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中,主要人物幾乎都是女性,男性和父輩很少出現(xiàn)。后者似乎對她少有吸引力。而在新書《巖石堡風(fēng)景》中,艾麗絲·門羅將蘇格蘭的祖輩們作為一串主要人物,通過遺留的日記、書信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了一部家族史作品。這不僅追溯了新大陸文化史與家族遺傳的脈絡(luò),也呈現(xiàn)了艾麗絲·門羅小說中的隱性基因。
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本名艾麗絲·萊德勞,加拿大小說家。
那些沉寂在墓地中的“曾曾曾祖父”身上,到底有什么觸動她的故事?在家族史的書寫中她又看到了什么?在書中出現(xiàn)的幾個“曾曾曾祖母”形象證明,這仍是一本艾麗絲·門羅風(fēng)格十足的小說——而非傳記。
《巖石堡風(fēng)景》作者:[加] 艾麗絲·門羅
1
艾麗絲·門羅的家族起源
能提供給門羅撰寫《巖石堡風(fēng)景》的資料并不多。為了查找資料,她跑回蘇格蘭住了幾個月,在公共圖書館的地方志中查找“萊德勞們”的信息。但最后呈現(xiàn)在書中能稱為準(zhǔn)確一手資料的東西,也只有幾塊埃特里克的墓碑、沃爾特的航海日記和書信,以及老詹姆斯曾在美國報紙上發(fā)表過的幾篇文章。
門羅找到的最早祖先名為威廉·萊德勞,他出生于17世紀末,人稱“威爾·奧法普”。遙遠的時光讓這位祖先的經(jīng)歷充滿神秘,墓碑銘文“他以善于奔跑,身手敏捷,體魄健壯著稱,當(dāng)代無出其右”讓門羅在這位蘇格蘭牧羊人身上賦予了浪漫的幻想,再加上這句銘文本身就是威廉的作家外孫寫下的,二者合一,使得這個人成為了“可以算是不列顛群島上最后一個創(chuàng)造了神話的普通人”。
這種情緒漸漸變成一種史詩情結(jié),門羅沒有按照資料和事實塑造一批有板有眼的蘇格蘭小人物,而是把他們的生命放置在從蘇格蘭遷徙至北美新大陸的歷史背景中,并且通過幻想讓那些消失在殘章中的祖輩經(jīng)歷具有豐富的故事性?!皶心且苍S可以被稱為家族歷史的部分雖然被擴張為小說,但又始終待在歷史敘事的框架之內(nèi)。經(jīng)過如此這般的發(fā)展之后,兩股溪流靠得越來越近,最終似乎匯入了同一河床之中?!遍T羅在序言中寫道。
十九世紀的蘇格蘭:《愛丁堡城堡與洛克湖》,布面油畫,1824年。圖片來源于南京博物館“浪漫蘇格蘭·詩意江南”展覽。
第一部分“窮鄉(xiāng)僻壤”,門羅在祖輩們從蘇格蘭遷徙到北美的歷程耗費較多筆墨。遷徙的故事從1818年6月4日停泊在雷斯港的一艘客輪上開始。那一天,門羅的曾曾曾祖父詹姆斯·萊德勞帶上兒子安德魯、沃爾特,長女瑪麗等人開始航行。旅途并不令人愉快,安德魯?shù)膬鹤有≌材匪箍偸遣话卜值馗愠鰻顩r,老詹姆斯則在甲板上向其他乘客夸口祖先在蘇格蘭埃特里克山谷的輝煌經(jīng)歷。這場航行,老詹姆斯的兒子,離家出走的威廉·萊德勞沒有參加,他就是門羅的曾曾祖父。雖然我們并不知道基因在漫長的遺傳過程中會攜帶多少思想的成分,但相比船上一行人,門羅顯然從這個離家出走的曾曾祖父身上繼承了更多。
《幸福過了頭》作者: [加] 艾麗絲·門羅
2
從曾曾祖父繼承的自由與叛逆
門羅短篇小說中的人物都集中于小鎮(zhèn)女性,她們卑微,渺小,痛苦地在絞刑架上跳舞,外部生活或不可抵抗的命運使得她們在黑暗的掙扎中獲取盡可能的自由。無論如何,門羅小說中的女性總能把絞刑架上的命運扭轉(zhuǎn)成自己的命運,這是門羅小說中蘊藏的一種魔力,盡管有時她們的行為看起來有點邪魅?!白杂伞笔情T羅在文學(xué)中追逐的一個主題,在不同作品中這個主題變成了不同女性心理成長的過程。
門羅的曾曾祖父威廉·萊德勞也是一個富有自由基因的人。家人們還待在蘇格蘭山谷時,他就已經(jīng)選擇逃離,從家中出走,家族保守呆滯的氣氛讓他無法忍受?!白屚陡袎毫Φ氖羌亦l(xiāng)人的貧窮和無知。在他看來,埃特里克山谷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過于隨性;他們不僅無知,而且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威廉是個有現(xiàn)代意識的人”。在《巖石堡風(fēng)景》中,能很明顯地感覺到“現(xiàn)代意識”是門羅希望突顯在自己體內(nèi)的部分,因此她在描寫的時候在不少祖輩身上賦予了“現(xiàn)代意識”這個色彩。
《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作者: 周怡
而在那艘于1818年駛向北美的客輪上,老詹姆斯和家人們的形象也與“拓荒者”貼切。他們對新生活抱有毫無內(nèi)容的期待,如威廉所言,他們對新的大陸一無所知。書名中的巖石堡,是老詹姆斯曾經(jīng)帶兒子安德魯去眺望海峽的地方,在巨大的石頭墻上面,老詹姆斯不斷給兒子講起美國:“那就是美國的海岸。那里是一片樂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產(chǎn),連乞丐都坐著馬車四處乞討?!?/p>
實際上,那只是蘇格蘭的另一座港口。根據(jù)沃爾特的航海記載,在海上顛簸了兩個多月,一家人才抵達美國。那之后,萊德勞們還要重新面對這個新世界,包括他們的生活習(xí)慣、蘇格蘭口音、宗教以及種族問題。在之后一個“嬰兒失竊”的故事中,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安德魯所代表的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歧視。不過門羅沒有繼續(xù)對這個歷史框架進行更多挖掘,她的重點一直都是在框架里生活的人。在這個家族史的片段式呈現(xiàn)中,門羅也描寫了幾個女性的先祖,她們的經(jīng)歷從心理模式上來說幾乎與門羅短篇里尋找自由的現(xiàn)代女性沒有什么區(qū)別;而家族史中的男性則略有不同。
3
萊德勞們都有將生活變成故事的欲望
追溯家族史并不是門羅一個人的工作。早在她小時候,愛讀書的父親就寫了一本回憶散文《祖父們》記錄父輩的生活。據(jù)門羅所說,她的父親將一些散文發(fā)展成了短篇小說發(fā)表,這大概是門羅從父輩那里繼承到的另一個基因,和在1861年的客輪上對著陌生乘客聊起祖先生活的老詹姆斯·萊德勞一樣,萊德勞家族的人總有一種把自己生活變成故事講給別人聽的欲望,門羅也是如此,只是她在《快樂影子之舞》《逃離》《我年輕時的朋友》等小說中講的不再是祖母們的故事,而是她記憶里那些遙遠朋友的故事,或者由自身心靈變形而成的現(xiàn)代女性。
在門羅的其余短篇中,那些出現(xiàn)在女性人物身邊的男性與其說是一個獨立的人物,不如說是圍繞著女性人物的影子,他們看上去粗魯、愚昧、蠻橫,并且將自己的陰影投射在那些女人身上,形成“地下室女性”的群像。她并不是一個阿特伍德那樣的女性主義作者,很少將矛盾設(shè)置在男性和女性之間,而是將矛盾的發(fā)條擰緊后放置在女性人物的內(nèi)心。那些小說里更多是一種共性,無論是男讀者還是女讀者都能在“地下室女性”中找到共鳴的觸點。他們的關(guān)系就像物體和影子,無論逃離得多遠,總不會徹底分開。
在《巖石堡風(fēng)景》這本家族史小說中,在歷史資料之外補充的故事中,門羅延續(xù)了自己虛構(gòu)的特色。船上的戲劇性情節(jié)和后來瑪麗丟失嬰兒的經(jīng)歷基本可以肯定是門羅的虛構(gòu),在這些段落里,能明顯感受到門羅給這些女性祖先附加的心理活動,她似乎以在場的方式目睹了一切,并把每種心理變化都描繪出來。而短篇《逃離》《你以為你是誰?》中的幾個男性,都更像是會動的雕像,門羅極少和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交流,她只是描寫他們的動作、話語、行為。在這種對比下,即使她寫下的是一本家族史小說,一本男性必然留下更多痕跡的歷史資料,但在全書的前半部分中,故事性最豐富的人物還是角落里的女性。后半部分講述自己童年經(jīng)歷的時候,這個風(fēng)格更是顯露無疑。
《你以為你是誰?》作者:[加] 艾麗絲·門羅
“將自己的生活變成故事并且講給別人聽的欲望”,這是門羅從萊德勞祖先們繼承到的基因血液。她是個會發(fā)出自己聲音的人,她的聲音就是故事本身。這種講述的欲望包裹著門羅,讓她把自己的心靈融合在人物的心理活動中,而選擇女性人物便成為最恰當(dāng)也最自然的形式。
至于男性、祖輩、家族歷史,門羅則選擇了靜觀。我們可以想象門羅在面對一塊塊墓碑時,內(nèi)心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即使有大量的文字資料,她也不能更深地理解他們,而瑪麗等人卻立刻引起了她的共鳴。
在第一部的最后,門羅寫道:“我以為這樣的場景是一個完美的收束:兩位老人坐在木頭椅子上,頭頂上是曾經(jīng)為祖輩們遮過風(fēng)擋過雨的大樹。一個小男孩,充滿好奇但又不敢靠得太近,遠遠地聽老人們用他們的童年方言聊了整整一個下午。老人們在長大成人后拋棄了自己的語言,于是他們的后代再也無法懂得他們?!?/p>
這是門羅與祖輩們的關(guān)系,也是她與這個綿延于歷史中的世界的關(guān)系。她的文學(xué)語言不再去涉足她理解之外的東西,唯有她自己的影子,在人物的散射中變形,一圈圈跳舞。(文/宮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