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告訴你未被糟蹋的莊子

“齊物”就是“莊周的密碼”嗎(3)

解“毒”于丹 作者:徐晉如、楊昊鷗主編


  我上面舉的例子相對于莊子的本意來說,仍然顯得膚淺而局部。我不希望讀者因為我上述文字而把《莊子》理解為“今天天氣哈哈哈”這樣和稀泥的廢紙。我希望能由小到大,把莊子的“齊物論”梳理得更清楚一些,所以下面將要進入更加深入的闡發(fā),那就是莊子試圖將“齊物”的觀點推廣到道德、生死、物我等諸多更為宏觀的領(lǐng)域當(dāng)中。

  中山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陳少明先生在《“齊物”三義——〈莊子·齊物論〉主題分析》(載于《中國哲學(xué)史》2001年第4期)中這樣說道:“齊物論是對各種思想學(xué)說,進行一種哲學(xué)批判,其重點不在是非的標準,而是對爭是非本身的正當(dāng)性的質(zhì)疑。齊萬物則要求人的世界觀的轉(zhuǎn)變,放棄任何自我中心的態(tài)度,看待萬有的自然性與自足性,把是非轉(zhuǎn)化成有無問題,具有從認識論向本體論過度的意味。齊物我是前二者的深入,它所涉及的心物關(guān)系不是認識論而是生存論問題,本體論上化有為無,就是表現(xiàn)在生存論上的喪我與無為,它是導(dǎo)向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信念基礎(chǔ)?!?/p>

  這個解說在我看來是相當(dāng)?shù)轿坏模m然涉及許多哲學(xué)概念,但并不妨礙一般讀者的理解。這里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人們?yōu)槭裁匆獦飞?為什么要哀死?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生是好的,死是不好的。這是一個預(yù)先設(shè)定好的判斷標準,但實際上從來沒有人在經(jīng)歷了二者之后再來基于這個標準發(fā)表意見。陳少明先生說“(齊物)其重點不在是非的標準,而是對爭是非本身的正當(dāng)性的質(zhì)疑”,可謂一語中的。我們什么時候會捫心自問:我們在面對世界一切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價值標準真的是確鑿可信的嗎?

  回過頭來看看于丹教授所說: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觀察,永遠都有它自身的密碼。這個密碼是看不破的。

  如果我們真正能夠理解莊子的意思,我們就會明白——恰恰相反,莊子正是基于這個“密碼”的過于確定性以及確定性和確定性之間的不相容(這個確定性就來自于我們自身無法擺脫的束縛),進而否定這個“密碼”的真實存在,直面普適價值標準的虛無。所以于丹教授在《莊子》中進一步讀出“善待他人”的結(jié)論更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果莊子有意要通過“齊物”來倡導(dǎo)“善待他人”,那么必然面臨著兩難的處境,要么他是虛情假意,要么他又為自己設(shè)立了一個“善待他人”的標準——這無異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否定一切現(xiàn)行價值標準,放棄一切束縛我們的憑借物,從而引向真正的逍遙,這是莊子通過“齊物”告訴我們的自我救贖之道。正如我們無法脫離地心引力一樣,完全意義上的“齊物”和“逍遙”是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但也正像工業(yè)革命時代無數(shù)給自己插上翅膀的冒險家試圖飛上藍天一樣,莊子同樣沒有放棄對一切束縛的反抗和對超越束縛的夢想。是的,僅僅是一個夢想,一個注定要引向虛無的夢想。

  有一個俄羅斯寓言故事說,一個騎士騎著馬掉進了泥潭,眼看就要沉下去了,于是他抓住自己的頭發(fā),拼命想把自己往上提。結(jié)果可想而知。我們無法離開大地生活,我們也同樣無法把自己提起來。就像《齊物論》開篇說到的完全自足的“天籟”。

  在《齊物論》的結(jié)尾,莊子以詩人般的幻想,虛構(gòu)了“莊周夢蝶”這個家喻戶曉的美麗故事。這個故事也被于丹教授所引用,但是筆者認為她基本上沒有讀懂這個故事。“莊周夢蝶”實際上是莊子否定了人生在世最底線的一道價值標準。我們在平時罵人到了急的時候,往往會以豬狗來羞辱對方,這是因為我們以作為“人”而感到自豪——這份自豪正是來自于人類以“萬物之靈長”自居的價值標準。如果莊子把這個故事設(shè)想成“莊周夢狗”,或許在哲學(xué)意義上更有助于我們的理解,但卻遠遠不如夢蝶來的美妙、蘊藉、悠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