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一個充滿戰(zhàn)斗色彩的人,因此在許多人的感覺和印象中魯迅是一個不寬容的人,而魯迅去世前在悼文詞中也說過"我一個也不寬恕"的話,這更給人一種魯迅不能容人的感覺,那么真實的魯迅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面對敵人的污蔑和迫害,面對革命陣營內部的摩擦與壓迫,面對群眾的麻木與冷漠,魯迅又該如何轉化他內心的痛苦與思考呢?這些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又有著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呢?
寫作是對生活的反抗,這個意義不僅僅限于作家,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是這樣。當你生活中遇到困難,遇到愁煩解不開的時候,你拿一張紙寫一寫你的心情,我相信會有很神奇的療效,平常越不寫作的人,這個療效越大?,F(xiàn)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越來越少地寫字,寫信也很少了,很多人拿起電話就打。我開玩笑,以后的人談戀愛都不會寫情書了,寫情書太慢了,打電話多快呀,問今天五點見面去不去?不去?討厭!掛了,這多方便啊。寫情書還要等待、揣摩對方的心思,寫錯了還不能改,但以后寫字可能變成越來越寶貴的東西,為什么呢?你如果寫一寫就會發(fā)現(xiàn),寫作是對生活的反抗,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不滿,我們才要寫作,用成語說"不平則鳴",世上有不平事,心里有不平之氣,寫作能夠轉化,能夠化解,魯迅筆下很多人物的痛苦,其實是他自己痛苦的寫照。比如他有一篇小說叫《孤獨者》,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某種寫照,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時在曠野里嚎叫,聲音里夾雜著慘傷,這就是魯迅自己的寫照。
通過這些寫作,魯迅一方面服務了社會,推進了現(xiàn)代文化建設,同時也解脫了自己的靈魂。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是因為他背后有一個大智慧,統(tǒng)攝了他的精神生活,我們大家其實都有這樣那樣的痛苦,雖然表面上裝得都挺好。我們?yōu)槭裁匆b得好?為什么要穿好的衣服?要化裝給領導、同事看?就是因為心里苦,我們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互相笑,看不出來。但是你到公共汽車站去看一看,你在馬路天橋上往下看一看,你看看大多數(shù)人的表情,你就知道人生是苦的。但是我們這些苦是小苦,我們比不上魯迅這么深、這么廣,比較一下你就可以看到魯迅雖有那么深的痛苦,但他都很樂觀,活得很好,惟一的缺陷是活得不夠長,活得那么瀟灑。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活得更好一點,更瀟灑一點,我們用寫作也好,不寫作也有其他有意義的工作,每個人在自己有意義工作的領域里,戰(zhàn)勝這個世界的不圓滿、不如意,一方面化解自己的痛苦,一方面也幫助別人來消解痛苦。我覺得那樣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人生,這是我講魯迅的痛苦所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
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