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在這個展覽里,看上下兩千年的身體觀

我們擁有身體,但對它卻是既熟悉又陌生。身體不僅難以理解,且隨著時間的演進,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觀點。其實,除了生物上的構造之外,還有諸多觀看身體的面向。

我們擁有身體,但對它卻是既熟悉又陌生。身體不僅難以理解,且隨著時間的演進,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觀點。其實,除了生物上的構造之外,還有諸多觀看身體的面向。身體與所處的社會關系密切,是由醫(yī)療、宗教、文化、法律等社會所共同接受的機制建構而成。身體不僅依據(jù)這些機制運作,也受其影響和支配,遵守規(guī)則,臣服常規(guī)。然而,在此過程中,人對于自身身體,仍然有一定的主宰與運籌能力,并非完全只是追隨社會既有的規(guī)則和制度。

3月13日起,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新展“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精選院藏古籍、器物、繪畫等不同類型文物,藉由這些文物上面的圖像,讓文物自身通過醫(yī)療、宗教、文化、法律等不同層面,重新展示與演繹身體。展覽一共分為“身體透視”“身體操練”“身體變異”以及“身體規(guī)誡”四個單元,探索醫(yī)學、法醫(yī)、佛道兩教等不同文化脈絡的身體觀,并展現(xiàn)武術、房中、秘戲、舞蹈、體育、導引等身體操練手段。同時,展覽也關注人面獸身、獸面人身與殘疾的身體,以及政治、禮教、刑罰對身體的束縛,呈現(xiàn)過去對身體的各種描繪與表述方式。

不同領域對于身體的敘述及其觀看方式往往大相逕庭,醫(yī)學著重身體內(nèi)部之臟腑結構、經(jīng)絡穴位、筋肉、神經(jīng)的描述,法醫(yī)重視身體外部、嘴巴以及骨頭的描繪,宗教經(jīng)典則聚焦于賦予身體特殊的象征意涵,揭示人體作為宇宙運行縮影的哲學思考。展覽第一單元“身體透視”,展示了醫(yī)學、法醫(yī)、佛教、道教等不同視角的身體論述,呈現(xiàn)身體在古代文化中的多重意涵,進而一窺上下兩千年間人們對身體的認識與不同文化場域之間的交流和影響。

作者不詳,理科掛圖,民國八年(1919)二月二版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


梵蒂岡醫(yī)學身體圖像:解剖研究,朱利奧博納索內(nèi)(c. 1498- after 1574),?梵蒂岡宗座圖書


醫(yī)學唐卡影像


《耆婆五臟經(jīng)》中“胎藏界金剛界”,作者為公元前六世紀名醫(yī)耆婆(生卒年不詳)。描繪了五臟器官的宗教象征性布局。



身體操練不僅關乎健康與力量,更承載著文化的智慧與傳承。古人為了軍事、養(yǎng)身延壽、繁衍子嗣或是滿足生理需求等不同的因素操練身體。通過操練,不僅能將某些動作甚至是價值觀潛移默化地使之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亦能藉此養(yǎng)成、形塑身體。第二單元“身體操練”,通過古籍與繪畫以及鼻煙盒暗蓋中的秘戲圖,呈現(xiàn)身體在歷史文化中如何被系統(tǒng)化和象征化,并用以增進個人技藝與身心修養(yǎng)。同時,引領觀眾見證少林棍法、五禽戲、八段錦等東方身體修煉的精妙之處,并欣賞西洋秘戲圖所展現(xiàn)的藝術與身體之美。

《少林棍法闡宗》,(明天啟元年(1621)新安程氏刊耕余剩技本),(明) 程宗猷撰


《阿玉錫持矛蕩寇圖》18世紀(義) 郎世寧


《夷門廣牘·赤鳳髓》(明萬歷間金陵荊山書林刊配)〈五禽戲〉,(明)周履靖編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其獨特性,但是當彼此間的差異過于明顯時,往往被視為“變異”。造成“變異”的原因,可能源自疾病,也可能是受到不同地區(qū)社會文化的影響而被建構出來。第三單元“身體變異”展出的文本圖像,從人面獸身、獸面人身以及生病殘疾的身體等面向切入,剖析身體在想象與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奇異轉化,并揭示疾病如何改變身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古人對身體異化的理解與表述。當中部份圖像與文字描述既怪誕卻又發(fā)人省思,帶領觀眾進一步思考“正?!迸c“異?!鄙眢w的定義和邊界,從而探索身體變異的深層意義與文化啟示。

《三才圖會》之“虎首人身”,(明)王圻撰,(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刊本)


柏林的米夏埃爾·哈斯洛布于法蘭克福學院為布蘭克費爾德家族與梅萊曼家族所撰寫的詩文集



所謂“身體規(guī)誡”,指的是通過各種方法和儀式,對身體進行規(guī)范、馴化以及懲戒。人生存于社會之中,身體受到社會影響和支配,必須遵守、臣服常規(guī)。社會規(guī)范、價值觀以及象征儀式往往引導并管制身體行動,法律則通過酷刑、監(jiān)禁等方式對身體進行懲罰,使人屈服順從并訓練自我控制。第四單元通過古籍和圖繪,展示政治權力在身體上的運作,禮教對身體的約束,以及法律對身體的管束和懲戒。進而揭示身體如何成為規(guī)范與權力的載體,重新思考身體的自由與自主性。

《御制新集斷易精粹》(明寫繪本)〈應動斷〉,(明)明憲宗御撰


文章之祖,約翰·弗里德里?!乜死眨?679-1738),?梵蒂岡宗座圖書


《新增繡像玉歷鈔傳警世》,(清同治六年(1867)張述古齋刊本)


《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元至順間建安椿莊書院刊本)〈習義手圖〉、〈習祗揖圖〉(宋)陳元靚撰



此次展演邀請觀眾探索古人觀看身體的形式,及其對身體的認識和想象,進而促使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究竟是如何思考、看待自身身體,以及各種身體的感知作用。藉此理解身體所表達的意義,解開自身的身體之謎,從而找到人在變化不斷之世界的存在意義。

展覽信息

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

時間:2025-3-13——2025-6-18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qū) 第一展覽區(qū)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