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四、“黎”菩薩自身難保

北洋軍閥史話 作者:丁中江著


  民國11年6月15日,重作馮婦的黎元洪頒布了全國停戰(zhàn)命令,企圖首先在江西停止南北兩軍的戰(zhàn)爭??墒恰霸M軍總司令”蔡成勛拒絕黎所派的歐陽武進行調(diào)解工作,并拒絕黎所任命的江西省長謝遠涵到任,使黎的威信受到打擊。為了適應各省自治潮流,實現(xiàn)軍民分治,黎分別任命了七個省長,其中五個省長受到軍閥的拒絕而不能到任。

  黎所派的湖北省長湯薌銘,早在民國4年就做過湖南督軍,當時曹錕還只是第三師師長,駐防岳州,吳佩孚則在曹下面擔任副官長,曹曾派吳到長沙去和湯薌銘有所接洽,湯對吳極為賞識,向曹要求要留用吳,因此使曹對吳刮目相看,所以湯可以說是最早識拔吳的,也可以說湯對吳是有舊恩的,如今曹、吳得勢,湯因和黎同鄉(xiāng)的關系受到黎元洪的提拔才得到湖北省長一職,黎叫湯到保定和洛陽去見曹、吳,聯(lián)絡一下,不料湯到保定后,見到了曹,曹的態(tài)度非常冷淡,推說湖北不是他的管轄區(qū),叫他先去問吳佩孚。湯到了洛陽,吳竟拒而不見。同時曹、吳都有電報給黎,推薦蕭耀南兼任湖北省長。黎看到這個電報不禁忿然說:“湖北是我的家鄉(xiāng),別的地方我可以不管,我的家鄉(xiāng),我一定要管!”便叫湯薌銘直接去湖北接事。

  7月29日湯到漢口時,蕭耀南指使“拒湯派”橫臥在京漢路的軌道上,阻止湯所搭的火車通行,湯只好在劉家廟下車,改乘軍艦在漢口特區(qū)登陸,可是江岸上不少的“迎湯派”,竟被軍警橫施毆辱,受重傷者有四五十人。

  蕭耀南派副官鄒海清到軍艦上見湯,勸湯不要登陸,以免引起騷亂。湯不聽勸阻,登陸后親自渡江到武昌去見蕭,蕭竟拒而不見究的方法論的探討,如論述量子化學方法論、分子結構研究,卻在軍署內(nèi)召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舉行所謂湖北各公團聯(lián)席會議,當場推舉蕭自己兼任省長,而蕭也就馬上宣布就職。

  湯搞得很慘,把這些情況報告了黎,請求辭職,黎回答說:“這不是你干不干省長的問題,而是我干不干總統(tǒng)的問題?!?br/>
  蕭耀南是吳佩孚所提拔的,因此黎元洪希望這位捧他復任總統(tǒng)的吳大帥能出面替他撐腰??墒菂菂s不聲不響,裝著沒有這回事一樣。

  黎元洪現(xiàn)在的日子并不比剛下臺的徐世昌好過,總統(tǒng)一點權也沒有,隨時要看軍閥們的嘴臉,隨時要碰軍閥們的釘子,這總統(tǒng)實在不如一個有實際權力的縣長。

  黎元洪上臺前所高唱的廢督裁兵問題,在他上臺后受到各方冷落。曹錕借口全國戰(zhàn)事還未停止,督可廢而兵不可裁,又一再電催任命蔡成勛為江西督軍,說明他的真意在兵不可裁,而督亦不可廢。吳佩孚雖然口稱擁護裁兵,可是卻在直、魯、豫三省大招新兵,補充第三師的缺額。7月4日吳在致蔡元培的電報中露骨地說:“裁兵廢督,須俟統(tǒng)一完成,通盤籌劃,此時貿(mào)言裁廢,適以增亂?!?br/>
  七八月間,黎先后下令把許多在職督軍、師長加冠了“將軍”的頭銜,這是他想的新辦法,為督軍們下臺后保留將軍尊號預留地步。其實這并不是一個新辦法,因為袁世凱早就采用了。袁就是用這個方法廢督,可是就沒有行得通。袁都行不通,黎又如何行得通。

  北京依然還是一個老問題——財政問題。北京老早就面臨財政破產(chǎn)的絕境。黎任命英美派外交家顧維鈞為財政討論委員會委員長,目的在于取得西方國家的大借款。奉直戰(zhàn)后,英、美、法三國公使會議,決定在財政上援助北京政府進行統(tǒng)一。日本為了要消除它曾經(jīng)援助奉系的嫌疑,所以也同意參加。可是日本和西方國家在對華問題上的矛盾沒有消除,所以日本內(nèi)閣討論“參加”與否問題時,認為時機未至,主張推遲進行。

  北京政府由于借債遲遲未成,軍餉不能按時發(fā)放,于是全國各地到處發(fā)生兵變。光是七八兩個月之間,保定、衛(wèi)輝、熱河等地就傳來一片兵變之聲,北京也被波及,特別是江西發(fā)生了多次的兵變,引起外交團一再提出嚴重的抗議。

  北京政府各部的公務員終日忙于索薪,全體教職員因斷炊而罷課,北京城內(nèi)到處聽到哭窮訴苦之聲。7月15日陸軍部被裁人員700余人組織索薪團,包圍國務院,黎正在列席國務會議,匆忙地避開,那位號稱“活包公”的財政總長董康,跑遲了一步,竟被請愿索薪的人員揪住,紗馬褂被扯破了,近視眼鏡也被打落了,眼皮也被擦破了,還挨了三下耳光,嚇得他狂呼救命。事件過后,他感到“窮”官不易為,第二天就提出辭呈,堅決求去。

  財政困難,巧婦難為無米炊,這是北京多年的老病,黎元洪當然救不了,北京政府的前途風雨飄搖。交通總長高恩洪擬以京奉、京漢、京綏、津浦四路作抵,進行3億元的統(tǒng)一大借款,四國銀行團有所顧慮,所以不敢做這筆買賣。

  黎上臺后,內(nèi)閣本是由顏惠慶暫時代理,顏只答應看守到8月1日國會復會那一天為止。黎一直想在南方找一位人出來,以達成形式上的南北統(tǒng)一。他原本請伍廷芳,因為他前次下臺時就是伍廷芳代理閣揆,現(xiàn)在他復職,而伍已是南方政府的巨頭,如果伍來北京擔任國務總理,一切都顯得非常圓滿。可是伍廷芳卻在陳炯明叛變時,氣忿而死,于是黎又想到南方的另一位“名流”唐紹儀,想請他北上組織內(nèi)閣,以便促進統(tǒng)一。

  7月下旬黎派金永炎到保定和洛陽,把擬請?zhí)平M閣事先征求曹、吳兩位老板的意見。曹、吳都很客氣,表示內(nèi)閣總理應由元首選派,我等決不干涉。曹錕提出高凌霨為交通總長,汪士元為財政總長,張紹曾為陸軍總長,其余閣員概不過問。吳佩孚補充了一個人,就是請曹同意仍由高恩洪留任交通總長,而將高凌霨調(diào)任為財政總長。

  7月31日,黎派王寵惠暫行代理內(nèi)閣總理。

  8月5日黎正式發(fā)表唐紹儀的組閣令,唐未北上前仍由王寵惠暫代。閣員名單如下:

  外交總長顧維鈞

  內(nèi)務總長田文烈

  財政總長高凌霨

  交通總長高恩洪

  陸軍總長張紹曾

  海軍總長李鼎新

  司法總長張耀曾

  教育總長王寵惠

  農(nóng)商總長盧信

  黎認為這個新閣算是各方兼顧了,因為曹、吳兩位大老板的人都容納在重要位子上,盧信是唐紹儀的親信,張耀曾屬政學系。為了慎重起見,在提出盧信和張耀曾時,黎還和府中策士饒漢祥、韓玉辰等討論過,他們認為元首有組織內(nèi)閣的特權,不必事事請教別人。黎又把閣員名單和國會議長吳景濂仔細研究過,取得吳的同意才拿出來。

  組閣命令發(fā)表后,唐紹儀在廣東香山原籍不肯“出山”,高凌霨因為財政沒有辦法,也不敢出任艱鉅,張紹曾則意存觀望,田文烈宣稱不愿與人競爭而不肯就職,于是這個新閣仍是殘破不全。

  黎為了避免別人說他干涉內(nèi)閣行政,不再列席閣務會議。

  8月8日,代理國務總理王寵惠舉行政治宴會,在宴會中內(nèi)務次長兼代部務的孫丹林拿出吳佩孚的麻(6日)、陽(7日)兩通電報給大家傳觀。

  吳的麻電說:

  “曉峰(金永炎)來,商組閣事,對唐決不贊成,以維持現(xiàn)狀為宜。如顏不愿續(xù),以亮畸(王寵惠)代揆,高交(指高恩洪的交通總長)不動,張長陸軍,余請元首斟酌。李印泉(李根源)、張西(張耀曾)、谷九峰(谷鐘秀)諸君,(按上三人均為政學系),川、滇、粵與之向有惡感,現(xiàn)正力謀統(tǒng)一,未便入閣?!?br/>
  吳的陽電說:

  “適接公府歌電,唐閣已發(fā)表。查唐主上海八年和會,外間嘖有煩言,張西入閣,妨礙川、滇、粵統(tǒng)一;盧信為金星公司交易所詐財流氓(按盧為該公司總經(jīng)理),均不可入閣。金曉峰來,言之至再,不意回京后卒然發(fā)表,顯系別有用意,何必惶惶來洛,貌為周旋,想議員諸公洞徹大局,決不輕予通過也?!?br/>
  同一天,吳另有致“某要人”的電報說:“南有政學,北有安福。南北政黨,一丘之貉!”

  這些電報像幾枚炸彈一樣,震動了北京政壇。很簡單,吳佩孚現(xiàn)在正是北京政府的后臺老板,他公然表示對于現(xiàn)狀不滿意,這個政府怎么還能存在?

  可是,吳、曹一再表示“不干政”,且公諸通電,發(fā)出宣言,言猶在耳,何至突變。所以公府中的策士,認為這是孫丹林捏造的假電報,認為孫由于沒有坐上內(nèi)務總長的位子,所以借此以發(fā)泄私忿。

  9日黎元洪把孫丹林召進公府,查詢吳佩孚電報的真相,令人失望的是這些電報竟是真的,是吳發(fā)的。、黎不禁轉(zhuǎn)羞為怒,拍著桌子說:“都是你搗的鬼,你簡直是徐樹錚第二?!睂O丹林怒目相對,拂袖退席,氣沖沖地走出,宣稱要到洛陽去告狀,還是高恩洪勸他冷靜一點,他才沒有離開北京。

  黎又找王寵惠來訴苦,王勸黎不如就把內(nèi)務總長這個位子給孫丹林,省得孫暗中搗鬼,鼓動政潮。黎元洪老毛病又發(fā)了,他表示堅決不肯讓步,并且憤慨地說:“我不,看他們把我怎么樣?他們把我推上臺,原來是叫我來活受罪!”

  其實這日子徐世昌早就受夠了。黎元洪也是過來人,他可能忘了。政治權位就是如此迷人,走了進去就身不由主。黎元洪第一次做總統(tǒng)受的是段祺瑞、徐樹錚和督軍團的氣;徐世昌則是受段祺瑞和張作霖、曹錕的三夾板罪;現(xiàn)在段系倒了,奉張也退出關外,可是黎元洪要伺候新后臺老板吳佩孚,也是很不容易。

  吳討厭安福系是因為它是皖系的化身,是段祺瑞和徐樹錚的東西。可是吳為什么又討厭政學系呢?政學系是在南方成長的,依附岑春煊和桂系。黎過去和岑春煊及桂系都有過同盟關系,而現(xiàn)在在黎身邊的謀臣策士如李根源、韓玉辰、金永炎等都是政學系中堅。舊國會中政學系且有相當大的勢力,他們?nèi)缃窬硗林貋?,背后有總統(tǒng)支持,又有國會的天地可活動,是一支可怕的政治力量。吳從內(nèi)心中不歡喜政治上有這樣的勢力,因此對政學系就極為不滿。加上金永炎時常以黎的代表身份奔走,吳很生氣,斥責金“假傳圣旨”、“興風作浪”。曾間接向黎表示,勸他“遠小人”,摒斥“不良分子”。

  黎想找唐紹儀組閣,更讓吳不滿,吳認為唐紹儀是北洋派的死對頭,如果捧他出來做國務總理,對北洋派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堅決反對。

  這時候,吳佩孚已撕下了不干政的假面具,有人把他和當年的張勛相比,竟是一模一樣,因為在民國5年黎首次擔任總統(tǒng)時,張勛也是猛烈地反對黎邀請?zhí)平B儀、張耀曾入閣的。

  黎這時深深感到難以應付直系這些后臺老板,所以他的策士便獻計主張聯(lián)絡奉系和皖系,以及西南六省,以共同對付直系。由于直系買在已分裂為保定和洛陽兩派,所以如果能夠進一步聯(lián)保制洛,就足以孤立吳佩孚。

  政學系這時更唱出一個高調(diào),主張由總統(tǒng)站出來,和國會聯(lián)成一致以與軍閥作戰(zhàn)。這是一塊光明正大的牌子,總統(tǒng)大振乾綱,拿“反抗政府命令、拒絕湖北省長”等罪名罷免吳佩孚和蕭耀南,同時接受西南五省召開聯(lián)省會議的主張,聯(lián)合西南打破直系獨霸的局勢。

  黎當然不敢這么冒險,他這時的地位好像東漢末年的漢獻帝,曹、吳兩人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漢獻帝的衣帶詔只是白白犧牲了伏皇后,黎今天怎敢輕舉妄動,所以他最后決定派王芝祥先到保定,請曹錕勸吳不要反對唐內(nèi)閣,不要處處和黎過不去。曹對王芝祥只表示了自己不干政的立場,此外別無承諾。

  曹錕是想自己登上總統(tǒng)寶座,所以吳給黎下不了臺,他暗暗高興,他正想利用吳給黎困擾后,黎知難而退,這樣豈不是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上臺的好機會。

  王芝祥在保定得不到要領,便親自到洛陽一行,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吳見到王后,卻正式提出要王寵惠組織內(nèi)閣的主張。

  吳佩孚不止是對王芝祥表示要王寵惠組閣,同時還有庚電(8日)致王本人云:“愿以全力為兄后盾,但須摒斥陰謀擾亂妨害統(tǒng)一之輩?!?br/>
  王寵惠感覺到這個總理位子難做,在總統(tǒng)和后臺老板之間難于自處,遂于11日提出辭職。

  早在黎元洪未復任總統(tǒng)前,奔走天津請黎恢復法統(tǒng)的吳景濂、邊守靖、張紹曾等組織了一個包辦北京政府一切問題的小集團,吳景濂推薦張紹曾組織內(nèi)閣,沒有得到黎的同意。張紹曾是吳佩孚的兒女親家,他當然想做國務總理,他和吳景濂與保定方面曹派的人醞釀大選,想捧曹錕出來當總統(tǒng),這是吳佩孚所不贊成的。吳打算先由黎作傀儡,過渡一下,表面上說是恢復法統(tǒng),以促進南北統(tǒng)一。吳當然有他自己的打算,這樣做吳就成為中國第一人,一手可以控制整個中國局勢。可是這個主張當然和保定派對立,張紹曾既然是參加保定派,吳就不肯支持張組閣。后來提名張紹曾為陸軍總長還是曹錕、齊燮元,吳只是點頭而已。在張紹曾來說,并不滿意一個總長地位,所以新閣名單雖有他,他卻沒有就職。一直到王寵惠辭職后,他才于12日(王辭職的第二天)宣布就職。他以為可以因陸軍總長的地位代理閣揆。吳佩孚知道這一情勢,立即打電報給張說:“不可混入政潮,自陷泥沼,熱中權位,為人利用,負罪國家。”因為吳這一通電報,張代理閣揆的愿望也落空了。

  就在這時,高恩洪因為曾允許撥款接濟教育經(jīng)費,到期不能兌現(xiàn),教職員包圍索薪,于是避往北戴河以免糾纏。同時還發(fā)生了內(nèi)閣任命官吏總統(tǒng)拒絕蓋印的風潮,事情是這樣的:曹錕和吳佩孚聯(lián)名保薦林錫光為甘肅省長,代理內(nèi)務總長孫丹林提到國務會議,張紹曾表示反對,在王寵惠的調(diào)解下才得通過,孫丹林攜帶命令人總統(tǒng)府蓋印,王寵惠、孫丹林根據(jù)責任內(nèi)閣制精神,認為國務會議所通過的議案,總統(tǒng)必須蓋印,黎卻借口任免高級官吏總統(tǒng)有否決之權而予以拒絕,孫丹林因此忿而辭職。由于孫的辭職,內(nèi)閣中又少了交通、內(nèi)務兩位總長而更加寥落凄涼,王寵惠借口醫(yī)治目疾避居醫(yī)院。

  原來黎元洪因吳佩孚反對李根源入閣,打算改任李為甘肅省長,現(xiàn)在曹、吳兩人卻保了林錫光,和自己意見相左,想到自己毫無用人之權,所以拒絕為這個任命蓋印。

  不過黎并不能長久僵下去,所以8月19日勉強在甘肅省長任命令上蓋了印,孫丹林也就不再辭職,高恩洪也回到北京來復職了。

  新任的農(nóng)商總長盧信于8月16日到北京來就任,按照北洋官場的習慣,新官上任一定有各方賀電,尤其是許多頭號軍閥的捧場賀電,才有光彩。盧就任后照例把收到的賀電交到報上去發(fā)表,賀電中有齊燮元、蕭耀南、王承斌、馮玉祥的,不料齊、蕭、王三人竟在報上聲明沒有給盧賀電,馮玉祥的賀電是這樣的,馮正在歸德剿匪,督署秘書對于北京閣員就任照例發(fā)出賀電,這種賀電當然沒有呈馮核閱,所以馮的賀電不能算偽造,但馮卻聲明與盧信素昧平生。

  8月20日吳佩孚繼續(xù)發(fā)出反對唐內(nèi)閣的電報。他用“天子有諍臣、父親有諍子”的說法掩蓋自己干政的嫌疑。他的電報獲得各省直系軍閥的響應。

  23日黎元洪用典麗的“四字經(jīng)”回答他說:

  “元洪靦顏復位,恃有良朋,匡我不逮。終鮮兄弟,惟予二人。疆吏屬也,國會賓也,尊親之間,原有分際,待賓雖厚,寧薄家人?!T新(湯薌銘)往洛,曾囑致詞:直鄂一家,汝我一體?!摼沃恚账纪砩w,夢香禱夜,急覓替人,茍利于國,不俟崇朝,巧言飾非,人將共棄。”

  黎這通電報,在湖北省長問題上發(fā)了些須牢騷,但是其真正目的還是向吳哀求,表示自己隨時可以下臺,請吳不要過分予以難甚。

  王寵惠于8月19日正式提出書面辭職,同時推薦張紹曾代理內(nèi)閣總理。

  23日黎邀請各政黨人物到公府討論內(nèi)閣問題。政學系、益友社分子一致主張不必顧及吳佩孚的反對,徑發(fā)表張紹曾組閣,或通過唐內(nèi)閣。然而黎元洪卻反過來勸他們慎重,不要和實力派為敵,以免引火焚身。會議無結果而散。

  黎早于8月5日咨請國會同意唐內(nèi)閣,咨文附帶提及總統(tǒng)補行辭職問題。原來總統(tǒng)的辭職,要由國會同意才能生效,民國6年黎被迫辭職時,國會已先被解散,所以黎的辭職,在法律手續(xù)上并不完備?,F(xiàn)在黎被提為“代行總統(tǒng)職權”,并非正式總統(tǒng),國會不能接受非正式總統(tǒng)的咨文來表決內(nèi)閣人選。國會方面必須迅速制定憲法,產(chǎn)生正式總統(tǒng),然后才能正式行使閣員的同意權。黎元洪方面則希望國會否決總統(tǒng)辭職案,使馮國璋代理總統(tǒng)和徐世昌繼任總統(tǒng)都成為非法的,他就可以取得合法總統(tǒng)地位,以補足未滿的任期。

  國會認為總統(tǒng)辭職與內(nèi)閣總理的同意案是兩件事,不能并案辦理,即將原案退回。黎于26日補送唐內(nèi)閣同意的咨文,他認為如果國會接受這項咨文,就是默認了自己的總統(tǒng)地位。這是瞞天過海的手法。可是國會仍將原案退回,理由是此案未征得唐本人同意,自無庸先征國會同意。

  唐內(nèi)閣不能成立,王寵惠失去代理總理的法律地位,因此9月14日全體閣員提出總辭職。

  9月19日黎終于屈從吳佩孚的意見解除了名義上的唐

  內(nèi)閣,正式派王寵惠組閣,閣員名單如下:

  王寵惠署國務總理

  顧維鈞署外交總長

  羅文干署財政總長

  張紹曾署陸軍總長

  李鼎新署海軍總長

  徐謙署司法總長

  湯爾和署教育總長

  孫丹林署內(nèi)務總長

  高恩洪署交通總長

  高凌霨署農(nóng)商總長

  董康署大理院院長

  在這張名單中,所有吳佩孚反對的人都榜上無名,吳的嫡系高恩洪仍長交通,孫丹林由次長坐升總長,因此人稱這是“洛派政府”。同時內(nèi)閣閣員中王寵惠、顧維鈞、羅文干、湯爾和都是英美派,不屬于國內(nèi)黨派的無黨無派人士,所以又有好人政府之稱。

  這次內(nèi)閣名單,是黎元洪對實力派的全面低頭。

  可是順得姑情失嫂意,黎滿足了洛陽方面,卻使保定方面大為光火,在新閣中屬于保派的,只有一個高凌霨,曹錕當然不滿。而在曹身邊的人,如曹銳、邊守靖、王毓芝、楊度、夏午詒等又從旁挑撥,說吳佩孚已經(jīng)拿到了內(nèi)閣,下一步就要拿總統(tǒng)了,曹錕竟然被他的左右說動,以為吳有篡位的野心。于是保定方面遂以吳為唯一敵人,對于其他的新仇舊恨都化敵為友,希冀結成一條反吳的聯(lián)合陣線。邊守靖吸收安福、交通兩系的政客以增加保派聲勢。曹錕向張作霖致電,表示棄嫌修好,而直系內(nèi)部不止是保派,凡不是吳佩孚的嫡系,都對吳的頤指氣使,目空一切起了莫大的反感。

  吳和國會方面也沒有搞好關系,益友社、研究系、政學系這時都在北京恢復政治活動,吳對這些政客都沒有好臉嘴,當8月1日國會復會時,吳給他們的電報是:“僅先制憲以固政本,調(diào)解集權分權以定國是”。議員們看到這個電報都很生氣,忿忿地說:“大老板對國會訓話了!”

  這時,既有總統(tǒng)、國會和軍閥的斗爭,又有直系軍閥的內(nèi)部斗爭,吳在內(nèi)閣問題上雖取得勝利,但是他的地位卻一天比一天陷于孤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