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韓:過早地接觸書本知識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韓認為當前中國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感知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如果我們急于灌輸知識,則人文素養(yǎng)的不足往往制約其悟性的發(fā)展,而孩子幼年時的品質(zhì),又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成長的方向。

2017年6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了復旦大學韓昇教授《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一書,系統(tǒng)爬梳了傳世的重要家訓以及部分現(xiàn)存的家譜資料,結(jié)合世家大族的文獻記載,將家訓的內(nèi)容融入歷史情境中,將歷史事實與家訓內(nèi)容相印證。2017年8月13日,韓昇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題為“傳世家訓與現(xiàn)代教育”的演講。

韓昇:過早地接觸書本知識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復旦教授韓昇

“中華文明由家來傳承”

“中國的歷史由家族形成的。”韓昇認為中國文明幾千年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不中斷,家文化是最堅強的承載者。“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定居文明,不像西方的流動文明造就了契約精神和個人主義,定居會造成大量的人長期共同生活,如果把利益講得太清楚了,你就討人嫌。所以我們講互讓,邊界模糊,對外封閉,對內(nèi)開放,擅長搞小圈子。因此我們的‘家’,是一個邊界不清,人口眾多,集中在一起,既是親人,內(nèi)部又有矛盾的集合體。我們要怎樣把它變得和諧?這就是家訓起作用的地方。”

“中國改革開放到現(xiàn)在40年左右,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文明卻沒有同步發(fā)展。現(xiàn)在社會很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像國外的松下、索尼、奔馳等等公司,他們在提供產(chǎn)品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這背后其實是有文化支撐的。今天中國崛起,到世界舞臺不能只展示‘不差錢’,我們要給世界提供中國古代的優(yōu)良文化,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表n昇說。

在書中,韓昇列舉了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對后代的遺訓、漢武帝朝權(quán)臣霍光家族的覆滅、“關西孔子”楊震的家族興盛、世家大族瑯琊王氏百年傳承等等。他說:“從家族興起的歷史來看,能夠驟然勃興的家族,往往是軍功起家,還有就是官場得意或者商販牟利者,這些家庭原在民間,沒有多少文化,因為風云際會突然崛起。崛起之后,能不能夠長期延續(xù)下去,便是一個艱巨的課題。大部分家族都衰落了。并不是他們想衰落,而是他們沒有找到讓家族延續(xù)下去的關鍵。他們有錢有勢,溺愛子女,結(jié)果孩子長大后,不是為非作歹而鋃鐺入獄,就是揮金如土坐吃山空,其短者一代而衰,稍好一點的也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韓昇:過早地接觸書本知識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書封

“留錢不如留書,留書不如結(jié)善緣”

韓昇總結(jié)了中國歷代能夠人才輩出的大家族的家訓,得出“留錢不如留書,留書不如結(jié)善緣”的結(jié)論:“劉邦最善于馭人,臨終留給兒子的遺書,最應該是政治權(quán)謀的錦囊妙計吧。然而,這封遺書非常簡練,告誡兒子好好讀書,本分做人。這封遺書應該讓許多耽迷于功利的人有所清醒。從古至今,不管世道如何變幻,誰曾見到傷天害理而被千夫所指的家族長存于世呢?留金一筐,不如留書一本。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家族會立于不敗之地。而且不管是中外,權(quán)力再大的家族,從來不會得到真正的尊重。對你點頭哈腰是你有錢的時候,一旦跌下神壇就會有人落井下石。我們一提到曾國藩家族,就會肅然起敬。不是曾國藩官大,而是這個家族四代人里面,出了290個杰出人才,沒一個敗家子,很穩(wěn)定。梁啟超,他九個孩子里有三個院士,其他幾個都是文化名人,了不起?!?/p>

“留錢不如留書,其實留書不如結(jié)善緣。要把孩子培養(yǎng)好,還要把手上的錢奉獻給社會和民眾。你不要以為這些是空的,這是非常實在的。將來你不在了,你的孩子在這個社會行走的時候,說是某某人的兒子。他爹當年是怎么坑我的。大家都要踩一把,你也被坑,他也被坑,一人一把,你兒子有錢擺得平嗎?說某某的兒子,當年他爹做了多少慈善,做了多少好事。但是我真沒力量回報他,現(xiàn)在有能力回報了,一人一把,上去了,完全不同。大家走向社會,不但念著他,還想著他爹,想著這個家,非常成功。社會所有人的成就不是自己創(chuàng)造,是眾人把你推上去的?!表n昇說。

培養(yǎng)孩子的感知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

作為教育者,韓昇認為“現(xiàn)代中國的教育存在非常根本的問題”。他以孔子為例,解釋了當前中國教育的巨大弊端:“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他15歲才開始認真學習,比現(xiàn)在從媽媽肚子里就開始聽英語的小孩似乎晚了十幾年,然而其實很多發(fā)達國家也禁止向?qū)W齡前兒童灌輸知識,讓孩子過早地接觸書本知識并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什么孔子15歲才讀書,卻一讀就成大家了呢?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有過豐富的直觀積累,在讀書之前真正去感悟了這個世界?!?/p>

“孩子出生以后,其實有他自己方法來認知世界。一兩歲的孩子見到什么東西,拿來就往嘴里啃,他一定要用牙齒親自感知,是硬、軟、甜,還是苦。再長大一些,他一定要用手摸,見到蟋蟀就去抓,見到泥土就去攪。攪泥土沒有水,就撒泡尿。家長可能會覺得不衛(wèi)生,但其實這是我們強加給孩子的,以前農(nóng)村的小孩都是撒尿泡泥巴的。在這種培養(yǎng)感知的階段,家長往往摻和進自己的意識將它打亂,這也不能碰,那個也不衛(wèi)生,又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學習琴棋書畫乘法表。教了太多碎片化的知識,讓小孩過早地開始思慮、心靈枯萎,在幼兒階段就已經(jīng)把他所有的成長都扼殺了?!表n昇說。

韓昇印象最深刻的一場美學講座,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講的,“李政道不是專門研究美學的,但講得比美學家都深刻。其實我明白,他那個時代都讀私塾,李政道少年時代肯定沒學過數(shù)學,肯定在背唐詩宋詞。但他從那里感受到美,帶著這個美進入了物理世界,在物理世界尋找美,獲得了諾貝爾獎。他的諾貝爾獎來自人文,不來自純粹的數(shù)學和物理。再看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和司馬光,他們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走遍中國。你對中國的山川地理、民俗風貌沒有直觀的認識,是根本無法學好歷史的。只有站到那個山頭一看,當年的戰(zhàn)爭為什么那么打,為什么當時的人有這樣那樣的選擇,就能一目了然。”

韓昇認為當前中國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感知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安皇窍窠裉煊绣X人流行的什么游學,那都是有錢沒地方使,照照相就忘記了。還不如帶著孩子北京街頭到處走走,看看樹木、星星、月亮。人與自然的感知越豐富越好,小孩到十歲以后,邏輯性思維的成長起來,會立刻有非常快速的突破。就像司馬光,在孩提時很聰慧,長大后對于民生高度關切,不顧個人政治得失,為民請命;沉著冷靜的性格使他能夠客觀地理解和分析歷史,明察事物發(fā)生演變的來龍去脈,知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如果我們急于灌輸知識,則人文素養(yǎng)的不足往往制約其悟性的發(fā)展,而孩子幼年時的品質(zhì),又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成長的方向。難怪中外成功的人才培養(yǎng),都非常重視幼年時期的品質(zhì)教育,而此時最有效果的便是家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