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那些徒弟,那些事

歸隱云夢山

隱士大風流 作者:納蘭秋 著


  "鬼谷兒"能在老虎的哺育下成活下來已算奇跡,沒想到接下來又一件奇事發(fā)生了。趁猛虎外出覓食之際,一個鶴發(fā)童顏、仙風道骨的老人悄然進洞,將"鬼谷兒"抱起,向谷中更深處走去。

  這位老者是哪個?非常抱歉,因為鬼谷先生是個隱士,流傳于史書的事跡少之又少,就連鬼谷先生本人的真實姓名尚且存疑,何況半路殺將出來的莫名老者?我們還是效仿前文,姑且稱之為莫名先生。莫名先生是更早隱居于鬼谷的高士,年齡已不可稽考,自言平王東遷的時候就隱居谷中,與世隔絕。

  平王東遷是西周末年的一段往事。周幽王寵幸褒姒,為了能使褒姒開懷一笑,不惜拿國家制度開涮,下令點燃只有在國家萬分危急的時刻才能點燃的烽火燧。烽火從中央輻射四方,以到達疆域的最遠邊界。各地諸侯一看中央王國點燃烽燧,以為必是夷狄入侵,就率領軍隊勤王而來,等到了首都鎬京才知道上當受騙。而后來,申國勾結(jié)犬戎攻陷鎬京,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燧,諸侯卻不予理睬。西周由是滅亡,平王在申國的支持下遷都洛陽,史稱平王東遷,東遷后的周王朝亦被稱作東周。

  莫名先生自稱平王東遷的時候就隱居鬼谷,屈指算來大概也有三百余歲了。其言真假,已無從考證,但可以相信的是,莫名先生見多閱廣,胸懷韜略,學識淵博,見識卓越,不愧世外高人的稱號。

  一天,莫名先生正在山谷中采摘草藥,忽然發(fā)現(xiàn)一只猛虎呼嘯而過,轉(zhuǎn)眼鉆進一個山洞,約摸過了半個時辰的光景,猛虎從洞中迤邐而出,懶洋洋的朝深谷中溜達而去。莫名先生十分好奇,就冒險到洞中查看。出乎意料,并沒有看到張牙舞爪的虎崽,而是看見一個嬰兒,裹著破爛的衣衫,眨著天真爛漫的眼睛,一動不動地躺在干草上,嘴邊尚留有母乳的痕跡。不遠處有一具女尸,因山洞濕冷并未腐朽。

  莫名先生一看就明白了,女尸乃是嬰兒的生母,因為產(chǎn)后虛弱缺乏營養(yǎng)而死,嬰兒是猛虎哺養(yǎng)成活的。莫名先生心生惻隱,將嬰兒抱到懷里,并發(fā)現(xiàn)了那封血書??戳T血書,知道這懷里的嬰孩身世離奇,將來必定是不同尋常的人物。于是,莫名先生估摸猛虎目前不會回洞,遂將嬰兒抱走,由自己親自教養(yǎng)。

  "鬼谷兒"在莫名先生的精心撫養(yǎng)下,茁壯成長。

  首先,莫名先生是一個醫(yī)術高明的大夫,在他的悉心調(diào)理下,"鬼谷兒"因降生于寒濕的山洞而得的寒疾慢慢好轉(zhuǎn),其他發(fā)育指數(shù)也都達到或超過了母乳喂養(yǎng)的標準;其次,莫名先生還是一個誨人不倦的老師,"鬼谷兒"長大后聰穎靈慧,悟性頗高,莫名先生就將自己的學問傾囊而授,"鬼谷兒"往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深得莫名先生的喜愛。

  鬼谷先生到了總角之齡的時候,深得莫名先生的真?zhèn)?,已能上曉天文,下至地理,精熟兵法,深諳術數(shù)。其間,莫名先生多次帶著鬼谷先生出谷,考察世俗風情,增長見識和閱歷。當?shù)氐睦习傩找喽贾溃砉戎杏幸粚ι裣蓭熗?,俱都仙風道骨,尤其是小徒弟,年齡雖不大,見識與老師父無異,將來必將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時間如逝波,轉(zhuǎn)眼間鬼谷先生已在谷中度過二十個春秋。

  這一天,莫名先生把鬼谷先生叫到身前,語重心長地說:"鬼谷兒,為師的已將終生所學傳授給你,希望你能夠發(fā)揚光大,學有所用,學有所成。當今的世道,兵災擾攘,七雄爭霸,而老百姓卻生靈涂炭,顛沛流離。你要記住,你的來歷不凡,上天也必將降大任于你的肩上,你要好自為之,把淵博的學識和畢生的精力都獻給解民于倒懸的事業(yè)上。而解決之道在于謀求統(tǒng)一,你要找到賞識你的英主,獻上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一代不行就教育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直到成功的那天。"鬼谷先生說:"弟子謹記。"莫名先生聽到鬼谷先生做出保證,覺得自己收養(yǎng)他一場的任務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于是不顧鬼谷先生的再三挽留,執(zhí)意離開,并決意在有生之涯師徒不再相見。鬼谷先生送走莫名先生后,內(nèi)心十分傷感,為老師這種無私之愛而感動至深。

  鬼谷先生念念不忘老師臨走時的囑托,想要出谷兜售自己的治平之策。誰知道天下事想來容易做來難,鬼谷先生帶著滿腔熱血游說諸侯,卻四處碰壁,沒有人愿意重用他,他的滿腹經(jīng)綸亦不得施展。鬼谷先生的處境可謂累累如喪家之犬,七個欲圖霸天下的強國,竟然沒有一個君主能領會他的一片苦心,有的非但不理解,反而惡語相向,態(tài)度相當惡劣。

  鬼谷先生一趟跑下來,累個半死不說,先前便干諸侯的夢想亦煙消云散。在壯士扼腕之余,鬼谷先生想到了先賢孔丘先生的一段故事。

  孔丘先生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也曾向各個諸侯國兜售自己的治國思想,但同樣四處碰壁,甚至到了陳、蔡兩個地方,衣食都無有著落,孔丘先生面如菜色,有氣無力地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就是沒人聽我的,沒有人看好的我的治國之道,我就乘上筏子到海外去,意即歸隱江湖。

  鬼谷先生深受啟發(fā),又聯(lián)想到自己游說這么多年,白白浪費了大好歲月,鬢也星星也卻一無所成,這不正是孔子曾經(jīng)遭遇過的窘境嗎?故而萌生歸隱之心。于是,鬼谷先生決定重新回到"鬼谷"所在的云夢山中,去過一種隱居生活。

  由此可見,歸隱并不是道家人物的專利。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也不得不承認,如果大道不行,歸隱乃是解脫的最好辦法。歸隱是沒有門派分別的,只在于個人的遭際是否到了非隱居不可的地步。此種觀點,自然將那種天生隱士排除在外。而這個世界上所謂的天生隱士寥之又寥,幾乎沒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