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從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龍紋

“龍”是中國古代民眾創(chuàng)造的神異生靈圖騰。青藏高原上的“龍”,與中原“龍”一脈相承,既有相似的形態(tài),又有鮮明的地域風格。

“龍”是中國古代民眾創(chuàng)造的神異生靈圖騰。青藏高原上的“龍”,與中原“龍”一脈相承,既有相似的形態(tài),又有鮮明的地域風格。伴隨著西藏與內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這條龍從中原飛入高原,對西藏各族人民的思想觀念、禮儀制度、宗教信仰、生產生活等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為展示龍形象在高原的流傳與演變,4月9日至5月9日,“金龍巧牽京藏情——《高原中華龍》主題展覽”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呈現(xiàn)。

展覽現(xiàn)場


西藏博物館藏 紅地龍鳳呈祥紋栽絨毯


龍的形象在美學上具有無限魅力,在內涵上也被賦予了特定寓意,成為祥瑞的符號。歷數(shù)千年,“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展覽以“龍”為切入點,講述中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通過“龍”這個共通的中華文化符號,印證西藏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深層次的認同。

本次展覽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朝陽區(qū)文化旅游局、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共同主辦。展覽呈現(xiàn)在西藏文化博物館大廳的開放空間,展覽以展牌的科普形式為主,幾個展柜中展示了呈現(xiàn)這龍形象的來自西藏地區(qū)的十幾件文物。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由一組隆達唐卡開始?!奥∵_”為藏語音譯,意為“風馬旗”,祈福吉祥的“隆達”唐卡,可以將祝福傳至四方。

唐卡金龜圖 雖然“四象”進行了微調,但圖中的五行八卦、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十二生肖都與中原地區(qū)一致


此“隆達”唐卡金龜?shù)乃慕抢L有神獸,并對應著四個方位:東方為老虎,南方為青龍,西方為瓊鳥,北方為白獅。這四神獸皆由漢族的“四象”演化而來,在傳入西藏時保留了龍和老虎,用瓊鳥代替了朱雀,用白獅取代了玄武(烏龜)——這四種帶爪的動物象征無畏或不可戰(zhàn)勝。

五行算唐卡 一件集合了十二生肖與五行的卦算唐卡,五種顏色對應了五行中的五種元素。


2024年是農歷甲辰龍年,在藏歷中是木龍年。藏歷中“十二生肖”的動物種類與次序和農歷一致,再結合中原的陰陽五行,構成了特殊的循環(huán)紀年法,有證據(jù)表明,至少在松贊干布在位期間,這套紀年法就從內地傳入了西藏。其中的龍年,藏語稱為“珠洛”《藏漢大辭典》對“珠”的解釋為:“辰,龍。十二地支之一?!?/p>

此圖中的蛇形的形象為“那伽”


策展人也介紹,“龍”和藏文中的“魯”、印度佛教中的“那伽”經常被混為一談。但其實,這三個概念是不同的。無論是“魯”還是“那伽”,形象都與中華龍相去甚遠,“那伽”是一種長身、有鱗、無足、人首蛇身的半神之物,“魯”是一種水棲生物,在有些信仰語境里,龍是可以調伏“魯”的更高等級的神獸。它們之所以常常被混淆,是因為藏文的“魯”和梵文的“那伽”被翻譯成了“龍”,是翻譯導致的誤解。

資料圖 布達拉宮中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匾


13世紀以來,元朝結束青藏高原地區(qū)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將西藏地方納入中央王朝直接進行行政管轄。從此,象征中央皇權和寓意祥瑞的龍(及鳳)在青藏高原備受尊崇與喜愛,元朝御賜的各種龍紋器物,如龍鈕印章、袍服、瓷器、武備等,進入西藏后成為貴族們相互炫耀的“法寶”。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御賜之物代表中原皇權的認可,是如同“尚方寶劍”般的存在。 

元、明、清時期,龍紋在中原的使用有相對嚴格的規(guī)定。但在西藏,“御賜之物,不在禁限”,再加上遙遠的地理距離和人們對中華龍發(fā)自內心的喜愛等原因,龍紋的使用并不像中原那樣有嚴格的等級之分,龍是四爪還是五爪也不像中原地區(qū)有嚴格的區(qū)分,在西藏,三品官員也能使用龍紋器物。 

夏魯寺中的《龍鳳御榻圖》壁畫


在得到元朝皇室直接支持而擴建的夏魯寺中,西藏上層社會對龍紋的尊崇與喜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此寺如今幸存有大量龍紋,比如建筑上的琉璃吻獸,龍紋琉璃瓦當?shù)取?nbsp;

其中,位于一層護法殿門廊北壁的《龍鳳御榻圖》壁畫,高約2米,寬2.4米,畫面正中為形制寬大的木質須彌座扶手椅,座中央承托龍風,兩條“五爪金龍”居上,蜿蜒騰飛。與元代大都丹陛石刻中鳳鳥樣式相似。壁畫巧妙地將內地具有皇權寓意的龍鳳與御榻圖像置于佛教背景中,以象征性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夏魯古相家族和夏魯寺僧眾對元代中央皇權的尊崇與祝禱。

纏龍柱 現(xiàn)代重修 采集于西藏山南市扎囊縣桑耶寺


龍的形象頻現(xiàn)于西藏的高等級建筑中。

明代,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瞿縣寺壁畫局部


早期藏族龍紋的雙翅形象多變,常繪成鹿角、向上升起的火焰紋、云紋等,但都是雙翅的表現(xiàn)方式。

采集于壁畫和木雕的帶有火焰紋、鹿角形象的龍(元代)


采集于壁畫和木雕的帶有火焰紋、鹿角形象的龍(元代)


順延歷史脈絡“抵達”高原的中華龍,在和高原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后,衍生出千姿百態(tài)的形象。 

展覽的實物集中展示了青藏高原上“龍”在思想觀念、禮儀制度、宗教信仰和生產生活中的視覺形象和表現(xiàn)方式,涵蓋了壁畫、唐卡、印璽、建筑、馬具、家居、服飾和生活器具等類項,較為全面地呈現(xiàn)了西藏各族群眾對“中原龍”從向往、接納、吸收,直至融入審美與精神的過程。

彩繪木劍 繪有龍和巨鰲圖案 局部


纏技蓮五面開光正臉龍紋八寶紋漆金彩繪皮質法帽 局部


藏式龍紋經書桌


主展人金琳、范久輝介紹,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青藏高原上的“龍”源自祖國內地,伴隨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逐步融入了西藏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正是通過“龍”這樣深刻的連結,西藏各民族間建立起深厚情感。 “2024年是農歷甲辰龍年、藏歷木龍年,我們用這場特別的展覽,講述西藏與內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p>

有龍形象的春牛圖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