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時令風(fēng)物:從蘭亭“穿越”到牡丹亭

谷雨是春天的第六個節(jié)氣,也是最后一個節(jié)氣。你注意到?jīng)]有,春天的六個節(jié)氣里面,跟“雨”有關(guān)的就有兩個,“雨水”和“谷雨”,比例相當高。這說明,春雨是春天最顯著的氣候特征。

谷雨是春天的第六個節(jié)氣,也是最后一個節(jié)氣。你注意到?jīng)]有,春天的六個節(jié)氣里面,跟“雨”有關(guān)的就有兩個,“雨水”和“谷雨”,比例相當高。這說明,春雨是春天最顯著的氣候特征。

谷雨,一般是在陽歷4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30°時開始。從農(nóng)歷上說,谷雨一般是在三月中旬?!对铝钇呤蚣狻飞险f,谷雨為“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這段解釋,依然是將雨水和谷雨兩個節(jié)氣關(guān)聯(lián)了起來:雨水節(jié)氣之后,土壤已經(jīng)萌發(fā)生機;到了谷雨節(jié)氣,人們播種谷物,雨水正好滋潤著它們。

宋代紙本墨拓蘭亭序(開皇本)拓本卷  本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永和九年的那場雅集

谷雨時節(jié)是暮春。“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保ā墩撜Z·先進篇》)無數(shù)先哲告訴我們:請一定珍惜、不要辜負這樣的大好春光。最寶貴的東西往往是免費的,但也是無價的。且讓我們記住那些沐浴在春光里的不朽時刻:

蘭亭集序

東晉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掛著《蘭亭集序》這幅書法作品,雖然這已經(jīng)是“復(fù)制品的N次方”,雖然已經(jīng)看不到書圣王羲之的真跡,但我們依然能從飄逸的字里行間,感受到“永和九年”那個暮春的瀟灑。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我查了一下,是公元353年,距今1600多年。那一年一定也發(fā)生了很多事情,有很多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但流傳到今天,能夠被很多人記住的,只有王羲之在蘭亭召集的這場雅集。為何集會?“修禊事也”,這是一種古老的禮儀,其實也已經(jīng)演變成了游春。他們集會的時間,“暮春之初”,大致是在上巳節(jié)(農(nóng)歷三月三)前后。在時間上,應(yīng)該更加接近清明節(jié)氣。但是,即便放在谷雨的時節(jié),也是大差不差的。

蘭亭集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按说赜谐缟骄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闭f到底,是自然給了人類靈性。人類是大自然的孩子,哪怕發(fā)展到今天,我們有了無數(shù)的摩天大樓,但心底里潛伏的,依然是對崇山峻嶺的向往。更何況,這崇山峻嶺并非荒山禿嶺,而是有著茂林修竹、清溪湍流的人間仙境。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倍嗝疵篮玫囊惶?,只有在暮春時節(jié),你才能擁有這樣的一個萬事俱備的好光景:藍天澄澈,白云悠悠;空氣清朗,暖風(fēng)微拂;桃紅柳綠,萬里鶯啼。只有暮春的風(fēng),才能叫“惠風(fēng)”,它沒有“倒春寒”的凄冷,也沒有梅雨天的濕熱,一切都是剛剛好,無法增減一分。也只有在這樣的好春光、好山水里,人們才有興致,“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但是,請你想想,這樣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個暮春,你一輩子能夠經(jīng)歷多少次?也就幾十次吧!其實,王羲之想在《蘭亭集序》里跟我們交流的,就是他和他的朋友們對于人生的感悟。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眼睛一眨,便是“不知老之將至”。這樣的人生,我們應(yīng)當如何度過?這樣的暮春,我們應(yīng)當如何“享受”?不要浪費每一個春天,不要浪費每一次跟朋友的相聚。

原來姹紫嫣紅都開遍

“蘭亭”,顧名思義,亭有空谷幽蘭;其實,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還有另一座以植物命名的亭子,也有著不朽的地位,那就是“牡丹亭”。牡丹,正是在暮春開放的花魁;牡丹亭的故事,也正是發(fā)生在暮春時節(jié)。

《牡丹亭》,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講述了青春女子杜麗娘懷春而死、感情復(fù)生的傳奇故事,這是一出中國古典版的《人鬼情未了》?!赌档ねぁ分械那~,本就是優(yōu)秀的詩歌。時至今日,我們還可以在低回婉轉(zhuǎn)的昆曲“水磨調(diào)”中,欣賞其中的經(jīng)典選段:

 

〔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合〕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它春歸怎占的先!〔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久處閨房的大小姐杜麗娘,與丫鬟春香游園,不禁發(fā)出這番感慨。此時不到園林,簡直就是暴殄天物、違背天性;此時的園林,果然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原來是姹紫嫣紅都開遍!

這里,且讓我先介紹一則小知識:我們中國不僅有二十四節(jié)氣,還有“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從小寒到谷雨這八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均有三種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谷雨節(jié)氣是“花信風(fēng)”的收尾階段,其一候為牡丹,二候為荼蘼,三候為楝花。

我為什么斷定,杜麗娘“游園驚夢”的情節(jié),就發(fā)生在暮春谷雨時節(jié)?因為曲詞一一暗合谷雨“花信風(fēng)”?。≌埧矗骸澳档るm好,它春歸怎占的先”,谷雨牡丹,含苞待放,這不正是谷雨“花信風(fēng)”第一候么?“遍青山啼紅了杜鵑”,紅艷艷的杜鵑,正是在暮春初夏時節(jié)盡情綻放。“荼蘼外煙絲醉軟”,荼蘼,是薔薇的一種,它不正是谷雨“花信風(fēng)”的第二候么?

杜麗娘“游園驚夢”的情節(jié),也只合發(fā)生在暮春時節(jié)。因為,青春二八的少女,不正如這姹紫嫣紅的良辰美景天么?“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鶯鶯燕燕成雙成對,如此生機盎然,又怎不令少女懷春?

櫻桃


 

谷雨在晚春,田園有雜興

暮春谷雨時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神游蘭亭與牡丹亭。接下來,我們來講講這個時節(jié)的詩歌。在“清明詩話”中,我們講到了南宋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名為“四時”,其實分為“五時”,除春夏秋冬外,還專門有一組《晚春田園雜興》,可見晚春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請看其中一首:

晚春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谷雨如絲復(fù)似塵,煮瓶浮蠟正嘗新。

牡丹破萼櫻桃熟,未許飛花減卻春。

“谷雨如絲復(fù)似塵”,谷雨時分的雨,從天空降下如絲如縷,落到地上如霧如塵。從農(nóng)時來說,谷雨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要抓緊播種谷物,還要點瓜種豆——種什么得什么。連布谷鳥都在提醒大家:布谷、布谷!

“煮瓶浮蠟正嘗新”,這里講的是蘇州農(nóng)家釀酒、吃酒的事情。人們下田干完農(nóng)活,煮點新釀的酒來吃,白蠟、綠蟻一般的酒沫子浮在瓶子罐子的邊沿上。與范成大同時代的陸游,此時仿佛正在紹興遙相呼應(yīng)——“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蘇州是吳地,紹興是越地,吳越大地家家春酒。

谷雨時節(jié)的典型物候,首選牡丹。這個時節(jié),曾經(jīng)“大爆發(fā)”般獨霸春天的薔薇科植物,桃李杏梨、櫻花海棠,它們的花期大多已經(jīng)過去,變成飛花落紅。而雍容華貴的牡丹,就跟貴妃醉酒似的剛剛醒來,含苞待放,正準備驚艷四方。

“牡丹破萼櫻桃熟”,看來,我們不僅要編排“花信風(fēng)”,還有必要排出一個“果信風(fēng)”,索性就從谷雨節(jié)氣開始吧,正好跟“花信風(fēng)”銜接上。因為,此時已經(jīng)有了一年之中最早成熟的果實——櫻桃。就在我們沉浸于春日賞花之時,幾乎誰都沒有留意到,櫻桃樹上已經(jīng)漸漸結(jié)出了果實,這果實已經(jīng)漸漸變成黃色、紅色,它們晶瑩透亮的樣子,實在是誘人。

“蓬櫑(léi)”其實就是覆盆子


 

我們再看另一首《晚春田園雜興》:

茅針香軟漸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紅。

采采歸來兒女笑,杖頭高掛小筠籠。

谷雨晚春,孩子們?nèi)ヌ镆袄锊墒潮静菀拔丁!懊┽樝丬洕u包茸”,說到這個“茅針”,在大江南北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也許都有這樣的記憶:春日里和伙伴一起,在“春風(fēng)吹又生”的田園草野,認真地尋找茅草的幼苗,它們狀如袖珍的長矛,頭兒尖尖,肚子飽滿。剝筍一般剝開表皮,里面是一根純白軟糯的芯兒,帶著些許絨毛,放在嘴里,嗯……“茅針香軟”,范成大誠不我欺!這些春日里的茅針,如果逃過了孩子的嘴巴,到了秋冬季節(jié),就是原野上的白茅,根根挺立,隨風(fēng)起伏,又是一番景象。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蓬櫑甘酸半染紅”,這“蓬櫑(léi)”其實就是覆盆子,我們當?shù)亟小皾姳P子”——這名字怎么來的,我不知道;這名字代表什么含義,我至今也不知道。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道:“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蔽覍ο壬倪@段話,沒有一個字不贊成,且無法再增減一個字。

范成大成功地勾起了我的童年記憶。記憶里,春日里可吃的野味太多了。茅針、“潑盤子”等等之外,還有“薔蘼苔”,其實就是野薔薇的嫩莖?!八N蘼苔”,多么有古意的詞匯,不過,在方言土語中,硬是被以訛傳訛成了“炒米苔”,令我很多年不得要領(lǐng)。直到不久前,無意看到一則知識,薔薇又叫“墻蘼”“薔蘼”,這才恍然大悟。解讀方言土語,的確是一門深奧的學(xué)問。

“采采歸來兒女笑”,在外面野了大半天的孩子們,各個滿載而歸、滿面笑容。你看他們,“杖頭高掛小筠籠”,肩扛小扁擔(dān)、小鋤頭,掛著小籠子、小果籃,籃子里采集的野果,有的酸、有的甜,有的綠、有的紅…… 

楝花


繼續(xù)看下面這首:

海雨江風(fēng)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

荻芽抽筍河魨上,楝子開花石首來。

這首詩,講述的主題依然是時令美食?!昂S杲L(fēng)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蘇州是個好地方,江河湖海圍繞——江是長江,河是運河,湖是太湖,海是東海。作為水鄉(xiāng)的蘇州,交通便利發(fā)達,水陸物產(chǎn)豐富。春日的“海雨江風(fēng)”,給蘇州送來了“時新魚菜”。

到底是哪些“時新魚菜”?“荻芽抽筍河魨上,楝子開花石首來”,讀到這一句,你一定會想起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中的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魨欲上時?!睉?yīng)該說,范詩有借鑒蘇詩的成分在里面,不過,他們還有區(qū)別的:蘇詩是觀畫想象,范詩是實景描繪;蘇詩描繪的是早春,所以蘆芽尚短、河魨欲上,而范詩描繪的是晚春,蘆芽抽筍、河魨已上。河魨是自海入江的魚鮮,這還不算,來自東海的大黃魚(石首魚)也已經(jīng)上了人們的餐桌,這是古人的海鮮大餐?!笆住泵值挠蓙?,也挺有意思:大黃魚的腦袋里有石子一樣的骨頭,所以又叫石首魚。

詩中提到了楝花。你還記得嗎,谷雨“花信風(fēng)”的第三候,也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的最后一候,就是楝花呀。楝樹,晚春初夏時節(jié)開花,一樹淡紫色的碎花,遠望如一片紫色的霧靄,淡淡的香氣襲來,氤氳在生機勃發(fā)的暮春氣氛里。與范成大、旅游同為“南宋四大家”的楊萬里曾寫道:“只怪南風(fēng)吹紫雪,不知屋角飛楝花。”(《淺夏獨行奉新縣圃》)這,也許是對《晚春田園雜興》中“楝子開花石首來”的呼應(yīng)吧?

學(xué)者林在勇為谷雨所寫的詩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