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

“冕”就是指當官嗎(2)

解“毒”于丹 作者:徐晉如、楊昊鷗主編


  “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佾》)

  孔子覺得林放的問題問得很好,首先便稱嘆地說:“你問的問題意義很大呀!”接著孔子分析說:“一切的禮,與其表現(xiàn)得奢侈,還不如體現(xiàn)得節(jié)儉些;特別對于喪禮,與其體現(xiàn)在那些祭品啊、棺槨啊置辦得很好上,還不如表現(xiàn)在內心的哀戚上?!?/p>

  我們經常覺得,孔子的許多話說得非常的經濟,但話的意思卻很深遠,值得我們仔細的琢磨。

  在孔子看來,“禮”從根本上說,源自于人內心的“仁”,將“仁”表現(xiàn)在外在的具體行動上,便是我們所說的“禮”。我們說,某某人的婚禮很奢華,或說某某人的壽禮很節(jié)儉。在孔子看來,奢華的儀式太過于浮華,相對來說,節(jié)儉的儀式盡管看上去比較粗俗,但卻質樸可愛。“禮”可以表現(xiàn)在外物的鋪張上,也表現(xiàn)在內心的情感上,比較二者來說,內心才應該是根本和核心,外物只是禮的表象罷了。正因為這樣,孔子才說:“喪,與其易也,寧戚?!?/p>

  關于這種“奢”于“儉”的關系,《論語·述而》里也有很經典的論述: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p>

  孔子告訴我們,奢華了便不謙遜,節(jié)儉了顯得鄙陋;但是與其不謙遜,還不如鄙陋些。這無疑是對“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的最好注解了。

  說到奢侈與節(jié)儉,在《左傳·成公二年》里記載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成公二年八月,宋文公死了。臣子們開始準備厚葬他,書里記載說:“用蜃炭,益車馬,始用殉。重器備,槨有四阿,棺有翰檜?!蔽覀儸F(xiàn)在可能難以理解當時決定“厚葬”到底要達到怎樣的程度,但直覺告訴我們,這實在太奢侈了。

  于是,作者便以“君子”的名義站出來,指責當時為首的兩位大臣——華元、樂舉。說他們有失為臣之道。認為作為臣子的,應該致力于幫助國君治理煩亂的國事,解除政事上的困惑,甚至為了國家,有時候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極力規(guī)勸君主。但這二位大臣,當國君還活著的時候就任由他去放縱作惡,國君死了又為他置辦過于奢侈的葬禮,這是在把國君陷于邪惡的境地。他們這么做,怎么能稱做“臣子”呢?

  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為臣之道”,還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就是不合實際的禮節(jié)只會招來別人的唾罵而不是欣賞。

  與故事里的那兩個大臣相反,子游告訴我們說:“喪致乎哀而止。”(《論語·子張》)意思是告訴我們,喪禮只要體現(xiàn)出遭喪者哀戚之情的極致就可以了。

  我們知道,喪禮較之其他禮儀往往更能表現(xiàn)出人心的“仁”,這種仁,通俗地說,便是我們常說的惻隱之心。對于那些遭喪之人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表現(xiàn)出真摯的同情來?!白邮秤谟袉收咧畟?,未嘗飽也,”(《論語·述而》),是說孔子在遭喪之人的旁邊進食,從來沒有吃飽過。說的正是孔子的這種惻隱之心。

  奢侈的葬禮也許在現(xiàn)代社會不是經常被世人提及,但奢侈的婚禮現(xiàn)今卻是網絡上許多人討論的熱點。

  前些日子,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博客文章,名字叫《福布斯全球五大奢侈豪華婚禮》。文章列舉了近年來全球五大奢侈婚禮,這里轉錄其文的兩段原文:

  鋼鐵大亨米塔是全球第5大富翁。為嫁愛女他一擲千金,總共花費了6000萬美元,創(chuàng)造了21世紀最為豪華的婚禮。印刷精美的結婚婚禮請柬就厚達20頁,專門裝在一個個銀制的小盒子中,分別送達1000多名嘉賓的手上?;槎Y舉辦地點位于巴黎一家五星級酒店,狂歡活動整整持續(xù)了5天5夜。其間,眾人除了在凡爾賽宮舉行了一場豪華派對,還在同樣位于巴黎西郊的桑特·克魯?shù)鹿珗@里臨時搭建了一座木制城堡。

  其實這種奢侈的婚禮理念是一種過度浪費,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它和我們政府現(xiàn)在大力提倡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主題不合節(jié)拍;從社會文明的角度看,這種奢侈的婚禮理念是一種炫耀傲慢心態(tài),和我們國家目前建設“和諧社會”的提法也不合節(jié)拍。像這樣奢辦婚事,只會耗費錢財和精力,浪費資源和時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