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不讀書的你,活該焦慮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好久沒讀書,且沒有任何負罪感,你就必須知道,你墮落了。

現(xiàn)如今,成功地讀完一本書,就如同一次完美的性行為一樣少見。

法國一個叫夏爾·丹齊格的作家,曾不無鄙視地說:“大眾,就是那些一年讀書不超過5本的人?!彼€寫過一本《為什么讀書》,驕傲地列舉了列舉了六七十個理由。

比如:為了手淫而讀書;為了惡習而讀書;為了從麻木不仁中清醒過來而讀書;為了知道閱讀并不能改善什么而讀書……

知乎上最流行的一個讀書理由就是:人丑就要多讀書。大家都覺得自己外貌是“中上”,沒人認為自己丑,所以我們讀的書也不多。

看過一個數(shù)據(jù),說中國人均每年讀書0.7本!另外一個數(shù)據(jù)比0.7本好一些,但也不到5本,而韓國是7本,日本是40本。

1、為自己找一個閱讀的理由

既然我們不認為自己丑,那么,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一下為什么要閱讀。

曾經有個段子,說如果我們不讀書,難受的時候,只能說出:“藍瘦香菇”,而不能說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這是在說閱讀能夠給人帶來更好的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的好壞,除了關系到升職加薪外,還顯示了一個人內心的豐富和自由。

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就時間、空間而言,就像被禁錮于周遭的環(huán)境中,你只能有幾個有限的朋友,你只能看到生活中的瑣屑……

可當我們閱讀,我們就可以窺見別人的人生,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故事。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好久沒讀書,且沒有任何負罪感,你就必須知道,你墮落了。不是說讀書本身有多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xiàn)世和現(xiàn)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strong>

這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的閱讀理由,用周星馳的話說就是:不讀書,跟一條咸魚有什么區(qū)別。

2、閱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養(yǎng)成讀書習慣,就是給自己造一間逃避現(xiàn)實生活愁苦的庇護所,在我們痛苦難當?shù)臅r候,這個空間為我們帶來安慰。

但是,這個庇護所的建造,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并不容易。

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天天讀書,可能是困難的。就算是有閱讀習慣,在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現(xiàn)代社會,也很難擠出充裕的時間去看書。

就算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讀書,但我們馬上又會陷入焦慮之中:書太多!中國每一年出版的新書就有20多萬種,這還只是中國。到底要選擇哪一本來讀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豆瓣上就有一個特別出名的小組,名字叫“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有幾十萬組員。

面對這種狀況,梁啟超早就給出過自己的思考:

“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熟的,一類是涉覽的;因為我們一面要養(yǎng)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yǎng)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于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

不過,于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而言,“眼快”,就像天方夜譚,就像沒學會走就想跑。

不讀書的你,活該焦慮

3、書,自古以來就是聽的

有人研究閱讀的歷史,說文字經歷了從直立到慢慢躺倒的過程:最初文字是直立在石碑上,之后半臥在傾斜的書桌上,最后終于在印刷書籍的床上躺下來。直到今天,文字又慢慢站了起來——出現(xiàn)在了各種立著的屏幕上。

其實,在文字站立之前,每一個字都是以聲音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在遠古,圍著篝火對聽故事,應是我們祖先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又比如中國的《詩經》,最初就傳唱于先民的口中;或者歐洲的《荷馬史詩》,盲人荷馬的舌頭就是它的載體……很久很久之后,這些經典才成為書上的文字。

如今,書籍重新有了從“看”走向“聽”的機會,我最近一直在收聽喜馬拉雅“天天聽好書”。每天用半小時的時間,在洗碗、淋浴、通勤的過程中,就可以聽一本好書了,感覺還是挺有收獲感的。

半小時,一本書,應該可以與梁啟超的“眼快”有一拼了。

我覺得“天天聽好書”,有點像書山之上的一條小徑,或者阿里巴巴寶藏門前的芝麻咒語,這個欄目會篩選出一些足夠精彩、經典的書籍,通過書籍導師(這些導師,貌似都是知名學者,各領域的專家)的解讀,讓你大概了解一下這本書的框架、結構、好玩的細節(jié),以及全書的精華所在,至少可以拓寬一下你的視野,激起閱讀的興趣,改善一下知識結構。

當然,不會說你聽了半小時的書,就可以完全掌握了這本書,從此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這個節(jié)目的作用,大概就相當于梁啟超所說的“涉覽”。如果真的是喜歡,真的對這本書起了興趣,摘下耳機后,就可以買來一本,認認真真精讀一下,以期“精熟”。

4、什么樣的書才算好書呢?

行文至此,你久違的閱讀欲望可能又逐漸升起,想試試在遛狗、擼貓的時候聽本書,但心中或許還有一個問題:什么樣的書才算好書呢?這些書適不適合我呢?

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標尺,衡量他們所選書目的好壞,這就是豆瓣評分。我專門查了一下入選“天天聽好書”的一些書:

《萬歷十五年》8.9分;《設計中的設計》8.7分;《局外人》9.0分;《童年的秘密》8.7分;《百年孤獨》9.2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8.7分;《認識電影》8.9分……

不過我想,豆瓣評分高,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不一定是好書——因為分數(shù)高的,有可能是流行小說,或者是對于大眾來說閱讀價值低的小眾書籍。

但據(jù)我觀察,“天天聽好書”應該沒犯這類錯誤,估計他們還考慮了一本書的學科地位、閱讀門檻、經典屬性……

比如,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影響了八十年代后中國通俗歷史寫作的走向;加繆的《局外人》是了解存在主義文學必讀的作品;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是認識日本設計美學的最好讀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是業(yè)余投資者要看的第一本書……

說實話,他們還是很有眼光的。

“天天聽好書”給了你一段美好的前戲,這段美好的前戲,可能也就決定了你是否擁有一次完美的性愛。

諸君努力!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