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xiàn),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尼祿死后的羅馬朝政漸趨混亂。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fā),古羅馬境內(nèi)富庶繁華的龐貝古城頃刻間毀于一旦。天災與人禍的交替出現(xiàn),撼動了羅馬的統(tǒng)治根基。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xiàn),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世界史:羅馬帝國的滅亡》

愷撒死后,一個嶄新的“三頭政治”聯(lián)盟又宣告成立,這就是由他的義子屋大維、部將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組建的政治同盟。三人一方面誓死為愷撒復仇,一方面也為了個人前途,拼命打擊異己黨派。雖然在政治清剿中,很多復辟元老制度的守舊分子被處死,但由于打擊面過大,也冤枉了很多政壇中的精英,如著名的演說家西塞羅。

三頭政治又稱“三雄政治”。羅馬共和國末期先后各由三個權勢人物結(jié)成的兩次政治同盟,是羅馬從共和向帝制過渡的統(tǒng)治形式。前三頭同盟由凱撒、龐培、克拉蘇于公元前60年秘密結(jié)成,凱撒實行獨裁。后三頭同盟由屋大維、安東尼、雷必達于公元前43年公開組成,屋大維建立元首政治。

屋大維和安東尼在政治同盟中的勢力逐漸壯大,兩人的矛盾也逐漸升級。安東尼在情場上與愷撒很像,他愛上了埃及的一位年輕貌美的女王,不但為了女王的土地送去大批精壯的羅馬戰(zhàn)士,還將東方的疆域送給女王作為定情物。安東尼的舉動引得羅馬的元老院和政壇人士義憤填膺,屋大維便趁勢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名,對安東尼開戰(zhàn)。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屋大維獲勝,戰(zhàn)敗的安東尼在絕望中自殺。

公元前30年,凱旋的屋大維重溫了愷撒在小亞細亞戰(zhàn)場上灑脫歸來的光輝一幕,他得到了元老院和人民的熱烈擁戴。次年,屋大維獲得了“最高統(tǒng)帥”的稱號。但是他早已不習慣元老院的指手畫腳,一年后,他索性直接改組元老院,出任“元首”,總攬羅馬朝中一切軍政大權。所謂的“元首制”,實際上就是共和制外表下的帝王制,屋大維憑借這一改革舉措,成為繼愷撒之后的又一位獨裁者。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xiàn),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屋大維死后,他的后代越發(fā)沉不住氣,索性不再自稱元首,直接做了羅馬的皇帝。于是,羅馬共和國的外殼不復存在,直接跨越為“羅馬帝國”。隨著皇帝權勢的不斷擴張和元老院的漸趨邊緣化,羅馬后期的皇帝也不再寬容,在不斷濫用權力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荒淫,尼祿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尼祿,17歲就做了羅馬皇帝。談及家族,是十分“混亂”的:他的前任皇帝娶妻無數(shù),曾經(jīng)先后三次立儲,然而三位儲君要么英年早逝,要么被其他皇位垂涎者謀害。

而他的一個侄女為了得到皇后的寶座,居然以自身美色引誘了叔父,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養(yǎng)子,這個養(yǎng)子,便是尼祿?;实勐犘呕屎蟮淖嬔?,殺死了自己本已立好的皇儲,尼祿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皇子?;屎鬄榱顺扇岬摚€親手謀害了皇帝,尼祿得以順利坐上皇位。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xiàn),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尼祿雕塑

尼祿深受前輩的影響,骨子里也十分邪惡。他逐漸忘記了母后的“擁立”之恩,反而對母后的管教產(chǎn)生厭惡,最終索性將其殺死,繼而留下了千古罵名。弒母的尼祿從此肆無忌憚,大肆揮霍宮廷中的財產(chǎn),甚至不惜到民間縱火取樂。這位傲慢的皇帝對此毫不收斂,還自詡為偉大的藝術家,常常在宮廷中表演戲劇、朗誦詩歌,在花天酒地中將羅馬城外的一切拋諸腦后。

羅馬帝國的民眾越發(fā)不能忍受。公元68年,西班牙和高盧行省的總督帶領民眾發(fā)動起義,早已對尼祿不滿的元老院和文武大臣們也順水推舟,配合民眾反抗尼祿的暴政。眾叛親離的尼祿慌不擇路,萬念俱灰之下決定吞劍自殺??苫奶频氖?,他認為自己若是死去,世界上從此便少了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便不忍下手。最后,他不得不唆使自己身邊的奴隸捅了自己一刀,才結(jié)束了其罪惡滔天的一生。

尼祿死后的羅馬朝政漸趨混亂。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fā),古羅馬境內(nèi)富庶繁華的龐貝古城頃刻間毀于一旦。天災與人禍的交替出現(xiàn),撼動了羅馬的統(tǒng)治根基。歷經(jīng)300多年的腥風血雨,羅馬帝國的統(tǒng)一格局被打破。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xiàn),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xiàn),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龐貝古城遺址

公元395年,羅馬分裂成西和東兩片疆域,以羅馬城為舊都的部分被稱為西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新都的部分,則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占據(jù)著穩(wěn)固的地理環(huán)境,總算維系了“千年帝國”的榮耀,可處于革命風暴中的西羅馬帝國卻不那么幸運了。

西羅馬帝國在高盧“巴格達”起義的沖擊下,統(tǒng)治地位江河日下,更讓西羅馬人聞風喪膽的是東方日耳曼人的崛起。公元4世紀后,日耳曼人在歐洲東部和中部建立起兩個奴隸制王國,一個是東哥特王國,大致位于今天的烏克蘭境內(nèi);一個是西哥特王國,與巴爾干半島上的羅馬尼亞基本重合。

來自東方的北匈奴騎兵不知何時跨越了烏拉爾山,來到歐洲后便開始打家劫舍,燒殺搶掠,不但征服了東羅馬帝國,還滅了東哥特王國,西哥特王國被迫西遷。為了生存和尋求崛起,日耳曼人將侵略的目標鎖定在弱勢的西羅馬帝國上。

經(jīng)過數(shù)次大規(guī)模的進攻,西哥特人連連得手,西羅馬君臣逐漸放棄了抵抗,不得不以巨額賠款的方式向西哥特人求和。西哥特人得寸進尺,不滿于單純的經(jīng)濟勒索,索性控制了西羅馬朝廷。西羅馬皇帝形同傀儡。

直到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廢除了西羅馬帝國的末代君王,從此取代羅馬人,成為歐洲西部的主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歐洲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一去不返,歐洲自此進入了封建社會,一個被稱作“中世紀”的漫長時期開始了。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