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永歷帝被俘殺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在平西王吳三桂的請求下,清廷決定出兵緬甸,迫使交出明永歷皇帝,并且摧毀在云南邊境地區(qū)繼續(xù)抗清的李定國軍。內大臣一等公愛星阿被任為定西將軍,率領滿洲兵馬赴滇,同吳三桂一道負責進軍事宜。敕書中說:“茲以逆賊李定國已經敗竄,怙惡不悛,宜盡根株,以安疆圉。特命爾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統兵同平西王吳三桂相機征討。凡事與都統卓羅、鄂爾泰、孫塔、署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護軍統領費雅思哈等會議而行。如進剿,則令卓羅守城……”②次年(1661)四月,愛星阿軍至貴陽,喂馬十天后向云南進發(fā)③。八月二十四日,吳三桂、愛星阿部署滿、漢兵由昆明分兩路西進。十一月初九日,吳三桂所遣總兵馬寧、副都統石國柱以及降將祁三升、馬寶、高啟隆、馬惟興等由姚關推進到木邦④。吳三桂、愛星阿致書緬甸國王,要求交出永歷君臣。清方記載中說:“偽晉王李定國先奔景線,偽鞏昌王白文選遁據錫波,憑江為險。官兵自木邦晝夜行三百余里,臨江造筏將渡。白文選復奔茶山。吳三桂、愛星阿遣總兵官馬寧等率偏師追之,自領大軍直趨緬城。先遣人傳諭緬酋,令執(zhí)送偽永歷朱由榔,否則兵臨城下,后悔無及?!雹儆罋v帝得到清軍進入緬境的消息后,給吳三桂寫了下面這封信:將軍本朝之勛臣,新朝之雄鎮(zhèn)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之于將軍可謂甚厚。詎意國遭不造,闖逆肆志,突我京師,逼死我先帝,掠殺我人民。將軍縞素誓師,提兵問罪,當日之本衷原未盡泯也。奈何清兵入京,外施復仇之虛名,陰行問鼎之實計。紅顏幸得故主,頓忘逆賊授首之后,而江北一帶土宇,竟非本朝所有矣。南方重臣不忍我社稷顛覆,以為江南半壁,未始不可全圖。詎鸞輿未暖,戎馬卒至。閔皇帝(指弘光)即位未幾,而車駕又蒙塵矣。閩鎮(zhèn)興師,復振位號,不能全宗社于東土,或可偏處于一隅。然雄心未厭,并取隆武皇帝而滅之。當是時,朕遠竄粵東,痛心疾首,幾不復生,何暇復思宗社計乎?諸臣猶不忍我二祖列宗之殄祀也,強之再四,始膺大統。朕自登極以來,一戰(zhàn)而楚失,再戰(zhàn)而西粵亡。朕披星戴月,流離驚竄,不可勝數。幸李定國迎朕于貴州,奉朕于南(寧)、安(隆),自謂與人無患,與國無爭矣。乃將軍忘君父之大德,圖開創(chuàng)之豐勛,督師入滇,犯我天闕,致滇南寸地曾不得孑然而處焉。將軍之功大矣!將軍之心忍乎?不忍乎?朕用是遺棄中國,旋渡沙河,聊借緬國以固吾圉。出險入深,既失世守之江山,復延先澤于外服,亦自幸矣。邇來將軍不避艱險,親至沙漠,提數十萬之眾,追煢煢羈旅之君,何視天下太隘哉!豈天覆地載之中,竟不能容朕一人哉!豈封王錫爵之后,猶必以殲朕邀功哉!第思高皇帝櫛風沐雨之天下,朕不能身受片地,以為將軍建功之能。將軍既毀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鴟鸮之章,能不慘然心惻耶?將軍猶是中華之人,猶是世祿之裔也。即不為朕憐,獨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獨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獨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不知新王何親何厚于將軍,孤客何仇何怨于將軍?彼則盡忠竭力,此則除草絕根,若此者是將軍自以為智,而不知適成其愚。將軍于清朝自以為厚,而不知厚其所薄,萬祀而下,史書記載,且謂將軍為何如人也。朕今日兵單力微,臥榻邊雖暫容鼾睡,父子之命懸于將軍之手也明矣。若必欲得朕之首領,血濺月日,封函報命,固不敢辭。倘能轉禍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備位共主,惟將軍命。是將軍雖臣清朝,亦可謂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負先帝之厚恩矣。惟冀裁擇焉①。
這大概是永歷帝留下的最后一份文件了。其音哀愁如秋蟲鳴泣,無壯烈之氣,有乞生之念。語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南明志士寄希望于這樣的皇帝實現中興大業(yè),真可說是緣木求魚了。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軍迫近緬甸阿瓦①,緬甸國王大驚,決定送出朱由榔父子以避免本國卷入明、清之戰(zhàn)。劉健記載:“十二月朔,三桂至舊晚坡。緬相錫真約我兵往迎永歷。錫真持貝葉緬文納款,譯其文有:愿送永歷出城,但求退兵扎錫坡,等語。蓋恐大兵襲其城也?!雹诔醵瘴磿r,一隊緬甸士兵突然來到永歷住地,口稱:“中國有兵來近城,我國發(fā)兵由此抵敵,宜速移去。”③說完,七手八腳把朱由榔連同座椅抬起就走,另外備轎供太后、皇后乘用,太子朱慈烺和其他隨從一并起行。在緬兵押送下陸行五里即抵河岸,戌時渡河,只聽見對岸兵馬往來,人聲嘈雜,也不知道是誰家兵馬。清軍先鋒噶喇昂邦擔心永歷帝室得知實情可能在渡河時投水自盡,事先安排了不久前降清的鐵騎前營武功伯王會到河邊等候,永歷座船抵岸時,他即上前拜見,自稱奉晉王李定國之命特來迎駕。朱由榔還蒙在鼓里,對王會慰勞有加。直到王會把永歷一行人送入清軍營中,朱由榔才發(fā)覺上當,憤慨不已,斥責王會的叛賣行徑。王會內心有愧,無言而退①。
參考諸書記載,吳三桂等所統清滿、漢軍主力進至舊晚坡,該處“去緬城(指緬京阿瓦,今曼德勒)六十里”②,前鋒到達阿瓦城對岸河邊,“緬人謀獻桂王,請大軍留駐”?!蛾柷镫s錄》記:“吳三桂標將有商于吳者。問以舊晚坡之事,據云:十二月初三日,三桂至舊晚坡,檄緬送王,并索從亡諸臣頭首。緬迫于兵威,亦遣人相聞。薄暮,緬人送人首三十七至三桂營(按:當即死于咒水之難之明臣),營中訛言王薨。及二鼓,言王至矣。隨眾出迎,見二艘渡江來,一為王及太妃、王妃、世子、郡主,一為遇害諸臣家屬。有緬相及蠻兵二百余人俱至。三桂送王及宮眷于公所。王南面坐,達旦。三桂標下舊官相繼入見,或拜,或叩首而返。少頃,三桂進見,初甚倔傲,見王長揖。王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再問之。遂伏地不能起。及問之數至,始稱名應。王切責曰:‘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緘口伏地若死人。王卒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還見十二陵而死,爾能任之乎?’對曰:‘某能任之?!趿钪?,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則色如死灰,汗浹背,自后不復敢見。”①初九日,吳三桂班師②?;氐嵬局校瑓侨鹩谙聽I時均將朱由榔一家置于附近地方帳篷內,由滿洲官兵嚴密看守。原先隨從永歷的明朝官員妻妾躲過咒水之難后,又被滿洲官兵搶去。侍候朱由榔的人只剩下小內官五人、面貌丑陋的小宮女三四人和跛足侍衛(wèi)總兵鄧凱。
康熙元年(1662)三月十二日,清廷以擒獲永歷帝詔告天下,詔書中說:“念永歷既獲,大勛克集。士卒免征戍之苦,兆姓省挽輸之勞。疆圍從此奠安,閭闔獲寧干止。是用詔告天下,以慰群情。”③五月,吳三桂因擒獲朱由榔有功,進封為親王④。
在清廷詔告全國的同一天,朱由榔和他的眷屬被押回云南昆明。昆明城中許多百性眼見皇帝蒙難,不免黯然神喪。當時一個目擊者說:“永歷之自緬歸也,吳三桂迎入,坐輦中。百姓縱觀之,無不泣下沾襟。永歷面如滿月,須長過臍,日角龍顏,顧盼偉如也?!雹萸遘姲阎煊衫埔患胰谑蓝鞣辉缧挪畋靖哒瑑娶?。吳三桂等人認為如果押解赴京獻俘,路途遙遠,恐怕發(fā)生意外,建議就地處決,得到清廷核準。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朱慈烺和國戚王維恭的兒子被處死。據記載,行刑前吳三掛主張拖出去砍頭,滿洲將領不贊成,愛星阿說:“永歷嘗為中國之君,今若斬首,未免太慘,仍當賜以自盡,始為得體”①;安南將軍卓羅也說:“一死而已,彼亦曾為君,全其首領可也?!雹谟谑?,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維恭子抬到門首小廟內,用弓弦勒死。③隨即命昆明知縣聶聯甲帶領員役搬運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門外。次日,清兵至火化處拾取大骨攜回作證。云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墳為借口,尋得未燼小骨葬于太華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煙消云散。
?、凇肚迨雷鎸嶄洝肪硪蝗?。
③康熙三十一年《貴州通志》卷五《大事紀》。
?、堋肚迨プ鎸嶄洝肪砹鞒醢巳眨瑓⒁姟肚迨妨袀鳌肪砥呤恕恶R寧傳》。
?、佟肚迨プ鎸嶄洝肪砹?br/>
?、儆罋v帝致吳三桂書,所見有三種文本:一見蔣良騏《東華錄》卷八;一見云南人士呂志伊、李根源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7)所輯《滇粹》,題下注引自日本丸山正參著鄭成功傳;一見顧公燮《丹午筆記》二二二條。第一、第二兩種文字大抵相同,惟《滇粹》本永歷自稱“朕”,蔣氏《東華錄》一律作“仆”?!兜の绻P記》本語氣更近于明人,且沒有“倘得與太平草木同沾雨露于圣朝”等不倫不類的話,故以《丹午筆記》為基礎,參考前二文本對文字稍作校正。這封信既收入《東華錄》,看來實有其事,而非好事之徒所杜撰。
?、佟肚迨プ鎸嶄洝肪砹?。鄂爾泰編《八旗通志》中不少人物傳記都提到隨軍進至緬甸阿娃(阿瓦)。
?、趧⒔ 锻ヂ勪洝肪砣?。
?、蹌ⅰ觥夺骶捈o事》。
?、賱⒔ 锻ヂ勪洝肪砣浨楣?jié)稍有不同:十二月初二日,吳三桂遣高得捷等往迎,“是日日昃,緬紿永歷曰:‘晉王李定國至矣。今送帝出就晉王軍?!`竹椅為肩輿舁永歷入舟,及岸,水淺舟膠,高得捷負以登岸。永歷問其名,曰:‘臣平西王前鋒高得捷也?!罋v曰:‘平西王,吳三桂也。今來此乎!’遂默然。初三日,永歷至舊晚坡?!?br/>
②《清史稿》卷二五四《畢力克圖傳》。
?、佟兜岽狻肥铡笆薄兑彩卿洝泛蟾捷d。
?、凇锻ヂ勪洝纷鞒跏铡?br/>
?、邸肚迨プ鎸嶄洝肪砹?。
④《清圣祖實錄》卷六。
?、輨I廷《廣陽雜記》卷三記吉坦然語。
?、迍ⅰ觥夺骶捈o事》。
?、佟夺骶捈o事》;《求野錄》及葉夢珠《續(xù)綏寇紀略》卷四《緬甸散》均云朱由榔父子于四月二十五日遇害。《也是錄》記四月“初八日,上被難”。《行在陽秋》亦記于四月,書尾附記:“東昌李君調云:緬酋送駕舊晚坡在庚子十二月,而龍馭賓天、皇太子遇害則辛丑三月十八日也。君調時在三桂營中目擊者?!?br/>
?、趧⒔ 锻ヂ勪洝肪砣?。
?、劭滴跞迥辍对颇细尽肪砦濉堆馗铩酚洠簠侨稹扒补躺綏瞰|、章京夏國相等縊永歷于篦子坡,焚其尸揚之,家屬送京。”
相關資源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相關資源欄結束 -->
尾部結束 -->
這大概是永歷帝留下的最后一份文件了。其音哀愁如秋蟲鳴泣,無壯烈之氣,有乞生之念。語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南明志士寄希望于這樣的皇帝實現中興大業(yè),真可說是緣木求魚了。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軍迫近緬甸阿瓦①,緬甸國王大驚,決定送出朱由榔父子以避免本國卷入明、清之戰(zhàn)。劉健記載:“十二月朔,三桂至舊晚坡。緬相錫真約我兵往迎永歷。錫真持貝葉緬文納款,譯其文有:愿送永歷出城,但求退兵扎錫坡,等語。蓋恐大兵襲其城也?!雹诔醵瘴磿r,一隊緬甸士兵突然來到永歷住地,口稱:“中國有兵來近城,我國發(fā)兵由此抵敵,宜速移去。”③說完,七手八腳把朱由榔連同座椅抬起就走,另外備轎供太后、皇后乘用,太子朱慈烺和其他隨從一并起行。在緬兵押送下陸行五里即抵河岸,戌時渡河,只聽見對岸兵馬往來,人聲嘈雜,也不知道是誰家兵馬。清軍先鋒噶喇昂邦擔心永歷帝室得知實情可能在渡河時投水自盡,事先安排了不久前降清的鐵騎前營武功伯王會到河邊等候,永歷座船抵岸時,他即上前拜見,自稱奉晉王李定國之命特來迎駕。朱由榔還蒙在鼓里,對王會慰勞有加。直到王會把永歷一行人送入清軍營中,朱由榔才發(fā)覺上當,憤慨不已,斥責王會的叛賣行徑。王會內心有愧,無言而退①。
參考諸書記載,吳三桂等所統清滿、漢軍主力進至舊晚坡,該處“去緬城(指緬京阿瓦,今曼德勒)六十里”②,前鋒到達阿瓦城對岸河邊,“緬人謀獻桂王,請大軍留駐”?!蛾柷镫s錄》記:“吳三桂標將有商于吳者。問以舊晚坡之事,據云:十二月初三日,三桂至舊晚坡,檄緬送王,并索從亡諸臣頭首。緬迫于兵威,亦遣人相聞。薄暮,緬人送人首三十七至三桂營(按:當即死于咒水之難之明臣),營中訛言王薨。及二鼓,言王至矣。隨眾出迎,見二艘渡江來,一為王及太妃、王妃、世子、郡主,一為遇害諸臣家屬。有緬相及蠻兵二百余人俱至。三桂送王及宮眷于公所。王南面坐,達旦。三桂標下舊官相繼入見,或拜,或叩首而返。少頃,三桂進見,初甚倔傲,見王長揖。王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再問之。遂伏地不能起。及問之數至,始稱名應。王切責曰:‘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緘口伏地若死人。王卒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還見十二陵而死,爾能任之乎?’對曰:‘某能任之?!趿钪?,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則色如死灰,汗浹背,自后不復敢見。”①初九日,吳三桂班師②?;氐嵬局校瑓侨鹩谙聽I時均將朱由榔一家置于附近地方帳篷內,由滿洲官兵嚴密看守。原先隨從永歷的明朝官員妻妾躲過咒水之難后,又被滿洲官兵搶去。侍候朱由榔的人只剩下小內官五人、面貌丑陋的小宮女三四人和跛足侍衛(wèi)總兵鄧凱。
康熙元年(1662)三月十二日,清廷以擒獲永歷帝詔告天下,詔書中說:“念永歷既獲,大勛克集。士卒免征戍之苦,兆姓省挽輸之勞。疆圍從此奠安,閭闔獲寧干止。是用詔告天下,以慰群情。”③五月,吳三桂因擒獲朱由榔有功,進封為親王④。
在清廷詔告全國的同一天,朱由榔和他的眷屬被押回云南昆明。昆明城中許多百性眼見皇帝蒙難,不免黯然神喪。當時一個目擊者說:“永歷之自緬歸也,吳三桂迎入,坐輦中。百姓縱觀之,無不泣下沾襟。永歷面如滿月,須長過臍,日角龍顏,顧盼偉如也?!雹萸遘姲阎煊衫埔患胰谑蓝鞣辉缧挪畋靖哒瑑娶?。吳三桂等人認為如果押解赴京獻俘,路途遙遠,恐怕發(fā)生意外,建議就地處決,得到清廷核準。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朱慈烺和國戚王維恭的兒子被處死。據記載,行刑前吳三掛主張拖出去砍頭,滿洲將領不贊成,愛星阿說:“永歷嘗為中國之君,今若斬首,未免太慘,仍當賜以自盡,始為得體”①;安南將軍卓羅也說:“一死而已,彼亦曾為君,全其首領可也?!雹谟谑?,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維恭子抬到門首小廟內,用弓弦勒死。③隨即命昆明知縣聶聯甲帶領員役搬運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門外。次日,清兵至火化處拾取大骨攜回作證。云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墳為借口,尋得未燼小骨葬于太華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煙消云散。
?、凇肚迨雷鎸嶄洝肪硪蝗?。
③康熙三十一年《貴州通志》卷五《大事紀》。
?、堋肚迨プ鎸嶄洝肪砹鞒醢巳眨瑓⒁姟肚迨妨袀鳌肪砥呤恕恶R寧傳》。
?、佟肚迨プ鎸嶄洝肪砹?br/>
?、儆罋v帝致吳三桂書,所見有三種文本:一見蔣良騏《東華錄》卷八;一見云南人士呂志伊、李根源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7)所輯《滇粹》,題下注引自日本丸山正參著鄭成功傳;一見顧公燮《丹午筆記》二二二條。第一、第二兩種文字大抵相同,惟《滇粹》本永歷自稱“朕”,蔣氏《東華錄》一律作“仆”?!兜の绻P記》本語氣更近于明人,且沒有“倘得與太平草木同沾雨露于圣朝”等不倫不類的話,故以《丹午筆記》為基礎,參考前二文本對文字稍作校正。這封信既收入《東華錄》,看來實有其事,而非好事之徒所杜撰。
?、佟肚迨プ鎸嶄洝肪砹?。鄂爾泰編《八旗通志》中不少人物傳記都提到隨軍進至緬甸阿娃(阿瓦)。
?、趧⒔ 锻ヂ勪洝肪砣?。
?、蹌ⅰ觥夺骶捈o事》。
?、賱⒔ 锻ヂ勪洝肪砣浨楣?jié)稍有不同:十二月初二日,吳三桂遣高得捷等往迎,“是日日昃,緬紿永歷曰:‘晉王李定國至矣。今送帝出就晉王軍?!`竹椅為肩輿舁永歷入舟,及岸,水淺舟膠,高得捷負以登岸。永歷問其名,曰:‘臣平西王前鋒高得捷也?!罋v曰:‘平西王,吳三桂也。今來此乎!’遂默然。初三日,永歷至舊晚坡?!?br/>
②《清史稿》卷二五四《畢力克圖傳》。
?、佟兜岽狻肥铡笆薄兑彩卿洝泛蟾捷d。
?、凇锻ヂ勪洝纷鞒跏铡?br/>
?、邸肚迨プ鎸嶄洝肪砹?。
④《清圣祖實錄》卷六。
?、輨I廷《廣陽雜記》卷三記吉坦然語。
?、迍ⅰ觥夺骶捈o事》。
?、佟夺骶捈o事》;《求野錄》及葉夢珠《續(xù)綏寇紀略》卷四《緬甸散》均云朱由榔父子于四月二十五日遇害。《也是錄》記四月“初八日,上被難”。《行在陽秋》亦記于四月,書尾附記:“東昌李君調云:緬酋送駕舊晚坡在庚子十二月,而龍馭賓天、皇太子遇害則辛丑三月十八日也。君調時在三桂營中目擊者?!?br/>
?、趧⒔ 锻ヂ勪洝肪砣?。
?、劭滴跞迥辍对颇细尽肪砦濉堆馗铩酚洠簠侨稹扒补躺綏瞰|、章京夏國相等縊永歷于篦子坡,焚其尸揚之,家屬送京。”
相關資源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相關資源欄結束 -->
尾部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