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五九、直皖爭奪上海

北洋軍閥史話 作者:丁中江著


  上海因為是一個國際都市,所以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淞滬護軍使也變?yōu)楸毖筌婇y一個爭奪的目標。尤其是直皖兩系對這職位一直沒有放棄爭奪。淞滬護軍使在官制上不屬于江蘇督軍管轄,當年袁世凱醞釀稱帝時為了牽制馮國璋,所以派遣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兵上海,兼任淞滬護軍使,馮國璋對于他在江蘇督軍任內權力不能及于上海,心殊耿耿,不斷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議。但是抗議歸抗議,北京政府就是不愿意把上海劃入江蘇范圍。后來浙江督軍出缺,楊善德率兵進駐杭州,取得了浙江督軍,這是民國6年11月間的事,馮國璋乘機把淞滬軍區(qū)納入江蘇督軍管轄,可是這只是馮單方面的行動,北京政府并不承認,段祺瑞派了皖系另一健將,第十師師長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馮段早期的誤會,淞滬爭奪是一個主要關鍵,由于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使到馮再次希望落空。

  8年8月13日,浙江督軍楊善德因病去世,北京政府發(fā)給楊1萬元治喪費。北洋時代重武輕文,以治喪費就可為證,武人治喪費1萬元,文人治喪費2000元,幾乎成為一個定例。

  14日北京政府調升盧永祥署理浙江督軍,這時江蘇督軍李純便乘機提出收回淞滬軍區(qū)的要求,屬于直系的長江三督聯(lián)合保舉第六師師長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墒峭钕翟鯐炎约菏种腥绱酥匾牡乇P放棄?因此盧永祥急電向北京政府密保第四師(楊善德的部隊)第八旅旅長何豐林繼任淞滬護軍使。盧以浙江督軍身份仍兼原有的第十師師長,同時把楊善德留下的第四師予以擴充為一師一混成旅,把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保升淞滬護軍使,并兼任混成旅旅長,另保舉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陳樂山為第四師師長。盧的嫡系第十師一旅駐杭州,一旅駐上海。

  這一安排讓直系大為憤怒,可是直系無法正面反對,乃提出意見,認為淞滬護軍使地位很高,不能由一個資格很淺的旅長繼任。直系把這個意見向北京反應之際,通古今之變”,對社會發(fā)展中物質利益的作用有所認識,,要求北京政府慎重考慮淞滬護軍使的人選問題。

  盧永祥當然不會把已經(jīng)到手的地盤放手,他的態(tài)度非常的堅決,他向北京政府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不干浙江督軍,寧愿回任淞滬護軍使。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姿態(tài),只是向直系示威而已。9月14日盧竟由杭州回到上海,好像真要回任淞滬護軍使,這使北京政府大感為難。

  為了和緩李純、盧永祥之爭,北京政府乃采取一個折衷辦法,明令發(fā)表三案:

  一、特任盧永祥為浙江督軍。

  二、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淞滬鎮(zhèn)守使。

  三、令何豐林為淞滬鎮(zhèn)守使。

  在北京方面看來,這是一個兩全的辦法,可是浙方頗為不滿,因為淞滬在江蘇轄境內,護軍使可以不受督軍節(jié)制,但是鎮(zhèn)守使則必需受督軍節(jié)制。不但官職上完全不同,而且這一來仍然達到了李純吞吃淞滬的目的。因此盧永祥和何豐林均分別發(fā)出通電:

  盧永祥何豐林聯(lián)名電:

  “恭讀大總統(tǒng)命令,特授盧永祥為浙江督軍,淞滬護軍使著即裁撤,改設鎮(zhèn)守使,調任何豐林為淞滬鎮(zhèn)守使,此令等因。當此南北爭持之際,國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趨危險,淞滬地方重要,未便驟事更張,除電呈大總統(tǒng)外,現(xiàn)仍以盧永祥兼任淞滬護軍使名義,由豐林代行,維持現(xiàn)狀。謹此電聞,即請查照為荷?!?br/>
  何豐林復自發(fā)一電向中央辭職,文云:

  “大總統(tǒng)國務院參陸部鈞鑒:恭讀大總統(tǒng)令,淞滬護軍使一缺,著即裁撤,改設淞滬鎮(zhèn)守使,調任何豐休為淞滬鎮(zhèn)守使,此令等因。奉令之下,惶悚莫名。伏念淞滬地方重要,綰轂東南,自民國四年裁并上海、淞江兩鎮(zhèn)守使,特設護軍使一職,直隸中央,當時設官分職,用意至為深遠。數(shù)年以來,迭經(jīng)事變,用能本其職權,隨機應付。至去歲盧督調任后,學潮震蕩,工商輟業(yè),人心動搖,閭里虛驚,豐林一秉成規(guī),幸免意外?,F(xiàn)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設鎮(zhèn)守使,職權驟縮,地方既難維持,事機尤多貽誤,對內對外,咸屬非宜。豐林奉職無狀,知難勝任,惟國家官制,必須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而設。惟有退讓賢路,仰懇大總統(tǒng)準予免去淞滬鎮(zhèn)守使一職,以重舊制,而維大局,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隨著第四師第十師(都屬浙方)全體軍官拍電到北京,吁請收回裁撤淞滬護軍使的成命,任命何豐林為護軍使。這時北京方面正為了直皖決裂,戰(zhàn)端將啟,無心顧及東南,所以未立即答復,何豐林疑是李純搞的花樣,即電李純有:“解鈴系鈴,全在吾師”句,又聯(lián)合吳淞警備司令榮道一致電李純有:“同人等群相詰責,無詞應對,私心惴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云云。原來何豐林和榮道一都是李純的學生。李純乃復電表示心跡云:“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見人”??墒钦惴饺圆徽徑?,于是雙方劍拔弩張,分兵布防。江蘇士紳結合各團體呼吁和平,李純平素以和平為號召,面對江浙之爭亦不愿過火,一場紛爭總算雙方能懸崖勒馬。

  9年8月4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江蘇督軍李純?yōu)楹驼効偞怼_@時候,所謂南北之間已無和談可言,不過這個職位代表北京政府的誠意。李純一向以和平督軍自命,南北戰(zhàn)爭時候,他一直堅持要和談,南方對李純也有信心。

  李純在江蘇督軍任內,最心腹的人是齊燮元,齊的正式官職是江寧鎮(zhèn)守使兼第六師師長,最后是江蘇軍務會辦。

  后皖系失敗,皖系大將安徽督軍兼長江巡閱使倪嗣沖因病重被免職,北京政府命張文生暫署安徽督軍,而長江巡閱使一職由李純兼任,李純認為長江巡閱使徒擁虛名,不愿擔任,乃派參謀長何恩溥赴京請辭長江巡閱使,請政府另選賢能。北京政府對這長江三督之首的李純特別垂青,乃將長江巡閱使裁去,改任李純?yōu)樘K皖贛巡閱使,齊燮元為副使。李純對此名義頗滿意,遂欣然接受。

  怎知這個名義造成長江三督中蘇贛兩督的分裂,陳光遠認為屈居李純之下,心有不甘,竟公開宣稱:“情愿歸鄂,不愿歸蘇。”新任皖督張文生亦步陳光遠后塵,反對李純。江蘇士紳竟有“李督生平素稱不預民政”通電,請李移駐九江當涂。

  這時江蘇政潮突起,更增復雜。原來江蘇省長齊耀琳和李純政見相左,呈請辭職,李純順水推舟,乃向北京政府保薦王克敏為省長,消息傳出后蘇人大嘩,認為王克敏除了嫖賭稱能,一無是處,如此人物,怎能擔任一省之長,遂函電紛馳,表示反對。在李純的保薦呈文上為王克敏陪襯的還有一名王瑚,曾做過京兆尹,尚孚民望。因此,北京政府既要接受民意,又要顧全李純的顏面,于是特任王瑚為江蘇省長。省長問題解決后,又發(fā)生江蘇省財政廳長問題。李純保薦張文龢為財政廳長,蘇人認為張文龢無行,且工諂媚,怎可掌理一省財政,所以大舉反對。于是痛詬張文龢力詆李純的通電便一通接一通到達北京。

  這里特揀出最激烈的兩電抄錄如下:

  江蘇公民致大總統(tǒng)國務院文云:

  “直皖戰(zhàn)起,李督借詞籌餉,百計斂財,其始違法越權,委議會查辦劣跡昭著之俞紀琦為財政廳長,人民驚駭,一直反對;近又報載力保張文龢。查龢文為李督干兒,其為人卑鄙齷齪,姑不具論,而秉性貪婪,擅長諂媚,若竟成為事實,以墨吏管財政,恃武人為護符,三千萬人民生活源泉,豈可復問?報紙又迭載‘李督派員向上海匯豐銀行等,借外債一百五十萬,以某項省產(chǎn)作抵’等語,借債須經(jīng)會議通過,為法律所規(guī)定,以省產(chǎn)抵借外債,情事何等重大?如果屬實,為喪權玩法之尤,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用特明白宣告,中央果循李督之請,任文龢為江蘇財政廳長,文龢一日在任,吾蘇人一日不納稅。至借債一節(jié),如果以江蘇省產(chǎn)作抵,既未經(jīng)過決定手續(xù),我蘇人當然不能承認。江蘇人民困于水火久矣,痛極惟有呼天,相忍何以為國?今李督方迭次托病請假,又報載其力保文龢,以去就爭,應請中央明令,準其休息,以蘇民命而惠地方。江蘇幸甚。”

  南匯公民致大總統(tǒng)國務院財政部云:

  “報載李督力保文龢長財廳,以去就相要,蘇民聞之,同深駭異。文龢為李督干兒,卑鄙無恥,不惜謂他人父,人格如此,操守可知。財政關系一省命脈,豈堪假手貪鄙小人?如果見諸事實,蘇民誓不承認。且江蘇者,江蘇人之江蘇,非督軍所得而私。李督身任兼圻,竟視江蘇為個人私產(chǎn),并借以為要挾中央之工具,見解之謬,一至于此,專橫之態(tài),溢于言外,既以去就相要于前,我蘇民本不樂有此奪主之喧賓,中央亦何貴有此跋扈之藩鎮(zhèn)?應請明令解職,以遂其愿。如中央甘受脅迫,果徇其請,則直認江蘇為李督一人之江蘇,而非江蘇人之江蘇,我蘇民有權,還問中央果要三千萬人民為盡義務否?三千萬人民為之豢養(yǎng)否?博一督軍之歡心,失三千萬人民,孰得孰失?惟中央圖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