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統(tǒng)南京潛伏站少將站長周鎬也是位傳奇式人物,他發(fā)動“南京之變”后,被戴笠逮捕,后被釋放。中共派往國民黨軍隊中搞策反工作的徐楚光是周鎬的同鄉(xiāng)、黃浦軍校同學,又是莫逆之交。1942年,徐楚光奉命打進汪精衛(wèi)集團,當上了汪偽軍委會政治部情報司上校秘書,后任汪偽陸軍部第6科上??崎L,并掛了個上校參贊武官銜。他與周鎬本各為其主,政治上沒有瓜葛。但徐楚光在與周鎬的交往中,聽到了周對蔣介石集團的弦外之音,便對他進行了說服工作。果然,周鎬表示了加入共產黨的愿望。1946年10月,經中共華中局鄧子恢、譚震林批準,周鎬成為中共特別黨員,并任命他為華中分局京、滬、徐、杭特派員。他主動承擔做孫良誠的策反工作。是時,軍統(tǒng)局已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周鎬被任命為少將直屬組組長。由于共產黨內叛徒告密,周鎬先后兩次被捕,吃盡了皮肉之苦。但由于沒有證據,由于周鎬人緣甚好,均被釋放。1948年9月23日周鎬回到解放區(qū)后,又去孫良誠處做策反工作。孫良誠讓周鎬擔任他的高級參議。
孫良誠變幻莫測。他本答應把107軍集中睢寧,然后通電起義,忽然接到劉峙電話,叫他迅速率領部隊撤往徐州。11月10日中午,蔣介石派飛機給孫良誠送來一封親筆信,對他表示“慰勉”。他又一次發(fā)生動搖,從徐州“剿總”要來10多輛大卡車,親率107軍260師沿海鄭公路向徐州方向狂跑,遭到解放軍小部隊攔擊和伏擊,孫且戰(zhàn)且走,后又發(fā)現解放軍大部隊尾隨而來,隨時有將該部包圍的模樣,孫良誠見形勢不妙,決定在邢圩一帶宿營,構筑工事,進行防御,等待261師前來接應突圍。華野第二縱隊將孫部包圍。
周鎬于11月12日經長途奔波,急匆匆冒險只身闖入敵營,見到孫良誠便正言厲色地說:“少公早就準備率部舉義,緣何反反復復,動搖不定?古人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矣!少公如此失信,豈是堂堂的為軍為將?你這樣做,使我有何臉面去見中共領導人為你說項?”
孫良誠支吾其辭地說:“戰(zhàn)場情況變化急速,通信、聯絡都很困難,以致未能與你及時取得聯系,這是我孫某的疏忽。為今之計,希望你向中共方面負責人說明按照我與你在宿遷時商定的條件一定條件下,它可以轉化為對抗性矛盾。,同意我部起義?!?br/>
周鎬駁斥道:“當時我們確實已商定了起義的時機和條件,但少公一再違反協(xié)議,錯過了多少良機!現在解放軍大軍壓陣,貴部已處于四面包圍之中,就像項羽當年垓下被圍,四面楚歌。在此情勢下,只有放下武器,老老實實向人民投誠,才是唯一的出路?!?br/>
孫良誠聽到“投誠”二字,大驚:“我們約定的是起義,不是投誠,你們不能失信?!?br/>
周鎬道:“失信的不是我們,而是你孫少云將軍!原來我們洽談好的,可你出爾反爾,背信棄義,逃離睢寧哲學。一般把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看作是古典科學哲學的,要把部隊帶到徐州去,現在,你們已經跑不掉了,四面八方都是解放軍,你們已陷入天羅地網,山窮水盡,進退無路。要打,勢必全軍覆沒,作階下囚,在這種情況下,再談起義,為時晚矣!除放下武器投誠,你們已別無選擇?!?br/>
夜半,周鎬同孫良誠乘吉普車來到華野第二縱隊第5師師部,孫良誠見到5師政委方中鐸,以先聲奪人的氣勢說:“我是來接洽起義的,請貴軍給我番號,讓我率部到朝陽集起義?!?br/>
方中鐸冷冷一笑,一字一句地說:“孫將軍,現在你來洽談起義,已經遲了。我們過去相信你,曾經幾次給你機會,讓你起義,而你遲遲沒有行動,這些,周鎬同志可以作證?,F在,我軍已兵臨城下,貴軍四面被圍,這個時候你來接洽起義,時機早已錯過,你們只有繳械投誠?!?br/>
孫良誠自知理虧,但又不肯認輸,強辯說:“起義的事,早在宿遷就和貴方聯系好了,你們不能失信!”
方中鐸義正辭嚴地駁斥道:“當時確實聯系好在睢寧起義,但你為什么要帶著部隊往徐州跑?既然要起義,為什么當我軍在海鄭公路南北把你的部隊夾在公路中間的時候,你還不停下來?現在你被四面包圍,提出無理要求到30里外的朝陽集去起義,這哪里是真心起義,分明是耍陰謀,搞緩兵之計,妄圖借機脫身,溜之大吉,試問,你這套鬼把戲騙得了誰?”
孫良誠啞口無言。沉默一會兒,蠻橫地說:“我是堂堂軍人,軍人有軍人的氣節(jié),起義可以,要我投誠,我不干!”
方中鐸不禁心生怒火:“孫將軍,你有什么氣節(jié)?你有什么資格侈談軍人氣節(jié)?當年,中原大戰(zhàn)后馮玉祥將軍失敗,你為什么背叛了他,跑到南昌去見蔣介石?8年抗戰(zhàn),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以當漢奸為恥,你不是率領部隊抗擊日寇,馬革裹尸,而是認賊作父,背叛祖國,當了偽軍,你部盤踞蘇北,配合日本侵略軍下鄉(xiāng)‘掃蕩’,和日寇一起殘害中國人民,試問你作為中國人的氣節(jié)到哪里去了?抗戰(zhàn)勝利后,你搖身一變,由偽軍成了國軍,繼續(xù)與人民為敵,替蔣介石打內戰(zhàn),作為一個軍人,你還有什么資格談氣節(jié)!”
老奸巨滑的孫良誠先是低垂看頭,面紅耳赤,繼而心生一計,要求打電話給蘇北兵團司令韋國清,同意讓他起義。
方中鐸接通第二縱隊司令滕海清的電話,滕海清回答得很干脆:要孫良誠立即率部隊投誠,否則就用武力解決!
方中鐸放下電話說:“你不愿意投誠也可以,我現在就放你回去,但你知道,投誠和被俘是不一樣的,你部已被包圍,插翅難逃,我們部隊馬上可以打進去,把你活捉,那時候,你就不能享受國民黨投誠將領的待遇了,你將不是座上客,而是階下囚,你是戰(zhàn)俘,我們可以把你送進監(jiān)獄,或者送到揚州、鹽城、睢寧,交給人民去處理。你在那里干了許多對不起人民的事,人民會怎樣處理你,你心里應該是清楚的?!狈街需I語調平穩(wěn),棉里藏針。孫良誠喃喃地說:“那好吧,我向人民投誠!”
方中鐸、周鎬對此表示歡迎,異口同聲地說:“那好呀!
識時務者為俊杰,你早就應該作出這樣的抉擇了?!?br/>
孫良誠不得不提筆寫下“放下武器”4個字。
11月3日,周鎬、方中鐸來到邢圩,接受107軍投誠。107軍副軍長兼260師師長王清瀚是中共特別黨員,在他的配合和支持下,該軍軍部和260師官兵5800余人,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華野第二縱隊第4師在雙溝集西北40里的郭集追上了77軍261師,將該師4000余人全部殲滅。
龜縮在徐州的劉峙見張克俠、何基灃起義,解放軍40萬大軍追擊包圍黃伯韜兵團。他擔心的倒不是黃伯韜,而是徐州,他怕共軍聲東擊西,他熟知共軍圍點打援、明修暗渡的一貫做法。徐州危在旦夕,當即命令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火速集結徐州,又命孫元良兵團向徐州靠攏,將這3個兵團猬集于徐州,卻不理會蔣介石催促東援黃伯韜的命令。他要確保徐州的安全,總怕會有什么疏漏,特別是徐州市內,說不定已滿街都是共軍的奸細,于是他又命令,凡進入總部者要佩出入證,進出總部辦公廳要佩特別證,“剿總”各處與總部直屬官兵要將行李捆好,做應戰(zhàn)準備。
徐州看來是萬無一失了,而黃伯韜兵團卻徹底陷入了重圍。就在李彌兵團奉劉峙之命放棄曹八集和大許家,西撤徐州時,解放軍華野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滾滾南下,與隴海南側的華野第十一縱隊、江淮獨立旅南北對進,一舉占領了徐東重要據點大許家、曹八集,切斷了隴海鐵路。至此,黃伯韜兵團被粟裕指揮的14個縱隊結結實實地包圍在離徐州不到50公里的碾莊一帶,約18平方公里的圓圈內,黃伯韜兵團如龜入甕中,坐以待斃了。
黃伯韜預感到兇多吉少,對總統(tǒng)府參軍、陸大同窗好友李劻文說:“看來這次,我這個兵團是首當其沖了,你和李延年明早速行,以免發(fā)生變故。請你面報總統(tǒng),我黃某受總統(tǒng)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tǒng)期望,我臨難是不茍免的,國民黨是斗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批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杜聿明于11月11日來到徐州,黃伯韜兵團被圍困碾莊一帶,糧彈兩缺,攻既不能,守亦成問題。邱清泉、李彌和黃維兵團被解放軍牽制,劉峙束手無策。面對困境,杜聿明思之良久,覺得解放軍總有主次之分,絕不會到處都是主力,于是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案以黃伯韜兵團堅守碾莊7至10天,以李彌第十三兵團守備徐州,以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第十二兵團先擊破中野6個縱隊,然后回師東向,擊破華野,以解黃伯韜之圍。
第二案以孫元良兵團守備徐州,以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解黃伯韜兵團之圍,以黃維兵團向徐州急進,以72軍為總預備隊。
劉峙等贊成第二方案,遂令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星夜向徐東南集結。
11月13日,邱、李兩兵團在空、炮兵配合下,向解放軍陣地攻擊,一時硝煙彌漫,村落盡成瓦礫。而解放軍戰(zhàn)士各自為戰(zhàn),勇猛狙擊敵人。雙方激戰(zhàn)一日,國民黨軍無甚進展,且士氣低落,談虎變色。次日,解放軍的打援部隊抓住國民黨軍不能夜戰(zhàn)的弱點,集中力量在夜間反擊,越戰(zhàn)越強,邱清泉兵團不僅毫無進展,而且損失很大。
空軍向蔣介石告狀說:“邱清泉畏敵怯戰(zhàn),按兵不動?!笔Y介石電斥邱清泉,并派顧祝同于15日到徐州督戰(zhàn),顧祝同問杜聿明:“敵人不過兩三個縱隊,為什么打不動?”
杜動氣地說:“打仗不是紙上談兵,畫一個箭頭就可以到達目的,勝敗要靠兩軍的實力!”
邱清泉兵團的第七十四軍,于16日奉杜聿明之令,由潘塘鎮(zhèn)經雙溝向土山鎮(zhèn)方向解放軍側背迂回攻擊。不料74軍剛一行動,即遭到解放軍的頑強狙擊,激戰(zhàn)終日,不僅未越雷池一步,而且第一線部隊全部潰滅。邱清泉在電話中告急說:
“74軍垮了,請調72軍增援?!睆亩桓以嚼壮匾徊健?br/>
粟裕、譚震林施用誘敵之計,令解放軍一部突然向東南撤退,杜聿明聞訊,錯誤認為解放軍已被擊潰,遂下令全線追擊。劉峙歡喜若狂,一面向蔣介石報捷,一面令人通知各機關鳴鞭炮慶祝?!缎熘萑請蟆房浅鰟⒅胖赂魇≈飨娼蓦妶蟆n欁M?、何應欽發(fā)表談話,為黃伯韜吹噓,說解放軍在碾莊傷亡5萬人,伏尸遍野,碾莊固若金湯!國民黨中宣部長奉蔣介石之命,帶了一個代表團到前線慰問,不論官兵,一律犒賞金元券3元以資鼓勵。
就在南京和徐州吹吹打打歡慶“勝利”的時候,國民黨追擊部隊與解放軍激戰(zhàn)一晝夜,死傷慘重,增援的各兵團均傷亡過半,被圍困的黃伯韜兵團也于11月19日失守碾莊,第四十四軍和100軍全部被殲,只剩下25軍殘部和64軍主力據守大院上、尤家湖、小費莊等8個村莊,危在旦夕。黃伯韜請求援軍火速馳援,否則只有“來生再見了!”
劉峙、杜聿明乃命72軍、戰(zhàn)車團救出黃伯韜。
72軍軍長余錦源夸口說:“請總座放心,大許家離碾莊圩只有30里,大炮炮火已能相接了,我可以一連打下幾個村莊,打過大許家,單刀直入,解黃伯韜之圍?!?br/>
戰(zhàn)車團團長更說:“我親率戰(zhàn)車團,誓解黃伯韜之圍。如果步兵跟不上,我的戰(zhàn)車團也能單獨打到碾莊去!”
次日,兩個吹牛大王率部苦戰(zhàn)一日,被解放軍打得狼狽不堪,叫苦不迭:“我們犧牲慘重,再也不能攻了?!?br/>
11月21日黃昏,解放軍對大院上黃伯韜之殘部發(fā)起總攻,激戰(zhàn)到22日晨4時,大院上附近村落國民黨殘部皆被殲滅。黃伯韜、陳士章、劉鎮(zhèn)湘等見勢不妙,決心各帶一部分人向西突圍。黃伯韜剛出茅棚就被擊斃,其他人不是戰(zhàn)死就是被俘。
至此,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徹底獲勝,共殲國民黨有生力量17.8萬多人,約占整個淮海戰(zhàn)場敵軍兵力的1A4,解放了廣大地區(qū),使山東、蘇北兩大解放區(qū)連成一片,斷絕了徐州和蚌埠之敵的聯系,控制了津浦路南段近200里鐵路線,使徐州之敵完全陷于孤立地位。
淮海前線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在淮北小李家的作戰(zhàn)室內,策劃淮海戰(zhàn)役第二階段以殲滅黃維兵團為目的的計劃。11月14日,總前委向中央軍委致電:“如敵(指黃維)出永城和宿縣,我以集中1、2、3、4、6、9及華野3、廣共8個縱隊,殲擊黃維為上策。因為黃維在遠道疲憊,距離后方之運動中,只先來3個軍7個師,其中強者只有3個,我軍也能適時?!?br/>
11月19日,總前委再次致電中央軍委:“最好力爭迅速殲滅黃伯韜,爾后將主力集中于徐東徐南,監(jiān)視邱、李、孫3兵團,爭取休息10天半月,同時以尚未使用之5個縱隊或3個縱隊用于南線,協(xié)同我們殲天黃維、李延年,這個步驟最為穩(wěn)當?!?br/>
總前委給中央發(fā)的電文的署名,次序有個規(guī)律:劉伯承起草的,署陳鄧劉;陳毅起草的,署劉鄧陳;鄧小平起草的,署劉陳鄧。
毛澤東認真研究了來自淮海前線的電波,決定讓中野全力打黃維,而由華野第六縱隊接替中野第九縱隊,負責對付李延年兵團,華野粟裕、陳士榘、張震也致電中央軍委,表示完全擁護中央和總前委的決定。
黃維兵團共轄4個軍,即第10、第14、第18、第85軍,另外還有一個快速縱隊,總兵力約12萬人,兵團4個軍幾乎都是蔣軍嫡系。該兵團自從11月8日奉命離開河南確山,日夜兼程向徐州方向前進,沿途雖受解放軍阻擊,但一直沒有停止前進。黃維十分得意,心想我的兵團在戰(zhàn)場上左右闖蕩似乎無人敢攖其鋒。其實總前委巧妙用兵,將黃維兵團步步誘入囊形陣。
總前委向中央軍委懇請:
殲擊黃維之時機甚好,而李延年、劉汝明仍遲遲不進,因此,我們意見除王、張11縱隊外,請粟、陳、張以兩三個縱隊對李、劉防御,至少以4個縱隊加入殲黃維作戰(zhàn)。只要黃維全部或大部被殲,較之殲滅李、劉更屬有利。如軍委批準,我們即照此實行。
僅過十幾個小時,毛澤東便復電總前委:
?。ㄒ唬┩耆庀却螯S維。(二)望粟、陳、張遵劉、陳、鄧部署,派必要兵力參加打黃維。(三)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陳、鄧臨機處置,不要請示。
黃維兵團于11月16日抵達渦河北岸時,在戰(zhàn)場上拾得解放軍的宣傳品,其中有“打垮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活捉黃維”、“看你黃維哪里逃”等口號。第18軍軍長楊伯濤拿給黃維看,黃維看后只是付諸輕蔑的一笑。
但楊伯濤卻十分小心,他想:共軍作戰(zhàn)向來是各自戰(zhàn)場上行事,而今則是劉伯承陳毅聯璧,我軍如入無人之境,會不會中劉陳的誘軍之計?共軍一貫采取側擊尾擊、不意襲擊,亦即變化多端的運動戰(zhàn)術。這次我們北進,在渦河以南他們根本不理,而在渦河以北,他們則處處構筑工事,堡壘式掩體星羅棋布,并利用河川有利地形,設置防御陣地,改變了迎頭堵擊的作戰(zhàn)方式,似乎有大打硬仗之勢。楊伯濤想到這里,不禁毛骨悚然,便向黃維建議:兵團須迅速調整部署,站穩(wěn)腳根,以應付非常之局。
黃維思之良久,接受了楊的建議,并制定了以蒙城為核心的作戰(zhàn)計劃,即暫停北進,就地構筑工事,屯積糧彈,把觸角遠遠伸出,同解放軍保持接觸,但把拳頭抱起來,等到了時機,再狠狠打去;再前進時,先占領前方有利地形,作為新的核心,如此逐步躍進,穩(wěn)扎穩(wěn)打。
不料,蔣介石于11月19日電令黃維兵團迅速北進,企圖搶回宿縣,再北上徐州。黃維不敢怠慢,即拔營北進,所謂的“蒙城作戰(zhàn)計劃”也如此告吹。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根據北有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南有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中間有黃維兵團的情況,及時制定了捕捉黃維兵團的計劃。采取南北堵中間圍殲的方針,以中原野戰(zhàn)軍為主,華東野戰(zhàn)軍一部配合,圍殲黃維兵團。對黃維兵團又采取“圍三缺一,網開一面,虛留生路,暗設口袋”的打法。具體部署是:首先由華野的8個縱隊,由徐東轉入徐南三堡東西一線,堅決阻擊徐州守軍南下,決不讓其實現打通徐蚌線的企圖。再由華野5個縱隊從徐東南下向蚌埠方疾進,阻止蚌埠守軍北上。中野則集中全部力量,堅決包圍向徐州增援的黃維兵團。中野第二、第六縱隊和豫皖蘇解放區(qū)地方部隊,對黃維兵團沿途進行阻擊、截擊、側擊,遲滯黃維兵團的行進速度,并使其消耗和疲勞。爾后把黃維兵團誘至澮河南岸,即以中野的5個縱隊,加上華野的2個縱隊,在澮河以南渦河以北地區(qū),布成一個巨大的口袋,把黃維兵團包圍起來。
毛澤東同意總前委的這個作戰(zhàn)方案,并指示:“黃維兵團一旦被阻,估計徐州守敵可能向武漢和兩淮方面逃竄。此點,你們必須預作準備,決不讓其逃脫,力爭全殲徐州集團主力于長江北岸?!?br/>
11月24日上午,黃維兵團第18軍過了澮河,進入中野預設的囊形陣地,黃維才覺察上了圈套,當天下午,他命令18軍掉頭向澮河南岸退縮。中野乘敵人混亂撤退之際,開始全線出擊,猛力合圍,中野第四、第九、第十一縱隊在東平集、邵圍子一線由東、北向西、南攻擊,第六縱隊和陜南第12旅由南向北攻擊,第一、第二、第三縱隊由西向東攻擊,8個縱隊構成巨大的包圍圈,加上華野第七、第三、第十三縱隊協(xié)同作戰(zhàn),把黃維兵團12萬人馬包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20里,南北15里的包圍圈里。那黃維兵團本是白崇禧指揮下的精銳師團,號稱“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靜如處女,動如脫兔”,現在完全鉆進天羅地網之中,再也插翅難逃了。
淮海前線總司令劉伯承以“膽大心細,足智多謀”著稱于世。他拯民于水火的抱負、潛心于軍事的志向、聰慧過人的心竅實屬罕見。他身世寒微,打過短工,販過煤炭,有感于社會黑暗而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在策應蔡鍔指揮的護國軍入川作戰(zhàn)中,頭部連中兩彈,其中一彈從右側太陽穴穿入,透眼而出,造成右眼失明,有人說他五官不全,難于立足戰(zhàn)場,勸他棄軍經商,但他立志于軍事誓不回頭。他熟諸《孫子兵法》、《司馬法》、《百戰(zhàn)奇略》,在歷次指揮作戰(zhàn)中著著融會貫通,屢屢出奇制勝,大革命中便以川中名將聲聞遐邇。國民黨軍中不少將領讀了他的《重校合同戰(zhàn)術序文》拍案叫絕。劉伯承指揮作戰(zhàn),時而大馬金刀,縱橫馳騁,似海立云橫,如閃電雷鳴;時而細流涓涓,魚石可數,云斂風輕,像雨過天晴。此次對黃維兵團作戰(zhàn),劉伯承指揮部隊猶如疾風暴雨般地把敵軍包圍起來。
孫良誠變幻莫測。他本答應把107軍集中睢寧,然后通電起義,忽然接到劉峙電話,叫他迅速率領部隊撤往徐州。11月10日中午,蔣介石派飛機給孫良誠送來一封親筆信,對他表示“慰勉”。他又一次發(fā)生動搖,從徐州“剿總”要來10多輛大卡車,親率107軍260師沿海鄭公路向徐州方向狂跑,遭到解放軍小部隊攔擊和伏擊,孫且戰(zhàn)且走,后又發(fā)現解放軍大部隊尾隨而來,隨時有將該部包圍的模樣,孫良誠見形勢不妙,決定在邢圩一帶宿營,構筑工事,進行防御,等待261師前來接應突圍。華野第二縱隊將孫部包圍。
周鎬于11月12日經長途奔波,急匆匆冒險只身闖入敵營,見到孫良誠便正言厲色地說:“少公早就準備率部舉義,緣何反反復復,動搖不定?古人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矣!少公如此失信,豈是堂堂的為軍為將?你這樣做,使我有何臉面去見中共領導人為你說項?”
孫良誠支吾其辭地說:“戰(zhàn)場情況變化急速,通信、聯絡都很困難,以致未能與你及時取得聯系,這是我孫某的疏忽。為今之計,希望你向中共方面負責人說明按照我與你在宿遷時商定的條件一定條件下,它可以轉化為對抗性矛盾。,同意我部起義?!?br/>
周鎬駁斥道:“當時我們確實已商定了起義的時機和條件,但少公一再違反協(xié)議,錯過了多少良機!現在解放軍大軍壓陣,貴部已處于四面包圍之中,就像項羽當年垓下被圍,四面楚歌。在此情勢下,只有放下武器,老老實實向人民投誠,才是唯一的出路?!?br/>
孫良誠聽到“投誠”二字,大驚:“我們約定的是起義,不是投誠,你們不能失信?!?br/>
周鎬道:“失信的不是我們,而是你孫少云將軍!原來我們洽談好的,可你出爾反爾,背信棄義,逃離睢寧哲學。一般把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看作是古典科學哲學的,要把部隊帶到徐州去,現在,你們已經跑不掉了,四面八方都是解放軍,你們已陷入天羅地網,山窮水盡,進退無路。要打,勢必全軍覆沒,作階下囚,在這種情況下,再談起義,為時晚矣!除放下武器投誠,你們已別無選擇?!?br/>
夜半,周鎬同孫良誠乘吉普車來到華野第二縱隊第5師師部,孫良誠見到5師政委方中鐸,以先聲奪人的氣勢說:“我是來接洽起義的,請貴軍給我番號,讓我率部到朝陽集起義?!?br/>
方中鐸冷冷一笑,一字一句地說:“孫將軍,現在你來洽談起義,已經遲了。我們過去相信你,曾經幾次給你機會,讓你起義,而你遲遲沒有行動,這些,周鎬同志可以作證?,F在,我軍已兵臨城下,貴軍四面被圍,這個時候你來接洽起義,時機早已錯過,你們只有繳械投誠?!?br/>
孫良誠自知理虧,但又不肯認輸,強辯說:“起義的事,早在宿遷就和貴方聯系好了,你們不能失信!”
方中鐸義正辭嚴地駁斥道:“當時確實聯系好在睢寧起義,但你為什么要帶著部隊往徐州跑?既然要起義,為什么當我軍在海鄭公路南北把你的部隊夾在公路中間的時候,你還不停下來?現在你被四面包圍,提出無理要求到30里外的朝陽集去起義,這哪里是真心起義,分明是耍陰謀,搞緩兵之計,妄圖借機脫身,溜之大吉,試問,你這套鬼把戲騙得了誰?”
孫良誠啞口無言。沉默一會兒,蠻橫地說:“我是堂堂軍人,軍人有軍人的氣節(jié),起義可以,要我投誠,我不干!”
方中鐸不禁心生怒火:“孫將軍,你有什么氣節(jié)?你有什么資格侈談軍人氣節(jié)?當年,中原大戰(zhàn)后馮玉祥將軍失敗,你為什么背叛了他,跑到南昌去見蔣介石?8年抗戰(zhàn),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以當漢奸為恥,你不是率領部隊抗擊日寇,馬革裹尸,而是認賊作父,背叛祖國,當了偽軍,你部盤踞蘇北,配合日本侵略軍下鄉(xiāng)‘掃蕩’,和日寇一起殘害中國人民,試問你作為中國人的氣節(jié)到哪里去了?抗戰(zhàn)勝利后,你搖身一變,由偽軍成了國軍,繼續(xù)與人民為敵,替蔣介石打內戰(zhàn),作為一個軍人,你還有什么資格談氣節(jié)!”
老奸巨滑的孫良誠先是低垂看頭,面紅耳赤,繼而心生一計,要求打電話給蘇北兵團司令韋國清,同意讓他起義。
方中鐸接通第二縱隊司令滕海清的電話,滕海清回答得很干脆:要孫良誠立即率部隊投誠,否則就用武力解決!
方中鐸放下電話說:“你不愿意投誠也可以,我現在就放你回去,但你知道,投誠和被俘是不一樣的,你部已被包圍,插翅難逃,我們部隊馬上可以打進去,把你活捉,那時候,你就不能享受國民黨投誠將領的待遇了,你將不是座上客,而是階下囚,你是戰(zhàn)俘,我們可以把你送進監(jiān)獄,或者送到揚州、鹽城、睢寧,交給人民去處理。你在那里干了許多對不起人民的事,人民會怎樣處理你,你心里應該是清楚的?!狈街需I語調平穩(wěn),棉里藏針。孫良誠喃喃地說:“那好吧,我向人民投誠!”
方中鐸、周鎬對此表示歡迎,異口同聲地說:“那好呀!
識時務者為俊杰,你早就應該作出這樣的抉擇了?!?br/>
孫良誠不得不提筆寫下“放下武器”4個字。
11月3日,周鎬、方中鐸來到邢圩,接受107軍投誠。107軍副軍長兼260師師長王清瀚是中共特別黨員,在他的配合和支持下,該軍軍部和260師官兵5800余人,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華野第二縱隊第4師在雙溝集西北40里的郭集追上了77軍261師,將該師4000余人全部殲滅。
龜縮在徐州的劉峙見張克俠、何基灃起義,解放軍40萬大軍追擊包圍黃伯韜兵團。他擔心的倒不是黃伯韜,而是徐州,他怕共軍聲東擊西,他熟知共軍圍點打援、明修暗渡的一貫做法。徐州危在旦夕,當即命令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火速集結徐州,又命孫元良兵團向徐州靠攏,將這3個兵團猬集于徐州,卻不理會蔣介石催促東援黃伯韜的命令。他要確保徐州的安全,總怕會有什么疏漏,特別是徐州市內,說不定已滿街都是共軍的奸細,于是他又命令,凡進入總部者要佩出入證,進出總部辦公廳要佩特別證,“剿總”各處與總部直屬官兵要將行李捆好,做應戰(zhàn)準備。
徐州看來是萬無一失了,而黃伯韜兵團卻徹底陷入了重圍。就在李彌兵團奉劉峙之命放棄曹八集和大許家,西撤徐州時,解放軍華野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滾滾南下,與隴海南側的華野第十一縱隊、江淮獨立旅南北對進,一舉占領了徐東重要據點大許家、曹八集,切斷了隴海鐵路。至此,黃伯韜兵團被粟裕指揮的14個縱隊結結實實地包圍在離徐州不到50公里的碾莊一帶,約18平方公里的圓圈內,黃伯韜兵團如龜入甕中,坐以待斃了。
黃伯韜預感到兇多吉少,對總統(tǒng)府參軍、陸大同窗好友李劻文說:“看來這次,我這個兵團是首當其沖了,你和李延年明早速行,以免發(fā)生變故。請你面報總統(tǒng),我黃某受總統(tǒng)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tǒng)期望,我臨難是不茍免的,國民黨是斗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批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杜聿明于11月11日來到徐州,黃伯韜兵團被圍困碾莊一帶,糧彈兩缺,攻既不能,守亦成問題。邱清泉、李彌和黃維兵團被解放軍牽制,劉峙束手無策。面對困境,杜聿明思之良久,覺得解放軍總有主次之分,絕不會到處都是主力,于是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案以黃伯韜兵團堅守碾莊7至10天,以李彌第十三兵團守備徐州,以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第十二兵團先擊破中野6個縱隊,然后回師東向,擊破華野,以解黃伯韜之圍。
第二案以孫元良兵團守備徐州,以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解黃伯韜兵團之圍,以黃維兵團向徐州急進,以72軍為總預備隊。
劉峙等贊成第二方案,遂令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星夜向徐東南集結。
11月13日,邱、李兩兵團在空、炮兵配合下,向解放軍陣地攻擊,一時硝煙彌漫,村落盡成瓦礫。而解放軍戰(zhàn)士各自為戰(zhàn),勇猛狙擊敵人。雙方激戰(zhàn)一日,國民黨軍無甚進展,且士氣低落,談虎變色。次日,解放軍的打援部隊抓住國民黨軍不能夜戰(zhàn)的弱點,集中力量在夜間反擊,越戰(zhàn)越強,邱清泉兵團不僅毫無進展,而且損失很大。
空軍向蔣介石告狀說:“邱清泉畏敵怯戰(zhàn),按兵不動?!笔Y介石電斥邱清泉,并派顧祝同于15日到徐州督戰(zhàn),顧祝同問杜聿明:“敵人不過兩三個縱隊,為什么打不動?”
杜動氣地說:“打仗不是紙上談兵,畫一個箭頭就可以到達目的,勝敗要靠兩軍的實力!”
邱清泉兵團的第七十四軍,于16日奉杜聿明之令,由潘塘鎮(zhèn)經雙溝向土山鎮(zhèn)方向解放軍側背迂回攻擊。不料74軍剛一行動,即遭到解放軍的頑強狙擊,激戰(zhàn)終日,不僅未越雷池一步,而且第一線部隊全部潰滅。邱清泉在電話中告急說:
“74軍垮了,請調72軍增援?!睆亩桓以嚼壮匾徊健?br/>
粟裕、譚震林施用誘敵之計,令解放軍一部突然向東南撤退,杜聿明聞訊,錯誤認為解放軍已被擊潰,遂下令全線追擊。劉峙歡喜若狂,一面向蔣介石報捷,一面令人通知各機關鳴鞭炮慶祝?!缎熘萑請蟆房浅鰟⒅胖赂魇≈飨娼蓦妶蟆n欁M?、何應欽發(fā)表談話,為黃伯韜吹噓,說解放軍在碾莊傷亡5萬人,伏尸遍野,碾莊固若金湯!國民黨中宣部長奉蔣介石之命,帶了一個代表團到前線慰問,不論官兵,一律犒賞金元券3元以資鼓勵。
就在南京和徐州吹吹打打歡慶“勝利”的時候,國民黨追擊部隊與解放軍激戰(zhàn)一晝夜,死傷慘重,增援的各兵團均傷亡過半,被圍困的黃伯韜兵團也于11月19日失守碾莊,第四十四軍和100軍全部被殲,只剩下25軍殘部和64軍主力據守大院上、尤家湖、小費莊等8個村莊,危在旦夕。黃伯韜請求援軍火速馳援,否則只有“來生再見了!”
劉峙、杜聿明乃命72軍、戰(zhàn)車團救出黃伯韜。
72軍軍長余錦源夸口說:“請總座放心,大許家離碾莊圩只有30里,大炮炮火已能相接了,我可以一連打下幾個村莊,打過大許家,單刀直入,解黃伯韜之圍?!?br/>
戰(zhàn)車團團長更說:“我親率戰(zhàn)車團,誓解黃伯韜之圍。如果步兵跟不上,我的戰(zhàn)車團也能單獨打到碾莊去!”
次日,兩個吹牛大王率部苦戰(zhàn)一日,被解放軍打得狼狽不堪,叫苦不迭:“我們犧牲慘重,再也不能攻了?!?br/>
11月21日黃昏,解放軍對大院上黃伯韜之殘部發(fā)起總攻,激戰(zhàn)到22日晨4時,大院上附近村落國民黨殘部皆被殲滅。黃伯韜、陳士章、劉鎮(zhèn)湘等見勢不妙,決心各帶一部分人向西突圍。黃伯韜剛出茅棚就被擊斃,其他人不是戰(zhàn)死就是被俘。
至此,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徹底獲勝,共殲國民黨有生力量17.8萬多人,約占整個淮海戰(zhàn)場敵軍兵力的1A4,解放了廣大地區(qū),使山東、蘇北兩大解放區(qū)連成一片,斷絕了徐州和蚌埠之敵的聯系,控制了津浦路南段近200里鐵路線,使徐州之敵完全陷于孤立地位。
淮海前線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在淮北小李家的作戰(zhàn)室內,策劃淮海戰(zhàn)役第二階段以殲滅黃維兵團為目的的計劃。11月14日,總前委向中央軍委致電:“如敵(指黃維)出永城和宿縣,我以集中1、2、3、4、6、9及華野3、廣共8個縱隊,殲擊黃維為上策。因為黃維在遠道疲憊,距離后方之運動中,只先來3個軍7個師,其中強者只有3個,我軍也能適時?!?br/>
11月19日,總前委再次致電中央軍委:“最好力爭迅速殲滅黃伯韜,爾后將主力集中于徐東徐南,監(jiān)視邱、李、孫3兵團,爭取休息10天半月,同時以尚未使用之5個縱隊或3個縱隊用于南線,協(xié)同我們殲天黃維、李延年,這個步驟最為穩(wěn)當?!?br/>
總前委給中央發(fā)的電文的署名,次序有個規(guī)律:劉伯承起草的,署陳鄧劉;陳毅起草的,署劉鄧陳;鄧小平起草的,署劉陳鄧。
毛澤東認真研究了來自淮海前線的電波,決定讓中野全力打黃維,而由華野第六縱隊接替中野第九縱隊,負責對付李延年兵團,華野粟裕、陳士榘、張震也致電中央軍委,表示完全擁護中央和總前委的決定。
黃維兵團共轄4個軍,即第10、第14、第18、第85軍,另外還有一個快速縱隊,總兵力約12萬人,兵團4個軍幾乎都是蔣軍嫡系。該兵團自從11月8日奉命離開河南確山,日夜兼程向徐州方向前進,沿途雖受解放軍阻擊,但一直沒有停止前進。黃維十分得意,心想我的兵團在戰(zhàn)場上左右闖蕩似乎無人敢攖其鋒。其實總前委巧妙用兵,將黃維兵團步步誘入囊形陣。
總前委向中央軍委懇請:
殲擊黃維之時機甚好,而李延年、劉汝明仍遲遲不進,因此,我們意見除王、張11縱隊外,請粟、陳、張以兩三個縱隊對李、劉防御,至少以4個縱隊加入殲黃維作戰(zhàn)。只要黃維全部或大部被殲,較之殲滅李、劉更屬有利。如軍委批準,我們即照此實行。
僅過十幾個小時,毛澤東便復電總前委:
?。ㄒ唬┩耆庀却螯S維。(二)望粟、陳、張遵劉、陳、鄧部署,派必要兵力參加打黃維。(三)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陳、鄧臨機處置,不要請示。
黃維兵團于11月16日抵達渦河北岸時,在戰(zhàn)場上拾得解放軍的宣傳品,其中有“打垮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活捉黃維”、“看你黃維哪里逃”等口號。第18軍軍長楊伯濤拿給黃維看,黃維看后只是付諸輕蔑的一笑。
但楊伯濤卻十分小心,他想:共軍作戰(zhàn)向來是各自戰(zhàn)場上行事,而今則是劉伯承陳毅聯璧,我軍如入無人之境,會不會中劉陳的誘軍之計?共軍一貫采取側擊尾擊、不意襲擊,亦即變化多端的運動戰(zhàn)術。這次我們北進,在渦河以南他們根本不理,而在渦河以北,他們則處處構筑工事,堡壘式掩體星羅棋布,并利用河川有利地形,設置防御陣地,改變了迎頭堵擊的作戰(zhàn)方式,似乎有大打硬仗之勢。楊伯濤想到這里,不禁毛骨悚然,便向黃維建議:兵團須迅速調整部署,站穩(wěn)腳根,以應付非常之局。
黃維思之良久,接受了楊的建議,并制定了以蒙城為核心的作戰(zhàn)計劃,即暫停北進,就地構筑工事,屯積糧彈,把觸角遠遠伸出,同解放軍保持接觸,但把拳頭抱起來,等到了時機,再狠狠打去;再前進時,先占領前方有利地形,作為新的核心,如此逐步躍進,穩(wěn)扎穩(wěn)打。
不料,蔣介石于11月19日電令黃維兵團迅速北進,企圖搶回宿縣,再北上徐州。黃維不敢怠慢,即拔營北進,所謂的“蒙城作戰(zhàn)計劃”也如此告吹。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根據北有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南有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中間有黃維兵團的情況,及時制定了捕捉黃維兵團的計劃。采取南北堵中間圍殲的方針,以中原野戰(zhàn)軍為主,華東野戰(zhàn)軍一部配合,圍殲黃維兵團。對黃維兵團又采取“圍三缺一,網開一面,虛留生路,暗設口袋”的打法。具體部署是:首先由華野的8個縱隊,由徐東轉入徐南三堡東西一線,堅決阻擊徐州守軍南下,決不讓其實現打通徐蚌線的企圖。再由華野5個縱隊從徐東南下向蚌埠方疾進,阻止蚌埠守軍北上。中野則集中全部力量,堅決包圍向徐州增援的黃維兵團。中野第二、第六縱隊和豫皖蘇解放區(qū)地方部隊,對黃維兵團沿途進行阻擊、截擊、側擊,遲滯黃維兵團的行進速度,并使其消耗和疲勞。爾后把黃維兵團誘至澮河南岸,即以中野的5個縱隊,加上華野的2個縱隊,在澮河以南渦河以北地區(qū),布成一個巨大的口袋,把黃維兵團包圍起來。
毛澤東同意總前委的這個作戰(zhàn)方案,并指示:“黃維兵團一旦被阻,估計徐州守敵可能向武漢和兩淮方面逃竄。此點,你們必須預作準備,決不讓其逃脫,力爭全殲徐州集團主力于長江北岸?!?br/>
11月24日上午,黃維兵團第18軍過了澮河,進入中野預設的囊形陣地,黃維才覺察上了圈套,當天下午,他命令18軍掉頭向澮河南岸退縮。中野乘敵人混亂撤退之際,開始全線出擊,猛力合圍,中野第四、第九、第十一縱隊在東平集、邵圍子一線由東、北向西、南攻擊,第六縱隊和陜南第12旅由南向北攻擊,第一、第二、第三縱隊由西向東攻擊,8個縱隊構成巨大的包圍圈,加上華野第七、第三、第十三縱隊協(xié)同作戰(zhàn),把黃維兵團12萬人馬包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20里,南北15里的包圍圈里。那黃維兵團本是白崇禧指揮下的精銳師團,號稱“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靜如處女,動如脫兔”,現在完全鉆進天羅地網之中,再也插翅難逃了。
淮海前線總司令劉伯承以“膽大心細,足智多謀”著稱于世。他拯民于水火的抱負、潛心于軍事的志向、聰慧過人的心竅實屬罕見。他身世寒微,打過短工,販過煤炭,有感于社會黑暗而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在策應蔡鍔指揮的護國軍入川作戰(zhàn)中,頭部連中兩彈,其中一彈從右側太陽穴穿入,透眼而出,造成右眼失明,有人說他五官不全,難于立足戰(zhàn)場,勸他棄軍經商,但他立志于軍事誓不回頭。他熟諸《孫子兵法》、《司馬法》、《百戰(zhàn)奇略》,在歷次指揮作戰(zhàn)中著著融會貫通,屢屢出奇制勝,大革命中便以川中名將聲聞遐邇。國民黨軍中不少將領讀了他的《重校合同戰(zhàn)術序文》拍案叫絕。劉伯承指揮作戰(zhàn),時而大馬金刀,縱橫馳騁,似海立云橫,如閃電雷鳴;時而細流涓涓,魚石可數,云斂風輕,像雨過天晴。此次對黃維兵團作戰(zhàn),劉伯承指揮部隊猶如疾風暴雨般地把敵軍包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