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對于英文中首字母大寫或者花體首字母早就習以為常。如果首字母未經(jīng)特殊處理,閱讀可能會變得吃力許多。尤其是在中世紀抄本里,首字母更是發(fā)揮著輔助查找開篇的作用。沿著西方書籍發(fā)展史追溯,從中世紀抄本、搖籃本再到現(xiàn)代書籍中,首字母的裝飾自有其演變軌跡。
中世紀抄本中的首字母、插圖、邊框是實施頁面裝飾的主要部分,它們可以用來排版、強調重要內容,也可以幫助讀者參與文本內容。這些裝飾具有多元功用,比如用以美觀書籍、提升價值,也可以用來彰顯書籍收藏機構或個人的身份。當然,抄本中的裝飾也以視覺和文本內容的形式來輔助閱讀,或指引版式,或補充解讀文本。
抄本中的邊框會給頁面帶來連貫性。與首字母裝飾類似,中世紀抄本邊框的裝飾既可以用紅藍墨以簡單的筆畫勾勒,也可以使用顏料和金箔裝飾。邊框既可以在上下左右四側頁邊都出現(xiàn),也可以僅在一側裝飾,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在兩欄之間。中世紀早期抄本中的邊框比較死板,從13世紀早期開始邊框變得流暢優(yōu)美,藤蔓紋飾從首字母的一角或底部沿著頁邊延伸。13世紀后期開始,三側邊框裝飾比較常見。在精美華貴的抄本中,邊框裝飾會在每頁都有呈現(xiàn),而在稍遜抄本中,邊框裝飾可能只在每一冊的首頁出現(xiàn),或者只在介紹新篇章時才會出現(xiàn)。
邊框從首字母一角蔓延而下,1095-1160年
抄本中的裝飾不是信手拈來,而是依照圖像學慣例進行,這種現(xiàn)象在中世紀宗教或禮拜書籍,甚至在更寬泛的宗教藝術書籍中很是明顯。圣經(jīng)人物和圣人等形象可以通過其形貌或其相關圣器辨認而出,比如,圣母瑪利亞常為身著藍色形象;圣彼得常是攜帶天堂地獄之鑰的形象;圣凱瑟琳常與其殉道時的車輪形象關聯(lián);四位傳道者(the Four Evangelists)則由帶翅膀的男人或天使(圣馬修)、帶翅膀的獅子(圣馬克)、帶翅膀的公牛(圣盧克)和雄鷹(圣約翰)指代。
中世紀抄本中的首字母裝飾彼此風格迥異,有時候即使是在同一抄本中也是如此。造成這種迥異現(xiàn)象的因素有多種,比如抄本在何時何地裝飾、抄本的類別和用途、抄本裝飾中首字母的重要程度、抄本委托人(機構)的身份和財力等。一個地區(qū)的首字母裝飾風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時代的變遷,隨著抄寫員和飾彩師的流動、交流,裝飾風格和工藝也會有所改變。關于首字母裝飾分類的觀點不多,不過大同小異。
簡飾首字母
中世紀裝飾抄本書籍最簡便的一個方式,就是在首字母的展現(xiàn)上進行設計。有時候就是簡單地用紅墨書寫,來實現(xiàn)基本的裝飾。也有把首字母放大的情況,比如普通字母只有一行高度,首字母或要占到兩行。早期抄本的裝飾首字母比較簡單,主要是筆花裝飾首字母,輪廓用抽象、有規(guī)律的簡筆紋飾加以點綴或者有對比色,通常是紅墨或藍墨,在12-13世紀尤其常見。這種簡單裝飾的首字母也被稱為簡飾首字母(versals)。有一種被稱為迷式首字母的裝飾,首字母被分割成相扣的部分,染以紅色、藍色,再用白色細線條將兩色隔開。
迷式首字母
飾彩首字母
15世紀時,裝飾首字母變得華美,發(fā)展為飾彩首字母(illuminated initials)。飾彩首字母見于飾彩手稿(illuminated manuscript,又譯照明手稿、彩飾手稿)中,后者是中世紀裝飾手稿中最昂貴、華美的類型。與飾彩抄本中的飾彩繪圖一致,飾彩首字母的裝飾會用到金或銀箔(粉),用來折射光線,增加一種光亮的珠寶質感。有時候,一些半寶石也會被用以調色裝飾,比如青金石會被用來調制群青色。中世紀抄本裝飾所用顏色多元,有白色,還有不同色度的藍色、紅色、綠色和黃色,它們都是由天然原料制作而成。飾彩首字母可以分為點綴式首字母、棲居首字母、身形首字母、緣文首字母。
左:點綴式首字母O,約1030-1040年;右:棲居首字母C,1260年
點綴式首字母,以華美的紋飾裝點,像是葉型紋,不過并不包含其他動植物裝飾性元素。它們是飾彩抄本中早期的裝飾性字母,其意義就是為了突出文本的重要內容,吸引注意力。其中,以卷葉紋裝飾的首字母也被稱為葉紋首字母。棲居首字母中包含人類、動物或神奇動物裝飾元素,他(它)們或攀爬或匍匐或從植物紋案中跳躍。身形首字母與棲居首字母近似,不過身形首字母指的是用扭曲變形的人類或動物身體構成的字母形象。緣文首字母與棲居首字母或身形首字母相似,不過緣文首字母的裝飾圖案會包含臨近文本的場景或主題。緣文首字母的內容豐富,既有簡單的作者肖像,也有受文本啟發(fā)的復雜場景。緣文首字母像是讀者可以一瞥文本內容的畫框。
左:身形首字母A,9世紀;右:身形首字母E,1542年
緣文首字母D,1175年
關于中世紀英語抄本中裝飾首字母的衍變,大英圖書館指出:7-9世紀的首字母裝飾像是精密的金屬器,比如9世紀的《貝德教會史》(Bede's Ecclesiastical History)開篇的字母“b”看上去像是當時貴族中流行的環(huán)形銀胸針。10世紀時,英文抄本中的首字母裝飾從金屬器外觀轉向,比如在《博斯沃思圣詠集》(the Bosworth Psalter)中變成纏結的動植物紋飾。
《貝德教會史》字母“b”
搖籃本時期的首字母裝飾
沿襲手抄本的傳統(tǒng),搖籃本的印刷商也會把每一章的首字母保持大寫、紅色狀態(tài)。印刷時,首字母的相關位置會留白處理,稍后由專門的字母裝飾畫師進行首字母繪制和裝飾。為標示需要被繪制的首字母,有時候會在相應位置提前印刷上小字號的字母。這種小字號字母被稱為“引導字母”。有時候搖籃本上也會使用抄本時代那種飾彩裝飾字母,已知最早使用裝飾性彩色首字母的搖籃本為印刷商舍弗(Sch?ffer)1457年印制。搖籃本上的藤蔓紋環(huán)繞裝飾的首字母并不總是由畫師繪制,有時候會直接用木版印刷,拉多特(Ratdolt)是使用木版首字母的先驅。16世紀時,裝飾性首字母開始使用銅版印制。
木版首字母M,1745年
人體字母和盛花字母
最早的人體字母(human alphabets)可以溯至中世紀抄本的身形首字母,后世也衍生出種種人體字母,引人莞爾。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18世紀倫敦的外科醫(yī)生、解剖學家威廉·考珀(William Cowper)的人體結構解剖圖字母。考珀著作《人體解剖學》(The Anatomy of Humane Bodies)醫(yī)學成就斐然,其以解剖場景創(chuàng)作出的系列裝飾性首字母奪人眼球,有助于其作品的傳播。美國解剖學史研究者桑德斯(Sanders)認為,在解剖學相關書籍人體裝飾首字母中,考珀的緣文場景銅版首字母是繼文藝復興時期解剖學家Andreas Vesalius的《人體構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1543)木版首字母后最迷人、最有創(chuàng)意的。
考珀人體字母
人體字母,1534年
盛花字母(blooming letters),原是指一種深刻在黃楊木上的展陳用大寫字母,體積較大。字母輪廓由展開的莖、葉、花圖案組成。在1674年的牛津被用為裝飾性首字母,有的字高達十二行文本行距。也有小型盛花字母。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類似盛花字母的裝飾有所復興,花葉紋飾組成羅馬字體或斜體羅馬字體。
盛花字母B,現(xiàn)代設計
隨著書籍更為普世化,書籍設計變得更為樸素,裝飾性首字母在18世紀晚期走向沒落。不過在現(xiàn)代書籍或平面設計中,仍能不時見到裝飾性首字母的蹤跡。
(作者系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中外文化傳媒產(chǎn)業(yè)、西方裝幀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