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妃嬪環(huán)繞下,李世民到中宮的時日已是少得屈指可數(shù)。
李世民踏進(jìn)中宮寢殿時,正見到長孫皇后伏案寫著什么。
他一時好奇,悄悄走過去,站在長孫皇后的背后向案上看去。
但見長孫皇后寫的原是一首樂府行歌,為隋散騎常侍盧思道的《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
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
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
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jīng)銜箭,
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己,
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
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
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雪初下天山外,
浮云直上五原間。
關(guān)山萬里不可越,
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
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jié)物與華異,
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fēng)蕭蕭渡水來,
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
軍行五里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
將軍何處覓功名?
李世民忽然想起了當(dāng)年在太原城中的情景,那時長孫皇后剛從河?xùn)|來到留守府里,初與他 相會,就寫了一首薛道衡的《昔昔鹽》給他看,以示其幽怨之意。
盧思道在隋朝是唯一可與薛道衡相敵的文士,這道《從軍行》也絲毫不比《昔昔鹽》遜色 ,且在含義上更顯深厚,不僅有著征人思婦的幽怨之意,還對求取功名的將軍露出了諷 刺之意。
長孫皇后此時此刻寫出這首《從軍行》,自是對他講論武藝的委婉勸諫。
可真的是“單于渭橋今已拜”嗎?不,頡利是與我對拜,而不是單單向我跪拜。哼!堂堂的 中原天子怎么可以與突厥可汗對拜?這是我大唐的恥辱!我一定要親率大軍,掃平大漠,讓頡 利可汗跪拜在我的腳下。李世民想著,心情激動,呼吸也粗重起來。
長孫皇后這才發(fā)覺皇上已至,忙站起身,轉(zhuǎn)身下拜。
李世民伸手一托:“你我之間,還論這些干什么?”
“皇上,臣妾聞四海安寧,宇內(nèi)清一,不勝欣喜?!遍L孫皇后還是堅持著行完了禮。她年 才三旬,可望過去已如同四十之外的人,顯得比李世民蒼老了許多。
“即是四海安寧,皇后又怎么寫起了這首《從軍行》?”李世民笑著問道。
“我這是寫給太子承乾看的。承乾近來不喜讀書,天天行獵,演習(xí)弓馬武藝。我擔(dān)心他長 大了只知殺伐,喜好邊功。其實,兵兇戰(zhàn)亂,乃是不得已而為之。一場大戰(zhàn)打下來,不知多 少思婦會空守閨中。就算……唉!這些皇上自然難以體會,可我……”長孫皇后不知如何說 才好。
“我體會得到。當(dāng)年每次征戰(zhàn)回來,見到皇后憔悴的神情,我就明白皇后是在為我擔(dān)驚受 怕。日夜憂思,沒有片刻安寧,不知受了多少罪。那時,我真不想再去征戰(zhàn),真想留在宮里 ,陪伴皇后,享受天倫之樂??墒翘煜率峦挥扇讼?,不由人想啊。”李世民感嘆道。
長孫皇后不再說什么了。她也無法再說什么。自從被立為皇后,她就更加注重“賢”字。 處處嚴(yán) 格以“賢”律己。賢明的皇后,絕對不能干預(yù)朝政,更不能議論軍國事務(wù)。長孫皇后在這方 面律己更嚴(yán),有時李世民偶然來到宮中,對她說起朝中事務(wù),她只默默聽著,一言不發(fā)。但 是,她為了維護(hù)自己,維護(hù)太子,維護(hù)長孫家族,又不得不論及朝政。這時,她就會很巧妙 的將朝政化作“家務(wù)”的方式提出來,使李世民根本不覺得她是在議論朝政。
在大部分她所論及的事務(wù)上,李世民都依從了她的意思,但有時候李世民也會固執(zhí)己見, 并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