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共同的生命密碼:每一部電影都是零碎的金銀珠寶

孩子的身心如幼苗向上成長,我們的身心像大樹在旁陪伴。幼苗與大樹的每一次問好、每一次擁抱都有了一個新的交點。交點越多,我們和孩子之間會更加信任、更加依戀,孩子也會更加堅強和獨立。

本文摘自《影響孩子一生的周末電影院》,李一慢 著,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8月

共同的生命密碼:每一部電影都是零碎的金銀珠寶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自序

你和孩子有多少共同的生命密碼

養(yǎng)幾個孩子是我人生的愿望:

我喜歡她們圍繞在我身旁

如果這紛亂的世界讓我沮喪

我就去看看她們眼中的光芒

有一天我會越來越忙

還好孩子總是給我希望

看著她們一天一天成長

我真的忍不住要把夢想對她講

—李宗盛《希望》

當(dāng)孩子去踐行自己的夢想,我們和他們有著怎樣的生命密碼?

很多人跟我聊過類似的話題:“我怎么越來越不懂孩子了?”

其實,把話反過來說,世界立刻變成新的模樣—“孩子怎么越來越不懂我們了?”

因為你們?nèi)鄙倭嗽?jīng)緊密相連的生命密碼。嬰兒時候母子一體,親子共讀一本書,一起玩游戲,一起吃喝拉撒睡……共同的話語,有著保密系數(shù)不高的共同密碼,孩子的喜悅和憂傷一一落在我們眼里,造成喜悅和憂傷的原因我們心中也清晰,恢復(fù)的密碼我們也了然于胸:好吃的,好玩的,好聽的故事,好看的電影,一頓美食大餐,一次博物館之旅……快樂又將重啟,生命也隨之豐滿。

可是,我們有著自己的事業(yè),社會也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教育機構(gòu),安排了老師這樣的職業(yè),我們和孩子的密碼一個一個地交了出去。最可怕的是,我們在交出密碼的同時,還獲得了很多額外的焦慮—別人家的娃、分數(shù)和我們并不一致的成功目標(biāo)。我們手中快樂的、健康的、好玩的、靈性的密碼已然失效,不用再讀童話,孩子需要標(biāo)準(zhǔn)化;玩耍統(tǒng)統(tǒng)再見,孩子需要安全!

而且,就連我們曾經(jīng)繼承自前輩的生命密碼也慢慢模糊,不管70后,還是80后,我們懷戀的已經(jīng)淡成了底色,就好像我還在念叨著馬拉多納和馬特烏斯,而我的兒子則在“A羅踢完B羅踢,C羅踢完D羅踢”和“內(nèi)牛爾、外牛爾、內(nèi)馬爾、外馬爾”的嘻哈中以九歲的低齡構(gòu)建了他的足球世界。

慢慢地,眼睛里、語言里,我們和孩子的不同越來越多,我們和孩子間的密碼消失了,我們和孩子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

其實,兩個世界誰好誰壞,誰對誰錯,誰又能分得清?

問題在于我們只認識我們這個世界里的“人們”,而孩子們只熟悉他們那個世界的“成員”。如果“人們”和“成員”沒機會相逢,那么,我們和孩子就是兩個世界。

特別是,我們的“人們”跟現(xiàn)在孩子們的“成員”相比,少得很?,F(xiàn)在孩子能夠接收到的信息,雜亂且豐富,我們怎么可能理解對方的話語呢?

怎樣才能建立我們和孩子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生命體驗?怎樣重鑄能夠開啟彼此心門的密碼?

堅持親子共讀

在孩子能夠獨自閱讀后依舊共讀,雖然不需要依偎在一起共讀一本圖畫書,但一定要共讀更多優(yōu)秀的書,一起聊聊各自看到的書中的美好和美感。哪怕我們對孩子愛看的一些“流行”的書有著自己的見地,也要拋卻這個“見地”去讀一讀,并把自己的感想說給孩子聽,然后把打動自己的書推薦給孩子。

經(jīng)典名著中有沒有既有趣又很深刻的作品呢?當(dāng)然有,那就找出來,和孩子一起共讀。我和兒子一起讀過《海底兩萬里》,讀過《霍比特人》,還找來同名的電影親子共賞。

開始親子觀影

孩子的身心如幼苗向上成長,我們的身心像大樹在旁陪伴。幼苗與大樹的每一次問好、每一次擁抱都有了一個新的交點。交點越多,我們和孩子之間會更加信任、更加依戀,孩子也會更加堅強和獨立。

我正努力著和孩子碰撞出更多的交點,比如電影。

時光回到1977年,駐地海軍借用我們鐵路大院的籃球場組織軍民聯(lián)歡,每周放映一次電影,剛上小學(xué)的我被銀幕上的繽紛世界吸引了,于是周末成了我最盼望的時光。 那時候,電影還被當(dāng)成是宣傳工具,并承擔(dān)一些特定的教育功能,不過對于孩子來說,電影帶來的更多是樂趣,是一直延續(xù)到我上大學(xué),延續(xù)到畢業(yè)后“游生”—在自己喜歡的城市生活較長的時間—的一項重要的樂趣。現(xiàn)在,我和孩子們開始了新的觀影樂趣。有了這些樂趣,我們想說的話,想傳達的價值,穿行在露天影院和家庭影院之間,穿行在相隔三十年的童年之間。

當(dāng)我們和孩子一起讀那些無比美妙的童書,當(dāng)我們和孩子一起在足球場上奔跑揮灑,當(dāng)我們和孩子一起走過千山萬水,當(dāng)我們和孩子共同觀看周末電影……我們和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擁有了可以輕松走近對方心靈的語言與密碼。

有著共同的生命密碼,我們就會永遠在一起!

第一章

電影,美麗的童年回憶

親子觀影是美好的童年回憶,它首先是一家人歡聚一堂,然后是給每一個人“針對性”的心靈撫慰。

特別是我,在寫作此書時,再次有機會重溫那些讓自己心靈感動的每一個周末,每一部電影,與家人的心靈對話,自己的童年、少年時的觀影趣事,青春的悸動……再次與現(xiàn)實相遇,使自己又得到一段精神愉悅的回憶—也是若干年后可以再度記起的家庭溫暖,這何嘗不是一次創(chuàng)作“電影”的過程?只為將來在自己的腦海里播放便已足夠。

電影不僅是一門影像藝術(shù),更是一門情感藝術(shù),演員的表演所呈現(xiàn)的情感狀態(tài)很容易讓觀眾感同身受。一些特定的電影視覺藝術(shù),還有貫穿影片始終的音樂和主題歌曲也能激發(fā)我們的情感。

親子觀影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我們不妨把親子觀影當(dāng)成構(gòu)建家庭文化的小小磚塊,從童年開始,構(gòu)筑孩子的心靈殿堂,譜寫最美的兒時回憶。

每一部電影都是零碎的金銀珠寶

電影是時代的精神密碼

在我的童年觀影記憶中,有些電影一放再放,我們都熟到可以把臺詞倒背如流。因為是露天放映,所以要提前占座,特別是放新影片的場次更得早早地來占座!而且從下午就得動手,有時還得打架以保衛(wèi)自己的地盤。不過,我們占地是為了給家人,自己更喜歡跑到銀幕后面看。銀幕后面看到的一切都是反的,反正那時候自己認字也不多,只管看畫面、聽對白就好了—好像現(xiàn)在和孩子們看英文電影一樣。

小時候?qū)τ诜攀裁措娪岸紵o所謂—那個時候,完全是革命性強、教育性強的“通殺”片,老片子多,但是我們依舊樂在其中。

那個時候的娛樂少,我們看電影近似于一場集體狂歡、一種儀式。知道要放電影了,這一天的心情就特別輕盈。占座位的時候,孩子們也不閑著,想著各種法子玩,當(dāng)然最多的就是瘋跑,你追我趕的。以前放電影還是膠片時代,電影都是沖印在電影膠片上的,每秒大約24幀,可以想象一部電影需要多長的膠卷,于是膠卷就得一卷一卷地盤在鐵盒里,每一盤大約可以放10分鐘。而電影公司為了高效率地放映,就岔開幾個放映點的開映時間,比如我們鐵路大院和海軍大院這兩個點,差個20分鐘開演,等這邊的第一盤放映完了,就有人騎著車把片子送到另一個放映點。有時候跑片未到,大家就只好等著……有時候會放新聞片,有時候機器刺啦刺啦地叫著,銀幕上只有三個字:片未到。我們就一邊玩手影,一邊豎起耳朵,焦急地等著。送片的摩托車嘟嘟嘟地開來了,我們才放下心來,嗷嗷地叫著,跟開場時候一樣—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快樂,特別是等待后得到滿足時。我們小時候等著電影放映的心情估計和現(xiàn)在我的孩子們期盼周五的Movie Day類似。特別是有一兩次因為特殊情況而推遲看電影,兒女們流露出特別失望的眼神,和我小時候看不成電影時的樣子多么相似!

燈亮起來,光打到銀幕上,膽大的孩子就開始把手伸出來,各種影子就投在幕布上,直到被大人的罵聲攆走?,F(xiàn)在家里用投影來放電影,兒女們,還有我,也是手、腦袋、腳丫并用,在銀幕上做著各種好玩的影子游戲。

因為那些電影,那個時代的電影,被無數(shù)的孩子們熟悉著—這是時代的精神密碼,文藝和藝術(shù)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的期待,我們的感情,我們的生活,我們一起扎堆的小伙伴……電影不再只是簡單的講故事的方式,還是那個時代的交流情感、朋友相處的媒介。

給童年帶來很多游戲

看了《鐵道游擊隊》后,我們不僅玩打仗游戲,作為鐵路子弟,還學(xué)著扒火車,只是活動的區(qū)域是貨場、轉(zhuǎn)車臺,在那里車速已經(jīng)慢成龜速了。當(dāng)時也不覺得有什么特別出格—現(xiàn)在看來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好在現(xiàn)在的鐵路都加了圍欄,沒有了鉆進鉆出的便利條件。我多次帶著兒子在北京的鐵道上走來走去,都被兒子當(dāng)成了“探險”。

除了跟著哥哥們進行危險的模仿,我們小點的孩子還喜歡玩的就是“雞毛信”—隨便畫點符號,寫幾個能描出來的字,塞到細管子里或是藏在書里,選一個孩子當(dāng)交通員,一路上要遇到很多壞人來搜查……直至把信安全送到。

除了在鐵路的地盤看電影,部隊也經(jīng)常放露天電影,我們也到處去蹭。去海軍大院看電影可沒這么容易。我們就爬墻,那得有功底才行。或者從后門的鐵柵欄鉆,那我就吃虧了,因為頭大啊。

看電影成了童年的一種特別的游戲,使我從中得到了人際交往與團體協(xié)作的實習(xí)。

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價值觀

小時候看的電影,其創(chuàng)作都會遵循“三突出”原則,也就是“突出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中的英雄形象、突出英雄中的主要英雄”。這些影片給了我們英雄主義的教育,使我們從小就覺得自己一定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有責(zé)任感,不管是送雞毛信、送鹽巴什么的,一定要把自己的任務(wù)給完成了。

雖然淘氣,但也有正義感,電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是這樣的楷模。

記得看《雞毛信》的時候,自己很容易融入海娃的情節(jié)中:他把信藏在羊尾巴下,簡直太聰明了;但是他把信弄丟了后,我也跟著著急啊;一直到找到了,心里的緊張才放松下來。這么想來,我兒子和女兒對電影的那種投入和我小時候的那種急切心情應(yīng)該是一樣的吧。

看《董存瑞》的時候,我也是特別著急—要是有個支架,董存瑞不就不會犧牲了嗎?他不犧牲,我就不會流眼淚了。

同大銀幕上的人物一起笑、一起感動,替他們著急,真是一種簡單卻難以忘懷的快樂—這也是現(xiàn)在我們一家四口看電影的寫照。

《平原游擊隊》里有個情節(jié):做漢奸的兒子領(lǐng)著日軍來并叫他“爹”,當(dāng)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聽到漢奸叫“爹、爹”,我們就跟著答應(yīng):“哎,哎,哎……”對于游擊隊長李向陽,我可崇拜了,不僅因為都是姓李的一家人,還有他的英雄氣概:“雙槍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打我,我就跳高墻?!边@樣的兒歌后來被續(xù)成了:“高墻不管用,我就鉆地洞,地洞有槍子,打死小日本?!焙髞肀粣焊愠桑骸半p槍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抓我,我就爬城墻,城墻有大炮,我就鉆地道,地道有張紙,我就拉泡屎,敵人一進門,踩他一腳屎?!边@么哼唱起來,英雄也覺氣短,小孩子們嘻嘻哈哈就圖一樂。不過,這種樂趣現(xiàn)在的孩子們很難體驗到了,因為他們很少有和伙伴們一起看電影的“集體游戲”的機會。

上了小學(xué),就有了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機會,因為學(xué)校跟電影院有合作,有的采用包場的方式,利用不那么熱門的時間,比如早上啊,中午啊,組織學(xué)生看;也有的采用預(yù)售的方法,提前發(fā)電影票給我們,由我們選擇自己愿意看的場次去看。一般一個學(xué)期會發(fā)三四張不同顏色的電影票。電影票細細的、短短的,跟一張公共汽車票差不多,容易丟,我們都會收在玻璃臺下面。我因為是小干部,負責(zé)發(fā)票,額外地有機會得到各種顏色的票根—就是一大張票子最后剩下的裝訂線以外的紙片。我們還有同學(xué)用票根自己“畫”電影票呢。

現(xiàn)在看來,每一部電影都是零碎的金銀珠寶,等你積攢夠了,就會慢慢發(fā)酵出各自的思想、價值觀。當(dāng)然,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同樣看《少林寺》,有的孩子習(xí)武打架,有的孩子當(dāng)了和尚,有的孩子在羨慕之余繼續(xù)好好用功念書。

好在小時候得到的這些珠寶,我一直認為很珍貴,很稀少,所以當(dāng)了父親之后,我和兒女們再次踏上尋寶之路。

電影院是天堂

在我最愛的電影中,有《天堂的孩子》《天堂電影院》和《天堂的顏色》;在我喜歡的城市中,有可與天堂媲美的蘇杭;在我喜歡的讀書名言中,有人說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看來,天堂并不完全是虛幻的所在。而且,天堂也不單是宗教信仰中的美好世界,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也處處有天堂。比如,元代王實甫的 《破窯記》第一折中:“你孩兒心順處便是天堂?!鼻宕Ω3伞短焯玫鬲z說》:“夫詩書之味,山水之娛,妙景良辰,賞心樂事,皆天堂也。”

說得真好,這些美好都是天堂。

伊朗電影《天堂的孩子》,現(xiàn)在多被譯成《小鞋子》,被廣大電影發(fā)燒友、教育者推崇和喜愛。在電影里,我們看到男孩阿里清澈的大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堅強的光芒,這是他努力不懈所追求的力量,也閃亮著他對妹妹的關(guān)愛、對父母的關(guān)心、對學(xué)習(xí)的熱愛,這是最貼近兒童心靈的自然的愛。阿里弄丟了妹妹唯一的一雙鞋,他會怎么渡過這道難關(guān)呢?倆人同穿一雙鞋,那就得避免在父親面前同時出現(xiàn)!還有學(xué)校那一關(guān)怎么辦呢?老師可是要求不能光腳上學(xué)的,于是兄妹倆利用時間差輪流穿鞋去上課。可這終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適逢當(dāng)?shù)匾e辦長跑比賽,第三名的獎品正是一雙鞋。為了贏得鞋子,哥哥去參加比賽,可是卻一不小心得了冠軍……盡管結(jié)局讓我們?nèi)玑屩刎摚墒钦麄€故事中,一個小男孩以一種擰巴的、掙扎的方式實現(xiàn)一個小小的夢想,總是讓人難受,幸好在導(dǎo)演的細致敘述下,這種擰巴沒那么別扭。阿里的追求得到的是我們的尊重,阿里的愛讓我們同樣沐浴其中。

兄妹倆雖然貧窮,但我覺得他們是快樂的。阿里沒有為缺鞋、缺錢而傷心抱怨,他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執(zhí)著地奔跑,跑向自己平淡真實的生活。丟鞋之后,兄妹倆輪流穿一雙鞋上課,經(jīng)常會遲到。妹妹有點受不了,就說:“你再找不到我的鞋,我就告訴媽媽。”哥哥用老師獎勵的自動鉛筆討好妹妹,轉(zhuǎn)怒為喜的妹妹說:“真的給我的?我沒有告訴媽媽?!薄拔揖椭滥悴粫嬖V媽媽?!边@種真摯的手足之愛,樸實、平常,卻異常打動人。

哥哥其實錯過了學(xué)校跑步比賽的選拔,后來才發(fā)現(xiàn)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鞋—一雙普普通通的運動鞋。為了這個小小的夢想,他流著淚乞求老師再給一次機會,才爭取到參加比賽額外的名額。比賽前,他對妹妹說:“我一定能拿第三,把鞋子送給你?!泵妹糜悬c兒擔(dān)心:“要是你拿不到第三怎么辦呢?”“我一定行的?!本褪且驗檫@個承諾,整個跑步比賽的過程才扣人心弦—并不是那種親身參與競賽,或者是觀看各種大賽時候的緊張,而是靈魂上的一次沖刺:哥哥的喘息聲,鞋子拍擊地面的“嗒嗒”聲,引領(lǐng)著我們的靈魂也跟著跑。只是,必須得第三的哥哥卻出人意料地率先跨過了終點線。在世俗的對冠軍的歡呼和祝賀中,這個9歲的孩子卻傷心地哭了。他該怎么面對滿懷期待的妹妹?

回到家,阿里坐在池塘邊,將雙腳從鞋底都跑破的鞋子里抽出來,將它們放入池塘—這個鏡頭被評為最美的鏡頭語言之一。他的雙腳都磨出了血泡,塘里的金魚,一條條圍過來,為他舔舐傷口。安靜的畫面,舒緩的音樂,淡藍的天空,遠處街角父親的自行車后架上隱隱放了兩雙嶄新的鞋子。

在電影里,我們會看到很多宛如天堂的地方。

那里有善良

《小鞋子》中,妹妹在學(xué)??吹搅俗约旱男哟┰谝粋€女生腳上。放學(xué)后,她和哥哥跟蹤到女孩家。發(fā)現(xiàn)女孩的父親是盲人后,是善良讓這兄妹倆選擇了沉默與離開。

影片中,父親幫寺廟將糖搗碎,母親叫孩子給父親拿糖水。孩子問:“爸爸,那里不是有糖么,干嗎拿家里的?”是善良讓淳樸的父親生氣了:“這是寺廟的,怎么能拿?”

那里有愛

《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給我這樣的啟迪:當(dāng)我們年華老去,能有怎樣的記憶影像在閃回?

意大利南部小鎮(zhèn),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喜歡看電影,他和放映師艾佛特成了忘年之交。他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在一次因電影膠片著火的事故中,多多把艾佛特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艾佛特因此雙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鎮(zhèn)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鎮(zhèn)的電影放映師。

在電影的陪伴中,多多漸漸長大。后來在艾佛特的鼓勵下,他離開小鎮(zhèn),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30年后,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jīng)是功成名就的導(dǎo)演,他回到了家鄉(xiāng),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還有已經(jīng)等待他30年的媽媽……

每次看完《天堂電影院》都會讓我思考,我們的童年有什么,我們會碰到誰,誰在故鄉(xiāng)牽掛我們?

羅曼·羅蘭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

我說,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堂。

作品簡介:

共同的生命密碼:每一部電影都是零碎的金銀珠寶

《影響孩子一生的周末電影院》,李一慢 著,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8月

在《影響孩子一生的周末電影院》中,作者細數(shù)近6年來親子共看的300多部電影,從觀影理念到觀影內(nèi)容,再到具體的觀看方式,更附有詳細的電影目錄,解決親子觀影看什么、怎么看、如何看的問題,這是一部寫給家長的親子觀影指南。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