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一章 轉戰(zhàn)贛閩

民國春秋 作者:劉鳳舞 編著


  朱德、毛澤東領導紅四軍于6月23日在龍?zhí)犊跉灁?個團,擊潰2個團。這次大捷使革命根據(jù)地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3縣全境,吉安、安福縣各一部分,遂川縣北部,酃縣東北部,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全盛時期。

  但這時受盲動主義影響的中共湖南省委派20歲的巡視員杜修經(jīng)和楊開明來到井岡山,要求紅四軍立即向湘南發(fā)展,只留200條槍,會同赤衛(wèi)隊保衛(wèi)井岡山根據(jù)地,要毛澤東隨軍出發(fā),省委決定派楊開明為特委書記。毛澤東不同意省委的意見,他說:“目前不宜分兵湘南?!?br/>
  杜修經(jīng)堅持說:“這是省委的決定?!?br/>
  “省委的決定也可以討論?!?br/>
  于是,毛澤東在6月30日主持召開了特委、紅四軍軍委、永新縣委聯(lián)席會議。會上,他對湖南省委的主張力持異議,提出6條理由:

  第一,邊界黨委主張建立寧岡大本營的政策是對的,紅四軍不宜輕率轉戰(zhàn)千里,遠征湘南。

  第二,在敵情方面,湘敵實力雄厚,不似贛敵易攻。對湘敵正面硬攻,正好落入敵人重圍,恐要招致全軍覆滅。

  第三,寧岡為我軍大本營,路通兩省,山勢險要,加上各縣黨和群眾基礎牢固,可以與敵人作長期斗爭,此刻輕易脫離寧岡,必然會“虎落平陽被犬欺”,很危險。

  第四,現(xiàn)在我們全力加強永新、寧岡工作,日有進步,并向蓮花、安福及吉安西南端挺進,深入土地革命,創(chuàng)建地方武裝,頗有勝利把握。毛澤東打比喻說,軍隊不做艱苦的建立根據(jù)地的工作,沒有地方立住腳跟,就好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大風一來,就吹走了。到處流動,到處找食的思想,是流寇思想。

  第五,此刻到湘南去解決經(jīng)濟困難,乃是絕對的不可能,要真正解決目前經(jīng)濟問題,只有湘贛邊界才有辦法可想。

  第六,部隊傷兵增加到500人,對往湘南不利。

  朱德、陳毅、王爾琢等都同意毛澤東的意見,但也有少數(shù)人附和杜修經(jīng)的意見,講井岡山太窮了,養(yǎng)不了部隊,到湘南去可以擴大革命影響。兩種意見互不相讓,甚至鬧到有人拍了桌子。會議最后進行表決,作出紅軍留在井岡山的決定。

  毛澤東代表特委、紅四軍軍委給省委寫了報告,說明聯(lián)席會議不去湘南的決議。

  聯(lián)席會議的決議規(guī)定不向下傳達,但是少數(shù)人卻把它傳達下去了。由湘南宜章農民組成的紅四軍第29團,聽到省委有“立即向湘南發(fā)展”的指示后,由于小農的濃厚家鄉(xiāng)觀念,由于不習慣井岡山的艱苦生活,強烈要求返回湘南。有人又在他們中間煽風點火,29團黨代表龔楚對各營黨代表說,要各連士兵委員會負責人在部隊中造成“非回湘南不可”的聲勢。

  此時,28團、29團開往寧岡打擊進犯之敵,當發(fā)現(xiàn)敵人已經(jīng)逃跑時,29團領導建議追擊進入酃縣之敵,結果部隊開進湖南,堅持去湘南的呼聲更高。29團士兵再次群集要回湘南,有的甚至說,官長如不允許,他們就留下槍自己回去。

  軍委書記陳毅為制止部隊的錯誤動向,召集軍委擴大會議,試圖整頓紀律。出席會議的有100多人,除連以上干部外,還有連士兵委員會負責人。不料整頓紀律問題沒有得到研究,連士兵委員會負責人便振振有詞地提出回湘南的主張。

  龔楚聽了便道:“這個小同志說得很好!”

  龔楚建議舉手表決,話猶未了,一下舉起80多只手。

  陳毅提出先報告特委和毛澤東再作決定。杜修經(jīng)自告奮勇回寧岡茅坪向毛澤東和特委報告。龔楚對他說:“你去吧,我們等你一天,你不來我們就走了?!?br/>
  杜修經(jīng)趕回茅坪時,毛澤東已去永新,他向新任特委書記楊開明報告情況,楊開明說:“既然你們決定了,就走吧!

  老毛那里我跟他說一下。”

  29團、28團和軍部便向湘南開進,行軍一天多,忽接毛澤東派江華送來的親筆信,斷然要求停止去湘南的行動,以避免不應有的損失,并歷述不能貿然開赴湘南的理由。

  杜修經(jīng)、朱德、陳毅接到毛澤東的雞毛信,立即停止部隊行動。杜經(jīng)修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宣讀了毛澤東的信。杜修經(jīng)說:“事已至此,只能朝前走,爭取到湘南打幾個勝仗,萬一不利,再向井岡山靠攏也不難。”

  多數(shù)人同意杜的意見。

  紅軍向郴州范石生部發(fā)起突然襲擊,范部駐郴州的1個團正在出操,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占領了郴州。

  在井岡山熬了兩三個月艱苦生活的紅軍官兵進了郴州城,面對范石生部的大批物資、銀元、不少人仰止不住、認為這不是群眾的東西,而是敵人的東西。28團班長楊得志在軍用倉庫門口站崗,卻擋不住搶倉庫的官兵。不少官兵自由散漫地上街吃喝、購物、理發(fā)、洗澡。

  范石生部駐城北10余里有4個團兵力,大舉反攻。朱德下令緊急撤出郴州向資興城轉移。范石生部奪回郴州并不追擊。但紅軍29團撤出郴州后,多數(shù)營、連、排拒不執(zhí)行軍部和團部轉移資興的命令,他們挑著在郴州發(fā)到的“洋財”,成連成排地向家鄉(xiāng)奔跑。只有副營長肖克率領的1個連和團長胡少海、黨代表龔楚及團部零星人員隨軍部和28團撤退。

  軍部得到報告,28團2營營長袁崇全在郴州時按兵不動,有企圖叛變的跡象,到布田村后,叛變跡象更多?;疾≈械年愐阒鲝垖⑵錁寯溃斓虏煌?。召開緊急前委會議,決定將袁崇全改任副團長。原來袁崇全已向朱德表示了悔過,朱便派他以營長身份率第2營和團直機炮連為先遣部隊,去桂東縣的沙田以及他們所熟悉的湘粵贛邊區(qū)方向執(zhí)行任務。不料,袁崇全率部出發(fā)的第一天,還送回報告,接著就斷了消息,數(shù)日后送信回來說:“不殺朱德、陳毅,不回來了?!?br/>
  28團團長王爾琢得悉袁崇全脅騙的團直機炮連駐扎在思順圩,親自帶領誓衛(wèi)排去追尋。機炮連就應聲回歸了,王爾琢卻在追勸袁崇全歸隊時,被袁開槍打死。

  朱德痛感“人心難問”。此事向黨員大會宣布后,一致聲討袁崇全的反革命罪行,決心革命到底,并要求派部隊把袁追回。

  陳毅、朱德深感領導不力,在沙田召開黨員代表大會,會議由何長工主持,朱德、陳毅作了自我批評,聽取了與會代表的尖銳批評。前委委員、特務營營長宋喬生要求將朱德、陳毅撤職查辦。但多數(shù)人的意見是分別給予朱德、陳毅以“留黨查看3個月”的處分。會議按照多數(shù)人的意見作出決定。

  是時,毛澤東只帶領32團1個營住在永新。江西敵人拼湊了11個團的兵力進攻永新。毛澤東決定把赤衛(wèi)隊、暴動隊動員起來,發(fā)動群眾,保住永新,他動員了幾萬地方武裝投入戰(zhàn)斗,同敵苦斗了一個月,敵人見沒有打勝仗的希望,便撤退了。永新保住了,但寧岡、蓮花等縣卻落入敵人手中。

  林彪率領28團1營占領桂東。幾天后,毛澤東率32團1個營到桂東,迎接朱德、陳毅及其部隊回井岡山。8月23日,朱德、陳毅等趕往桂東同毛澤東會合。

  這次開往湘南的行動,使紅四軍和井岡山根據(jù)地均受到很大損失,因而稱為“八月失敗”。

  8月30日,湘敵吳尚部、贛敵王均部等4個團,以10倍于我的優(yōu)勢兵力,向井岡山黃洋界發(fā)動攻擊。不料毛澤東對井岡山早有布防,井岡山軍民憑險抵抗,激戰(zhàn)一晝夜,次日從茨坪調來一門迫擊炮增援,兩發(fā)皆命中,終于擊潰敵軍,保衛(wèi)了井岡山。

  坪,毛澤東有詩為證: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紅四軍主力返回井岡山后,連續(xù)打了幾個勝仗,收復了邊界大部分失地,粉碎了敵人的“會剿”。

  1928年11月2日,紅四軍接到中共中央6月4日來信,便召集特委、軍委和地方黨負責人參加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擴大會議討論貫徹。中央指定朱德為軍委書記,指定由毛澤東、朱德等人組成中共紅四軍前委,毛澤東為書記。前委當即成立,毛澤東、朱德、譚震林、宋喬生、毛科文為前委委員,譚震林為特委書記。陳毅為前委秘書長,后改任士兵委員會秘書長。前委統(tǒng)轄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的工作。

  毛澤東總結了作戰(zhàn)經(jīng)驗,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16字決,這些帶有樸素性質的游擊戰(zhàn)爭的基本原則,對紅軍游擊戰(zhàn)爭起了有效的指導作用。

  12月11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帶領的湖南平江起義的紅五軍來到井岡山,受到毛澤東、朱德、陳毅及紅四軍的歡迎。次日,紅四軍、紅五軍在寧岡新城召開了會師慶祝大會。

  彭德懷和毛澤東的年齡相當,是湖南湘潭人。他出生在一個富裕農民的農庭,自幼性格倔強,脾氣暴躁,6歲時母親病逝,失去母愛。后因在私塾里和老師對打,而被后母趕出了家門,嬸母收養(yǎng)了他。不久他因踢翻了祖母的鴉片煙盤,祖母決定溺死他,父親沒有反對。當執(zhí)行祖母決定時,舅父出來保護他。他得救后不得不離開家去當放牛娃,這時他才9歲。后來他去做礦工,爾后在鞋匠那里學徒,到燒堿礦做工,最后去修水渠。

  彭德懷16歲時回到舅父那里。但第二年湖南發(fā)生大饑荒,他支持和幫助窮人去搶一個富豪家的糧食,事發(fā)后出逃去當兵,18歲就升為排長。

  他在軍隊受到進步思想影響,去長沙刺殺督軍,在街上扔出一顆炸彈,但沒爆炸。隨后,他在程潛軍隊里當了諜報員,在長沙執(zhí)行任務時被叛徒出賣,被張敬堯部逮捕。在獄中被嚴刑拷打了一個多月,一直沒有招供。

  彭德懷出獄后被派往湖南軍校學習,以后又轉往南昌軍校學習,畢業(yè)后任營長,至1927年升至旅長。他在湘軍中以“自由派”軍官著稱。

  彭德懷自1926年起讀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次年加入共產(chǎn)黨。他在自己的部隊里辦馬克思主義政治訓練班,成立士兵委員會。

  湘軍何鍵從1927年開始大舉清洗軍隊中的左派分子,屠殺了成千上萬名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的工農群眾。彭德懷因極孚眾望,何不敢貿然下手。

  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率部隊舉行了平江起義,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五軍,以后改為紅五軍。毛澤東初次見到彭德懷時,就拍著他的肩頭說:“了不起,真正了不起!賀龍是條龍,你彭德懷也是一條龍呀!”

  彭德懷激動地說:“龍沒有大海就活不了!”

  朱德接過話來說:“現(xiàn)在龍歸大海啦!”

  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集中了未來新中國的5名元帥,即朱德、彭德懷、陳毅、林彪、羅榮桓。

  井岡山雖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畢竟是彈丸之地,紅五軍來到井岡山后,部隊增加了700多人,對這個人口不滿2000,產(chǎn)谷不滿萬擔的山區(qū)來說,負擔太重了。而國民黨對井岡山反復“進剿”和嚴密封鎖,經(jīng)濟困難日趨嚴重。鑒于這種情況,前委、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委、紅五軍委聯(lián)席會議決定,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紅五軍和袁文才、王佐的32團留守井岡山,堅持內線作戰(zhàn);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3600人于1929年1月14日向贛南出擊,實行外線機動作戰(zhàn)。贛南山巒起伏,林木繁茂,物產(chǎn)比較豐富,并同閩西、粵北山區(qū)連接,回旋余地寬廣,且共產(chǎn)黨在那里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反動駐軍力量薄弱,戰(zhàn)斗力不強;交通不便,敵軍往來聚集困難,適宜于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

  紅四軍在陰雨連綿的天氣下,在偏僻的山區(qū)行軍,宿營、偵察都很困難。紅四軍在大余縣被敵人包圍,經(jīng)過激戰(zhàn),紅軍突圍出去。但這一仗,31團營長周舫、獨立營營長張威犧牲,28團黨代表何挺穎負重傷。部隊向廣東南雄縣方向撤退。部隊在重新進入贛南時,又遇敵情,部隊倉促奔走,重傷的黨代表何挺穎在混亂中不幸犧牲。

  2月初,紅軍到了贛南尋烏縣的圳下,敵軍劉士毅旅1個團在拂曉時分包圍圳下,紅軍失利,朱德的愛人伍若蘭被敵人俘去殺害,許多指戰(zhàn)員犧牲了。

  陳毅匆忙披上大衣急走,被突然沖上來的敵人一把抓著大衣,陳毅即把大衣向后一拋,正好罩住那個敵人的腦袋,陳快跑脫身。

  朱德離開住房時,敵軍已近在眼前。警衛(wèi)員開槍掩護,中彈犧牲。朱德摘下警衛(wèi)員的沖鋒槍,在敵我交錯中奪路撤退。毛澤東經(jīng)常夜間工作,晚睡晚起,他尚未起床,便被槍聲驚醒,敵軍先頭分隊已越過他的住房,他當即隨警衛(wèi)員乘昏暗向村外轉移。紅軍部隊突圍出去。

  紅四軍在羅幅嶂休整一天,朱德、毛澤東、陳毅等決定將紅四軍改編為兩個縱隊,一縱隊由28團、特務營編成,林彪為縱隊長,陳毅為黨代表;三縱隊由31團編成,伍中豪為縱隊長,蔡協(xié)民為黨代表。多數(shù)干部要求兩個縱隊分兵活動,毛澤東不同意,認為分兵活動,容易被敵人個個擊破,他對分兵活動的意見壓下不予討論,對因此產(chǎn)生的不滿情緒,也置之不理。

  2月11日,紅軍在贛南瑞金北大柏地設下埋伏,一舉殲滅緊緊追隨而來的劉士毅旅大部,活捉了800余名敵軍,繳獲800余枝槍,扭轉了被動局面。毛澤東沒有同意分兵,才取得此次勝利。戰(zhàn)前,毛澤東為了讓部隊有足夠體力打山地肉搏戰(zhàn),批準可以動用群眾的糧食,留下借條,保證日后償還。群眾將信將疑。后紅軍再次路過,果然按借條歸還。

  紅軍揮師北上,陳毅、林彪率一縱隊取道興國向東固進發(fā)。行至葛坳,遭眾多敵軍截擊。林彪指揮果斷,迅速突圍,得以脫離,抵達東固地區(qū)。紅軍在東固同李文林、段起鳳率領的江西紅軍獨立第2、4團會師,開始在贛南站住腳跟。

  紅四軍在東固休整了一個星期。全軍3000余人,從一縱、三縱中抽調人員,編為第二縱隊,胡少海為縱隊長,彭祜為黨代表。

  此時,得悉井岡山已經(jīng)失守,紅五軍編成的30團、32團已突圍,向贛南進軍。朱德、毛澤東和前委決定采取變定不居的游擊政策,即打圈子政策,以對付敵人的跟蹤窮追政策。

  朱德、毛澤東利用閩西敵軍兵力空虛之時機,向閩西急進。3月14日,在長嶺寨殲福建省防軍郭鳳鳴旅,殲敵20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郭鳳鳴被擊斃。紅軍乘勝占領閩西重鎮(zhèn)長汀城,繳獲了一批武器和大量給養(yǎng)。

  此時得知紅五軍已到達贛南,前委作出決定:紅四軍回師贛南,同紅五軍會合,以贛南、閩西20余縣為范圍,用游擊戰(zhàn)術公開建立蘇維埃割據(jù)區(qū),同湘贛邊界割據(jù)區(qū)相連接。

  4月1日,紅四軍回師贛南到達瑞金,同紅五軍會合,隨后在于都、興國、寧都一帶,開辟了贛南革命根據(jù)地。接著又回到閩西,3次攻克龍巖,殲滅了陳國輝的1個旅,在龍巖、上杭、永定和長汀等地建立了閩西根據(jù)地,發(fā)展了地方革命武裝。

  但就在這時,紅四軍黨內和領導之間,在建軍思想和建軍原則問題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看法。毛澤東和朱德兩位主要領導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不盡一致。紅軍的生活比井岡山時好多了,但國民黨軍部隊的俘虜兵參加了紅軍,他們壯大了紅軍的力量,同時也帶來了舊軍隊的舊作風,紅軍的另一些成員來自農民,要改變他們原有的觀點和習慣需要一個過程。中共中央派來的劉安恭從上海輾轉來到寧都。劉安恭是四川人,早年留學德國,回國后在四川省當過郵政局長,后來參加了共產(chǎn)黨,南昌起義后,到蘇聯(lián)學習過軍事,有較好的軍事理論修養(yǎng)。他一到紅四軍便受到推崇,擔任了紅四軍臨時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劉安恭回國不久,才到蘇區(qū),不了解紅軍的歷史和斗爭情況,主張搬用蘇聯(lián)紅軍的一些做法,這就加劇了紅四軍黨內本已存在的有關軍隊的領導、單純軍事觀點、流寇思想、極端民主化的問題的爭論。

  6月,爭論的雙方各持己見。臨時軍委堅持要搞偏于軍事觀點的那一套,要限制前委的權力,并要正式設立軍委,堅持要“分權”。這使前委無法統(tǒng)一領導,不好工作。6月8日,在閩西長汀的白沙舉行了前委擴大會議,以多數(shù)票作出決定撤消臨時軍委。這樣劉安恭擔任的臨時軍委書記一職自然免去。政治部主任一職后來也由陳毅接替。但爭論并沒因此結束,有些方面反而更趨激烈。

  6月22日,中共紅四軍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第七次代表大會。大會的主要主持人是陳毅。會上,軍內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流寇思想、極端民主化和軍閥主義殘余等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有所抬頭。對這些思想沒有給予應有的批評,對于爭論的不少問題,都作了折中平衡、息事寧人的批評和回答。毛澤東提出的堅持和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克服紅軍中正在滋長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流寇思想等主張,未被大會接受,他處于孤立的地位。在改選前委時,陳毅被選為前委書記,毛澤東被選為前委委員。前委又同意了毛澤東的提議:讓他暫時離開軍隊工作到閩西養(yǎng)病和指導地方的工作。

  7月8日,毛澤東偕妻子賀子珍以及蔡協(xié)民、江華、曾志等同往閩西特委所在地蛟洋。朱德惦記著毛澤東的安全,調了1個連的士兵擔任毛澤東的警衛(wè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