初就沒有讀下來。

  沒有讀下來的聶大躍更覺得沒有臉去見岳父岳母,沒有臉去見岳父岳母就等于沒有老婆了,因為老婆是跟岳父岳母住一起的。

  一氣之下,聶大躍上了火車,來到深圳。

  聶大躍到了深圳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人才與文憑是兩碼事,至少在香港老板眼睛里是這樣的。

  聶大躍來到人才市場,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碰運氣。但是他連電視大學的畢業(yè)證都沒有拿到,這個運氣也實在是太難碰了一點。正當他準備打道回俯的時候,運氣來了,因為他看見一個攤位上明確寫著“急招技術師傅”,聶大躍就是技術師傅,岳洲縣農機廠的技術師傅。在岳洲,誰見到誰不是喊“師傅”呢?但是聶大躍的這個“師傅”與一般的師傅還不一樣。聶大躍是真的有技術的。聶大躍雖然讀書不行,但是干活不錯,上中學的時候搞開門辦學,那時候他就學會了車、鉗、鉚、焊、電,這一招在上山下鄉(xiāng)的廣闊天地曾經發(fā)揮過作用,回城到農機廠之后更是得到提升,做“技術師傅”絕對沒有問題。

  招聘人員對聶大躍進行了當場測試,順利通過。

  進了香港老板開的這間電話機廠之后,聶大躍很快就受到重用。香港老板姓黃,叫黃榮發(fā)。黃老板自己就是做技術工人出身的,對技術工人非常尊敬。事實上,當時在電話機廠幫著黃老板打理的那幾個香港人也都是技術工人出身,沒有一個是大學畢業(yè)的。這些香港的技術工人叫“師傅”,別看聽起來跟當時國內普遍稱呼“張師傅李師傅”差不多,其實在香港“師傅”的地位相當高。在聶大躍來到這個廠之前,管理人員除了香港師傅外,就是國內的一些大學畢業(yè)生,這些大學畢業(yè)生在廠里面被稱做工程師,無論他們實際上有沒有定工程師職稱,反正都是叫“工程師”。在港資廠,工程師的地位低于“師傅”。沒辦法,不服不行,工程師的動手能力確實比“師傅”差。

  在當時,生產電話機也能算得上是高科技,但是黃老板做的是來料加工業(yè)務,兩頭朝外,并不需要自己設計和計算,所以內地招聘來的大學生其實就是協(xié)助香港師傅管理,工程師的地位當然比“師傅”低。

  香港師傅當時看不起大陸人,原因是大陸人技術太差。廠里面大學生也看不起香港人,原因是香港人沒文化,連歐姆定律都不知道。黃老板一直想緩和這種矛盾,但是都沒有成功,直到聶大躍來了之后,這個矛盾才解開。

  聶大躍來了之后把香港的師傅全部鎮(zhèn)住了。聶大躍的動手能力比他們強。并且他還知道歐姆定律,知道公制與英制的相互換算。在黃老板眼睛里,他既是師傅,也是工程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