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找林風眠的人生與藝術的蹤跡,徐宗帥先生走四方、尋舊地、踏古居、訪親人、撥迷津,二十年春秋歲月,一如既往,執(zhí)著地尋求無私地奉獻,使人感動。
由徐宗帥先生心血凝聚的《林間徐行》近日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從林風眠生命鏈條上,令人覺識到一位藝術家在歷史節(jié)點上生命與藝術的精神視角,在中西文化互動中,艱難探索追求獨立藝術的風格,以及人性人道人倫的品格,還原了一個生活中鮮活的林風眠。
一
童年站在門檻上,踮著腳尖點著南歸的大雁,少年因學校停課輟學務農(nóng),于海堤守番薯寒風霜凌,仰望大雁南飛:大雁南飛為何排成“一”字“人”字?父親的先生前清秀才說:大雁是神鳥,在天上寫上“人”與“一”,是給人類猜想天意的秘語。故此,鄉(xiāng)人稱大雁是“天鵝”。天上的“鵝”自然知道天語。后來讀錢穆先生中國文化為人類貢獻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腥幻靼状笱銓懺谔焐系拿卣Z。一日讀明代理學家近溪先生有語“一以貫之”。一也者,兼天地萬物,而我其渾融合德者也;貫也者,通天地萬物,而我其運用周流也。此“一”,指的居然是“天地萬物”,人心皆可貫通天地也。近年讀邢文教授數(shù)理哲學,又漲見識,“一”是一個無窮幻化的數(shù)字?!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原本可以化生無窮的“數(shù)”??梢姶笱阌谔焐蠈懴铝恕叭恕迸c“一”兩字,是有著不可喻意的天語。
從小我最喜愛最激發(fā)我心思的是暮色雁飛景象。由此結合上述感識,更加豐富了我對林風眠雁南歸繪畫里所統(tǒng)攝蘊含的豐富人文意涵。
林風眠《鷺群》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從一本美術雜志上,閱讀到林風眠的群雁飛翔畫境,蒼天悠遠,夜色蒼茫,群雁集序,翱翔太空。我想林風眠的名字,也許就是蘊意著于林中之眠的大雁。飛雁也就成了林風眠筆下的重要思想意涵的象征。
這樣林風眠也就與大雁劃上了等號。林風眠是大雁!大雁是林風眠!
林風眠
林風眠先生為了探索藝術,從廣東到上海,從上海到法國巴黎,德國,日本等地研學繪畫藝術,意愿為祖國美術事業(yè)奉獻智慧與力量。為之他不辭辛勞,艱難生存于求學與繪畫之中,最終回歸祖國。在重慶、杭州、上海等地,為祖國培養(yǎng)藝術人才。到了晚年林風眠為有安靜藝術創(chuàng)作定居于香港。這一只神奇的候鳥。經(jīng)霜風雨,艱難刻苦,不畏險阻,經(jīng)由飛翔中,悟思人類藝術的“天‘人’合‘一’”,從自然與人文融匯中創(chuàng)造藝術真諦的奧妙。
緣于此,我從來就喜歡林風眠的繪畫藝術。知音者孫金輝兄長贈閱《林間徐行——一個林風眠研究者的筆記》一書。此書自然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致。
也緣于金輝兄長常常跟我談起他的摯友徐宗帥對林風眠癡迷地研究與探索。
打開書本,我發(fā)現(xiàn)原來此書著者就是尋找林風眠蹤跡的徐宗帥先生。
懷著好奇的心,我認真讀完此書,確實令我感慨良多。
二
為了尋找林風眠的人生與藝術的蹤跡。徐宗帥先生走四方、尋舊地、踏古居、訪親人、撥迷津,二十年春秋歲月,一如既往,執(zhí)著地尋求無私地奉獻,真使人萬分感動。
《林間徐行》
《林間徐行》內頁
由徐先生心血凝聚的《林間徐行》大著,從林風眠生命鏈條上,令人覺識到一位藝術家在歷史節(jié)點上生命與藝術的精神視角,在中西文化互動中,艱難探索追求獨立藝術的風格,以及人性人道人倫的品格,還原了一個生活中鮮活的林風眠。
此著為研究林風眠不同時期生活境遇與社會人際關系,對于理解林風眠的繪畫藝術人文意味,提供了許多可思考的線索。比如,從西湖山水讀出林風眠繪畫的光影協(xié)和,展示明亮境域,從仕女意態(tài)與線條上悟察出畫家人性人道人倫的閃光點,從林風眠的林中小鳥畫境里仿佛聽出無奈惆悵的嘆息。這也是觀察畫家對自然與人文審美思想的最好注腳。同時,還有使讀者從傅雷、蔡元培、沈從文、木心的文字里讀出不同理念中的林風眠精神風采。
林風眠是一位堅持獨立藝術人格與執(zhí)著于個性藝術探索的繪畫藝術大家。孤寂成就了內在心靈風景的展現(xiàn)。在林風眠的畫境,我們會看到那一縷晨曦與閃亮的光影,總是為畫家與觀賞者的心靈上,獻上一道希望與憧憬的風景。
誠然,當下對林風眠繪畫藝術與繪畫思想評介,與林風眠的藝術成就還是不相稱的。繪畫藝術就是“天”(自然)與“人”(人文)的美學處理轉化為藝術意象,表達人類豐富的情感意味。林風眠的繪畫是一個藝術世界,精神的世界,更是心靈的宇宙星空。林風眠的繪畫語言是一個豐富的非語言信息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藝術美學價值,需要我們深化研究與探索。
此著特別是與留日青年學者孫孺合作的林風眠與日本東山魁夷人生與藝術的比較,這兩位都是經(jīng)歷西方繪畫藝術的訓練,又是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偉大畫家。他們都是以東西方繪畫互動中,深刻思考提升本民族繪畫藝術人文精神的藝術大師。這種從歷史視野與個性藝術風格的跨文化比較,深化了對藝術家的國際視野的思考。同時更重要的給人以深化研究林風眠繪畫藝術的中國性與世界性互動感應的啟發(fā)思想價值意義!
三
藝術個體生命本身并不是由國界而限定的情感超越。隨著藝術國際視界拓闊,多維視野認知林風眠,站在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林風眠的繪畫藝術會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藝術與人格魅力。林風眠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具國際視野,將中西文化匯融文哲學理的畫家,也是最深沉思考人類藝術最具成就全面的藝術大師。
三十年前,我曾思考過林風眠藝術的蘊意東方藝術人文思考價值意義。曾引用美學家宗白華一語,解讀林風眠的繪畫藝術:
“禪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禪是中國人接觸佛教大乘義后體認到自己心靈的深處而燦爛地發(fā)揮到哲學境界與藝術境界。靜穆的觀照和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兩元,也是構成‘禪’的心靈狀態(tài)?!?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
這正是體現(xiàn)林風眠所追求清虛孤寂的生活,靜觀自得的人生意趣,企盼心靈跟自然宇宙和順調諧的奧妙感應,獲得藝術生命的恒久人文精神意象!
一位沒有站在畫家平行高度或超越多維度者,是很難對一位超越時代畫家作出完整的判斷。林風眠的繪畫語言是獨具一格。他的深沉寄慨人類人性情感的藝術,只是不為廣大藝術審美者所觀識而已。
徐宗帥及其夫人捐贈的《睡蓮》67X67CM
林風眠的山水田園風光,以西洋油畫與水彩的色彩,融匯中國自然風光與傳統(tǒng)山水畫的意者,顯示鮮活生態(tài)的景域;仕女風雅以西洋色彩渲染人物,蘊敦煌飛天游線勾勒服飾游線條,生動而富有東方女性柔美之感;蘆葦雁飛以秦漢磚畫蒼茫深厚背景,以木刻形態(tài)描繪暮色雁邊的悠遠景象;以象征意象表述林中群鳥沉默靜思狀況,表達不可言語的內在精神世界……他的一幅幅作品從藝術造型章法與水墨筆法運勢,經(jīng)過深沉運思營造出來的藝術意象,都具有豐富的人文性格蘊涵,值得人們深入考量思索里面統(tǒng)攝著東西方藝術的互動感應。
徐宗帥及其夫人捐贈的《仕女》
從中國近百年不同歷史時期的畫家對人類文化藝術思考,我覺得林風眠無疑是最深刻最睿智又是最具沉默最具國際視野的偉大畫家。他是為追求人類精神與自然宇宙相協(xié)和的心靈秩序,并將自己無奈與悲憤的情緒寄寓隱涵于畫布的筆墨藝術之中的畫家。這是一位靈魂高貴藝術家為之獨立思考,自由創(chuàng)作的奮斗目標,正是值得我們深化研究拓寬人文藝術創(chuàng)造的重要領域。
徐宗帥先生誠然又是一只飛翔于林風眠精神宇空的大雁,為了探究林風眠的身世與藝術的密碼,他飛翔于梅州、巴黎,杭州、北京、上海、東京、臺北、香港等地,追蹤著林風眠人生軌跡,尋找論證林風眠的藝術蹤跡與生命與藝術背后的文化奧秘,為增加林風眠歷史的厚度與藝術深度,提升林風眠藝術的蘊在人文價值意義,作出了重要的奉獻。
心靈的相通是一條河流涌進另一條河流的互動感應。難得可貴的是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徐宗帥的貢獻不僅僅對林風眠心靈軌跡的追尋歷史風痕,更重要的對林風眠時代背景的人文背景的反思來覺悟林風眠藝術美學的潛在義諦。
唯此才能解讀宗帥先生如此執(zhí)著研究林風眠的癡迷境界。
除此大著之外,徐宗帥先生還與人合作200萬字的《林風眠年譜》長編,這是宗帥先生人生暮年劃出了一道亮麗的謝幕耀光。
即將出版的《林風眠年譜長編》樣書(未定稿)
讀懂了雁南歸,也就讀懂了林風眠與徐宗帥的執(zhí)著追求的思想境界。這兩只候鳥一旦選擇了自身為之努力的方向,以極大的毅力與愿力,朝著自己選定的方向,毫無猶豫,一如既往,直至目的地。這就是候鳥的無畏向前不屈不撓地獻身精神。
雁南歸是候鳥的生命約定的承諾。無論是林風眠還是徐宗帥,給予我的啟示:
大地蒼茫,寒流滾滾,孤雁疾飛,云帶姿影,橫越六合,掃空萬古。涵意何在?令我感而賦曰:
天沉沉,云茫茫,廣宇絕塵,雄渾江闊,長波合天。正黃昏暮色,失群孤雁御風飛翔,扶搖太空,乘風向,逆氣流,尋徑飛,展翅高速奔前程!
天風海濤,易水奔流,瀟瀟風雨,墨云翻騰,一片蘆葦起嘯聲,無語何處寄憂愁?有否思想問東流?經(jīng)冬飛雪,候鳥歸故鄉(xiāng),無限惆悵寄天涯。人去雁在飛,此中驚覺多少夢中人?
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