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江湖何在?

南美亞馬孫叢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yīng)”的理論,已經(jīng)廣為人知。

南美亞馬孫叢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yīng)”的理論,已經(jīng)廣為人知。然而,“蝴蝶效應(yīng)”不僅能跨越空間發(fā)生作用,有時候,它還能穿越時間,在歲月中留下漫長的回聲。1998年,當十四歲的我踏入家附近的租書店,花五角錢租下《天龍八部》的第一冊時,并沒有預料到,這件事于我而言,就是蝴蝶的振翅。

二十五年之后,我嘗遍了人生百味,走過了山南水北,眉間有了光陰的刻痕,但自認依然未改初服。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是無數(shù)際遇疊加的結(jié)果,而在這玄妙混沌、復雜難測的無數(shù)際遇中,我總會把“邂逅金庸小說”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金庸有無數(shù)的讀者和擁躉,在這千萬人中,我不顯赫,不高超,亦不偉大,不過有時反躬自省,差可自慰之處,是覺得自己還算熱忱、鮮活。我的真誠、勇氣,以及胸臆中搖蕩的柔情和壯思,與金庸小說的教益不無關(guān)系。正因如此,金庸小說對我而言永遠是特別的,我也永遠感謝金庸。

雖說我深受金庸小說的教益,但其實,金庸的高明之處正在于,他從未刻意教誨世人。在他眼中,世界五色斑斕,人性善惡俱存,人生苦樂交雜。他用觀世之眼、憫世之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江湖,讓攘攘勞勞的人們,多了一方游目騁懷的天地。

什么是“江湖”?它的外殼,是奇詭炫目的武功、來去自如的俠客、紛繁蕪雜的門派、恩怨紛爭的武林;而它的內(nèi)核,是熾熱難熄的欲望、糾纏難解的情愫、一夫當關(guān)的豪情、九死不悔的信念。不錯,“江湖”,就是人生。人生中所有的歡樂、苦痛、無奈、糾纏,它都有,只是,它是比我們的日常更戲劇化、更熱烈的那個版本。江湖中有快意恩仇,也有身不由己;有揮灑自如,也有進退兩難;有掉頭不顧,也有百轉(zhuǎn)千回。讀金庸小說,我們能代入,能投射,能在人物的身上看到自己,能在他們的生活中看到世界——這種特質(zhì),當然是所有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所共有的。但我想說的是,金庸小說中不僅有堅實的、可以踏足的大地,還有廣袤的、可以仰望的天空。金庸一直在回答關(guān)于人生的種種問題:人性善與惡的極致是怎樣的?一個人可以有多大的勇氣去面對人世的磋磨和人生的絕境?人在面臨“兩難選擇”的時候應(yīng)該怎么辦?人應(yīng)該怎樣自知、自見、自我超越?為什么“情”和“義”對人來說重逾生命?

當然,這些問題,金庸并不是直接提出、直接回答。金庸是個擅長講故事的人,平素十分謙遜的他,也深知自己的這一天賦,他曾說:“我可以把平平無奇的一件小事,加上許多幻想而說成一件大奇事?!甭犨^他口述故事的人,都很認同他的說法。1955年到1972年的十七年間,金庸致力于用筆來寫故事,這只是他主業(yè)之外的一項工作,無心插柳,竟成森林。他寫了無數(shù)的故事、無數(shù)的人物,據(jù)我所知,愛讀金庸小說的人往往有一個愛好,就是和同好一起討論喜歡金庸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又討厭哪個人物。任我行說舉世他佩服的人有三個半,不佩服的人也是三個半,而金庸的讀者面對小說中的諸多人物,會覺得“三個半”的名額遠不足以容下他們的愛憎。這當然是金庸的成功:他造出來的江湖,如此波瀾壯闊;他寫出來的人物,如此鮮活生動。

就我個人而言,我傾慕蕭峰的本色坦蕩,也喜歡張無忌的溫和慈悲;我心儀令狐沖的灑脫不羈,也欣賞楊過的熱忱真實。此外,郭靖的正道直行、胡斐的至情至性、段譽的真摯謙和、郭襄的天真率直、程靈素的深情婉轉(zhuǎn)、任盈盈的恬退隱忍、儀琳的真淳至善,或令我肅然起敬,或讓我心向往之,或使我思之莞爾。金庸筆下的江湖兒女,呈現(xiàn)了若干種理想的人格范本,他們和我們同受七情六欲之累、生死無常之限,卻比我們更決然、更灑落、更超脫。郭靖義守襄陽二十年,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終與城同殉;楊過救友人、救故人、救敵人、救仇人,“熱血一沖”,死生不問;張無忌武功卓絕,醫(yī)術(shù)通神,卻不向逼死自己父母的仇人復仇,因他懂得世間最難的事是“放下”;蕭峰手握兵權(quán),身居高位,擁有了熱衷名利的人們向往的一切,卻因不愿以萬骨之枯成一己之功,最后自盡于雁門關(guān)。

郭襄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金庸筆下的豪俠們,從不標榜自己仁善,也并不覺得自己了不起,他們只是從心而行,盡力而為,如此而已。讀金庸小說,我常常熱血沸騰,神游天際,暗嘆如此過活,方不枉一世為人。掩卷之后,我也清楚現(xiàn)實中沒有降龍十八掌和九陽神功,知道現(xiàn)實中的人沒辦法隨意躍馬山川、浮舟江海,但我愿意相信,當郭靖、楊過、張無忌、蕭峰、令狐沖這樣的人被寫出來時,人性的邊界便已經(jīng)被拓寬了。他們像鏡子,讓困于凡塵的我們自慚形穢;也像星辰,讓翹首瞻望的我們心懷希冀,愿意相信“我欲仁,斯仁至矣”,愿意相信塵世中有超越柴米油鹽之瑣碎、利益得失之短長的東西。

不過,讀金庸小說,絕非看情節(jié)來猜“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游戲。金庸深知人性的復雜,也最體諒凡人的不得已。他筆下的所謂“惡人”,并不只是主角的背景板、小說中的工具人。他們有來龍去脈,不會因為情節(jié)的需要突然出現(xiàn);他們有自己的愛和痛,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白臉”。讀者不會忘記金庸筆下的李莫愁、馬夫人、慕容博、岳不群——如果以善惡的標準說,他們毫無可取之處,但他們是極成功的小說人物,不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還讓人掩卷深思。

更讓人感慨的一類人物,是身處善惡之間,被無常捉弄的那些人,如謝遜、慕容復、林平之。他們奮力和命運相抗,卻一敗涂地,身入魔障。幸運一點的,最終獲得救贖;不幸的,最終走向毀滅。在金庸筆下,有的人毫不費力就能稱心順遂,有的人費盡心力卻南轅北轍,因為金庸始終相信,不謀求更好,不著力更佳,不刻意更高明??膳c此同時,金庸絕不輕視、苛責那些已經(jīng)拼盡全力的人,哪怕他們不幸走上歧路、最終吞下苦果。金庸對凡人的弱點和由之而生的苦難,總是懷著唏噓和悲憫。不過,也有一種人是金庸常常批評和譏諷的,那就是欲念滿身,為獲得名位、利益、權(quán)力而汲汲營營,甚至踐踏、傷害他人的人,如公孫止、鳩摩智、左冷禪、戚長發(fā)。金庸勾勒出他們的面目,是為了警醒世人:有的“登天”之路,是以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為代價的。

雖然金庸常常賦予不謀求、不著力、不刻意的人“幸運”的人生,如他讓無心學武的段譽學到絕世的武功,讓無欲無求的虛竹得享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讓全無機心的石破天每每化險為夷,甚至“征服”了那些城府深沉者,但與此同時,金庸也欣賞、謳歌那些心懷“精誠”的人——這兩者并不矛盾。文天祥說天地間的“正氣”賦形之后,“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同樣,“精誠”也可以有無數(shù)種表現(xiàn)形式。

精誠可以付諸天下,也可付諸愛人——郭靖不畏鐵木真、忽必烈的天子之威,為天下黎民,生布衣之怒;十六年的時光,沒有沖淡楊過的相思之情,他在斷腸崖候小龍女未得,悲痛欲絕,縱身躍下了萬丈深淵。精誠者可以一往無前,也可以及時轉(zhuǎn)身——趙敏只身闖入張無忌的婚禮現(xiàn)場,面對一干高手的阻攔、面對范遙“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的勸阻,說“我偏要勉強”;程英愛上了楊過,自知他已有良緣,只默默做一個“局外人”,對陸無雙說著“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卻“忍不住流下淚來”。精誠者有時是幸運的,楊過躍下懸崖,落入寒潭,竟然尋得了去谷中秘境的路,由此與分離十六年的小龍女重逢;但有時候,他們是不幸的,陳近南一生輔佐鄭氏反清復明,心懷坦蕩,行事磊落,卻為鄭克塽所忌,最終遭其偷襲而死。但是,得失成敗,生死榮辱,何曾減損精誠者的意志!彭瑩玉不愿說出白龜壽的下落,一目已被丁敏君刺瞎,然而他面對劍刃,還是輕蔑一笑,說“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令狐沖寧死不肯加入日月教,面對任我行以名利相誘、以婚姻相脅、以解吸星大法反噬之法相逼、以死亡相迫,還是斷然拒絕,說道:“大丈夫涉足江湖,生死苦樂,原也計較不了這許多?!?/p>

不難看出,在金庸的筆下,“情義”是頂重要的事。師徒之情,不減父子,張三豐師徒即如是;金蘭之契,有如手足,謝遜、張翠山夫婦即如是;知音之交,可托性命,劉正風、曲洋即如是;愛侶之間,死生相從,楊過、小龍女即如是。但“情”不僅僅存在于光芒萬丈的主角、英雄身上,也存在于反角、小人物身上。商劍鳴不是什么好人,但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商老太“仍然崇拜他,深深地愛他,至老不減,至死不變,對他的死亡永遠感到悲傷,對害死他的人永遠強烈憎恨”;東方不敗是野心勃勃的梟雄,平生造惡無算,可他的舊友童百熊,卻對他關(guān)懷備至,哪怕被他冷落、辜負、傷害,還是至死不改熱忱。

雖然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可以為了情義放下一切、承擔一切,但他們不會因此忘記自我、失去自我。任盈盈愿意以自己的性命來換令狐沖的性命,卻不愿意勉強他來感激自己、為自己付出;張無忌護送楊不悔萬里尋父,途中屢遇風險,多次舍身相護,后來將楊不悔送到坐忘峰,楊逍問他要什么報答,他慨然推拒,對自己舍身相護楊不悔的事一句不提。令狐沖被岳不群逐出華山派后,恰遇少林寺方丈方證大師提議收他為徒,但令狐沖不愿托庇于人,致謝之后坦然拒絕。金庸筆下的精彩人物,往往都有強大的自我,知道自己來自何方、去往何處,知道什么可以接受、什么應(yīng)該拒絕,也知道何時需要奮進、何時應(yīng)當抽身。

令狐沖


很多問題,金庸有明確的答案,便在故事中透過人物的際遇說出來。但有的問題,金庸只是提出,并不回答。人能真正明白別人、明白自己嗎?胡斐以為自己很明白,可是他沒想到,自己一直鄙夷的南蘭,最后救了自己。人能超越身份、族群的界限,一視同仁地待人嗎?這事蕭峰嘗了無數(shù)的苦,終于明白了,可他身邊的很多人一直不明白。人能放下自己的執(zhí)念,獲得救贖嗎?謝遜、蕭遠山會認為世上真的有救贖一事,而李莫愁、林平之卻不會相信。人類的問題,一直是金庸小說中的核心問題。有時候他有“藥”,有時候他點出“病”,而有時候,他只是悄然唏噓。

江湖中有無數(shù)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結(jié)局。金庸不會讓他的人物永遠在江湖上徜徉。大多數(shù)時候,金庸會讓他們在悲歡歷盡之后,給世人留下一個遠去的背影。華山之巔,楊過作別郭靖、黃蓉、周伯通、黃藥師、郭襄等一干人:“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迸坌湟粨],飄然而去。但是,在場的諸位,從此再也沒和他相逢。除了楊過,陳家洛、袁承志、張無忌、令狐沖、韋小寶等人都離開了江湖。金庸相信,在場時就該盡情盡興,責無旁貸時就該生死以之;但金庸同樣相信,屠龍的勇士要警惕自己成為惡龍,在洪流中做中流砥柱自然了不起,但人永遠不要忽視人性的弱點。長久被仰望、被尊奉、被歌頌不一定是好事,那意味著有可能被裹挾、被綁架,或是漸漸迷失。所以,在洪流過去之后,還是及早抽身的好。

再跳出一層看,江湖永遠不缺豪杰?!敖酱胁湃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金庸不會讓他的人物永遠在頂峰上佇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楊康油滑卑鄙,其子楊過卻成了一代大俠;郭靖慷慨坦蕩,其女郭芙卻平庸粗陋。金庸也明白,萬事有生滅,一切有盡頭,“霸業(yè)等閑休,躍馬橫戈總白頭”,所以在《射雕英雄傳》中,金庸借周伯通之口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作黃裳的人有眾多仇家,他為了報仇,多年苦修,終于練成高明武功。等他出山去尋仇家時,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的仇人很多已經(jīng)死去,而當年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已成了病骨支離的老婆婆。原來他沉溺武功,沒察覺已過去了四十多年。這時他猛然醒悟,原來世間最厲害的,不是武功,是“時間”。

“時間”不會放過任何人,古今賢與不肖,概莫能外。2018年10月30日,金庸與世長辭。那是一個星期二的晚上,我在選修課課間隨意打開手機,在新聞上看到了這一消息,一時間,胸中如受重錘,久久不能平靜。其實,我明白,能在千萬年時間的荒野中,與這樣一位自己真心尊崇的作家同處一個時代,已是莫大的幸運。當金庸在臺燈下,在稿紙上寫下一個個故事時,他或許無暇遐想后面的那些事。不過我相信,于世界而言,三十一歲的金庸決定開始寫小說,也是亞馬孫蝴蝶的一次振翅。這次振翅,不僅能穿越我二十五年的人生,還能穿越其后百年、千年的歲月,在千萬人的人生中扇起颶風。

倪匡在金庸身后為他撰挽語曰“一覽眾生”,此言真是深得我心。金庸是垂眉靜看眾生苦樂悲歡的人,也是眾生中經(jīng)歷過苦樂悲歡的那一個,“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蓱z身是眼中人”。江湖之中,倒映著紅塵,而紅塵中的故事,永遠不會終結(jié)。

2023年7月23日于江西三清山

本文為即將出版的《江湖的倒影:金庸的武俠世界與人生寓言》一書的前言。

《江湖的倒影:金庸的武俠世界與人生寓言》,彭潔明/著,岳麓書社,2024年3月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