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yè)十三年癸已日,李淵在大將軍府議事廳上大會文武僚屬,論 功行賞。
裴寂仍為大將軍府長史,以功進封聞喜縣公。劉文靜亦為大將軍府司馬,以功進授光祿大夫 。
封大公子李建成為隴西郡公,拜為左領軍大都督,統(tǒng)領左三軍。并準許自置官屬。封二公子 李世民為敦煌郡公,拜為右領軍大都督,統(tǒng)領右三軍。并準許自置官屬。封四公子 李元吉為姑臧郡公,拜為太原郡守。授柴紹為右領軍大都督府長史,兼領馬軍總管。
拜溫大雅、唐儉為大將軍府記室。拜溫大有為太原令。命溫大雅與弟大有共掌機密。
拜劉政會、崔善為、張道源為戶曹,掌管人丁、府庫、錢糧及租賦。
拜殷開山為大將軍府府椽。拜許世緒、許洛仁為左、右領軍大都督府司馬。
拜劉世龍為銀青光祿大夫,并賜其改名義節(jié)。拜武士為大將軍府鎧曹,掌握府庫兵甲。
拜長孫順德、張平高、劉弘基、竇瓊、段志玄、王長諧、張綸等人為左、右統(tǒng)軍大將。
另拜阿史那大奈、阿史那大力為光祿大夫,統(tǒng)軍大將,仍著其提領本部軍馬。
文武僚屬中有功者俱一同升賞,命姜為司功參軍,命姜寶誼、陽屯、趙文恪、李高遷 等人為左、右副統(tǒng)軍大將。
其余文武官吏,各量才授給新職,議事廳上人人滿意,個個歡喜,紛紛下拜,只差沒有山呼 萬歲。
李淵又追撫陣亡將士,多給家屬恤銀,并贈高斌廉為光祿大夫,子孫可世代承襲。
接著,李淵父子又點檢軍士,舊部連同新招義兵及歸降兵卒,共有三萬五千余眾。
李淵命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整頓兵卒,加緊訓練,軍制基本上依照舊例,十人為一火,設火 長一人。五火為一隊,設隊正一人。每三百人為一團,設團主校尉二至三人。團主以上又有 坊主及正、副統(tǒng)軍大將。
王杠大三兄弟及大雷、小雷都被任命為親軍校尉,分別跟隨在李世民、李建成左右。
錢九、樊興則為大將軍府左、右護衛(wèi)郎將,統(tǒng)領五百精兵,拱衛(wèi)李淵。
大業(yè)十三年七月壬子日,李淵杖白旗,誓師于野,留四子元吉守太原,以溫大有、唐儉、許 世緒、許洛仁等人為輔,并留趙文恪等領五千兵卒護衛(wèi)城池。然后李淵親率李建成、李世民 、柴紹及文武大員裴寂、劉文靜、劉政會、殷開山、長孫順德、張平高、劉弘基、竇琮、段 志玄、王長諧、張綸等人擁兵三萬,直撲霍邑城。
李淵反叛的消息此時已傳遍天下,長安留守代王楊侑大驚,一面緊急派人往江都求援,一 面召衛(wèi)玄、屈突通商議平叛之策。
屈突通愿親自領兵討伐李淵,并派悍將虎牙郎將宋老生為先鋒,帶領精兵二萬駐屯霍邑。然 后挑選馬步軍卒三萬余人,往河東郡城駐防,守衛(wèi)長安門戶。
李淵聞聽隋軍大至,立刻停止前進,扎營于離霍邑城五十里的賈胡堡,先派輕騎打探軍情, 再議決進軍方略。
不想他剛下令扎營,天色就陡然變了,大雨傾盆而下,無休無止,幾天之后才漸漸停下來。
汾河暴漲,淹沒了道路,使李淵一時無法進軍。
好容易盼到水退,軍糧卻又不足。
李淵只得屯兵賈胡堡,派劉文靜、武士、長孫順德三人領兵五千,回太原城速運糧草。
天氣愈來愈燥熱,賈胡堡軍營里,義師兵卒們三五成群,東倒西歪地躺在營帳下或樹蔭里, 有的閉目養(yǎng)神,有的斗酒箸戰(zhàn),有的下著石子棋賭錢。
中軍大帳內,李淵和李建成、李世民、裴寂、溫大雅、劉政會等人陪同兩位突厥特勒阿史那 咄和阿史那什缽觀看著胡旋舞。
帳中紅線毯上,跳著胡旋舞的是兩個突厥壯士,忽兒盤腿屈著身子旋跳,忽兒踢腿直著身子 旋跳,做出躍馬、套馬、拉弓、舞刀等種種姿態(tài),比起女子所跳的胡旋舞,別有一種剛勁歡 快的韻味。阿史那咄年約四旬,身體肥壯,不知是生性嚴謹,還是怕熱,端坐著身子一動 不動,臉上毫無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