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中華藝術宮年度觀眾人次破百萬:在這里拓寬藝術的眼界

12月14日上午,隨著觀眾尹先生從上南路觀眾通道步入場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迎來了本年度第100萬位觀眾,也宣告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今年接待觀眾總數(shù)已突破100萬人次。

12月14日上午,隨著觀眾尹先生從上南路觀眾通道步入場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迎來了本年度第100萬位觀眾,也宣告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今年接待觀眾總數(shù)已突破100萬人次。

近年來,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致力于推動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城市文脈的挖掘與整理及全球文明的對話,一系列高品質(zhì)藝術大展的成功舉辦。為此,美術館希望觀眾“在這里拓寬藝術的眼界”。

當天,在觀眾入口處,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攜館班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一同歡迎第100萬位觀眾尹先生進館參觀,并為他送上中華藝術宮品牌展覽“何謂海派”系列的畫冊作為紀念。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左二)與館領導班子一起向第一百萬位觀眾尹先生(中)贈送中華藝術宮品牌展覽“何謂海派”系列畫冊作為紀念


尹先生對館方的準備表示驚喜并感謝。據(jù)他介紹,自己從事的是藝術相關工作,長期關注藝術及建筑設計領域,并且在藝術教育方面也有所涉及,今天就是特意從安徽帶著學生們來參觀的。他表示,自己近幾年只要有時間,就會來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參觀,也會帶學藝術的大學生前來領略藝術的魅力。“每次來中華藝術宮看展都是收獲滿滿,尤其是各項特展、臨展的策展水平都很高,從展覽內(nèi)容中能看得到中華藝術宮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底蘊,又通過展陳設計讓我能沉浸其中,帶給我許多美的感受。我也希望學生們能多多走出課堂,在這里拓寬藝術的眼界?!?/p>

當尹先生聽說明年一月底,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將推出“中國式風景——林風眠 吳冠中藝術大展”時,他興奮地說道:“這么重要的展覽,一定會來參觀,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喜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觀眾,因為藝術相聚在此?!?/p>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展廳


近年來,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致力于推動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城市文脈的挖掘與整理及全球文明的對話,一系列高品質(zhì)藝術大展的成功舉辦,發(fā)揮了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的積極作用,得到了廣大市民觀眾的熱情追捧。

“歷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


“居然水中間——近代以來的江南景觀美術作品展”


其中,“何謂海派”系列藝術大展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從“歷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歷史的星辰——近現(xiàn)代海派書法大展”到最新推出的“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專注梳理海派美術的源流、內(nèi)涵及影響,闡述海派繪畫的形成和上海這座城市發(fā)展的關系,以“學術研究”+“成果文獻”+“美術作品”的方式高質(zhì)量、成系列地呈現(xiàn)海派藝術全貌。又如“居然水中間——近代以來的江南景觀美術作品展”集中長三角地區(qū)藝術資源,展現(xiàn)上海以江南文化為底色的地域特質(zhì),承擔起傳播弘揚江南文化的重要角色?!昂I巷L華——上?,F(xiàn)實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項目”成果展則描繪了新時代上海城市建設發(fā)展的成就,通過美術作品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觀眾在“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欣賞精彩展品


觀眾在“海上風華——上?,F(xiàn)實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項目成果展”展廳合影


目前,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的年末重磅大展“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作為“何謂海派”系列藝術大展的第三部,該展因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薈聚珍貴名師力作的含金量,收獲了極高的社會關注度和討論度。

“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是上海首次系統(tǒng)呈現(xiàn)京津畫派與海派繪畫的研究展覽。展覽薈萃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陳師曾、陳半丁、徐悲鴻、張大千等藝術巨匠近90件精品力作,呈現(xiàn)了二十世紀上海和京津地區(qū)中國畫的發(fā)展歷史、理論成就和大師風采,從而見證中國繪畫藝術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化的轉(zhuǎn)型。

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創(chuàng)辦刊物《繪學雜志》第一期


“海派”一詞誕生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上海地區(qū),起初用來形容繪畫、戲曲領域藝術形式的新潮流與新變化。與海派一樣,“京派”是一個變化、流動的概念,是在北京和上海南北兩個文化中心逐步確立中、與海派的對比與交鋒中,逐漸成型的。作為新文化運動策源地和新美術運動重鎮(zhèn),北京地區(qū)的畫家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相繼成立了宣南畫社、中國畫學研究會、松風畫會、湖社,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京派”繪畫的畫家群體,也被稱為“京津畫派”。

京派注重從傳統(tǒng)中汲取前行的動力和方向,而海派則注重對新需求、新潮流的擁抱。此次研究展分別梳理了兩大畫派的發(fā)展脈絡?!爱斘覀冇梦骰脑捳Z論述傳統(tǒng)繪畫時,可能永遠無法領略到傳統(tǒng)的真諦。這次研究展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如何在傳承、融合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一次認真思考。面對未來,要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重新恢復中國繪畫藝術的定義權和話語權。”展覽總策展人陳翔說。

任熊《龍女補袞圖》94×37.5cm 上海 年代不詳 中國畫院藏


趙之謙 《葫蘆圖軸》 120×35.5 年代不詳 嘉定博物館藏


陳師曾 《山徑歸樵》 134×57.5cm 北京畫院


而館內(nèi)其他展覽“美術作品中的上?!?、“海上風華——上?,F(xiàn)實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項目成果展”、“無問西東2023——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研究展”、“城市·人物——2023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人物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師生作品展”同樣精彩,特色鮮明。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觀眾體量三年來首次回升到百萬級,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今年上海文化藝術的繁榮盛況,“來上??疵勒埂币盐等怀娠L。

觀眾在“美術作品中的上?!闭箯d交流作品背后的故事


觀眾在“無問西東2023——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研究展”欣賞作品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表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作為上海唯一的國家重點美術館,將繼續(xù)深入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用美術講好上海故事,助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更好地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