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千眼之神”看泰國早期攝影:暹羅精英與少數(shù)族群

“2022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正在廈門集美舉辦,其中的“千眼之神——泰國早期攝影(1860-1960)”單元,展示了泰國國家檔案館的館藏

“2022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正在廈門集美舉辦,其中的“千眼之神——泰國早期攝影(1860-1960)”單元,展示了泰國國家檔案館的館藏,相片里的人物既有曼谷王室王公貴胄,也有處于邊緣地位的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觀眾可以了解到攝影在暹羅地區(qū)(現(xiàn)為泰國)扮演的重要歷史角色。

1900年,在位于曼谷Pratu Sam Yot的丹隆親王宮殿里,兩個男孩與相機合影。約1904年,曼谷杜西特宮里,朱拉隆功國王的兒子和侄子們正在擺弄手里的相機。約1910年,乍甲蓬王子的俄國妻子身著暹羅服裝,倚靠家具……這些100多年前的珍貴影像來自同樣歷史悠久的泰國國家檔案館。

兩個男孩與相機合影,位于曼谷Pratu Sam Yot的丹隆親王宮殿,約1900年。藝術(shù)微噴,29 cm x 41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朱拉隆功國王的兒子和侄子們,以及他們的相機。曼谷杜西特宮,約1904年。藝術(shù)微噴,42 cm x 50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著暹羅服裝的媽媽卡特琳,乍甲蓬王子的俄國妻子。約1910年。藝術(shù)微噴,49 cm x 29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泰國國家檔案館成立于1916年,前身為金剛智(Vajiranana)國家圖書館(現(xiàn)泰國國家博物館)分支機構(gòu)。金剛智國家圖書館時任主席丹隆親王自那時起著手收集玻璃底片,相片多為暹羅精英階層、商業(yè)攝影師、當(dāng)?shù)厝撕屯鈬怂臄z。1933年,國家圖書館將老羅伯特·倫茲工作室(成立于1896年)收藏的大量玻璃底片納入收藏中,從而保存了20世紀上半葉曼谷及周邊地區(qū)日常生活的視覺記錄。

泰國國家檔案館館標(biāo)


1952年,檔案館歸入泰國文化部美術(shù)司,成為一家獨立機構(gòu),負責(zé)收集和保存公共記錄與其他歷史資料并協(xié)助公眾查閱館藏。此外,檔案館還圍繞如何管理與保存文獻記錄向政府機構(gòu)提供意見與建議。作為泰國最龐大的檔案收藏,泰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了19世紀中葉至今超過100萬份政府和公共歷史記錄,其中包括棕櫚葉記錄、紙質(zhì)文件、照片、海報、地圖、錄像帶和錄音。攝影收藏包括35,427張濕版底片、444,009張影印照片與808,693幅膠片。201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泰國國家檔案館保存的泰國王室玻璃底片與原始影印藏品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在泰國傳統(tǒng)信仰中,印度教神明因陀羅是曼谷的城市守護神。這位守護神又名千眼之神,他擁有一千只眼睛,日夜不休地守望著城市與城市中的居民。展覽“千眼之神——泰國早期攝影(1860-1960)”基于泰國國家檔案館豐富的攝影館藏,探索了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攝影在暹羅地區(qū)(現(xiàn)為泰國)扮演的重要角色。

泰國最早的照片拍攝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出自歐洲游客之手;沒過多久,暹羅精英階層也掌握了全新的成像技術(shù),開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拍攝方式。因此,人們可以透過該時期海量的照片觀察社會各個階層的日常生活以及泰國的非凡歷史。出現(xiàn)在相片里的人物既有曼谷王室王公貴胄,也有處于邊緣地位的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

蒙固國王的妾室之一,身著維多利亞時期的西式服裝,約1860年。藝術(shù)微噴,42 cm x 29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泰國國家檔案館的收藏中只有部分標(biāo)注了準確信息,其他相片既沒有標(biāo)注日期,也沒有留下拍攝者的名字。因此,展覽按照圖像類型將所選照片分為幾大主題,給予觀眾理解和闡釋的空間。各種議題隨機出現(xiàn)在類型圖片之間——諸如性別與階級的緊張關(guān)系、半殖民地境況、現(xiàn)代君主制等等,都任由觀眾自行理解。圖像被展示在中性色調(diào)的墻壁上,營造出沙龍一般的氛圍,令人想起20世紀早期的曼谷攝影展,也呼應(yīng)著原先國家檔案館用來保存玻璃板底片的柚木盒子。

內(nèi)廷成員和他們的相機,約1904年。藝術(shù)微噴,42 cm x 50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展覽希望觀眾能夠一瞥泰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持久斗爭與困境,以及攝影師和照相機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過去到現(xiàn)在,正是他們捕捉和記錄下泰國歷史中那些轉(zhuǎn)瞬即逝的片刻。

穿著印度教神因陀羅服裝的男演員,19世紀中葉。藝術(shù)微噴,38 cm x30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一對暹羅夫婦,約1910年。藝術(shù)微噴,29 cm x 38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丹隆親王的女兒們。右側(cè)那位著盛裝參加剃頂髻禮,約1910年。藝術(shù)微噴,42 cm x 58 cm。圖片由泰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千眼之神”的策展人皮勒西·波瓦通是一位建筑歷史學(xué)家,專注研究東南亞19世紀至20世紀建筑和城市發(fā)展。他先后就讀于朱拉隆功大學(xué)、哥倫比亞大學(xué)和密歇根大學(xué)安娜堡分校,獲博士學(xué)位;博士論文以19世紀暹羅地區(qū)的建筑改造和建筑實踐為主題。當(dāng)前,他在朱拉隆功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擔(dān)任助理教授,教授泰國建筑遺產(chǎn)等課程,也在設(shè)計工作室授課。他同時也在研究暹羅的建筑實踐和城市地圖學(xué)、攝影史以及泰國現(xiàn)代建筑的興起等課題。他還與泰國國家檔案館開展廣泛合作,挖掘館內(nèi)攝影藏品資源,舉辦面向公眾的展覽與公共活動。他目前正與泰國國家檔案館推進原始玻璃底片研究、拉比爾?汶納(Rabil Bunnag)攝影作品再發(fā)現(xiàn),以及朱拉隆功國王1907年歐洲之旅攝影記錄研究等項目。

展覽海報


展覽將持續(xù)至2023年1月3日,展館位于廈門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