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篇報告文學《江如練》新書發(fā)布會暨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江如練》在歷史人文視域中全景式描寫漓江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家任林舉從漓江的源頭貓兒山出發(fā),一路順流而下,深入漓江流域30余個村落、洲島進行田野考察,訪談60余名美麗中國建設者,從歷史文化、人文、生態(tài)保護等維度,生動敘寫了漓江流域野生動物保護、森林防火、工業(yè)污染與治理、生活污水處理、水庫保護、生態(tài)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的“桂林故事”,展現了百里漓江的生態(tài)變化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就。
任林舉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利來友在致辭中指出,策劃出版《江如練》一書,是希望通過文學這樣生動形象的方式,把漓江獨特的人文內涵加以全面的開掘闡發(fā),“《江如練》既是漓江流域的一部美麗中國建設史,也是兩岸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作者的心靈傳記史。它不僅從宏觀層面真切描繪了新時代百里漓江的社會生活畫卷,更以細膩的筆法從微觀層面挖掘人物的心靈與情感。”
《江如練》新書揭幕儀式。
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認為:“《江如練》不僅是一個空間的存在,同時也是一個時間的存在;它既是一個自然史的存在,也是一個時代和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存在。在作家的視野中,江河、山川、大地和大地上的人民,整個大地上的人類活動融合成為一個整體?!?/p>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聯絡部主任彭學明認為,《江如練》的每個章節(jié)都是在雙向敘述、兩極敘述,一方面逆流而上,回溯歷史,回首過往,能看到漓江的歷史,漓江的過往;另一方面順流而下,見現實、見現在,書寫當下這種時代的變化。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表示,《江如練》很好地展示了漓江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船、一家一人,通過采訪漓江沿岸生活的畫家、開民宿的個體戶、普通百姓,很好地在書中詮釋了桂林人民對這條江的情感?!督缇殹凡粌H僅是描繪了山水甲天下的情形,更重要的是還展示了漓江的文化、漓江的歷史和風情,濃墨重彩地為我們描述如詩如畫的漓江山水圖和生態(tài)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認為,《江如練》用風物志方式寫到了漓江的山,漓江的水,還用人物志的方式寫了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當地的農民、畫家、攝影家、記者,是一個漓江生態(tài)保護的群英譜,兼有大事記、風物志、人物志的功能。
研討會現場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監(jiān)事長賀紹俊指出,風景成為這部作品的主角。《江如練》重新重視了風景描寫,“作者也寫到風景是脆弱的,我們稍微不注意一個美的風景可能就被破壞了,因此主動保護很重要,也很難。書中很多細節(jié)都給我們啟示,包括寫王紹能承擔保護環(huán)境的工作,講到保護多么困難,稍微一不注意可能那些破壞者就破壞了整個的生態(tài)?!辟R紹俊也談道,任林舉以他這樣一個具體的寫作讓我們重新認識風景,重新認識風景描寫在文學中的意義。
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朝全談道,《江如練》重點寫新時代漓江的建設、保護和修復,包括寫到污水治理、發(fā)展旅游、發(fā)展農家樂等,聚焦于普通人的故事,都有典型性,也都有傳奇性。
《文藝報》副總編岳雯指出,《江如練》的寫作很全面,以人為經緯,把漓江的方方面面反映出來了,既是對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的整體性書寫,也抵達了讀者。它寫的是漓江的生態(tài)修復和綜合治理,同時也從不同側面講了漓江區(qū)域的民生問題,全景式地展現了漓江風貌綜合性圖譜。這部作品體現了主題性的變化,它不回避矛盾,各個地方都講到了矛盾的出現和矛盾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