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檔《狂飆》和《孫子兵法》,影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的熱播,令馬伯庸原著小說《顯微鏡下的大明》也開啟“狂飆”模式。
檢索讀書平臺與購書網(wǎng)站會發(fā)現(xiàn),在微信讀書上,《顯微鏡下的大明》位列“飆升榜”第二;京東圖書的數(shù)據(jù)監(jiān)測,《顯微鏡下的大明》已占據(jù)歷史圖書熱賣榜第一名的位置。采訪中,京東圖書表示,這本書最近七天搜索量同比最高增長了20倍,成交金額同比最高增長了24倍;當當平臺的“熱搜榜”上,《顯微鏡下的大明》已擠掉《狂飆》,排到第一名。
京東圖書與微信讀書的排行榜
當當圖書熱搜榜
影視劇再次顯現(xiàn)出其對于圖書銷售超強的帶動效應。
在遙遠、陌生的古代世界打撈最普通人的故事
回到作品本身,2019年,《顯微鏡下的大明》出版,馬伯庸曾介紹,這部小說的靈感源自于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明實錄》,他在閱讀時關注到幾個不起眼,細究起來卻余味無窮的小案件。
在最終成書中,《顯微鏡下的大明》小說中共包括六個深藏于故紙堆中的明代基層政治事件。
馬伯庸從明代的一系列民間檔案文書里,挖掘出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這些檔案著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記錄極為詳盡,在其中,讀者能窺見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不無骯臟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馬伯庸以小說家之筆,將歷史細節(jié)重組、重述,變成一個個有趣的、跌宕的、充滿懸疑感的故事。
小說《顯微鏡下的大明》小說中包含六個故事,分別是《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wèi)戰(zhàn)》《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干院律政風云》《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胥吏的盛宴——彭縣小吏舞弊案》《正統(tǒng)年間的四條冤魂》。
劇照
這六個事件聚焦于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nèi),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當遭遇稅收不公時,他們?nèi)绾螉^起抗爭;當家族權益受到損害時,他們?nèi)绾闻d起訴訟;當政治利益與商業(yè)利益發(fā)生矛盾,他們?nèi)绾闻c官府周旋博弈;當朝廷要求整頓戶籍,他們又是如何從中造假牟利……
最近在播的《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就改編自馬伯庸小說中的第一個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論寫底層和受關注,去年底推出的一本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已在各種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許久。
《長安的荔枝》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切入口: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山水迢迢,這看似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一搏。在短短七萬字中,馬伯庸再現(xiàn)了唐朝時從嶺南到長安五千里的荔枝運送路線,并將各路人馬、各級官員牽扯其中。
將散落在各種史籍中零星的材料串連起來,在一個遙遠的、陌生的古代世界中打撈起依舊濕淋淋的、鮮活的最普通人的故事,這種寫作實在太迷人了——帝王將相與如草芥一般的我們相去甚遠,我們更想知道和共情的是長期湮滅于歷史中的最真實的生的掙扎與苦痛。
學者魯西奇在《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中有一段富有感情的陳述恰可以形容這種心情:
我要呈現(xiàn)的,是在偉大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卑微個體生命的若干面相,是偉大時代中以個人為中心的幾幅剪影,是在總體格局相對穩(wěn)定,而微觀環(huán)境卻在不斷變動的歷史結構中好不容易才可以發(fā)現(xiàn)的幾處個體微粒:有的人將會貧窮鄙陋而孤單,有的人會生活困難,有的人將終身奔波、勞祿,有的人地位低下,一直要從事卑賤的勞動,有的人一直到老都要被人驅(qū)使笞辱,歷盡波折。他們出生,他們受苦,他們死亡。
《萬歷十五年》:是史、也是詩
國內(nèi)圖書市場的“讀史”、讀歷史小說的熱潮已經(jīng)持續(xù)多年。
這股風潮由何而起?或許要回到《萬歷十五年》出版的1982年。
《萬歷十五年》中,作者黃仁宇選擇了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左右作為橫截面,精選了六個主要人物來做解剖,他們是依次出場的萬歷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他們只是了解16世紀中國社會體制的一個個切入點,但讀者卻可以從中管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管理層面的種種問題。
黃仁宇的這本書率先開啟了一種史學平民化的寫作,他見解獨特的、簡明的、邏輯貫通的,也是極為洗練優(yōu)美的寫作讓《萬歷十五年》四十年間行銷不衰。
《萬歷十五年》位于京東通俗說史圖書榜第三名
細讀來會發(fā)現(xiàn)《萬歷十五年》不僅是“史”,它更是“詩”,作者與譯者以極為感傷而動人的筆觸去寫時代與命運,如這樣的文字:
今天,有思想的觀光者,走進這座地下宮殿的玄宮,感觸最深的大約不會是這建筑的壯麗豪奢,而是那一個躺在石床中間、面部雖然腐爛而頭發(fā)卻仍然保存完好的骷髏。……由于成憲的不可更改,一個年輕皇帝沒有能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使用,他的個性也無從發(fā)揮,反而被半信半疑地引導進這烏有之鄉(xiāng),充當了活著的祖宗。
張居正不讓他習字,申時行不讓他練兵,那么他貴為天子,并且在年輕時取得了祖宗的身份,對事實又有什么補益?富有詩意的哲學家說,生命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間的任何阻隔。這里的地下玄宮,加上潮濕霉爛的絲織品和膠結的油燈所給人的感覺,卻是無法沖破的凝固和窒息。
明史正成為最受讀者歡迎的斷代史
也許是《萬歷十五年》的示范作用,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明史逐漸成為近年來最受讀者歡迎的斷代史。
在京東圖書通俗說史圖書排行榜上,《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集(2021版)》《顯微鏡下的大明》《萬歷十五年》位列前三;榜單TOP10中,明史占據(jù)了5個席位;在榜單前二十名中,明史圖書更是超過半數(shù),達到了12本之多。
明史圖書受關注
明朝的歷史寫作中,《明朝那些事兒》自2009年問世起,就一直躋身于各類圖書暢銷榜之中。這本書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繹。
迄今為止,《明朝那些事兒》系列圖書銷量已突破3000萬冊,更一度被評為全國十大暢銷書之首。
喜愛明史的讀者有他們專門的稱呼:“明粉”。
國祚延續(xù)近三百年的明朝,無論從王朝的來歷、皇帝的魅力,還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發(fā)展、世界影響力等都頗有可圈可點處。
明朝貢獻了極具個性化的皇帝團隊,充滿話題性。無論是底層出身、靠個人奮斗創(chuàng)立基業(yè)的明太祖朱元璋,還是通過靖難奪權、締造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再到經(jīng)歷土木堡之變、當了兩次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都傳奇而勵志。接下來登場的還有迷戀修仙煉丹的嘉靖帝朱厚熜,鐘情“姐弟戀”的明憲宗朱見深,建豹房、養(yǎng)勇士、縱情聲色的正德皇帝周厚照,酷愛做木匠活的萬歷皇帝朱由校,有勵精圖治之心、卻成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這些明朝皇帝每個人都個性十足,特點突出。
經(jīng)濟方面,明朝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發(fā)展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達到了巔峰,商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軍事方面,既有抗擊倭寇的戚繼光、胡宗憲等,又有抵抗北方入侵的于謙、袁崇煥等;文化方面,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中,有三部出現(xiàn)在明朝;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永樂大典》,被《不列顛百科全書》認證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與孔子、朱熹并列、被奉為“兩個半圣人”之一的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等核心理念,在當今社會影響深遠,無論王陽明的傳記,還是王陽明的著作,都長期占據(jù)京東圖書的暢銷榜前列。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明史逆襲翻紅,既有其本身歷史境遇的原因,當然也有暢銷好書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