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天地揚塵》:一個百年家族在三湘大地的顛沛流離

湘籍作者潘峰在其長篇小說《天地揚塵》中,以其家族歷史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小說中的時間跨越百年,從戰(zhàn)亂頻仍的20世紀初開始,講述了家族先輩從東瀛到安徽貴池和當涂,再一路在三湘大地顛沛流離,最終到達湘西古山城沅陵,其間起落沉浮,而在湘西終老一生的故事。

湘籍作者潘峰在其長篇小說《天地揚塵》中,以其家族歷史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小說中的時間跨越百年,從戰(zhàn)亂頻仍的20世紀初開始,講述了家族先輩從東瀛到安徽貴池和當涂,再一路在三湘大地顛沛流離,最終到達湘西古山城沅陵,其間起落沉浮,而在湘西終老一生的故事。

雪峰山、懸棺、放蠱、趕尸、賽龍舟,湘西深處的天主教堂、金發(fā)碧眼的修女、土匪、各路軍隊。湘西古老山城沅陵神秘、奇異的風情畫卷,講流利沅陵話的保牧師,“小南京”古洪江的繁華喧鬧……故事一直延伸到當下的時間,將家族命運和這塊土地上百年來的重大事件融合在一起。

作者以跨越百年魔幻往事的回憶,帶領著讀者開啟魔幻之旅。

9月10日下午,由中國小說學會、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湖南文藝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的“潘峰長篇小說《天地揚塵》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辦。

鄉(xiāng)土文化和文學傳統(tǒng)雙重滋養(yǎng)的創(chuàng)作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芙蓉雜志社社長、主編陳新文在致辭中指出,《天地揚塵》是潘峰的首部長篇作品。它既是一個父親關(guān)于百年家族往事的講述,也是在近代風云變幻的社會動蕩中,中國無數(shù)家庭遷徙、流離的命運縮影?!靶≌f糅合家族親情、地域鄉(xiāng)愁、宗教、民俗等元素。湘西深山里的古城沅陵是《天地揚塵》主人公結(jié)束漂泊后的定居之地,是主人公原型、潘峰父親潘一塵的成長故土,也是文學大家沈從文的文學原鄉(xiāng)。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地揚塵》是在鄉(xiāng)土文化和文學傳統(tǒng)的雙重滋養(yǎng)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p>

《天地揚塵》作者潘峰


湖南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胡革平談道,《天地揚塵》的創(chuàng)作源于作者父親對家族史的回憶和講述——潘一塵是湖南文化領域的知名學者,為了傳承家族記憶和家國情懷,將過往發(fā)生的事情當作故事一樣說給潘峰聽。帶著實地采風和感受,潘峰將這些素材進行整理和藝術(shù)加工,并對百年家族史、民族發(fā)展史、國家命運史進行深層思考,創(chuàng)作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

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提到,這部小說建構(gòu)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敘事結(jié)構(gòu)。小說在敘事方面很有審美經(jīng)驗,沈氏家族作為小說敘事的主體,幾代人命運的變遷,沒有停留在個體或者家族的層面,整個民族的宏大歷史,包括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重要歷史事件在小說中都有表現(xiàn)。

“小說自敘傳的處理方式是非常好的,既把歷史作為一個背景進行了展現(xiàn)和描寫,同時又與個人的命運和性格發(fā)生深層聯(lián)系,比較好地處理了個體和家族的關(guān)系、個體與歷史的關(guān)系,這些都讓這部小說非常有魅力,內(nèi)涵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感覺很厚重。這是與一般的自敘傳小說不同的地方,除了個人的情感,還有著國家、民族大歷史的支撐,因此不單薄?!眳橇x勤談道。

一種去格式化的寫作

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說,《天地揚塵》首先是革命歷史敘述的去格式化。從文體上說有一種去格式化的味道,就是跨文體,把虛構(gòu)、非虛構(gòu)和紀實打亂,很自由地書寫。通過一個普通人一家的顛沛、奔波、坎坷、重合的命運反映中國社會在大革命潮流羈絆下一百年來的巨大變遷。

潘峰去格式化的寫作還表現(xiàn)在寫普通人的歷史,寫了他們的個體人生與國家命運是緊密相連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怎樣認識中國革命和革命大潮下的中國社會全新的視角,同時我們也看到普通人在革命的動蕩中對社會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在發(fā)揮作用。

“另外,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進行了去格式化書寫。以往我們寫知識分子理想的時候往往是從政治的角度定位,側(cè)重于寫政治理想。《天地揚塵》的知識分子書寫也寫知識分子的理想,特別是寫父親,我們的主人公在關(guān)鍵時刻選擇了要和家庭在一起,放棄了去延安,看上去好像政治理想是被放在第二位了,但整個小說寫父親其實就有一種理想精神貫穿在始終。正是這種理想精神,使得在那樣一種奔波的、平庸的生活中,內(nèi)心始終是亮著一盞燈的?!辟R紹俊談道。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認為,我們從《天地揚塵》中獲得的一個啟示就是寫作的真誠。我們認知的歷史不是虛無的歷史,不是歷史被虛無化,所以在這里百年歷史的真實感是怎么獲知的?無論是細節(jié)還是骨架,怎么把真實性體現(xiàn)出來?文本里面有特別多值得我們關(guān)注的閃光點,包括細節(jié)。這里把人和家、家和國、偶然和必然的歷史和共識的關(guān)系理解和認知得非常到位,當然也有自己站在今天的歷史原點上回看的優(yōu)勢。

“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生命的真理,生命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表現(xiàn),就是把人和作品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來,龐大的人類生命信息體現(xiàn)在里面。小說中的親情是特別有張力的、漫長的網(wǎng)。對老蔣、王嫂這些小人物,父母的特殊愛情和婚姻關(guān)系的描寫,細節(jié)真實;對人的理解的準確、同情和憐憫,讓我們被這樣的文本傳遞出來的力量打動?!眲傉劦?。

作家岳雯覺得《天地揚塵》有以下特點:跌宕起伏和恒常有致的有機結(jié)合。今天每個人的經(jīng)驗都是相似的,都是日復一日的,但一百年前或者更遙遠之前,人的經(jīng)驗是完全不一樣的,屬于跌宕起伏的經(jīng)驗。小說有各種各樣的“奇”,構(gòu)成了閃亮的片段?!捌妗钡倪壿嬒旅嫫鋵嵤呛愠5?,就是中國人心里對團圓的渴望。我們看到無論經(jīng)過什么樣的顛沛流離,家人永遠在一起。小說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下落,人人都有著落,這對讀者是巨大的心理安慰。

研討會現(xiàn)場


《光明日報》文薈版副主編饒翔介紹,在閱讀《天地揚塵》時,能夠順著敘事進入文本里面。作為讀者,他覺得更直接的原因就是作品讓小說回到了一種交流。期待聽到一個陌生人的故事,大家圍坐在一起聽這個故事,這些是文學最初的儀式和初心。

小說很有意思的是第一人稱敘事,敘事的人是“我”,作者和敘事的是兩個人,作者潘峰是“我”的后一輩。小說是第一人稱敘事,“我”在敘述我的父輩,但事實上作者又是“我”的后輩,又有后世的視角。從“我”的敘事角度講“我”的家族歷史,特別是父親和母親——其實并不是叱咤時代的英雄,而是普通的讀書人——在大時代的命運。其實在家族史之外,更開闊的敘述是人的生命和人世間。作品始終在寫那些如微塵般的命運閃過的痕跡。

作為《天地揚塵》最早的讀者,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龔旭東見證了該書的四次重大修改。作者潘峰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觀創(chuàng)作沖動,使作品深入探討了口述史、家族史、歷史和文學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在提修改意見時,龔旭東認為,作品中的特定新鮮、自然的文學情感元素一定要保留,即天然、血肉豐滿的親情體驗和理解。這種代入式、沉浸式的體驗是一種審美共情,賦予了作品特定的藝術(shù)感染力。龔旭東強調(diào),保持距離的審美共情能夠更客觀真實地追求真實感。他認為潘峰以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對歷史進行了回顧、體驗、審視和表達。這種提純和對原型的超越讓這個文本具有獨特性。。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