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0日訊(記者 李汀)在上古時代,黃土高原廣泛分布著漆樹,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很早就學會提煉漆樹的汁液髹飾木制或皮制器皿。平遙推光漆以特有的自然生漆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獨特工藝著稱于世,是中國四大漆器之一。
平遙推光漆器是中國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它始于唐開元年間,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漆面光潔,映影如鏡,有耐潮耐熱、耐酸堿、耐老化等特點。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于2006年5月20日由國務院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繼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后,平遙縣又一個列入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然而,就是如此讓山西省為之驕傲的推光漆器,現在卻不知該推向何方?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后繼無人以及要藝術還是要商品?是堅守傳統還是拋棄傳統?等等,成為平遙推光漆器前進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難題。
平遙推光漆器的發(fā)展現狀
1958年,平遙推光漆器廠成立后,平遙推光漆器的發(fā)展由分散的個體經營發(fā)展為專業(yè)化生產。但是進入新世紀,平遙推光漆器廠因管理不善、資金缺乏等原因倒閉后,平遙推光漆器的發(fā)展又由專業(yè)化生產回到了原來分散的個體經營。
從品牌來說,平遙推光漆器是一個地域性傳統產品,但具體到哪一個漆器店、哪一個商標是正統,卻很難定論。在平遙古城街面上,漆器店數不勝數,這些店在被問到漆器工藝品是什么漆制成的時候,都說是“正宗的大漆”,細看商品卻各不相同,真假難辨。
從規(guī)模上看,平遙縣目前約有50家生產推光漆器的網點,多數為小作坊,有約70家推光漆器的銷售點,行業(yè)年產值約為1000余萬元。但各商家基本為分散經營,自成一體,比較紊亂,難以形成集團化的規(guī)模和競爭力。再加上不少漆器店相互壓價、粗制濫造、以次充好的無序競爭和缺乏科學管理,使得市場發(fā)展受阻。
從繼承的情況看,50家生產推光漆器的網點中只有薛生金老先生曾開過的漆器店和他徒弟耿保國的“渾漆齋”等幾家依然堅持使用傳統工藝。其他則多采用合成大漆和化學漆等現代工藝。
面對傳統推光漆器的獨特之處,以及現代工藝進步和人們理念的變化,很多漆器店選擇了放棄使用傳統“大漆”,轉而使用現代合成大漆、腰果漆和化學漆。面對著傳統推光漆器傳承的艱難,記者在平遙縣采訪了曾獲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現在唯一能夠全面掌握平遙推光漆器工藝的老一輩藝術家薛生金。
咱也要兩條腿走路
對于很多漆器店采用合成大漆、化學漆和腰果漆等制作漆器,他表示,從藝術品的角度看,他并不贊成,但若只是作為旅游紀念品的話,可以接受,因為用傳統工藝制作的漆器大都價格不菲,一般游客無法接受?!暗亲龉ひ欢ㄒ拢切┐种茷E造的、以次充好的,我堅決反對”。 “分散經營有利競爭,但也容易造成無序競爭??傊?,無論是為藝術還是為商業(yè),我個人都支持。日本漆器在國際上就很有名,它們就是兩條腿走路,大師的作品一般由國家來收購,旅游品則多用化學漆制造,但是有一點,它們都很精致”,薛老接著說:“咱也要兩條腿走路”。
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
省政協委員劉伯平對平遙推光漆器的發(fā)展很關心,為此,特撰寫提案呼吁,平遙推光漆器的發(fā)展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大力扶持。
劉先生說,漆器行業(yè)是個高技術、高門檻、低利潤、低效益且回報周期長的行業(yè),政府應在政策上支持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在平遙當地開辦學?;蚺嘤柣兀谟袟l件的大中專院校開設漆藝制造專業(yè),為漆藝傳承培養(yǎng)人才等。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豐富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漆器也不再是一件單純的產品,因此,在制作漆器的時候,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有現代新元素,以適應人們當前的生活品位和文化需求,使漆器工藝品走向家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攝像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