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正史中的痾

痾,古同疴。有三義,一為病,二為宿怨、舊仇,讀kē;三為排泄物(糞便),讀ē。本文取第一項,《說文解字》曰:“疴,病也。從疒,可聲。

痾,古同疴。有三義,一為病,二為宿怨、舊仇,讀kē;三為排泄物(糞便),讀ē。本文取第一項,《說文解字》曰:“疴,病也。從疒,可聲?!段逍袀鳌吩唬骸畷r即有口痾?!倍斡癫米ⅲ骸啊段逍袀鳌氛撸逗榉段逍袀鳌芬?。言之不從,是謂不乂,時則有口舌之疴?!薄队衿吩唬骸隘z,同疴,病也?!?/p>

一、六痾

班固《漢書·五行志》定義五事變異中的概念,在序文中寫道:“說曰:凡草木之類謂之妖。妖猶夭胎,言尚微。蟲豸之類謂之孽。孽則牙孽矣。及六畜謂之禍,言其著也。及人,謂之痾。痾,病貌,言深也。甚則異物生,謂之眚;自外來,謂之祥,祥猶禎也。氣相傷,謂之沴。沴猶臨蒞,不和意也?!贝酥姓撜f世間萬物的變異,草木之變稱為妖,蟲豸之變稱為孽,六畜之變稱為禍。而人在發(fā)生病變時,則稱之為“痾”。比如《后漢書》《晉書》《宋書》《魏書》《新唐書》《明史》諸史,在五行變異的例目中,史官干脆把這一項內(nèi)容稱為“人痾”。

據(jù)班固記載,《洪范五行傳》定義五行變異時,提到了六種“痾”,即下體生上之痾,口舌之痾,目痾,耳痾,心腹之痾,下人伐上之痾。但在諸史《五行志》及《靈征志》《災(zāi)異志》中,上述六痾只有三項有內(nèi)容記載,即下體生上之痾、心腹之痾、下人伐上之痾;其余三項,即口舌之痾、目痾、耳痾,均為空目。即諸史只是序文中列出它們的名目,但在正文之中,都沒有內(nèi)容記載。再者還有兩點說明:

一是下體生上之痾與下人伐上之痾,前者對應(yīng)五行變異中的木,屬于貌之不恭的目下;后者對應(yīng)天,屬于皇之不極的目下。但在實際的故事中,二者的內(nèi)容混淆,很難分辨清楚。比如《漢書·五行志》在下體生上之痾的目下沒有內(nèi)容,只在下人伐上之痾的目下有內(nèi)容,而且據(jù)班固記載,劉歆還對這個題目有異議:“劉歆《皇極傳》曰,有下體生上之痾。說以為下人伐上,天誅已成,不得復(fù)為痾云?!保ā稘h書·五行志》)再者《魏書·靈征志上》中有“人痾”的例目,實際上是將二者合二為一。

二是在《隋書·五行志》思心之不?臝蟲之孽的目下,有許多等同于人痾的內(nèi)容,實際上史官是把人列為臝蟲之首。如《隋書·五行志》臝蟲之孽有記:“陳永定三年,有人長三丈,見羅浮山,通身潔白,衣服楚麗。京房占曰:長人見,亡。后二歲,帝崩。”類似的長人故事,《漢書·五行志》皇之不極下人伐上之痾即有記:“史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痹谶@里,《隋書·五行志》的史官把“人”稱為臝蟲之首,也是有根據(jù)的?!洞蟠鞫Y記·曾子天圓》:“倮蟲之精者曰圣人。”

因為六痾之中有三痾為空有名目沒有內(nèi)容,所以本文僅論說一下六痾之中有內(nèi)容的下體生上之痾、心腹之痾、下人伐上之痾。

二、下體生上之痾

下體生上之痾,《洪范五行傳》定義:“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恒雨,厥極惡。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班固《漢書·五行志》解釋:“上失威儀,則下有強臣害君上者,故有下體生于上之痾。”他們是說,下體生上之痾對應(yīng)五行變異中的木,屬于貌之不恭的目下。由于君王喪失了威儀,下面有強勢的大臣加害君王,所以會發(fā)生下體生上之痾。對此,《南齊書·五行志》引《貌傳》中的話說:“民多被刑,或形貌丑惡?!薄段簳れ`征志上》也有人痾的序文和例目。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靈征志》《災(zāi)異志》中,諸史貌之不恭序文里,幾乎都列有下體生上之痾一項,但實際上正文中有故事記載的史書,只有《魏書》《新唐書》,即《魏書》九段,《新唐書》一段。其余十三部史書《漢書》《后漢書》《晉書》《宋書》《南齊書》《舊唐書》《舊五代史》《宋史》《元史》《金史》《明史》《清史稿》,均未見記載下體生上之痾的故事。

不過按照班固為下體生上之痾的定義,《魏書·靈征志上》《新唐書·五行志》中的內(nèi)容,還是存在問題的,或曰其中真正屬于下體生上之痾的故事幾乎沒有。本文略述如下:

先說《魏書·靈征志上》,這里有一個題目上的混淆,即“人痾”一項,諸史《五行志》如《后漢書》《晉書》《宋書》《新唐書》《明史》等,均稱下人伐上之痾為人痾;只有《魏書》,雖然它沒有明確人痾就是指下體生上之痾,但它在《魏書·靈征志》序文中明確指出,這一節(jié)人痾是在貌之不恭目下:“人痾:劉歆說:貌之不恭,是謂不肅。上嫚下暴,則陰氣勝,水傷百谷,衣食不足,奸宄并作,故其極惡也。一曰,民多被刑,貌丑惡也。班固以為六畜謂之禍,言其著也;及人,謂之痾,痾,病貌,言寢深也。”那么按照班固《漢書·五行志》的定義,如果人痾放在貌之不恭目下,它就是“下體生上之痾”了。不過我們審視《魏書·靈征志上》中的內(nèi)容,其例目有:喉下生骨,狀如羊角;大拇指甲下生毛九莖;女從母右肋而生,靈太后;大人跡;四產(chǎn)十六男;黃褶袴鬼,道登,世祖;怪胎,大疫。將這些故事與其他諸史中的故事比較,很容易發(fā)現(xiàn):類同的故事,多數(shù)屬于皇之不極目下的下人伐上之痾。本文略作比較如下:

一是人生怪變:《魏書·靈征志上》貌之不恭人痾:“太宗永興三年,民烏蘭喉下生骨,狀如羊角,長一尺余?!贝祟惞适拢嘁娀手粯O目下,下人伐上之痾。如《漢書·五行志》有記:“六月,長安女子有生兒,兩頭異頸面相郷,四臂共匈俱前郷,凥上有目長二寸所。京房《易傳》曰:‘“睽孤,見豕負(fù)涂”,厥妖人生兩頭。下相攘善,妖亦同。人若六畜首目在下,茲謂亡上,正將變更。凡妖之作,以譴失正,各象其類。二首,下不壹也;足多,所任邪也;足少,下不勝任,或不任下也。凡下體生于上,不敬也;上體生于下,媟瀆也;生非其類,淫亂也;人生而大,上速成也;生而能言,好虛也。群妖推此類,不改乃成兇也。’”

二是大人跡:《魏書·靈征志上》貌之不恭人痾:“正光元年五月戊戌,南兗州下蔡郡有大人跡,見行七步,跡長一尺八寸,廣七寸五分?!贝祟惞适拢嘁娀手粯O目下,下人伐上之痾。如《漢書·五行志》記載了長狄、長人、大人多例,舉一例:“文公十一年,‘?dāng)〉矣邴y’?!斗Y梁》《公羊傳》曰,長狄兄弟三人,一者之魯,一者之齊,一者之晉。皆殺之,身橫九畮;斷其首而載之,眉見于軾。何以書?記異也。劉向以為是時周室衰微,三國為大,可責(zé)者也。天戒若曰,不行禮義,大為夷狄之行,將致危亡。其后三國皆有篡弒之禍,近下人伐上之痾也。劉歆以為人變,屬黃祥。一曰,屬臝蟲之孽。一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凡人為變,皆屬皇極下人伐上之痾云。京房《易傳》曰:‘君暴亂,疾有道,厥妖長狄入國?!衷唬骸S其屋,下獨苦。長狄生,世主虜?!?/p>

三是多胎:《魏書·靈征志上》貌之不恭人痾:“高祖延興三年秋,秀容郡婦人一產(chǎn)四男,四產(chǎn)十六男。”此類故事,亦見皇之不極下人伐上之痾,如《宋史·五行志》有記:“建隆元年,雄州歸義軍民劉進(jìn)妻產(chǎn)三男?!?/p>

四是見鬼:《魏書·靈征志上》貌之不恭人痾:“太和十六年十一月乙亥,高祖與沙門道登幸侍中省。日入六鼓,見一鬼衣黃褶袴,當(dāng)戶欲入。帝以為人,叱之而退。問諸左右,咸言不見,唯帝與道登見之。”此類故事亦見皇之不極目下,下人伐上之痾,如《漢書·五行志》有記:“成帝綏和二年八月庚申,鄭通里男子王褒,衣絳衣小冠,帶劍入北司馬門殿東門,上前殿,入非常室中,解帷組結(jié)佩之,招前殿署長業(yè)等曰:‘天帝令我居此。’業(yè)等收縛考問,褒故公車大誰卒,病狂易,不自知入宮狀,下獄死。”

五是瘟疫:《魏書·靈征志上》貌之不恭人痾:“顯祖皇興二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萬?!贝祟惞适乱嘁娀手粯O目下,諸史將疫病歸于下人伐上之痾,如《新唐書·五行志》占曰:“國將有恤,則邪亂之氣先被于民,故疫?!?/p>

再說《新唐書·五行志》貌之不恭下體生上之痾有記:“咸通十四年七月,宋州襄邑有獵者得雉,五足,三足出背上。足出于背者,下干上之象;五足者,眾也?!彼钦f,雉鳥生長出五只足,三個長在后背上。當(dāng)然是“下體生上之痾”了。不過雉鳥不能等同于人,所以這段故事列在下體生上之痾目下,也是有問題的。正確的解釋,此段故事應(yīng)該屬于羽蟲之孽。

三、心腹之痾

心腹之痾,《洪范五行傳》定義:“思心之不?,是謂不圣,厥咎霿,厥罰恒風(fēng),厥極兇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班固《漢書·五行志》注釋:“及人,則多病心腹者,故有心腹之痾。”他們是說,心腹之痾對應(yīng)五行變異中的土,屬于思心之不?的目下。由于此事大多會引起人的心腹生病,所以有心腹之痾。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靈征志》《災(zāi)異志》中,有兩部史書記載了心腹之痾:《漢書》二段,一是心疾死,二是喪心死。《隋書》三段,一是天奪其心,二是精魄已亂,三是丁憂不尊。其余十三部史書《后漢書》《晉書》《宋書》《南齊書》《魏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宋史》《元史》《金史》《明史》《清史稿》,均未見到心腹之痾的記載。

班固《漢書·五行志》記載了兩段心腹之痾的故事,均取自《春秋左傳》。略記如下:

一是《漢書》思心之不?:“《左氏傳》昭公二十一年春,周景王將鑄無?鐘,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天子省風(fēng)以作樂,小者不窕,大者不摦。摦則不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今鐘摦矣,王心弗(戈加今),其能久乎?’劉向以為是時景王好聽淫聲,適庶不明,思心霿亂,明年以心疾崩,近心腹之痾,兇短之極者也?!彼钦f,周景王將要建造無?鐘,泠州鳩說道:“周景王患心腹疾病將要死去了!聽察音樂是天子的職責(zé),不能以此為休閑作樂。不然心為音樂所感染,就會生出疾病來?!眲⑾蚪忉屨f:“那時周景王好聽淫蕩的音樂,是非不明,心緒煩亂,第二年患心疾而死。正是心腹之痾的征兆?!保ā稘h書·五行志》《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二是《漢書》思心之不?:“昭公二十五年春,魯叔孫昭子聘于宋,元公與燕,飲酒樂,語相泣也。樂祁佐,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五聞之,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冬十月,叔孫昭子死;十一月,宋元公卒?!彼钦f,昭公二十五年春天,魯國的叔孫昭子與宋元公飲酒作樂,兩人談話時相對落淚。樂師祁佐對他人說:“這兩個人都要死去了。我聽說哀樂而樂哀,都會引起心疾的。心腹的精爽就是魂魄,魂魄離開了,人還能長久嗎?”結(jié)果當(dāng)年十月,叔孫昭子死了;十一月,宋元公死了。(《漢書·五行志》《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隋書·五行志》記載三段心腹之痾的故事,均發(fā)生在南北朝時期。略記如下:

一是《隋書》思心之不?:“陳禎明三年,隋師臨江,后主從容而言曰:‘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弗摧敗。彼何為者?’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渡耶?臣每患官卑,彼若渡來,臣為太尉矣。’后主大悅,因奏妓縱酒,賦詩不輟。心腹之痾也。存亡之機,定之俄頃,君臣旰食不暇,后主已不知懼,孔范從而蕩之,天奪其心,曷能不?。筷悋焱?,范亦遠(yuǎn)徙?!彼钦f,陳后主與隋兵臨江對壘時,聽信奸臣孔范胡說八道,盲目樂觀,飲酒賦詩,不知畏懼,導(dǎo)致兵敗人死,陳國滅亡。(《隋書·五行志》《陳書·后主本紀(jì)》《南史·恩倖傳》)

二是《隋書》思心之不?:“齊文宣帝嘗宴于東山,投杯赫怒,下詔西伐,極陳甲兵之盛。既而泣謂群臣曰:‘黑衣非我所制?!洳恍?。有識者以帝精魄已亂,知帝祚之不永。帝后竟得心疾,耽荒酒色,性忽狂暴,數(shù)年而崩?!彼钦f,齊文宣帝曾經(jīng)在東山飲酒,突然投杯暴怒,舉兵西伐。不久又哭泣著對大臣們說:“黑衣非我所制?!庇凶R見者說,君王的精魄已經(jīng)紊亂,將不久于人世了。此后文宣帝荒于酒色,突然狂暴,幾年后就死去了。(《隋書·五行志》《北齊書·宣帝本紀(jì)》)

三是《隋書》思心之不?:“武成帝丁太后憂,緋袍如故。未幾,登三臺,置酒作樂,侍者進(jìn)白袍,帝大怒,投之臺下。未幾而崩?!彼钦f,北齊武成帝在為太后服喪時,繼續(xù)穿著彩色的衣袍,在三臺上飲酒作樂。伺者送上白色的衣袍,武成帝大怒,將其拋到臺下,大臣和士開請求停止音樂,武成帝又大怒,鞭撻和士開。但武成帝未幾就死去了。(《隋書·五行志》《北齊書·武成帝本紀(jì)》)

四、下人伐上之痾

下人伐上之痾,《洪范五行傳》定義:“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眊,厥罰恒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痾,……”班固《漢書·五行志》注釋:“君亂且弱,人之所叛,天之所去,不有明王之誅,則有篡弒之禍,故有下人伐上之痾?!绷硗?,《漢書·五行志》還記道:“劉歆《皇極傳》曰,有下體生上之痾。說以為下人伐上,天誅已成,不得復(fù)為痾云?!彼麄兪钦f,下人伐上之痾屬于皇之不極的目下。因為宮廷混亂且衰弱,所以人們叛逃,上天離去,此時如果沒有開明的君王行使誅殺之力,就會有被篡位弒殺之禍發(fā)生,所以有下人伐上之痾。

何謂下人伐上之痾呢?《南齊書·五行志》記載了一段京房《易傳》中的定義:“生子二胷以上,民謀其主。三手以上,臣謀其主。二口已上,國見驚以兵。三耳已上,是謂多聽,國事無定。二鼻以上,國主久病。三足三臂已上,天下有兵?!睍羞€說,其類現(xiàn)象很多,均可以用現(xiàn)象來推占結(jié)果。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靈征志》《災(zāi)異志》中,有十三部史書記載了下人伐上之痾的故事,即:《漢書》十一段?!逗鬂h書》二十二段,包括人痾七段,人化一段,死復(fù)生四段,疫十段?!稌x書》二十八段,稱人痾,未記《宋書》中的疫?!端螘妨?,包括人痾三十七段,疫二十三段。《南齊書》一段。《魏書》九段,與下體生上之痾混淆?!端鍟范危环旁谒夹闹?名下,作為裸蟲之孽?!杜f唐書》五段?!缎绿茣啡宥?,包括人痾二十四段,疫十一段。《宋史》二十八段,包括人痾二十段,疫八段?!对贰肥危ㄈ睡z七段,疫三段?!睹魇贰肥危ㄈ睡z八段,疾疫八段?!肚迨犯濉肥宥?,包括人痾七段,疫八段?!杜f五代史》《金史》二部史書,未見記載。

諸史記載下人伐上之痾的故事,其要目略記如下:《漢書》:長狄三兄弟;秦時長人;男女互化;子死復(fù)生;女死出棺;子生二頭;人生角;小女陳持弓;狂人王褒;民驚擾?!逗鬂h書》:民驚走;夫婦相食;壁中黃人;狂人梁伯夏;狂人張博;生兒雙頭;母化黿;死復(fù)生;大疫?!稌x書》《宋書》:母化鱉;死復(fù)生;諸葛?。徊芪阂姶笕?;人生角;女化男;齊王冏;入冢復(fù)出;雙性人;男寵;女子陰在腹上;怪胎;圣人像,人頭忽悉縮入肩中;人暴長;兒在腹中泣;大疫?!赌淆R書》:連體兒?!杜f唐書》:三胞胎;狂人李狗兒;男化虎;鄭注訛言;狂人劉德廣?!缎绿茣罚核缽?fù)生;頭生肉角;四胞胎;連體兒;女魃;白衣劉凝靜;人化虎;來俊臣婢產(chǎn)肉塊;狂人李安國;長人李家寵;狂人李狗兒;人生豬首;狂人劉德廣;人生角;人生珠;大疫。《宋史》:多胞胎;下生有齒有角;化石人;生三目;大疫。《元史》:多胞胎;大疫。《明史》:多胞胎;女生胡須;男化女;人化狼;怪胎;大疫?!肚迨犯濉罚憾喟?;男變女;生佛像;怪胎;大疫。

如上可見,下人伐上之痾很復(fù)雜,大體有人的變異與瘟疫等類型?!稘h書》以后諸史記載,逐漸離開了漢儒的宗旨,比如許多史書中記載了很多多胞胎的事情,它們似乎應(yīng)該屬于祥瑞。那么,班固等漢儒的觀點究竟如何呢?《漢書·五行志》大體包括四種下人伐上之痾的類型:

一是大人或曰長人,長人最早記載見于春秋時期,有長狄三兄弟,不祥,都被殺了。如京房《易傳》曰:“君暴亂,疾有道,厥妖長狄入國?!庇衷唬骸柏S其屋,下獨苦。長狄生,世主虜。”秦始皇時期,長安街上出現(xiàn)十二個長人,一說為吉祥,預(yù)示著秦滅六國,為此秦始皇還搜集天下兵器,鑄十二銅人為賀。一說為兇險,預(yù)示著秦十四年滅亡。還有觀點說,此事對漢代為祥瑞,后來漢代有十二帝稱霸天下。(《宋書·符瑞志》)

二是男女互化,京房《易傳》曰:“女子化為丈夫,茲謂陰昌,賤人為王;丈夫化為女子,茲謂陰勝,厥咎亡?!边€有觀點說,男化為女,宮刑濫也;女化為男,婦政行也。(《史記·魏世家》)

三是死復(fù)生,“至陰為陽,下人為上。厥妖人死復(fù)生?!保ā端焉裼洝肪砹?/p>

四是怪胎,京房《易傳》曰:“‘睽孤,見豕負(fù)涂’,厥妖人生兩頭。下相攘善,妖亦同。人若六畜首目在下,茲謂亡上,正將變更。凡妖之作,以譴失正,各象其類。二首,下不壹也;足多,所任邪也;足少,下不勝任,或不任下也。凡下體生于上,不敬也;上體生于下,媟瀆也;生非其類,淫亂也;人生而大,上速成也;生而能言,好虛也。群妖推此類,不改乃成兇也?!保ā端焉裼洝肪砹?/p>

五是狂人妖言,京房《易傳》曰:“妖言動眾,茲謂不信,路將亡人,司馬死?!保ā稘h書·成帝本紀(jì)》)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