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金枝欲孽》到《后宮甄嬛傳》《如懿傳》,以清代后宮女性爭斗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一直備受喜愛。然而真實的清代后宮究竟如何?宮斗是可能的嗎?除了妃嬪、公主,清代后宮女性仆從又是怎樣生活的?近年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宮廷檔案的次第開放,為我們進一步深入和全面考察清代宮廷女性和宮闈制度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與故宮博物院研究處研究館員沈欣整理了清宮檔案中關于清代后宮女性的各項記錄,對不同類型的宮廷女性群體進行研究,范圍既包括當朝皇帝的后妃,也包括作為前朝后妃的太后、太妃嬪群體,既關注后妃、公主等皇室女性,也關注宮女、乳保和各類嬤嬤、媽媽等宮廷中的女性仆從群體,出版了《壸政:清代后宮女性研究》一書。2022年12月14日,二位作者攜新書展開對談,暢談清代宮廷女性生存實態(tài)。
清代后宮有宮斗嗎?
毛立平:如果宮斗指的是一個皇帝的后妃之間的斗爭的話,那從清代宮廷官方史料記載中,是看不到宮斗痕跡的。筆記或者野史中相關記載也很少,個別的記載經(jīng)過我們考證判斷其真實性也不高。這也是清代宮廷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畢竟明代宮廷不少宮斗被記載下來,所以清代沒有宮斗記載是很值得考察的。
清代后宮沒有宮斗的原因有二:首先,宮廷內外隔離制度盡力切斷宮廷和外界的往來。沒有后妃回家省親的記載(比如《紅樓夢》中元春省親這樣的事件并不存在)、少數(shù)后妃的娘家可以入宮會親,也不是每朝都有相關記載。而且會親僅限親生父母、不許帶隨從,入宮時一定被告知了宮規(guī),禁止外傳宮內的事情。再加上清代后宮又是一個旗人社會,因此,外界的漢人對于宮內的事情就更難得知,有了這些條件的限制,讓清宮顯得格外神秘。
其次,從宮廷內部而言,清代采取了一些措施消弭宮斗,我們在《壸政:清代后宮女性研究》中總結了兩個最重要的策略:逐級晉封和集體晉封。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后妃之間的張力。
什么是“逐級晉封”?通常,清代后妃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這樣的序列一級一級向上晉封,很少有越級晉封者,這與明朝皇帝寵愛哪個妃嬪就一下子把她升到高位,甚至為了某位妃嬪專門在貴妃上面又創(chuàng)造出了皇貴妃這個位分不同,乾隆曾說清朝的妃嬪是“循序而進,并非以愛選色升”,相應也不會“因色衰愛弛”。比如乾隆的繼后那拉氏失寵,據(jù)記載是因為她做了“大不敬”的事,而非色衰愛弛。只有個別后妃在特殊情況下有越級晉封的特例,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慈安太后,她是在咸豐二年二月選秀女時被選入宮,初封為貞嬪,但三個月后就晉封為貞貴妃,時隔一個月后即被冊立為皇后,四個月間由嬪晉為皇后,連跳四級,可以說是整個清代歷史上晉封最快的后妃。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因為咸豐即位前,他的原配福晉薩克達氏就去世了,皇帝即位而后宮無主,慈安是被選中作為皇后的,才經(jīng)歷了這樣的火箭式晉封。清代的絕大多數(shù)后妃都是遵循逐級晉封秩序慢慢上升的,有點像現(xiàn)代人說的“論資排輩”。
慈安太后
所謂集體晉封,即清代皇帝很少單獨晉封他喜歡的某位妃嬪,而是在國家遇重大慶典時,如新帝登基、冊立皇后、皇帝或太后的萬壽盛典,給妃嬪普升一級位分。所以妃嬪的位分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遇到的國家慶典次數(shù)多少,以及這個皇帝在位時間的長短,比如雍正在位時間短,乾隆在位時間長且愛搞慶典。不過晉封的名額也有把控,盡量不會讓一位妃嬪連續(xù)三次以上進入集體晉封的名單。也有少數(shù)妃嬪單獨晉封的特例,比如慈禧的晉封過程。咸豐皇帝一直沒有兒子,當咸豐六年慈禧給他生下唯一的兒子之后,當即就由懿嬪晉封為懿妃。但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單獨晉封,在清代不是常例。
妃嬪的晉封不靠宮斗,而是靠論資排輩和時機。這兩個策略有效消解了妃嬪之間的張力——宮斗。大家誰也不用爭,等著大規(guī)模慶典的機會,然后按資排輩去晉升就可以了。
關于不受寵的后妃是不是會被打入冷宮的問題,其實并沒有一座宮殿名叫“冷宮”。所謂的打入冷宮是指后妃被奪取了應有的待遇,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被打入冷宮的原因往往不是簡單的失去了皇帝的寵愛,不受寵愛的妃嬪也有正常的待遇和生活,而往往是和皇帝發(fā)生了比較激烈的沖突,比如乾隆朝的繼后那拉氏,剝奪了她皇后的待遇,不能再住原來的宮殿,只留下兩名宮女,相比于她之前的優(yōu)越生活,就是被打入冷宮了。還有一個說法,我們在書中也提及了,就是延禧宮一向有冷宮之說,因為這個宮殿的位置偏遠,而且這里經(jīng)常住的是皇帝不大寵愛的妃嬪,這一特點在道光朝尤其明顯,所以延禧宮就有所謂的冷宮之說,但其實延禧宮只是東西六宮中的一個宮而已。
關于后宮的斗爭與政治的影響,清代后宮雖然說不上斗爭,但是內廷與外朝之間的關系肯定是有的。我常說,不能用宮斗來理解一個妃嬪的努力是圍繞一個男人而進行的,她們即便努力晉封,更多地也是為了自己相應的宮廷待遇的提升,為了自己娘家待遇和爵位的提升,這個看法會更加客觀一點。雖然清代嚴格規(guī)定后妃不能參與朝政,除了孝莊與慈禧也的確沒有參與朝政的清朝后妃,但是我們的研究也證明了,皇后或者皇貴妃等高位分后妃娘家近親,自然會更容易凝聚起一股政治勢力,在職位晉升上也會有優(yōu)勢,這是不言而喻的。不過清朝皇帝特別注意抑制外戚勢力,盡量切斷內廷與外朝的關系,乾隆在重用傅恒家族的時候也有一系列的顧慮和反思,傅恒父子確實有才能,是不是因為外戚就不用他們了?最后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對外戚的提防也是很明顯的。這是清朝沒有形成外戚擅權的重要原因。
像《甄嬛傳》里,浣碧作為宮女賜婚成為王妃,在歷史上是可能的,但往往不是正福晉。我們看到一些皇子的側福晉,都是內務府包衣出身,應該是內務府選宮女的時候被皇帝挑中“賜侍”某位阿哥,然后慢慢晉封為側福晉。一般皇子的侍妾中,如果是皇帝親賜的,地位也會高一些,如果是嫡福晉去世,這個側福晉升為正福晉也是有可能的。
《甄嬛傳》中的浣碧
另外,我們還看到皇帝從宮女中挑選一個賜給一些大臣當妻妾的例子,比如雍正想賜給一個旗人武官一房妻室,這人七十一歲了,讓莊親王從宮女中挑選一個年齡大一點的賞給他,但莊很為難地表示,根據(jù)皇上的命令,宮女二十五歲就都出宮婚嫁了,現(xiàn)在二十四歲的宮女就是年齡最長的了。這樣來看,也有宮女被賞賜給一些高級旗人武官做妻子的,雖然不是王妃,但也是實現(xiàn)了一個階層的跨越。
皇帝有愛情嗎?
毛立平:清代宮廷是一個森嚴的等級社會,太后、太妃、太嬪,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都有明確的等級,宮女也分頭等女子、二等女子,嬤嬤媽媽也有等級,每個人都服從于這個等級規(guī)制。
在這樣的以皇權為中心,等級分明的環(huán)境中,的確經(jīng)常有人會問:皇帝有真的愛情嗎?我這里想借用心理學家榮格的一句話: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這句話很好地解釋了當皇權主宰一切時,很難存在純粹的愛。因為當我們普通人愛一個人時,你可能想給他你的所有,想滿足他的一切愿望,想讓他永遠開心和幸福。但皇帝寵愛一個后妃時,卻不得不擔心這份愛會不會賦予她過多的權力,會不會導致后妃干政、會不會打破后宮的平衡,會不會導致外戚亂政……這么多的心理負擔,讓愛也變得很理性,屈服于權力。
當然這并不是說皇帝一點都沒有真愛,比如乾隆和原配皇后富察氏的感情就是很好的,但是我們對富察氏死因進行探究,不少人懷疑這里面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即這份愛根本不像乾隆自己描述得那樣純粹。而乾隆與繼后那拉氏的沖突就更加明顯了,雖然沒有明確廢后,但也幾乎到了水火不容、夫妻反目的程度。所以,宮廷中的愛和恨肯定都是有的,但是一切又都圍繞著權力或者皇權進行,這就讓這些愛恨都不是單純的愛恨情仇,都夾雜了權力的味道。
至于妃嬪們之間如何相處,正史的記載的確很少,我剛才說了,妃嬪每晉封一個位分,各方面待遇就相應提高一個檔次,再說得生動一點,如果我們穿越回清代宮廷,你會發(fā)現(xiàn)哪一宮修繕越到位、屋內擺設越豪華、衣著服侍越光鮮、晚間燈火越通明、冬天炭火越溫暖、仆從服侍越到位,那這一宮的位分一定越高。清代嬪以上的位分可以單領一宮,不是說她們單獨居住一個宮殿,畢竟一共就十二個宮殿,而是說到達嬪位以后就可以居住在一個宮殿的正殿之中,低于嬪位的貴人、常在和答應跟隨嬪以上的主位居住在東西六宮的側殿。
我們還發(fā)現(xiàn),妃嬪的位分越高,跟著她隨居側殿的貴人和常在等就越少,比如皇后和皇貴妃基本都是一個人獨享一宮,擁有更為寬敞的居住空間。那居住在一宮的妃嬪之間,在平常生活中肯定會有很多交集,位分的高低決定了她們日常相處的規(guī)則和秩序。所以我們說清宮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
《如懿傳》中乾隆皇帝與太后嬪妃們
風頭蓋過皇后的嬪妃
毛立平:其實,皇后在成婚前都是十幾歲的單純的妙齡少女,我想她們應該和多數(shù)少女一樣,也都抱著對愛情的美好期許吧!包括順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當她從蒙古草原來到北京的時候,絕不會想到年輕叛逆的順治皇帝堅決反對包辦婚姻,一定要把她廢掉,讓她成為清代唯一的一個廢后。她也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只是年輕的順治帝沒想到廢了第一位皇后之后,第二位皇后還是母親孝莊太后包辦的,所以對第二位皇后也采取了冷淡的態(tài)度。那這個時候蓋過皇后風頭的就是董鄂妃了,順治帝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董鄂妃也是順治皇帝孤獨而堅決的反抗斗爭中——對母親和叔父多爾袞的控制的反抗——難得的情感慰藉。所以順治帝給了董鄂妃及其家族一系列破格待遇,可惜這些待遇卻導致董鄂妃在錯綜復雜的宮廷勢力中處于更加艱難的境地。
《孝莊秘史》中的董鄂妃
這和清末的珍妃非常相似,當時的光緒帝也是不喜歡慈禧給他指定的皇后——這個皇后和順治帝的皇后一樣,也是太后的侄女。在當時的局勢之下,珍妃也擔心自己這么受寵會不會不合適,光緒回答她說:我是皇帝!但是事實證明,沒有實權的皇帝,保護不了一個嬪妃。珍妃的悲慘下場,就是由皇帝的寵愛而起的。
珍妃
除了皇帝的寵愛可以讓某位妃嬪的風頭蓋過皇后之外,還有妃嬪因太后的喜愛而風頭蓋過皇后的。同治朝的慧妃富察氏,因為特別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盡管初封為妃,但分例一直按照貴妃的規(guī)格配給;同治十二、十三年應由皇后主持的親蠶禮,慈禧也派慧妃代為行禮,到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就越級晉封為皇貴妃,對皇后阿魯特氏的地位形成嚴重威脅。這都是由于同治皇帝不聽母親的話,不選富察氏為皇后,而選了慈安更為中意的阿魯特氏,導致阿魯特氏成為清代處境最為悲慘的皇后之一。大家也看到了,以上情境其實都發(fā)生在太后當權的情況下,當清代皇帝自己皇權在握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看到嬪妃風頭蓋過皇后的情況。
清代的皇帝與太后
沈欣:清代皇帝與太后的關系,還是挺復雜的。像毛老師剛才說的,“宮廷中的愛、恨,一切都圍繞著皇權來的”,太后與皇帝的母子關系也是這樣。我們在書中就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首先,尊孝是肯定的,在清代前中期的主體時段里,只要有太后存在的幾朝皇帝,都對太后恭孝有加,雖然不是說每個皇帝都像乾隆帝那樣,多次奉太后出巡、舉行盛況空前的圣壽節(jié)的慶賀,但是太后們無疑是宮廷里最受尊重的女性,享受最高的生活待遇。
不過,這不等于清代太后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是我們書中重點論述的第二個方面。實際上,幾位清代皇帝一方面向天下其實也是向后人彰顯對太后的尊孝之道;另一方面卻通過一系列方式,比如:嚴格限制太后的內廷活動區(qū)域,嚴密控制太后身邊的人員往來,嚴禁旁人向太后傳遞外界消息,等等,逐步切斷了太后與外朝的可能聯(lián)系。即使有關的慶典活動,像宮中元旦、冬至,太后的生日圣壽節(jié),本來按會典儀制,福晉命婦等滿洲貴族女性可以進入太后宮中行禮、參加宴會。但是我們考察實際情況,很多時候并沒有按照會典的儀制去實際執(zhí)行,連這些貴族女性也沒什么機會能聯(lián)系太后。通過這些方式,使清代前中期皇太后的權威被嚴格限制在了內廷,這也是清代皇帝加強皇權建設的一個關鍵步驟。
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他怎么尊孝生母太后就不多說了。但是他恨不得太后了解外間事情的渠道,只有通過他一個人,他想讓母親知道什么,母親才能知道。他對外人可能聯(lián)系上太后、說上點兒什么話,特別敏感。有人可能聽過這樣的故事:乾隆元年七月,太后向皇帝說到順天府東邊有個廢寺,應該重修,乾隆帝就非常警覺,他闡釋了一大套內外有別的道理。一面說他的“禮隆尊養(yǎng)”是指宮闈以內的事務,一切都聽太后懿旨,沒有說在宮外蓋廟修寺,還得當成盡孝的道理!另一方面他特別解釋說,現(xiàn)在還有我管著,這些僧人也好,其他有各種向太后拜托事情的人也好,還有所畏懼;將來要是遇上年幼的皇帝,不明白外邊的事情,主母就是太后,也不能斷制,外面這些人的各種算計就該得逞了,那是要對國體有傷的!
從清代后期的歷史來講,乾隆帝還真不是杞人憂天。太后過生日也是,場面確實宏大,但就最簡單的送壽禮來說,那也不是誰想送就能送的,乾隆帝要親自鑒別,根據(jù)內外朝臣的官職等次、親疏,有各種限制??傊?,在乾隆皇帝嚴格的管控之下,我們今天看到的,其實只是他想展示給我們的,對太后如何的禮隆尊養(yǎng),我們看不到太后本人在當時的行為、態(tài)度和主觀意愿。
《如懿傳》中的乾隆皇帝與太后
太妃嬪的生活
沈欣:就我個人理解,太妃嬪進入孀居生活后,過得好不好,首先跟她們的待遇密切相關。雖然太妃嬪不能和太后的尊位相比,但她們畢竟是先帝的遺屬,還是能夠得到新皇帝根據(jù)相應禮法所做出的尊敬和孝養(yǎng)的,生活也不是說毫無生氣。但這個待遇也跟她們的位分密切相關,清代皇帝針對太妃嬪的尊封制度也和當朝妃嬪一樣,還是比較理智、有序的。在道光朝以前,太妃嬪都能得到新朝皇帝尊封——有些被晉升了位分,獲得了相應的待遇;但有些女性就沒有任何改變?;实圻x擇誰進行尊封,也都是有慎重考慮的,這體現(xiàn)著太妃嬪本人、她們的子女、甚至母家,與皇帝、皇權的復雜關系。
從太妃嬪個人來說,進入孀居生活,首先要健康,如果還能有其他家人的陪伴,能有一定的自由度,就屬于非常幸福的了。以這種標準來看,太妃嬪里還真是僅有個別人才能夠達到。就我們能看到的史料來說,康熙帝去世以后,后宮還健在的女性很多,而且年齡跨度也比較大??滴醯鄣耐砟杲?jīng)歷了兩廢皇太子、所謂“九子奪嫡”這些從家務上看也非常糟心的事情,他是留有遺旨的,應該也是為身后的家庭關系來考慮,他讓有兒子的妃嬪,年紀老的可以各自隨兒子,出宮到王府去居住。目前我們根據(jù)雍正元年的一份朱批奏折可以知道,當時康熙帝有5位妃嬪——惠妃、榮妃、宜妃、成妃和定嬪都出宮了,跟著兒子去養(yǎng)老。
在這得以走出深宮的5位女性里,我們關注一個人:當時5人里位分最低的定嬪,她是康熙的皇十二子允祹的生母,雍正繼位之后,才被尊封為定妃。她的晚年一直生活在親生兒子的身邊,逢年過節(jié)、過生日,也不耽誤進宮參加慶賀活動。據(jù)一份內務府檔案記載,乾隆十五年,定妃的生日千秋節(jié),隨從接送她出入宮的官員、太監(jiān)等人有782名,排場很大,定妃也很高興,賞銀了一千兩。這次過的是她90歲的正壽,這還不是她人生的“尾聲”,這位定妃一直活到乾隆二十二年,以97歲的高齡去世,乾隆帝都贊她“世所罕有”,這樣高齡的老人即便在今天也不多見。定妃是我們已知的清代后宮女性里最長壽的人,她的晚年既被晉升了位分,又得以一直生活在親生兒子的身邊,肯定是比宮里要自由得多、舒服得多。
我們剛才也說到,雍正帝去世之后,乾隆皇帝繼位,他有兩位叔叔,允祿和允禮向乾隆請求,想帶他們的母親出宮去王府生活。但是,乾隆帝并沒有答應,他以奉養(yǎng)太妃嬪為理由,切斷了這些女性得以出宮隨子生活的可能。
《延禧攻略》中的裕太妃
當然,留在宮里的太妃,確實也有特別能詮釋乾隆帝“尊孝”之道的。我們看他父輩的后妃里,乾隆帝自己就指出,除了太后以外,這些母妃里面屬他的弟弟弘晝的母親裕貴妃的位分最高——裕貴妃是乾隆繼位后才尊封為貴妃的,而且她的年紀又長于皇太后,所以乾隆說自己首先孝養(yǎng)太后,其次就是致敬裕貴妃了。乾隆皇帝從裕貴妃60歲之后,每年都給她隆重地慶祝生日,當然肯定還有其他方面的孝養(yǎng)。我們知道,乾隆朝的皇太后在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去世,第二年,裕貴妃正好90歲了,乾隆就給她第二次晉升位分,封為皇貴妃,可以說是代替太后,繼續(xù)接受他的孝養(yǎng);又過了六年,這位皇貴太妃以96歲的高齡辭世。我想,如果在宮內生活得不如意、不舒心的話,恐怕也沒有這么健康、長壽的。
后妃與宮女的區(qū)別
毛立平:清代的后妃和宮女多是通過選秀女的途徑進入宮廷的,此外嬤嬤媽媽也是通過遴選進入宮廷的旗人婦女,但她們入宮就不是通過選秀女這個渠道了。秀女分為兩類:一類從外八旗女子中選出,選出來后充當皇帝的妃嬪或者為皇室王公指婚;另一類從內務府三旗包衣女子中選出,作為宮女。因此,宮廷之內不論后妃還是宮女,原則上講都應來自秀女的選拔,而秀女都出自旗人,所以后宮實際是一個旗人社會。入宮后,兩種秀女之間并非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看到后妃中有不少是內務府包衣出身,即入宮之初是宮女,后來被皇帝看上,晉封為妃嬪的。另外,我們在看檔案時發(fā)現(xiàn),皇帝身邊是沒有安排宮女的,只有后妃身邊有宮女,而且根據(jù)后妃的位分高低決定身邊宮女數(shù)量的多少。宮女在服侍后妃的過程中可能與皇帝見面、發(fā)生交集,并且有機會轉變自己的身份。
后妃與宮女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老死宮中,雖然康熙在遺詔中說他的妃嬪們,有兒子的年老可以去兒子府邸就養(yǎng),讓她們和普通百姓一樣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沒有兒子的宮廷要一直為她們養(yǎng)老。雍正即位后也的確有幾個阿哥把生母接到自己府邸去孝養(yǎng)的記載。但是,乾隆即位后就推翻了祖父的遺命,只允許一年中有幾個月妃嬪可以去兒子家,多數(shù)時間仍要待在宮中。而且從乾隆朝中期以后,我們就再沒看到有后妃到兒子府邸就養(yǎng)的記載,所以清代絕大多數(shù)后妃都是老死宮中的。另外清代還規(guī)定,當朝皇帝去世,他們的妃嬪(太妃嬪)在50歲之前不能與新皇帝見面,因此那些年輕無子的前朝妃嬪在后宮的生活尤其孤獨寂寞。
宮女是有服役期限的。有清一代一直在縮短宮女的服役期限,到雍正朝以后,宮女們基本上在二十五歲以前都可以出宮婚嫁了。所以,她們是宮廷中流動的群體。這個規(guī)定對于宮女比較人性化,是對旗人女性的照顧,不必出現(xiàn)前朝白頭宮女的悲慘景象。但是,對于后妃而言,這個舉措其實有點殘忍。貼身服侍她們的宮女,往往關系很親近,非常得到后妃的信任。但宮女們十幾歲入宮,少不更事,也需要一個過程和后妃建立起信任和忠誠關系,往往是關系穩(wěn)固了,宮女們也該出宮了。而且清朝的宮廷隔離制度規(guī)定,宮女一旦出宮,除了不許將宮廷內的一切事情向外間傳說之外,還不許她們再進入宮廷向后妃請安、不許再與后妃發(fā)生任何交集,后妃與宮女之間的關系被徹底切斷。所以常有后妃請求皇帝讓她的信任的宮女再在宮里多待幾年,但分離終究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們說是鐵打的宮廷,流動的女性。隨著皇帝的更迭,后妃們換了一批又一批,同一皇帝在位期間,新的秀女不斷被選進來,也不停有宮女服役期滿離開。那相對于宮女,嬤嬤媽媽們在后妃身邊待的時間會久一些。
《如懿傳》劇照
宮女的三六九等
毛立平:宮女經(jīng)過選秀被挑選出來,都是十幾歲的女孩子。她們先要經(jīng)過一些培訓和考察,會認一個年長的大宮女做姑姑,教導她們如何做活計以及一些宮內的規(guī)矩和禮儀,也就是如何在宮內生存。由于大宮女教小宮女是有連帶責任的,如果教得不好,大宮女也要受責罰,因此一些大宮女在教的時候會很嚴格,打罵小宮女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從我們搜集的資料來看,進入宮廷的第一年,是小宮女們比較難熬的時間,常常會因事情做得不對而受到責打,甚至有個別的被大宮女或者妃嬪直接打死。也有的小宮女因為笨,事情總做不好而被退出宮去,這無疑也是一件丟臉的事。
這里有一個例子,我們把它稱作一個小宮女和三只小貓的故事。很多看過書中這個故事的朋友都跟我說很有感觸。小宮女名叫大妞,滿人家的女孩子一般沒有名字,都叫妞妞。大妞是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入宮,第二年六月就因笨被退出宮去。內務府檔案中記載了當時她被退出的理由,說她自進宮后學做活計粗笨,曾被太監(jiān)責過四十板,大概由于比較笨,她被分配到位分比較低的玲常在位下當宮女。道光二十年五月,這個小宮女因過門檻時誤將一只小貓踩死,被掌嘴;又因摘食院內樹上杏兒,兩手被責打了板子;又因喂貓時誤將小貓?zhí)?,第二天這只小貓也死了,大妞又被責打了左手臂十數(shù)板;后來又因“貓抓伊手”,將貓打傷,第二天小貓又死了,被責打手掌十余板;此后她又將洗手的瓷盆踢壞,受到責打,并且被退出宮去。
有人很同情這三只小貓,說這個小宮女怎么這么粗心,接連導致三只小貓斃命;也有人很同情小宮女,畢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有的小宮女哭訴說自己入宮之前也在家沒做過活計,所以學不會??!大妞自從入宮之后真的是不知道挨了多少打。內務府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并非是同情這個女孩子,清代規(guī)定清退宮女的時候,內務府都要去查驗真實的原因,以及她們身體上有沒有傷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妃嬪們對于宮女過于苛責虐待。而剛才我們講的小宮女大妞,就在她被遣出宮的當天,他的主子玲常在就從常在被貶降為答應,應該是與她過分責打宮女有關。
通過培訓和考察之后,資質好的宮女,就會被派到太后、皇后、皇貴妃等地位高的后妃處當差,其余依次分派給不同級別的妃嬪。當然,同一位后妃身邊的宮女,也有工種的差別,出身可靠、又最為靈巧和穩(wěn)妥的宮女會貼身服侍后妃們,比如更衣洗漱、夜里坐更侍寢等,其次是端茶倒水、收拾屋子,再其次還有抬水、打掃院子等相對粗笨的活計。所以宮女里面也是分三六九等,是有嚴格的等級之分的。
《如懿傳》中如懿的貼身宮女
嬤嬤媽媽群體
沈欣:清代宮廷中的仆婦群體,除了我們相對熟悉的宮女,還有大量的可以統(tǒng)稱為嬤嬤媽媽的女性勞動者,她們與宮女是兩類不同的人群,她們最明顯特點是已婚、年長。
嬤嬤媽媽有很多類型和職責,比如:有負責哺育皇室子女的乳母;有負責照顧皇室子女生活起居,還能做一定啟蒙教育的保母;還有剛才我們提到的,在后妃身邊教她們滿語,也會做一些服侍性工作的媽媽里,也類似于保母;還有從事各種宮廷差務事項的婦人,比如洗衣服、燒水做飯、晚上看燈火的“水上媽媽里”和“燈火媽媽里”;還有人是有特殊技能的,負責給皇子女接生、洗三的“姥姥”,等等。
在清代文獻里,就所有宮廷女性的記載來看,對嬤嬤媽媽的記載是最簡略的,還不及宮女,即使是與皇子女關系最親近的乳母和保母,也記載很少。實際上,清代皇帝對乳保是非常認可的,給予了她們本人和家庭極大的封賞和照顧,還有各種隱性的福利。但是,從乾隆朝開始,又有意不對外宣揚他們封賞乳保的做法,這些女性都被淹沒在歷史之中了。我們只有通過對清代檔案的整理,才能把這些勞動女性大致的情況還原出來:有的能查到她們的姓氏,她們丈夫、兒子的姓名、做什么差事的;皇帝的乳母都得到什么封號,甚至有的乳母、保母被賞賜的住房,具體在哪里,可以看到她們分到的房間不少,這些地點在今天地圖上都能搜到大致位置;還有,嬤嬤媽媽們與皇子女能有哪些具體的聯(lián)系和互動;她們的家人或者身邊的人,也可能想方設法,利用與皇室的特殊關系,獲取一些政治和經(jīng)濟方面的利益等等情況。
在這里我想表達一下,這些嬤嬤媽媽本人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即便是最得到皇室認可的乳母,雖然有相應報酬,但她們確實是以犧牲了常人的母子親情為代價,來哺育皇室子女的,但她們是無法選擇的。我們就見到一份嘉慶十年的檔案顯示,當年二月,嘉慶帝的皇四子綿忻出生,內務府就給他張羅找乳母,后來是“正白旗德祿管領之下,一名蘇拉,叫清泰,他的妻子入宮,但是才兩個月后,就發(fā)現(xiàn)乳食缺乏,而且懷有身孕了”。就是說德祿管領當時沒有詳細找人檢查,草率就送進來了,這位管領和敬事房首領太監(jiān)等人,都受到了責罰;還說到,這位乳母就是蘇拉清泰的妻子,生子已經(jīng)超過十數(shù)月之久才上報,因此清泰也交慎刑司懲處??梢?,內務府這些人確實是皇室家奴,如果有新生子的乳婦,必須要上報,首先接受皇室的挑選,可能沒有自愿與否,或者可以延遲的自由。
嬤嬤媽媽的種類挺多的,也都有不同的職責。實話說,我們不能了解到每一類嬤嬤媽媽完整的出入宮廷的情況。就我們看到的檔案來說,以其中一類為例子:比如能在后妃身邊服侍的媽媽里,很多都被叫作“關東媽媽里”(就是一般指東北地區(qū)的這個關東)或“清語媽媽里”(清語就是滿語的意思),原本挑選她們入宮,是想教授后宮女性滿語的,當然也能做一些其他的服務工作。但我們看到的材料顯示,至少從乾隆九年開始,當時在京城周邊,哪怕遠至盛京,都找不到既懂滿語的、又滿足其他相應條件的女性了,需要往更遠的東北地區(qū)尋找。
這些媽媽里,要離開老家、進宮長期的服務,因此還得是孀婦,不能有家庭牽掛。入宮之后,這些媽媽里有一定年紀,確實比較穩(wěn)重,有相應的勞動經(jīng)驗,家里也沒什么可惦記的了,一般能夠穩(wěn)定地在宮廷中,服務比較長的時間。我們目前還沒有見到媽媽里進宮不久,就因為笨或者因犯一些小錯誤就出宮的記載。媽媽里異常原因出宮,多是因為生病,或者少數(shù)有其他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年紀大了,不能再應付宮里的勞動,宮廷確實也不會給她們養(yǎng)老。
這些退休的媽媽里離開皇宮,怎么回老家呢?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在壽康宮服務的一位關東媽媽里索氏,她是道光十九年,由吉林將軍送進宮中當差的,檔案里明確說,她已經(jīng)工作12年了,期滿,可以出宮回原籍。內務府安排是,首先從壽康宮后面的鐵門,把索氏接出來,她先是投往親戚侍衛(wèi)富順家里暫住,等待有合適的人員帶她回原籍。后來,陪伴索氏回老家的,是她族中的侄子、吉林護送折子進京的兵丁春升。內務府連人帶相關文件交給春升,一起送回吉林;還給了索氏媽媽雙馬車一輛,以及盤纏銀子。這個路費標準也很有意思,是按照去程27天,回程空20天來計算的,就像我們今天打車,路程遠的要付司機回程的空駛費一樣??梢姡瑢τ谶@些來自滿洲故土的老婦人,退休后,清廷還是能夠有比較周密的安排,給予善待的。
《如懿傳》中的嬤嬤
神秘的姥姥
沈欣:我覺得姥姥可以說是目前我們能認識到的最神秘的宮廷女性了。為什么這么說,清代官方史里面對姥姥群體沒有哪怕只言片語的記錄,《內務府則例》也沒有,我們所見到的宮廷檔案中,也僅有數(shù)得上來的幾件有提到姥姥,只能通過這幾個事例來拼湊一些,她們在宮廷的基本職責和相關待遇、一定時期人數(shù)等等情況。
在我們所見的檔案中,姥姥的工作是與后妃生育緊密相關的。大家通過影視劇知道的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以及乾隆與孝賢皇后的嫡次子永琮,這兩位皇子的親生父母大家都很清楚,可他們的接生婆是誰?乾隆年間幾件檔案里,記錄下了這幾位深藏功與名的,在深宮之中為后妃接生的勞動女性的姓氏。比如:
皇五子永琪,乾隆六年辛酉二月初七日丑時,海氏愉嬪生,姥姥王氏、陳氏。
第七子永琮,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時,皇后富察氏所出,姥姥王氏、徐氏。
其他還有記錄,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在這些奏折里,除了嬰兒的名字、排行、出生具體時間和生母的信息外,還一定有姥姥的姓氏,可見姥姥可以說是后妃們誕育子女的第一見證人了。
姥姥除了接生,還有一個主要職責是“洗三”,就是嬰兒出生后第三天,要舉行沐浴儀式,圖個吉祥。這里我舉一個示例,與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慈禧太后有關,剛才我們提到,慈禧在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當時位分還是懿嬪,生育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有關懿嬪遇喜的系列檔案里就記錄了,從當年的二月初三開始,就有安大夫和姥姥上夜為懿嬪守喜,時刻準備接生。大阿哥出生之后,在三月二十五日,給他辦的“洗三”儀式,當時是由兩位姥姥來進行的,她們每人得到了十兩銀子的賞賜,而且也是一種宮中的常例了。
穿越后的清宮生存法則
毛立平:很多網(wǎng)友幻想自己穿越。如果穿越成為了①后妃,第一,不要宮斗!不要宮斗!不要宮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根據(jù)我們前邊講的集體晉封和逐級晉封兩大策略,在清代主體時期宮斗沒有太大的意義,與其宮斗,不如做最好的自己。前幾天和一個媒體的年輕朋友交流時,學會了一個新名詞“雌競”,是和“雄競”相對的。我覺得,穿越成為后妃不需要這樣。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在漫長的宮廷生涯中讓自己活得開心最重要,順勢而為即可。
第二,保持一個好的身體狀況,盡量讓自己長壽。清代逐漸形成的制度,就是新皇帝即位,都會給前朝妃嬪加封一級位分,如果能夠成功熬死三個皇帝,就能在很大幾率上升到皇貴太妃的高位。而且年齡到了八九十歲的太妃嬪,都會被皇帝當做寶貝,是自己孝養(yǎng)得法、以孝治天下的有力證明,會得到特別的照顧和尊敬,所以要身體好、活得長,好日子在后面。
第三,培養(yǎng)一個興趣愛好。后宮妃嬪的衣食不是問題,但如何打發(fā)漫長的宮廷時光很重要,培養(yǎng)一個能讓自己樂在其中的愛好,比如讀書,或者栽培花朵,讓生活快樂充實,也有助于前兩個目標的達成。
如果穿越成為了②公主,第一,盡量投胎到乾隆朝以后,清代前期公主主要是滿蒙聯(lián)姻,嫁給蒙古額駙,但是乾隆朝以后,公主即使嫁給蒙古王公,也不需要到蒙古草原上生活,而是把額駙召到北京,夫妻生活在皇帝賞賜的公主府中,能夠得到皇室的各方面照顧,從公主本身的角度而言,幸福指數(shù)會高很多。
第二,不要放棄滿族女孩揚鞭馬背之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利用各種機會多跟隨父親外出巡游、打獵,開拓見識、鍛煉身體。畢竟清代幾乎一半的公主都在活到成婚年齡之前就夭折了,所以騎馬打獵、鍛煉一個強健的身體很重要。
第三,公主的身份可能讓你避免不了政治婚姻,而公主和額駙之間的身份差距也導致你很難擁有像平常百姓那樣輕松和諧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們剛才說要開拓見識,盡量把這些都看得淡一點。清代在婚后不久就抑郁而終的公主比例不小,所以一定要豁達,除了有強健的身體之外,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努力不讓自己成為政治聯(lián)姻的犧牲品。
如果穿越成為了③宮女,作為內務府包衣旗人的女孩子,第一,選秀的時候盡量表現(xiàn)得差一點,不要被選上,這樣你就可以擁有一個自由自在的少女時光,畢竟旗人家庭的習俗是未出嫁的女孩地位高,而且旗人女孩子不用纏足,受儒家倫理的束縛也相對小一些,好好珍惜和享受你的少女時光吧。
第二,如果不幸被選中,入宮后要努力熬過第一年,這是你人生中重要的考驗,積極學習各項本領,包括察言觀色和利用各種人際資源,讓自己的宮中的處境不要太被動。
第三,盡量穿越回雍正朝,因為這個時候的宮女只要服役五年就可以出宮婚嫁了。
(朱婷婷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