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4成狀元父母是公務員:“公二代”是怎么崛起的?

這些人讀小學的年齡,文革就結束了,他們受過正常而完整的學校教育。他們的成長在80年代,并且在90年代成為城市的中堅力量。他們有房有車有積蓄,而且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4成狀元父母是公務員:“公二代”是怎么崛起的?

澎湃新聞最近幾年都要做狀元調(diào)查,今年,他們收回了40份有效問卷,涵蓋27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狀元。

這個調(diào)查的問題在于樣本太小了,應該給每個省高考前100名發(fā)問卷。前100名的考生,成為狀元的可能性都挺大,因此,只問最后的狀元,確實難以說明問題。當然,對媒體來說,這樣操作確實要容易一些。

今年的趨勢是這樣的:狀元父母的學歷顯著上升,碩士占10%,本科占35%。也就是說,有45%狀元的父母,都是讀過大學的。

還有一個趨勢,父母的職業(yè)中,公務員占比最高,有35%的狀元父親或母親為公務員。今年北京的文科狀元,曾說出大實話:我們這樣家庭(外交官、知識分子)的孩子,是要優(yōu)秀一些?,F(xiàn)在,調(diào)查結果證明,他的故事可不是個案,而是有那么一點普遍性。

如果我們把這個樣本擴大,可能也會觀察到這個結果:城市公務員,知識分子(老師、醫(yī)生等)家的孩子,高考成績普遍較好。這個階層,其實就是城市中產(chǎn)階級。

今年參加高考的孩子,按照18歲來算,應該出生在1999年。他們的父母,按照25歲生育算,應該是1974年。按照30歲生育來算,1969年。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都是1970年代初出生的父母。

這些人讀小學的年齡,文革就結束了,他們受過正常而完整的學校教育。他們的成長在80年代,并且在90年代成為城市的中堅力量。他們有房有車有積蓄,而且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自己就是靠讀大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很重視他的教育。

拋棄仇官念頭,你不得不承認,公務員家的孩子,就是比工人農(nóng)民家的更棒一些。

公務員不僅意味著特權,還是一種生活方式:

他們有讀報的習慣,這讓他們更關注世界,他們可能還把單位的報紙帶回家,孩子很早就學會了閱讀。

孩子讀書了,他們可以找點關系,在幼兒園、小學階段,進入更好的學校。

公務員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對未來有穩(wěn)定的期待,經(jīng)濟上雖然不像商人那么富有,但是家里有穩(wěn)定的預期,對孩子的學習反而更有利。

怎么樣,服氣了吧?

中國的“公二代”正在冉冉興起。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對未來有什么期待?澎湃的調(diào)查,也包含這一點:

95%的狀元想要本科階段在內(nèi)地頂尖大學就讀,近九成狀元有讀研目標,72%的狀元更傾向于出國讀碩士、博士。

這一組數(shù)據(jù)也很有意思。公務員家庭的孩子,普遍比較現(xiàn)實,他們不會像底層孩子那樣,有那么重的出人頭地的愿望和賭博的心態(tài),所以,絕大多數(shù)都會讀北大、清華這些學校。

九成的狀元計劃讀研究生,這也是“公二代”的典型心態(tài):注重穩(wěn)定性和積累,相信長時間的蟄伏,能夠帶來更多的回報。

他們最核心的欲望,是在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里,慢慢打拼。希望時代和社會不要辜負了他們。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