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先將屈突通、殷開山二人召進(jìn)大帳 問道。
“我每天都要點檢前軍兵將,今夜竟不見了尋相、張萬歲以及許多代北降卒。屈突將軍與 我奮力搜追,才擒獲了幾個走得慢的代北降卒。原來他們對我大唐極為不滿,早已懷有叛逆 之心。據(jù)降卒們說,尋相和張萬歲都是往代北逃了回去,意欲投奔突厥。這尋相是尉遲敬德 的部下,又與他一同歸降,平日甚為親密。尋相叛逃,當(dāng)是受其指使,故我與屈突 將軍商議之后,立即將其鎖拿,押來中軍,聽候王爺發(fā)落。”殷開山說道。
“那張萬歲雖然不是與尉遲敬德一同投降的,卻也與其相交甚密,尉遲敬德定知內(nèi)情,難 脫干系?!鼻煌ㄒ惭缘?。
“既然如此,那么尉遲敬德為何沒有跟著尋相叛逃呢?”李世民問。
“尉遲敬德乃是名將,他不肯輕易叛逃,只恐是另有險謀?!币箝_山說。
“殷將軍此言,只是推測而已。我待尉遲將軍至誠,他必不會叛我。此次代北降卒逃散, 肯定是張萬歲所策動。他本是劉武周心腹之將,我軍攻進(jìn)馬邑城后,他走投無路才被迫歸降 。當(dāng)時我看其人不正,本欲殺之,是尉遲將軍講情,才饒其一命。想是他記恨于我,故有此 舉。”李世民道。
“王爺,敬德其人驍勇絕倫,心高氣傲,現(xiàn)既已將他鎖拿,雖其并無反心,只怕也會暗生 怨恨之意,留在軍中必為后患。望王爺當(dāng)機立斷,將其斬殺,以警軍心?!鼻煌ǖ?。
“無有鐵證,而誅殺大將,軍心豈能服之?二位不必多言,且請歸營?!崩钍烂癫桓吲d地 說著,大步走到了帳外。
但見星光之下,尉遲敬德雙手被鐵鐐鎖定,由四、五個精壯軍士持刀看押著。
李世民忙大步走過去,將尉遲敬德手上的鐵鐐解開,召入大帳之內(nèi)。
屈突通、殷開山望著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的背影,無可奈何地?fù)u了搖頭,轉(zhuǎn)身向青城宮外走 去。
李世民進(jìn)入帳內(nèi),既沒有對尉遲敬德問什么,又沒有安撫之語。只招了招手,讓侍衛(wèi)端上 一盤黃金,足有百兩,送到尉遲敬德面前。
“這………”尉遲敬德迷惑地大睜著雙眼,不知說什么才好。
他本已抱定必死之心,對李世民親自解開他手上的鐵鐐,毫無感激之意。
他認(rèn)為李世民只不過是在玩貓哭老鼠的把戲而已。李世民恐殺了他,別的降將心寒,故先 對他示以禮敬,然后再由心腹大將力請對他殺之。這樣,就顯得李世民格外寬厚仁慈,只是 迫于軍法,才不得不對他尉遲敬德處以大刑。
此套戲法,他已在軍中見得多了,自己也曾玩過幾次。
可是對一個要處死的將官送上黃金,倒是從來沒有之事。
“尉遲將軍乃當(dāng)世英雄,豈肯作叛逆小人?雖眾人俱存猜疑,欲殺將軍,而我并不以為其 是。大丈夫以意氣相期,請勿以小嫌介意。若將軍已倦于軍旅,必欲他去,此金可作路資, 略表我與將軍共事之情?!崩钍烂駪┣械卣f著,言語神情中沒有絲毫虛假之意。
尉遲敬德心中陡地一股熱流升起,直沖喉頭,眼中淚光閃爍,雙膝一軟,跪倒在李世民面 前:“大王如此相待,敬德并非草木,豈不知感。士為知己者死,從今以后,敬德這條性命 ,就只屬于大王所有。但有所命,縱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至于厚贈,敬德眼前并無寸功 ,實不敢受”。
他說出的一番話,倒也全是真情。處在兩軍對壘決戰(zhàn)的情勢下,他部下群起而叛,縱然自 身并未陷于其中,也難逃死罪。屈突通和殷開山鎖拿他自是正理。假如主帥換成了劉武周、 宋金剛、王世充等人,他必死無疑。
何況他身為降將,原非李世民故舊,更是絕無活路可言。
本已處在必死之地,卻又絕路逢生,又怎不令他感激涕零。
“將軍若肯屈留,實乃世民之幸也?!崩钍烂襁B忙把尉遲敬德扶起,欣喜之情,溢于言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