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大順軍聯(lián)明抗清 第一節(jié)東路大順軍同何騰蛟的聯(lián)合與受排擠

南明史 作者:顧誠著


  第十章 大順軍聯(lián)明抗清 第一節(jié) 東路大順軍同何騰蛟的聯(lián)合與受排擠 1645年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犧牲于當?shù)氐刂鲌F練之手后,大順政權實際上已處于瓦解狀態(tài)。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一,曾經(jīng)統(tǒng)治整個黃河流域和部分江、淮地區(qū)的大順政權管轄區(qū)由于清軍追擊和地主官紳的叛亂已經(jīng)喪失殆盡,尚存的東、西二路大順軍雖然還擁有大約數(shù)十萬兵員,卻回到了崇禎十四年以前的情況,沒有立足之地;二,李自成的犧牲帶有很大的偶然性,生前沒有指定明確的繼承人,在大順軍將領中享有較高威望的大將劉宗敏在李自成犧牲以前就已經(jīng)被清軍俘殺,跟隨李、劉南撤的東路大順軍各部將領在屢遭失敗后,原來的領導體制被打亂,很難形成一個新的統(tǒng)一指揮核心;三,大順政權的文職官員紛紛降清或脫逃,如牛金星以丞相之尊在撤至襄陽時同他的兒子襄陽府尹牛佺一道向清軍投降,軍師宋獻策被俘后也靦顏降清,重操舊業(yè)以占卜取悅于滿洲貴族。大順朝廷不復存在了。

  史籍中常有一種誤解,以為大順軍從陜西撤退的時候是全部兵馬都隨同李自成取道商洛、河南進入湖北的。實際上跟隨李自成從西安撤退的只是潼關之戰(zhàn)后集中于西安的主力,到達湖北襄陽一帶時匯合了鎮(zhèn)守這一地區(qū)的白旺所統(tǒng)七萬大順軍,他們遭到清英親王阿濟格的窮追猛打,連續(xù)失利,李自成、劉宗敏直接率領的就是這支軍隊,在本書內稱之為向南撤退的東路大順軍。毫無疑問,李自成的妻子(大順朝廷皇后)高氏也在這支隊伍當中,從一些史料判斷她秉性軟弱,不是一個能夠繼承丈夫遺志、在關鍵時刻重整殘局的人①。另一路大順軍是清軍占領西安以后,由李錦(即李過改名)、高一功帶領的陜北榆林、延安地區(qū)的駐軍匯合寧夏、甘肅、青海的駐防軍經(jīng)漢中南下四川,順江而下進至荊州一帶,形成西路大順軍,即后來的“忠貞營”前身。

  東路大順軍主要將領有澤侯田見秀、義侯張鼐、綿侯袁宗第、磁侯劉芳亮、光山伯劉體純、太平伯吳汝義、將領郝?lián)u旗、王進才、牛萬才等,他們在李自成犧牲以后,乘清阿濟格軍東下隨即返京之機,先后進入湖南平江、瀏陽一帶,如劉體純在五月間即自湖北武昌南入平江,吳汝義、田見秀、張鼐等翻越九宮山,經(jīng)江西寧州(今修水縣)進入平江縣。②由于史料殘缺,我們不十分清楚李自成犧牲后,東路大順軍當中發(fā)生的變故,只知道在1645年五、六、七月這路大順軍大抵均集結于湖南平江、瀏陽地區(qū)_0313_0①,總兵力多達二十一萬余名。②然而這樣一支龐大的部伍在屢經(jīng)挫敗之后,已無復當年部署,西安時期地位與劉宗敏相等的田見秀曾以“為人寬厚”得眾將心,這時僅有部卒七千,泯然普通一將,幾無威信可言。原右營制將軍袁宗第僅轄部卒三千,他的老部下劉體純(曾為右營右果毅將軍)卻有部眾三萬,其弟劉體統(tǒng)也有兵二萬。原先的裨將郝?lián)u旗擁眾四萬、王進才更多達七萬六千。曾獨擋一面的左營制將軍劉芳亮所部也不過一萬。③這說明東路大順軍已失去統(tǒng)一的指揮系統(tǒng),名義上大將們還保存著侯、伯爵位,實際上卻是各部為政的松散同盟。

  在大順軍進入湖南前一個月左右,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正是從武昌左良玉軍中脫逃后取道寧州、平江到達長沙。當時湖廣北部(即后來的湖北?。┮褱S入清方之手,何騰蛟即在長沙設置行轅,安官設吏,準備以湖南為基地恢復湖廣全省。東路大順軍將領到達平江、瀏陽后,由于領袖新喪,基地全失,決定同何騰蛟會商聯(lián)合抗清。④六月初一日至十五日,大順軍迫近長沙①,意在同何騰蛟聯(lián)絡。不料,何騰蛟情報不明,以為進入湘東的大順軍只是些不成氣候的“土賊”、“山寇”,派長沙知府周二南會同原駐攸縣燕子窩的副總兵黃朝宣領兵二千前往“掃蕩”。大順軍意在和好,主動退讓以表誠意,周二南卻誤以為“草寇”不堪一擊,懵懵懂懂地“乘勝”直追。大順軍忍無可忍,于瀏陽官渡一舉反擊,周二南被擊斃,“官兵將佐殺傷無算”②。何騰蛟得到敗訊,才如夢初醒,知道對手是名震遐邇的大順軍。他曾備受挾制的寧南侯左良玉一聽說大順軍入楚,即望風而逃,這時他手下只有黃朝宣、張先璧等為數(shù)不多的雜牌官軍,根本無法迎敵,在一片驚惶失措之中“嬰城為死守計”③。幸好,東路大順軍將領本意是通過何騰蛟實現(xiàn)聯(lián)合南明共同抗清,并無攻滅何騰蛟之意。明末清初人士王夫之記載說:何騰蛟“猝聞平江、瀏陽間有賊野掠,意為土寇,遣長沙知府周二南帥黃朝宣部兵二千人往擊之。過、一功既欲降,無格斗志,按兵徐退。二南誤以為怯,麾兵進薄其營,刃數(shù)賊。賊乃合戰(zhàn),俄頃披靡,二南墜馬死之。賊追潰卒,呼欲與通語,皆益喪精魄,騖走歸長沙。騰蛟知為大賊,惴惴惟嬰城守。過等斂兵不欲迫長沙,執(zhí)土人縱之詣騰蛟所道意,土人得釋即走,亦不為通。久之,稍傳聞至騰蛟所。騰蛟乃募人持白牌赍手書往。過等大喜,遂舉軍降,騰蛟以便宜各授總兵官……?!雹偻醴蛑臄⑹龃笾路从沉水敃r東路大順軍將領主動提出聯(lián)合南明抗清的情況,但他對大順軍內部情況缺乏真確了解,錯誤地把李過和高一功視作東路大順軍的首領。

  大約在七月間,何騰蛟同東路大順軍達成了“合營”的協(xié)議②。然而,何騰蛟和他一手提拔的北撫章曠、偏撫傅上瑞對大順軍懷有深刻的敵意和猜忌,合營后“驟增兵數(shù)十萬”,他們并沒有誠意依靠這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抗清隊伍;相反,在駐地和糧餉上處處加以刁難。盡管當時湖北絕大部分地方已被清軍占領,湖南全境還在明朝廷有效管轄之下。何況,清英親王阿濟格獲悉李自成死訊后以為大功告成,在這年六月間就率領大軍回北京避暑了。阿濟格凱旋前委任了梅勒章京佟養(yǎng)和(即佟代、佟岱、屯代)為“總督八省軍門”,帶領少量軍隊駐守武昌①,湖北各地的駐防清軍主要是剛剛投降過來的原明朝官軍和大順軍叛徒,兵力十分有限。換句話說,在武昌的清朝湖廣總督佟養(yǎng)和與在長沙的明朝湖廣總督何騰蛟處境相當類似,都沒有多少實力。然而佟養(yǎng)和比何騰蛟更能面對現(xiàn)實,他在六月間到任之后,派出使者對尚未歸附的明朝文官武將和大順軍余部廣行招撫,委以重任,力求穩(wěn)定和擴大自己的地盤;惟一對他不利的是清廷嚴厲推行的剃發(fā)改制遭到漢族軍民的抵制,使他的招撫政策未能取得更大效果。何騰蛟、章曠之流卻因階級偏見目光短淺,看不到弘光朝廷覆亡后民族矛盾已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他們是主張抗清的,對農民軍又懷有深刻的敵意,只是在自己的官軍打不過大順軍的情況下才被迫達成聯(lián)合抗清的協(xié)議。因此,他們不僅沒有利用湖南全省的地盤和物力給大順軍以充分的休整和補給機會,然后憑借這支武裝收復湖北等地區(qū),而是對大順軍實行分化和排擠。在東路大順軍中郝?lián)u旗、王進才原來地位較低,他們乘大順軍兵敗混亂之時各自掌握了一支數(shù)量可觀的軍隊,難免同大順軍封侯封伯的老將產生隔閡。何騰蛟充分利用了這種矛盾,把郝?lián)u旗、王進才收為親信,郝?lián)u旗被委任為督標副總兵①,不久升任總兵,加封南安伯。至于田見秀、袁宗第、張鼐、劉體純、吳汝義等大順政權所封侯伯則備受岐視,既不安置駐地,也不供應糧餉,這些農民軍被迫就地打糧,又立即加以掠奪的罪名,目的是使他們在湖南站不住腳。這年八月間,田見秀、張鼐、袁宗第、吳汝義、劉體純、郝?lián)u旗等在清湖廣等地總督佟養(yǎng)和的招羅下,曾派使者至武昌同清方聯(lián)絡,要求安置地方供應糧餉。因清方堅持剃頭,沒有達成協(xié)議。不久,除郝?lián)u旗、王進才二部留在湖南外,田見秀等東路大順軍將領都率部北入湖北,在荊州地區(qū)同李錦、高一功等九大頭領率領的西路大順軍匯合。

  從當時形勢來看,東路大順軍進入湖南之時,顯然缺乏一個堅強的核心,提出聯(lián)明抗清的策略是正確的,但過于軟弱。在遭到何騰蛟、章曠等南明頑固派官僚的排擠時,本應以抗清大局為重,發(fā)揮自己的主力作用,一面迅速接管湖南全省地方,安撫軍民,征派糧餉,休養(yǎng)整頓隊伍;一面迫使隆武朝廷及其地方高級官員承認其合法地位。這樣,在清軍主力北撤、何騰蛟等實力極為薄弱的情況下,東路大順軍可以把湖南經(jīng)營為抗清基地,取得人力、物力等后方保障,再同由四川東下荊州地區(qū)的西路大順軍會合,湖廣局勢以至整個南明局勢必將大為改觀??墒?,田見秀、張鼐、袁宗第等計不出此,局促于瀏陽、平江一隅之地,受到排擠后又移師北上,動搖于明、清之間。這不能不說是方針上的重大失誤。在后期抗清斗爭中,大順軍未能作出較大貢獻,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自己的具有相當人力、物力的后方基地作保障,長期在南明頑固派勢力和清方的夾縫中勉強支撐,這說明在李自成犧牲以后,東路大順軍組織的混亂和領導人的缺乏魄力。

  

  ①高氏從崇禎十六年冬一直在西安,沒有跟隨李自成至北京。自成放棄西安時她自然隨軍南下。自成犧牲后,她在部將保護下經(jīng)湖南北上湖北,后轉入李錦、高一功營中。盡管李錦等聯(lián)明抗清后,給南明官僚行文時仍尊稱她為“太后”,但她在順治二年秋曾“再三勸諭”李錦軍“歸服”清廷,見順治二年十一月清梅勒章京屯代“為申報地方情形”事揭帖,影印原件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2號。

 ?、谇“四辍镀浇h志》卷二十四《事紀》云:“五月,其酋劉體純自武昌入縣之北鄉(xiāng);七月,其酋吳汝義自寧州入縣東鄉(xiāng),據(jù)黃龍、幕阜、東陽諸山;又有田酋亦以是月入據(jù)中洞等寨?!眳⒖己悟v蛟奏疏,張鼐肯定是由寧州而來。

 ?、倏滴跏拍辍镀浇h志》《災沴》記:“乙酉年,闖寇數(shù)十萬寇縣,往來屯駐四閱月,凡上下鄉(xiāng)方圍三百余里比屋盤踞,深山窮谷焚林竭澤,男婦老幼殺死無算。”

 ?、陧樦味昵锟偠桨耸≠○B(yǎng)和“為恭報地方情形事”揭帖,原件缺上疏日期,十月初十日到京,見《明清史料》甲編,第二本,第一二一頁。

 ?、垌樦味昵锟偠桨耸≠○B(yǎng)和“為恭報地方情形事”揭帖,原件缺上疏日期,十月初十日到京,見《明清史料》甲編,第二本,第一二一頁。

 ?、芄饩w十七年《黎平府志》卷七上,何琮《先文烈公編年紀略》云,自成犧牲后,“其部下劉體純、郝?lián)u旗(原注:后名永忠)謂眾曰:‘吾主不知何往,想大事難成。我等日事劫掠,終非遠大之計,今聞何公在長沙,曷往歸之?’眾應曰:‘將軍高見,誰不恪遵?!?br/>
  ①康熙四十二年《長沙縣志》卷八《災祥志》附《兵事》記:“乙酉,流賊李自成余黨劉體純、一只虎等從武昌、通山、蒲圻、崇陽破通城,陷平江,逾回通嶺入長沙界。時邑人林朝憲糾集鄉(xiāng)勇,多設疑兵,于西山官山一帶與賊相拒,自六月初一至十五日止斬馘甚眾,賊進退維谷,自愿納款。時督師何騰蛟、偏撫傅上瑞駐節(jié)長沙,乃馳報帥府,準其招降,民獲粗安?!卑矗浭聦嵍嘤杏炚`,僅取其時日供參考。

 ?、诳滴跏拍辍稙g陽縣志》卷十《寇難》記:“弘光二年乙酉六月,闖逆自江西寧州寇陷瀏陽。時長抄聞警,府太守周二南率鐵騎營王俊才、燕子窩黃朝宣兩營官兵東路防御。賊眾豕突前來,戰(zhàn)于官渡,相持未決。賊用狡計,暗以兵渡上流,首尾相擊,困官兵于營中,太守死之,官兵將佐殺傷無算,賊遂乘勝入瀏?!?br/>
 ?、弁醴蛑队罋v實錄》卷七《何堵章列傳》。

 ?、佟队罋v實錄》卷十三《高李列傳》。

 ?、谕魺悺断嫔习V脫離實錄》記:“何公遣人招安,皆被殺。后以鄭公福、汪伯立前往,改招安二字為合營,乃允而遵節(jié)制。”見《希青亭集》。

 ?、龠@里有必要作一點小考證?!睹髑迨妨稀芳拙?,第二本,第一二一頁;丙編,第五本,第四九九頁,各收“總督八省軍門佟”揭帖一件。丙編,第六本,第五三三頁,湖廣巡擾何鳴鑾揭帖中稱他為“督臣佟養(yǎng)和”;第五三九頁鄖襄總兵王光恩揭帖中也提及“前督臣佟養(yǎng)和”。同書丙編,第六本,第五一一—五一三頁收順治二年十一月“梅勒章京屯代揭帖”(影印件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2號)。在許多有關明清之際的史學論著中常把佟養(yǎng)和、屯代并提,誤為兩人。其實,佟養(yǎng)和就是屯代,或寫作佟代、佟岱。見鄂爾泰編《八旗通志》卷一八二;《清史稿》卷二四○;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二《佟勤惠公事略》附傳?!睹髑迨妨稀繁帲诹?,第五六○頁,順治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湖廣巡撫何鳴鑾啟本中提到“上年”“同前督臣屯代行令……”亦可佐證。一人數(shù)名的原因此處不能細說。

 ?、俚谝粰n案館藏有田見秀、吳汝義八月十二日給佟養(yǎng)和的稟帖、郝?lián)u旗八月十七日稟帖,郝?lián)u旗稟帖末在年月日上蓋“督標忠興龍營副總兵官關防”,這是南明何騰蛟頒給的印信,不是大順政權頒發(fā)的,大順政權官制序列中既沒有總督,也沒有總兵、副總兵。

   相關資源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相關資源欄結束 -->

  

   尾部結束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