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2)

解“毒”于丹 作者:徐晉如、楊昊鷗主編


  但是我要說,我堅信孔子的一生是快樂的一生。讀者可能會問:“你說孔子的一生是快樂的一生,不就符合了于丹的說法了嗎?”這里我要著重強調(diào),我說的快樂,絕不是于丹所說的世俗之樂,比如吃飽穿暖、名利雙收,我不是指這個意義上的快樂。作為哲學家的孔子,就像飲鴆而亡的蘇格拉底,就像終生沒有走出過小城的康德,就像最后精神分裂的尼采……像所有孤獨的偉大哲人一樣,他的快樂是凡夫俗子難以領略的快樂,是那種在外界壓力下一點一點向理想高標奮進的快樂。

  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思想家加繆曾經(jīng)寫過一本影響極大的書,叫做《西緒福斯的神話》,這里我簡單介紹一下西緒福斯的故事:

  西緒福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傳說他曾是一個國王,由于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獄并被懲罰在一座大山上,從山底推一塊巨石上山。每當他氣喘吁吁,竭盡全力將石頭推到山頂時,那塊巨石就又向山底滑去了。他只能回轉(zhuǎn)身,再次從山底將巨石向山頂推去。

  在我看來,孔子就是這樣一位西緒福斯式的英雄人物,他一次又一次向生活和命運發(fā)起挑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但是他屢敗屢戰(zhàn)。如果說孔子的快樂能帶給現(xiàn)代人一些啟迪,那就是他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外在壓力時那份永不言敗的執(zhí)著和樂觀;而絕不是于丹所說的那種隨遇而安式的精神勝利法。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在他的經(jīng)典小說《老人與?!分薪柚魅斯サ貋喐缰谡f過:“你可以打敗我,但不能打垮我?!睆倪@個意義說快樂,孔子就是這樣一位痛并快樂著的老人。

  現(xiàn)在我要說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孔子所宣揚的不是于丹所謂的快樂哲學,那么是什么。

  如果要從《論語》中選取一句話來概括孔子的思想,我想選的是“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當然,“仁”、“義“、“禮”等在《論語》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也并非不重要,但我認為這些概念可以被涵蓋到這句引文當中??鬃赢吷呐Γ橇钪艿缽托杏跂|方,即恢復他所知道和構想的周代政治、倫理制度。

  孔子為什么要復行周道?可以簡單說他是冥頑不化的復古主義者嗎?

  不是。

  聯(lián)系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曾經(jīng)作為絕對權威的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之間征伐連連,政府政令朝令夕改,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涂炭于戰(zhàn)火。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zhàn)?!本褪钦f春秋時期(實際上戰(zhàn)國時期也如此),各諸侯國之間為了搶奪地盤、擴充實力而進行的戰(zhàn)爭,沒有哪一方是擁有正義性的。

  孔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深切地看到了苦難,感受了苦難,并且熱切地希望把人們帶離苦難。他講“仁”、“義”,正是因為當時的現(xiàn)實狀況不仁、不義;他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因為當時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老子不像老子,兒子不像兒子;他講“禮”,正是因為禮崩樂壞,古老的禮樂文明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和瓦解。于丹稱《論語》教大家“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如果真是這樣,孔子教給大家的應該是不仁、不義、不父、不子……還是借用一句《論語》里面的話來為孔子叫屈:“何有于我哉!”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我哪里有這個素質(zhì)??!”

  誠然,孔子所構想的那種可以借以恢復太平世道的所謂“周道”,和柏拉圖所描述的“理想國”一樣,實際上很難把理論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但這絕不意味著他的學說和主張就因此而貶值。

  孔子在構想“周道”的基礎上,為中華文化奠定了一套完整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準則,雖然這些標準有時顯得有些苛刻,部分生硬的條目在今天看來過于僵硬。但不可否認,道德將人類和其他動物區(qū)分開來,價值標準給予了人們判斷是非善惡的尺度。因此,將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準則在文明發(fā)軔之初懸置得高一點是有必要的。這就好比對小孩子的教育,一開始我們要教小孩誠實守信,雖然實際上成年人都知道人一輩子不可能不撒點謊、說點假話。如果我們一開始便教小孩子既可以誠實守信,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說點假話,那么在小孩子的心中便絕對樹立不起道德的威信了。在兩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孔子的“仁”、“禮”、“孝”等道德規(guī)范之所以還像DNA一樣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和骨髓里,和孔子設置的標準之高是分不開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