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他的成長,我的人生——《成長記》首發(fā)式”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主辦,北京圖書大廈有限公司承辦。作家、《成長記》作者程青,青年作家林特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就“成長”這一主題進行了分享。
程青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長篇小說《盛宴》《 湖邊》《天使》《綠燈籠》《回聲》《最溫暖的寒夜》《發(fā)燒》《月亮上的家》等等,小說集《嵇康叔叔》《月色朦朧》《十周歲》,散文集《暗處的花朵》等。曾獲老舍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在《成長記》中,作為母親的程青記錄了兒子張弛從兩歲三個月到十四歲、初高中到清華預科、留學、畢業(yè)歸來的生活片段。這些真實生活的點點滴滴,像舊相片一般珍貴、有趣,這本書不只是孩子的成長記錄,也是作者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思考。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作者逐漸在新的層面上認識了自我、孩子、母子關系、家庭關系、生命延續(xù)等在柴米油鹽的瑣細生活中不會想太多的問題,更加清晰地認識了“成長”這個概念: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其實也是跟著一起成長的。不總是父母在幫助孩子成長,孩子同樣也在幫助父母成長。
發(fā)布會現(xiàn)場,韓敬群、程青與林特特
談及寫作《成長記》的緣起,程青表示,這本書就是記錄孩子的成長歷程,更主要的是記錄一個母親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感受。不同于解數(shù)學題般的小說創(chuàng)作,這種非虛構(gòu)的寫作對她來說更加自然:“這本書里所有的事情都真實發(fā)生過,沒有那種特別刻意的東西,它更像生活本身?!?/p>
“散文比小說更能讓讀者看到一個真實的作者。如果說小說塑造出各種人物主角,散文其實塑造的是作者自己?!绷痔靥乇硎荆凇冻砷L記》無數(shù)片段、無數(shù)機智的語言當中,她不僅看到了作者真實的一面,更多的是看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最令林特特印象深刻的是書的結(jié)尾,從孩子的童年到中年,如同一場演出結(jié)束:“我們誰不是在人生演一場?那就盡情地演,不管是母子關系、夫妻關系、同事關系,所有的關系都是成長?!?/p>
內(nèi)頁
韓敬群與讀者分享了蔣捷《虞美人·聽雨》和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兩首宋詞,并以此說明“成長”的過程伴隨每個人的一生,是我們?nèi)松钪匾闹黝},也幾乎是一切文學作品的主題。在這本關于“成長”的書中,程青放下她作為大作家的架子,“她平實地記錄下她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每一個瞬間,他的調(diào)皮、他的可愛、他的有趣,他各種各樣的糗事、趣事”,因而《成長記》非常樸實、親切,也非常動人。
由于自己成長于高壓環(huán)境之下,因此程青更希望孩子能過得輕松一些,她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自由發(fā)展,并盡力對他負責?!拔覜]有經(jīng)過他的同意把他帶來這個五彩繽紛、卻也荊棘叢生的世界,我希望我有能力保護他,所以我也是不遺余力地給他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蓖瑫r,程青也鼓勵孩子遇到困難應該多和父母交流溝通,“對于孩子而言,父母應該是值得信賴的。讓孩子少走彎路,這也是父母應該堅持給到孩子的”。
林特特坦言,自己能走上寫作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和啟發(fā);而父母對她的支持也影響了她如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總是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無論做什么選擇,我的父母總是給我兜底的,我也一樣會給我的孩子兜底。但是我的成長經(jīng)驗是,你一定要把你最擅長、最喜歡的事情,做到你能力范圍內(nèi)的最好;而你不喜歡、但是必須去做的事,你要堅持做完。很多事情你要做到完美,但更多的事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p>
韓敬群對這兩種教育理念都表示認同:“從大家的敘述中可以看到兩代女性有所不同的教育理念。這也是因為時代不同了,這兩個孩子面對的求學和擇業(yè)壓力是不一樣的?!泵總€時代有其不同的學習方式,每個家庭也有不同的情況,而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之間相扶相攜的感情、父親與兄弟姐妹間相互扶持的親情,以及父親克己奉公、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都是父母和家庭留給他的寶貴財富。
提到對孩子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作家,程青認為讓孩子學會寫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記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能通過寫作把你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傳遞給別人。通過寫作和出版,你或許可以為那些處在艱難時刻、在摸黑走路的人點一盞燈,讓他們在微弱的光線下看見這個世界絢麗的一面,傳遞更多生活下去、并幫助他人的勇氣。寫作、或者說是書籍所傳遞的,不只知識,更重要的是由心到心的力量?!?/p>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韓敬群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下這個AI時代,培養(yǎng)孩子的紙質(zhì)閱讀習慣以及書面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是十分關鍵的:“人類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審美能力、共情能力,這些能力都是AI沒法取代的,而這正是文學、哲學,包括其他具有人類獨特思考和審美的領域所特別具有的優(yōu)勢。不管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人文素養(yǎng)都是特別重要的?!?/p>
在寫作《成長記》的過程中,程青更加清晰地認識了“成長”這個概念:不總是父母在幫助孩子成長,孩子同樣也在幫助父母成長。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她意識到作為父母,要學會跟隨孩子的步伐不斷進行自我提升:“我不能讓孩子覺得我是個一無所知的人,這個念頭促使我讀更多的書、看更多的電影,走出去跟更加優(yōu)秀的人學習,不要落后于時代太遠。這樣也讓孩子覺得你除了是一個媽媽之外,還是一個朋友?!?/p>
林特特分享了兩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小事。一方面,操辦孩子生日會的經(jīng)歷啟發(fā)她創(chuàng)作出關于職業(yè)女性將職場智慧帶到家庭的新書;另一方面,與孩子談論生死觀的過程也讓她不再害怕離別:“父母與孩子能成為一家人,是一種雙向選擇,這種血濃于水的關系與愛是永恒的。他讓我知道,相愛的人根本不會離開,這是孩子給我的,是一種共同成長?!?/p>
韓敬群引用了《小王子》中“馴養(yǎng)”的概念,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因為緣分而形成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其實是一種互相“馴養(yǎng)”的關系,雙方都需要對這個關系負責?!啊Z養(yǎng)’是一個特別關鍵的概念,實際上人和人之間,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要緊的是要建立聯(lián)系,我們建立了聯(lián)系,我們之間的關系才有意義。世間一切跟我們有緣相識相逢的人,就讓我們建立‘馴養(yǎng)’的關系,然后一起共同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