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第十八 太平天國史卷五十九 李世賢 練業(yè)坤李尚揚陳廷香 李世賢廣西藤縣新旺村人〔一〕。清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出生〔二〕。在廣西參加起義。天京事變后,朝臣議舉大將,以世賢「少勇剛強」,把他選拔出來,與陳玉成、李秀成等分路統(tǒng)帶軍隊〔三〕。
太平天國戊午八年春,天京被圍急,時清軍勢盛,世賢鎮(zhèn)守安徽蕪湖,力敵江南,保衛(wèi)天京糧運,協(xié)同江北軍隊作戰(zhàn)。這年秋,太平天國設(shè)前、后、左、右、中五軍主將,以世賢任左軍主將〔一〕。十一月,世賢在安徽寧郭郡灣沚鎮(zhèn)大破清朝浙江提督督辦寧國軍務(wù)鄧紹良軍,斬鄧紹良〔二〕。
己未九年秋,天王論世賢功,進封侍王〔三〕。
庚申十年正月,世賢與李秀成分路襲浙江,攻湖州。三月,與諸路軍會師安徽建平。世賢攻溧陽,取句容,從紅山進天京,遂覆江南大營,解天京圍〔一〕。
八月,世賢率眾出廣德,攻徽州,曾國藩要想自己去守徽州,部下勸止,改派謀士李元度去守。世賢督軍到,湘軍潰走,遂克徽州。世賢向西進,下休寧,軍鋒直逼祁門。祁門是曾國藩老營駐地,湘軍大震,曾國藩左右都勸他快跑。而世賢以東南空虛,卻舍祁門入浙江。九月,克嚴州,十月,下臨安,克富陽,斬清朝通永鎮(zhèn)總兵劉季三,進克馀杭,攻杭州,不下,撤圍去,復(fù)歸徽州〔二〕。十一月,與右軍主將劉官芳、定南主將黃文金進攻祁門,包圍曾國藩大營。
辛酉十一年二月,世賢奉詔進攻江西以救安慶〔三〕,從安徽婺源向江西進軍,打敗襄辦曾國藩軍務(wù)的左宗棠軍,克復(fù)景德鎮(zhèn)。三月,與左宗棠軍在樂平大戰(zhàn),世賢戰(zhàn)敗,將士戰(zhàn)死的一萬多人,他也把敵人有生力量殺得傷亡慘重,使左宗棠軍自樂平戰(zhàn)役以后不能再戰(zhàn)〔四〕。
世賢在樂平失利,即轉(zhuǎn)向浙江進軍。四月十五日(夏歷四月十七日)克龍游縣,十六日(夏歷四月十八日)克湯溪縣,十七日(夏歷四月十九日)克金華府城〔一〕。廿一日(夏歷四月廿三日)克蘭溪縣〔二〕。浙江各地人民紛起響應(yīng),諸暨何文慶領(lǐng)導(dǎo)的蓮蓬黨,溫洲趙起領(lǐng)導(dǎo)的金錢會都起義。太平軍到處,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與大力支持。八月,李秀成從江西帶兵入浙。撥一部分軍隊給世賢。世賢以次平定嚴州、處州、臺州、寧波、溫州等地。李秀成軍也攻克杭州。于是浙江大部分地區(qū)都歸太平天國版圖〔三〕。
壬戌十二年秋,天王詔世賢帶兵回天京,攻打進犯天京的曾國荃湘軍。時左宗棠已從廣西調(diào)到蔣益澧部湘軍,配備了新兵力,企圖從衢州反攻。世賢留天將李尚揚等鎮(zhèn)守金華、蘭溪、湯溪、龍游,以拒敵東犯,約定嚴守五十天當(dāng)回來。九月,世賢率領(lǐng)部將賀王秦日采、忠侍朝將陳世坤等帶五隊人馬共七萬多人去天京〔四〕,與各路軍猛攻曾國荃部湘軍營四十多天不下,退屯東壩小丹陽。時左宗棠部湘軍已陷嚴州,圍攻龍游、湯溪,部將告急。世賢正在奉命攻金柱關(guān),以通天京糧道,并截曾國荃湘軍后路,不得回救〔一〕。于是湯溪、龍游、蘭溪、金華等地相繼失陷,紹興、蕭山等地也都撤退,敵人就進犯杭州。
自壬戌十二年冬到癸開十三年春,世賢從東壩進攻金柱關(guān)。敵人依靠優(yōu)越的水師,水陸聯(lián)合死拒,大戰(zhàn)數(shù)月,不克,退軍溧水、丹陽〔二〕。時世賢以溧陽為大營所在地,甲子十四年正月,在張渚鎮(zhèn)戰(zhàn)敗,退歸溧陽,不料守將吳人杰據(jù)城叛變,世賢退湖州〔三〕。這時候,蘇、浙兩省被清朝統(tǒng)治者和外國侵略者搶劫,破壞生產(chǎn),赤地千里,軍饑無食。世賢奉命統(tǒng)率劉肇鈞、陸順德、汪海洋、李愷順、譚應(yīng)芝、陳承奇、李容發(fā)、陳炳文、朱興隆各軍入江西就糧,預(yù)定八月徽、寧、句、溧一帶秋稻熟時東返解天京圍〔四〕。
六月,天京陷。七月,幼天王自湖州入江西,謀與世賢合兵,而世賢已先進入廣東,圍太平天國史卷五十九攻南雄州,聞幼天王西來,始回軍謀迎護,不及,幼天王遂致被俘〔一〕。八月二十九日(夏歷九月十一日),世賢在福建武平縣下壩殲滅清朝福建按察使張運蘭軍隊,生擒張運蘭。張運蘭是湘軍大將,獨當(dāng)一路十多年,為曾國藩的重要爪牙,一戰(zhàn)被世賢俘虜,江西清軍都喪氣。世賢既殲張運蘭軍,即入武平,永定、龍嚴、南靖等州縣都望風(fēng)而下〔二〕。九月初二日(夏歷九月十四日),遂克漳州府,斬清朝漳州鎮(zhèn)總兵祿魁。十月,在漳州萬松關(guān)大敗清朝署福建陸路提督福寧鎮(zhèn)總兵林文察軍隊,斬林文察。清朝閩浙總督左宗棠由杭州督軍來救,世賢命康王汪海洋守龍嚴,來王陸順德攻安溪,并分軍進攻長泰、泉州,斷清軍餉道以取福州〔三〕。當(dāng)時福建各地人民組織的小刀會、千刀會、烏白旗、紅白旗等會黨聞太平軍入閩,都紛紛起義,有的做響導(dǎo),有的做偵探,有的踴躍接濟糧食,有的出任鄉(xiāng)官,有的組織游擊隊,龍擊清軍的后路〔四〕。
世賢在漳州,建立了地方政權(quán),頒布各種章程,保護農(nóng)商,恢復(fù)生產(chǎn)。他打算攻取泉州、福州,以爭取??凇惨弧?。
乙好十五年三月,清軍圍攻漳州。世賢決定轉(zhuǎn)移,命守小溪、漳浦、紹安各軍俱到平和會合。四月初一日(夏歷四月二十一日),他從漳州府撤往平和。四月初七日(夏歷四月二十七日),從平和撤退,被清軍追及,因小港紛歧,嶺路險窄,人眾擁塞,自相踐踏及墮崖落水死的不計其數(shù)。世賢也連馬墮于橋下,身受重傷。四月十二日(夏歷五月初二日),撤到永定,因溪水迅漲,未能過渡,被敵人截擊打散〔二〕。這夜,世賢帶傷策馬過河,中流溜急,從者多被溺死,他泅水上岸,割去須發(fā),密藏山中。后來打聽到汪海洋駐軍廣東鎮(zhèn)平縣,他夜行晝伏,七月初六日(夏歷六月二十八日),到達汪海洋軍中。汪海洋前曾借故不救漳州,襄公奏稿卷十一)、攻毀云霄廳岳坑匪巢凈盡摺、剿辦土匪情形片、剿辦興泉永漳等處土匪片(均見左文襄公奏稿卷十三)。又藉口殺世賢部將王宗李元茂等以立威,怕世賢治罪,初十夜(夏歷七月初三夜),乘世賢熟睡,派人把他刺死,事具汪海洋傳。自汪海洋借口殺李元茂等后,那一枝作為軍中重要兵力的廣東三合會隊伍即紛紛叛變,到殺害世賢后,人心更離散。太平天國南方大軍失卻了這位能團結(jié)群眾的領(lǐng)導(dǎo)者,這年冬,就在廣東嘉應(yīng)州全部覆亡。
李世賢從廣西參加起義,這一個出身貧雇農(nóng)家庭的「少勇剛強」的少年,經(jīng)過革命戰(zhàn)爭的鍛煉,成為太平天國后期一位著名的統(tǒng)帥,功業(yè)彪炳。他駐軍漳州時,英國人威里塔斯去訪問他,說從他攻克漳州來看,表明他是一個戰(zhàn)略家,非常精于戰(zhàn)術(shù)。他在入武平、南靖等地以前,清軍甚至沒有聽到太平軍臨近或企圖攻城的任何消息;雖然清軍人數(shù)多出三、四倍,但每次與他接仗都告失敗。他又很熟悉歐洲的政治,對于一般為當(dāng)進的中國人完全茫然無知的問題也很精通〔一〕。但是,世賢不明大體,蘇州失守后,他就有「別作他謀」的打算〔二〕。他奉命統(tǒng)軍去江西就食,預(yù)定秋收后回救天京。不料天京于六月失陷,他應(yīng)該留在江西聽候幼天王消息,做好接應(yīng)的預(yù)備,乃他竟向廣東進軍,使護衛(wèi)幼天王的軍隊到達江西后失了會師的計劃,遂致石城覆師,幼天王被俘,從湖州入江西的軍隊全部瓦解,他是有大罪的。至于李世賢在漳州時,致函英、法、美公使,許以權(quán)利,約與共攻清朝〔一〕,大背太平天國反侵略根本政策,這也是不明大體的表現(xiàn)。
練業(yè)坤廣西人,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出生〔二〕,隸侍王李世賢部下。
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二月,與黃呈忠、范汝增合兵攻克江西景德鎮(zhèn)。三月,入浙江,以功封輪天義。八月克浦江,九月克嚴州,練業(yè)坤就留在嚴州鎮(zhèn)守〔三〕。
壬戌十二年夏,敘功進封梯王。八月,又與黃呈忠、范汝增合兵反攻寧波,不克。旋轉(zhuǎn)戰(zhàn)浙東一帶。
癸開十三年春,與來王陸順德、戴王黃呈忠、首王范汝增出兵安徽。旋回軍守衛(wèi)天京。
這年七月初八日,天京東南的印子山要塞失陷,佩王馮真林戰(zhàn)死。初十日(夏歷七月初九日),業(yè)坤帶兵出城反攻,與敵人爭奪印子山,戰(zhàn)死〔一〕。他的墓碑在陰溝發(fā)現(xiàn),今陳列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梯王練業(yè)坤墓碑李尚揚湖南安仁人,生于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太平天國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夏,太平軍北出湖南,尚揚參加革命,編入西王蕭朝貴部。西王在長沙戰(zhàn)死,隨李開芳一路到南京。癸好三年,隸守鎮(zhèn)江部隊。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鎮(zhèn)江失守,撤至江北六安州一帶。
庚申十年(一八六0年)隨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轉(zhuǎn)戰(zhàn)蘇、皖、贛、浙等省。十一月初九日,論功封裨天義。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四月,隨李世賢從江西向浙江進軍,六日之間,連克龍游、湯溪、金花、蘭溪四城,尚揚鎮(zhèn)守湯溪,進封忠裨天將。冬間,隨李世賢從永康入仙居,攻克臺州府后,回湯溪過年。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正月,尚揚從永康、縉云、青田至溫州,招集金錢會。李世賢因向衢州進軍,命尚揚回來布置,遂將金花郡湯溪、龍游、武義、永康、義烏、東陽一郡六縣交他管理調(diào)度,共統(tǒng)率部隊十萬七千八百人。
這年八月,敵人進犯龍游、湯溪正急,天王詔李世賢率軍回救天京。世賢將各事交給尚揚,命只要能把龍游、湯溪守住五十天,他即歸來,乃世賢回京,只于九月間來過一信,其后無信息。尚揚苦守月,被敵人圍緊,柴米都盡,突圍不出〔一〕。叛徒神將彭禹蘭已與敵人約降,敵人命先前投降的叛徒李世祥密與彭禹蘭定計擒尚揚。彭禹蘭對尚揚說:「現(xiàn)在最好用詐降計,約期內(nèi)外夾攻,以解重圍」。尚揚喜說:「好!」而不知中了叛徒的毒計。太平天國史卷五十九癸開十三年(一八六三年)正月十七日(夏歷正月初十日)夜,尚揚留彭禹蘭守城,而自率部將瀛天義張公慶、喻天義劉明榮、慈天義李加斌等去清軍營詐降。清將蔣益澧偽作歡迎,延入,設(shè)宴相待,飲酒間,把尚揚八人擒拿,飛布各營,齊出攻城。城中火起,叛徒彭禹蘭開西門,清軍殺入城,湯溪失陷,龍游、蘭溪、金花郡都跟著失陷。尚揚被敵人殺死〔一〕。
陳廷香湖南湘陰縣豬婆潭人〔一〕,是侍王李世賢部下著名驍將,鎮(zhèn)守浙江龍游。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清軍從衢州進犯浙江,龍游正首當(dāng)其沖。
龍游是一座小城,敵人從七月就開始進攻,廷香憑城踞壘迎擊,屢次挫敗敵人。九月,左宗棠扎營距龍游城五里的新涼亭,親來督攻,在西南兩門外,開掘長濠,引溪水灌滿,以圍龍游。廿八夜(夏歷九月十七夜)四更,左宗棠又派各營分攻城壘。時廷香部下能夠作戰(zhàn)的將士只有幾千人,與敵人勢力相差很遠。但守城、守壘的將士們,在廷香指揮下,英勇迎戰(zhàn)。城外五個營壘,被敵人團團圍攻,形勢尤為危急,忬天安任方海守的一個營壘,火藥桶被敵人火彈拋中,火藥四炸,壘中被燒,撲救不及,壘陷,自守將任方海以下將士數(shù)百人都戰(zhàn)死,突圍得出的只三、四十人。其他四壘都垂破復(fù)完。城中守軍從東門出救,大戰(zhàn)五時之久,把敵人打退。這是一場大血戰(zhàn),據(jù)左宗棠自供,傷亡之多,為他的軍隊「向來未有之事」〔二〕。
左宗棠見太平天國鎮(zhèn)守龍游、湯溪、金華的大將都是湖南、湖北人,部下也多是兩湖子弟。他又偵探知道龍游城壘柴米子藥都缺乏,老弱患病的多,能戰(zhàn)的少,而接濟早斷,外援被隔截不能到來。他妄想這是一個大好機會,如果能夠把陳廷香首先用鄉(xiāng)情勸說來投降,做個榜樣,湯溪、金華等地都可以兵不血刃地取得了。他就派兩個從前和廷香熟識的人,一個是樟港人,叫做李懷英,一個是蔣家坪人,叫做蔣孝貴人龍游城來見廷香,李懷英、蔣孝貴一見廷香,首先說了一番多年不見的鄉(xiāng)里友情,接著就代左宗棠致仰慕的熱忱,還特別說到左宗棠就是湘陰東鄉(xiāng)人,居住柳莊,與豬婆潭相隔只幾里路,正是鄉(xiāng)里近親。隨后,慢慢地說到天朝大勢已去,龍游兵單糧絕,死亡就在目前,何不幡然變計,轉(zhuǎn)禍為福,共圖富貴,大家都是同鄉(xiāng),萬事有照應(yīng)這一番鬼話。廷香忍著氣等他們說完,勃然大怒道:「從前是鄉(xiāng)里,現(xiàn)在分了人妖,勢不兩立,好大的狗膽,敢來惑我軍心」!叫左右把兩人牽出斬首,用竹竿把首級高懸在城頭上。左宗棠和他的部下在城外望見,都低頭喪氣〔一〕。
陳廷香和將士們忠心耿耿地忍饑拼命一直堅守到癸開十三年正月十九日(夏歷正月十二日)得到了湯溪失守的消息,后路已斷,始決定乘夜開東門向湯溪大路望金華撤退〔二〕。廷香親自斷后,退到白龍橋英勇戰(zhàn)死〔三〕。
太平天國戊午八年春,天京被圍急,時清軍勢盛,世賢鎮(zhèn)守安徽蕪湖,力敵江南,保衛(wèi)天京糧運,協(xié)同江北軍隊作戰(zhàn)。這年秋,太平天國設(shè)前、后、左、右、中五軍主將,以世賢任左軍主將〔一〕。十一月,世賢在安徽寧郭郡灣沚鎮(zhèn)大破清朝浙江提督督辦寧國軍務(wù)鄧紹良軍,斬鄧紹良〔二〕。
己未九年秋,天王論世賢功,進封侍王〔三〕。
庚申十年正月,世賢與李秀成分路襲浙江,攻湖州。三月,與諸路軍會師安徽建平。世賢攻溧陽,取句容,從紅山進天京,遂覆江南大營,解天京圍〔一〕。
八月,世賢率眾出廣德,攻徽州,曾國藩要想自己去守徽州,部下勸止,改派謀士李元度去守。世賢督軍到,湘軍潰走,遂克徽州。世賢向西進,下休寧,軍鋒直逼祁門。祁門是曾國藩老營駐地,湘軍大震,曾國藩左右都勸他快跑。而世賢以東南空虛,卻舍祁門入浙江。九月,克嚴州,十月,下臨安,克富陽,斬清朝通永鎮(zhèn)總兵劉季三,進克馀杭,攻杭州,不下,撤圍去,復(fù)歸徽州〔二〕。十一月,與右軍主將劉官芳、定南主將黃文金進攻祁門,包圍曾國藩大營。
辛酉十一年二月,世賢奉詔進攻江西以救安慶〔三〕,從安徽婺源向江西進軍,打敗襄辦曾國藩軍務(wù)的左宗棠軍,克復(fù)景德鎮(zhèn)。三月,與左宗棠軍在樂平大戰(zhàn),世賢戰(zhàn)敗,將士戰(zhàn)死的一萬多人,他也把敵人有生力量殺得傷亡慘重,使左宗棠軍自樂平戰(zhàn)役以后不能再戰(zhàn)〔四〕。
世賢在樂平失利,即轉(zhuǎn)向浙江進軍。四月十五日(夏歷四月十七日)克龍游縣,十六日(夏歷四月十八日)克湯溪縣,十七日(夏歷四月十九日)克金華府城〔一〕。廿一日(夏歷四月廿三日)克蘭溪縣〔二〕。浙江各地人民紛起響應(yīng),諸暨何文慶領(lǐng)導(dǎo)的蓮蓬黨,溫洲趙起領(lǐng)導(dǎo)的金錢會都起義。太平軍到處,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與大力支持。八月,李秀成從江西帶兵入浙。撥一部分軍隊給世賢。世賢以次平定嚴州、處州、臺州、寧波、溫州等地。李秀成軍也攻克杭州。于是浙江大部分地區(qū)都歸太平天國版圖〔三〕。
壬戌十二年秋,天王詔世賢帶兵回天京,攻打進犯天京的曾國荃湘軍。時左宗棠已從廣西調(diào)到蔣益澧部湘軍,配備了新兵力,企圖從衢州反攻。世賢留天將李尚揚等鎮(zhèn)守金華、蘭溪、湯溪、龍游,以拒敵東犯,約定嚴守五十天當(dāng)回來。九月,世賢率領(lǐng)部將賀王秦日采、忠侍朝將陳世坤等帶五隊人馬共七萬多人去天京〔四〕,與各路軍猛攻曾國荃部湘軍營四十多天不下,退屯東壩小丹陽。時左宗棠部湘軍已陷嚴州,圍攻龍游、湯溪,部將告急。世賢正在奉命攻金柱關(guān),以通天京糧道,并截曾國荃湘軍后路,不得回救〔一〕。于是湯溪、龍游、蘭溪、金華等地相繼失陷,紹興、蕭山等地也都撤退,敵人就進犯杭州。
自壬戌十二年冬到癸開十三年春,世賢從東壩進攻金柱關(guān)。敵人依靠優(yōu)越的水師,水陸聯(lián)合死拒,大戰(zhàn)數(shù)月,不克,退軍溧水、丹陽〔二〕。時世賢以溧陽為大營所在地,甲子十四年正月,在張渚鎮(zhèn)戰(zhàn)敗,退歸溧陽,不料守將吳人杰據(jù)城叛變,世賢退湖州〔三〕。這時候,蘇、浙兩省被清朝統(tǒng)治者和外國侵略者搶劫,破壞生產(chǎn),赤地千里,軍饑無食。世賢奉命統(tǒng)率劉肇鈞、陸順德、汪海洋、李愷順、譚應(yīng)芝、陳承奇、李容發(fā)、陳炳文、朱興隆各軍入江西就糧,預(yù)定八月徽、寧、句、溧一帶秋稻熟時東返解天京圍〔四〕。
六月,天京陷。七月,幼天王自湖州入江西,謀與世賢合兵,而世賢已先進入廣東,圍太平天國史卷五十九攻南雄州,聞幼天王西來,始回軍謀迎護,不及,幼天王遂致被俘〔一〕。八月二十九日(夏歷九月十一日),世賢在福建武平縣下壩殲滅清朝福建按察使張運蘭軍隊,生擒張運蘭。張運蘭是湘軍大將,獨當(dāng)一路十多年,為曾國藩的重要爪牙,一戰(zhàn)被世賢俘虜,江西清軍都喪氣。世賢既殲張運蘭軍,即入武平,永定、龍嚴、南靖等州縣都望風(fēng)而下〔二〕。九月初二日(夏歷九月十四日),遂克漳州府,斬清朝漳州鎮(zhèn)總兵祿魁。十月,在漳州萬松關(guān)大敗清朝署福建陸路提督福寧鎮(zhèn)總兵林文察軍隊,斬林文察。清朝閩浙總督左宗棠由杭州督軍來救,世賢命康王汪海洋守龍嚴,來王陸順德攻安溪,并分軍進攻長泰、泉州,斷清軍餉道以取福州〔三〕。當(dāng)時福建各地人民組織的小刀會、千刀會、烏白旗、紅白旗等會黨聞太平軍入閩,都紛紛起義,有的做響導(dǎo),有的做偵探,有的踴躍接濟糧食,有的出任鄉(xiāng)官,有的組織游擊隊,龍擊清軍的后路〔四〕。
世賢在漳州,建立了地方政權(quán),頒布各種章程,保護農(nóng)商,恢復(fù)生產(chǎn)。他打算攻取泉州、福州,以爭取??凇惨弧?。
乙好十五年三月,清軍圍攻漳州。世賢決定轉(zhuǎn)移,命守小溪、漳浦、紹安各軍俱到平和會合。四月初一日(夏歷四月二十一日),他從漳州府撤往平和。四月初七日(夏歷四月二十七日),從平和撤退,被清軍追及,因小港紛歧,嶺路險窄,人眾擁塞,自相踐踏及墮崖落水死的不計其數(shù)。世賢也連馬墮于橋下,身受重傷。四月十二日(夏歷五月初二日),撤到永定,因溪水迅漲,未能過渡,被敵人截擊打散〔二〕。這夜,世賢帶傷策馬過河,中流溜急,從者多被溺死,他泅水上岸,割去須發(fā),密藏山中。后來打聽到汪海洋駐軍廣東鎮(zhèn)平縣,他夜行晝伏,七月初六日(夏歷六月二十八日),到達汪海洋軍中。汪海洋前曾借故不救漳州,襄公奏稿卷十一)、攻毀云霄廳岳坑匪巢凈盡摺、剿辦土匪情形片、剿辦興泉永漳等處土匪片(均見左文襄公奏稿卷十三)。又藉口殺世賢部將王宗李元茂等以立威,怕世賢治罪,初十夜(夏歷七月初三夜),乘世賢熟睡,派人把他刺死,事具汪海洋傳。自汪海洋借口殺李元茂等后,那一枝作為軍中重要兵力的廣東三合會隊伍即紛紛叛變,到殺害世賢后,人心更離散。太平天國南方大軍失卻了這位能團結(jié)群眾的領(lǐng)導(dǎo)者,這年冬,就在廣東嘉應(yīng)州全部覆亡。
李世賢從廣西參加起義,這一個出身貧雇農(nóng)家庭的「少勇剛強」的少年,經(jīng)過革命戰(zhàn)爭的鍛煉,成為太平天國后期一位著名的統(tǒng)帥,功業(yè)彪炳。他駐軍漳州時,英國人威里塔斯去訪問他,說從他攻克漳州來看,表明他是一個戰(zhàn)略家,非常精于戰(zhàn)術(shù)。他在入武平、南靖等地以前,清軍甚至沒有聽到太平軍臨近或企圖攻城的任何消息;雖然清軍人數(shù)多出三、四倍,但每次與他接仗都告失敗。他又很熟悉歐洲的政治,對于一般為當(dāng)進的中國人完全茫然無知的問題也很精通〔一〕。但是,世賢不明大體,蘇州失守后,他就有「別作他謀」的打算〔二〕。他奉命統(tǒng)軍去江西就食,預(yù)定秋收后回救天京。不料天京于六月失陷,他應(yīng)該留在江西聽候幼天王消息,做好接應(yīng)的預(yù)備,乃他竟向廣東進軍,使護衛(wèi)幼天王的軍隊到達江西后失了會師的計劃,遂致石城覆師,幼天王被俘,從湖州入江西的軍隊全部瓦解,他是有大罪的。至于李世賢在漳州時,致函英、法、美公使,許以權(quán)利,約與共攻清朝〔一〕,大背太平天國反侵略根本政策,這也是不明大體的表現(xiàn)。
練業(yè)坤廣西人,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出生〔二〕,隸侍王李世賢部下。
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二月,與黃呈忠、范汝增合兵攻克江西景德鎮(zhèn)。三月,入浙江,以功封輪天義。八月克浦江,九月克嚴州,練業(yè)坤就留在嚴州鎮(zhèn)守〔三〕。
壬戌十二年夏,敘功進封梯王。八月,又與黃呈忠、范汝增合兵反攻寧波,不克。旋轉(zhuǎn)戰(zhàn)浙東一帶。
癸開十三年春,與來王陸順德、戴王黃呈忠、首王范汝增出兵安徽。旋回軍守衛(wèi)天京。
這年七月初八日,天京東南的印子山要塞失陷,佩王馮真林戰(zhàn)死。初十日(夏歷七月初九日),業(yè)坤帶兵出城反攻,與敵人爭奪印子山,戰(zhàn)死〔一〕。他的墓碑在陰溝發(fā)現(xiàn),今陳列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梯王練業(yè)坤墓碑李尚揚湖南安仁人,生于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太平天國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夏,太平軍北出湖南,尚揚參加革命,編入西王蕭朝貴部。西王在長沙戰(zhàn)死,隨李開芳一路到南京。癸好三年,隸守鎮(zhèn)江部隊。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鎮(zhèn)江失守,撤至江北六安州一帶。
庚申十年(一八六0年)隨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轉(zhuǎn)戰(zhàn)蘇、皖、贛、浙等省。十一月初九日,論功封裨天義。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四月,隨李世賢從江西向浙江進軍,六日之間,連克龍游、湯溪、金花、蘭溪四城,尚揚鎮(zhèn)守湯溪,進封忠裨天將。冬間,隨李世賢從永康入仙居,攻克臺州府后,回湯溪過年。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正月,尚揚從永康、縉云、青田至溫州,招集金錢會。李世賢因向衢州進軍,命尚揚回來布置,遂將金花郡湯溪、龍游、武義、永康、義烏、東陽一郡六縣交他管理調(diào)度,共統(tǒng)率部隊十萬七千八百人。
這年八月,敵人進犯龍游、湯溪正急,天王詔李世賢率軍回救天京。世賢將各事交給尚揚,命只要能把龍游、湯溪守住五十天,他即歸來,乃世賢回京,只于九月間來過一信,其后無信息。尚揚苦守月,被敵人圍緊,柴米都盡,突圍不出〔一〕。叛徒神將彭禹蘭已與敵人約降,敵人命先前投降的叛徒李世祥密與彭禹蘭定計擒尚揚。彭禹蘭對尚揚說:「現(xiàn)在最好用詐降計,約期內(nèi)外夾攻,以解重圍」。尚揚喜說:「好!」而不知中了叛徒的毒計。太平天國史卷五十九癸開十三年(一八六三年)正月十七日(夏歷正月初十日)夜,尚揚留彭禹蘭守城,而自率部將瀛天義張公慶、喻天義劉明榮、慈天義李加斌等去清軍營詐降。清將蔣益澧偽作歡迎,延入,設(shè)宴相待,飲酒間,把尚揚八人擒拿,飛布各營,齊出攻城。城中火起,叛徒彭禹蘭開西門,清軍殺入城,湯溪失陷,龍游、蘭溪、金花郡都跟著失陷。尚揚被敵人殺死〔一〕。
陳廷香湖南湘陰縣豬婆潭人〔一〕,是侍王李世賢部下著名驍將,鎮(zhèn)守浙江龍游。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清軍從衢州進犯浙江,龍游正首當(dāng)其沖。
龍游是一座小城,敵人從七月就開始進攻,廷香憑城踞壘迎擊,屢次挫敗敵人。九月,左宗棠扎營距龍游城五里的新涼亭,親來督攻,在西南兩門外,開掘長濠,引溪水灌滿,以圍龍游。廿八夜(夏歷九月十七夜)四更,左宗棠又派各營分攻城壘。時廷香部下能夠作戰(zhàn)的將士只有幾千人,與敵人勢力相差很遠。但守城、守壘的將士們,在廷香指揮下,英勇迎戰(zhàn)。城外五個營壘,被敵人團團圍攻,形勢尤為危急,忬天安任方海守的一個營壘,火藥桶被敵人火彈拋中,火藥四炸,壘中被燒,撲救不及,壘陷,自守將任方海以下將士數(shù)百人都戰(zhàn)死,突圍得出的只三、四十人。其他四壘都垂破復(fù)完。城中守軍從東門出救,大戰(zhàn)五時之久,把敵人打退。這是一場大血戰(zhàn),據(jù)左宗棠自供,傷亡之多,為他的軍隊「向來未有之事」〔二〕。
左宗棠見太平天國鎮(zhèn)守龍游、湯溪、金華的大將都是湖南、湖北人,部下也多是兩湖子弟。他又偵探知道龍游城壘柴米子藥都缺乏,老弱患病的多,能戰(zhàn)的少,而接濟早斷,外援被隔截不能到來。他妄想這是一個大好機會,如果能夠把陳廷香首先用鄉(xiāng)情勸說來投降,做個榜樣,湯溪、金華等地都可以兵不血刃地取得了。他就派兩個從前和廷香熟識的人,一個是樟港人,叫做李懷英,一個是蔣家坪人,叫做蔣孝貴人龍游城來見廷香,李懷英、蔣孝貴一見廷香,首先說了一番多年不見的鄉(xiāng)里友情,接著就代左宗棠致仰慕的熱忱,還特別說到左宗棠就是湘陰東鄉(xiāng)人,居住柳莊,與豬婆潭相隔只幾里路,正是鄉(xiāng)里近親。隨后,慢慢地說到天朝大勢已去,龍游兵單糧絕,死亡就在目前,何不幡然變計,轉(zhuǎn)禍為福,共圖富貴,大家都是同鄉(xiāng),萬事有照應(yīng)這一番鬼話。廷香忍著氣等他們說完,勃然大怒道:「從前是鄉(xiāng)里,現(xiàn)在分了人妖,勢不兩立,好大的狗膽,敢來惑我軍心」!叫左右把兩人牽出斬首,用竹竿把首級高懸在城頭上。左宗棠和他的部下在城外望見,都低頭喪氣〔一〕。
陳廷香和將士們忠心耿耿地忍饑拼命一直堅守到癸開十三年正月十九日(夏歷正月十二日)得到了湯溪失守的消息,后路已斷,始決定乘夜開東門向湯溪大路望金華撤退〔二〕。廷香親自斷后,退到白龍橋英勇戰(zhàn)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