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越地獨特的文明印記和文化符號在中國歷史和文物圖景上構(gòu)建了重要的一環(huán)。浙江省博物館年度重磅展覽“越頌——中華文物中的浙江傳奇”今天(9月20日)在武林館區(qū)正式對外開展,展出重要文物囊括良渚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王”、三星堆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神樹紋玉琮”,浙江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越王者旨於睗劍”、南京北宋長干寺地宮出土的“鎏金木胎七寶銀阿育王塔”等。
據(jù)悉,此次展品遴選自全國各地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元素文物,匯聚全國48家文博機構(gòu)展品148件(組),其中一級文物56件,通過5個篇章還原不同歷史時期浙江文物的傳播和交流。
展覽現(xiàn)場
哪些是最具代表性“越地寶藏”
談及“越頌”展覽的緣起,浙江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策展人董淑燕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8年,浙博曾舉辦過一個展覽叫“越地寶藏”,選取浙江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件生產(chǎn)和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當時的器類更加豐富,但是它的地理范圍是限定在浙江的,此次展覽選擇了浙江元素的器物中最具辨識性和代表性10種器類,器物內(nèi)容更加集中,然而在地域分布上則更加廣闊,很多是從浙江傳播到其他地區(qū),更能凸顯不同歷史時期浙江文物的傳播和交流。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最能代表越地的文物和文化遺跡有什么?從玉琮、越王劍、越窯青瓷、秘色瓷、阿育王塔、雕版印刷到湖州鏡、溫州漆、龍泉瓷,最后以“西湖圖”收篇,因為西湖是杭州非常具有地理和文化代表性的一個地理標識,且貫穿古今。
南宋《西湖圖》
姜青青據(jù)國家圖書館藏南宋咸淳刻本《咸淳臨安志》“西湖圖”復原
“史前時期良渚文化的玉琮、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越王劍、東漢的越窯青瓷……宋代商品經(jīng)濟興盛后的湖州鏡、溫州漆、龍泉瓷……在時間上又基本可以把它從史前到明代串聯(lián)起來?!倍缪嗾f,“西湖雖然貫穿古今,但此次展出的是兩幅明畫,分別是明代周龍的《西湖全景圖》和’明四家’之首沈周的《湖山佳趣圖》,分別從具象和想象的視角展示了畫家眼中的西湖?!?/p>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沈周《湖山佳趣圖》(局部) 浙江省博物館藏
良渚“玉琮王”VS三星堆“神樹紋玉琮”
良渚玉器是良渚文化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玉琮是良渚玉禮器系統(tǒng)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實體,玉琮及神人獸面紋所代表的信仰體系不僅在良渚文化圈內(nèi)被廣泛認同,而且跨越地域和時間,完成了更多元的文化傳承。
玉琮王 浙江杭州反山遺址12號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有良渚遺址出土的最大的“玉琮王”,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綜合體量最大、玉質(zhì)品相最佳、雕琢工藝最為精美的琮,也是良渚玉琮最成熟時期的紋飾最為完備的形象。出土“玉琮王”的反山遺址12號墓共出土6件玉琮,大琮位于墓主頭部附近,其余5件玉琮大小、高低、節(jié)數(shù)稍有區(qū)別,出土于墓主手臂位置。本次展覽將首次一同展出反山12號墓的6件玉琮。
反山遺址12號墓出土玉琮
展覽現(xiàn)場 商神樹紋玉琮 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三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與良渚玉琮王一同展出的還有來自三星堆遺址的神樹紋玉琮。據(jù)介紹,這件神樹紋玉琮是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三號祭祀坑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器物,從出土時就備受關注。三星堆遺址曾出土多件巨型青銅神樹,可以說青銅神樹是古蜀國精神信仰世界中非常重要的意向,在展覽現(xiàn)場可以看到,在這件玉琮的兩個相對面上各刻劃有神樹紋,“其底部是一個雙層的臺座,上面是一棵神樹,所有的枝條都是朝上,明顯是一棵神樹的形象?!薄皩⑷嵌讶吮就辆裥叛鍪澜缰袠O為重要的神樹紋,刻畫在外來器型的玉琮上,表明了不同文化信仰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倍缪嗾f。
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神樹
此外展覽還展出陜西西安北郊聯(lián)志村西漢祭祀遺址中出土片狀玉琮、漢代以后的琮式器,呈現(xiàn)從玉琮到琮瓶,從政治教化功用的禮器轉(zhuǎn)變?yōu)榧那榍残缘那逋嬷鞯陌l(fā)展變化過程。
南宋龍泉窯青瓷琮式瓶 1991年四川遂寧南宋金魚村窖藏出土 遂寧市博物館藏
雷峰塔地宮阿育王塔VS七寶銀阿育王塔
五代時期,地處東南一隅、踞兩浙立國的吳越地方政權,保境安民,佛法昌盛,有“東南佛國”之譽。末代吳越國王錢俶篤信佛教,以金銅精鋼各鑄八萬四千塔瘞藏佛經(jīng)。
五代吳越國鎏金銀阿育王塔 2000年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五代吳越國銀阿育王塔 2000年浙江杭州雷峰塔塔身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據(jù)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研究館員黎毓馨介紹,此次展覽重量級文物之一是極具浙江文化辨識度的文物阿育王塔?!鞍⒂跛钦憬哂械赜蛱厣囊环N佛教的舍利容器,最典型的是2000年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的供奉“佛螺髻發(fā)”的五代吳越國鎏金銀阿育王塔和雷鋒塔身出土的形制相同的五代吳越國銀阿育王塔?!崩柝管罢f,“因為阿育王塔是當時吳越國的末代國君錢俶發(fā)愿鑄造用來供養(yǎng)佛的真身?!眳窃絿l(fā)現(xiàn)的阿育王塔數(shù)量非常豐富,材質(zhì)包括銅、鐵,里面放置了寶篋印陀羅尼經(jīng)?!皡窃絿膰Mㄟ^這種方式來護佑吳越國家國興旺,其總體的目的就是為政治、為護衛(wèi)吳越國服務的。”
展覽現(xiàn)場 北宋鎏金七寶阿育王銀塔及木胎 2008年江蘇南京秦淮區(qū)寶塔頂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長干寺地宮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主辦方借展到南京北宋長干寺地宮出土的鎏金木胎七寶銀阿育王塔,它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體型最大、制作最精美、工藝最復雜的阿育王塔。本次展覽中,這件與吳越國歷史文化關系密切的重器七寶鎏金銀塔和木胎一同展出,與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銀阿育王塔在展廳相呼應。
“這次整體展示的阿育王塔的數(shù)量非常多,包括官方鑄造和民間供養(yǎng)的阿育王塔。浙江是阿育王塔的一個初始地,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浙江文化現(xiàn)象,隨著吳越國的納土歸宋,這種文化的符號又傳播到北方的很多地方,在遼代甚至傳到了與我們海上交流比較密切的周邊國家,如日本和朝鮮半島都有發(fā)現(xiàn)阿育王塔。”黎毓馨說。
越窯青瓷葵口碗 1992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遼會同五年(942)耶律羽之墓出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南宋“湖州鑄鑒局煉銅”八出葵花鏡 浙江省博物館藏
展覽現(xiàn)場
南宋“丁酉溫州五馬鍾念二郎上牢”銘朱漆戧金“百錢阮子圖”長方盒
1978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村前蔣塘南宋5號墓出土 常州博物館藏
南宋“丁酉溫州五馬鍾念二郎上牢”銘朱漆戧金“百錢阮子圖”長方盒
1978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村前蔣塘南宋5號墓出土
常州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還展出越窯青瓷、秘色瓷,代表浙江在工藝技術上達到的水平;湖州鏡、溫州漆和龍泉瓷三種器物則作為宋元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后浙江有名的代表性商品,在全國及海外的風靡和流通?!俺鐾恋暮芏嗥魑锷砩隙加姓憬牡孛_@些器物傳播的地域也都非常廣,像溫州漆器傳到各種水陸發(fā)達的地區(qū),湖州鏡遍布全國,龍泉窯從浙江地區(qū)傳播到了全國乃至于世界各地,這是在當時條件下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一種表現(xiàn)?!倍缪嗾f。
展覽海報
展期持續(xù)至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