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有懷袖雅物之稱。而扇骨是折扇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的兩片扇骨,常常是文人雅士與刻竹名家的心血所寄。所謂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明代中葉后興起的文人竹刻,因藉文人的初嘗親為而自成獨藝范式,起點頗高,集詩、書、畫、刻千一體,器物類型又多為書畫家和文人的案頭必備,一經(jīng)亮相便廣受推崇。趙之謙曾作扇銘:“竹上字少紙上字多,多者易毀少者不磨,我寫之?!?/span>
拾闕齋主人郭海因雅趣嗜好使然,好古篤物,始從興起積藏秉習,日積月累,輯為《竹人漫錄》(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本書集近代以來四十家刻竹名家的扇邊竹刻作品而漫錄之,扇刻題材含金石文字、人物、花鳥、山水等。同時本書還以扇邊竹刻介紹為主線,將涉及竹刻家的相關藝事作了一些考證以期對喜歡扇文化和竹文化的人有所裨益。
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選取《竹人漫錄》中“扇邊竹刻瑣議”一節(jié),讓讀者一窺窄窄竹片上的風雅。
折扇素有懷袖雅物之稱
折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有懷袖雅物之稱。一把好的帶刻工的成扇,應該講要具備以下幾個要件:一是扇面制作要好,二是扇面書畫要好,三是扇骨制作要好,四是扇骨刻工要好,五是扇面扇骨裝配要好。這五個方面的每一方面都可以寫成專文,而本文在這里僅結合前輩們的經(jīng)驗和自己的實踐從“賞”“鑒”“藏”“養(yǎng)”四個方面來重點談談扇邊竹刻問題:
扇面、扇骨皆要好
賞
談談扇邊竹刻的“賞”,也即對扇刻作品我們應該如何去“品”、去“欣賞”,分清好與壞,雅與俗。趙之謙曾作扇銘:“竹上字少紙上字多,多者易毀少者不磨,我寫之?!毙⌒〉膬善裙?,常常是文人雅士與刻竹名家的心血所寄。我們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扇骨狹長上寬下窄
扇邊竹刻的構圖
扇邊竹刻的構圖要合理。扇骨狹長上寬下窄,竹刻篇幅局促,因而竹人制器必須苦心經(jīng)營構圖。構圖不管疏密必須要明畫理,要狀物取形,因材施之,要加倍致意于 “畫外有畫之法”。物象未形于筆墨,而觀者竟見之于想象之中,感之于視覺之內(nèi)。一覽無余即是俗,耐人尋味即是雅。一件成功的扇骨竹刻作品必定用“畫外有畫”之法方得雅致。畫外有畫,蘊藉含蓄,容人想象,要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構圖“繁”,則要給人以渾厚華滋之感。 構圖“簡”,則要給人以“疏、幽、淡、遠”之致,古人云“傳神只作蕭疏筆,經(jīng)久由來以樸存”。
金西厓先生作品
扇邊竹刻的書畫摹刻
扇邊竹刻的書面摹刻要傳神。扇邊竹刻書畫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刻者在扇邊自書自面自刻,二是刻者與書畫家合作由書畫家寫稿于扇邊而刻之,三是刻者摹寫他人書畫稿于扇邊而刻之。但是不管何種情況,摹刻書畫均要力求以刀痕表現(xiàn)書面之筆墨。以能否傳書畫之神為要,要刻出書畫的筆情墨趣。如借刻跡之深淺毛光,以逼肖用墨之濃淡干濕。竹刻書畫如是請書畫家為之,要使人一望而知某家之作品。同時要明了刻字難于刻面。金西厓先生從刻竹實踐體會到“世人每謂刻書易而刻畫難,實則刻書難于刻畫,何止倍蓰。刻畫稍有舛誤,尚可修補掩飾??虝鴦t必須全神貫注,不容有一刀走失也”。
林介候刻自畫山水
金東溪刻仕女
扇刻如有圖章,當用印章之篆法刻之,使印文與真圖章無昇。印章如是陽文,印內(nèi)地子與其周圍地子以有差別為佳,如此方醒目跳脫,有時會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
扇刻上的圖章
要明了書畫藝術與雕刻藝術之區(qū)別。書畫藝術與雕刻藝術雖屬同根同源,但畢竟又是有著很大區(qū)別的兩種藝術門類,筆是軟的,刀是硬的,筆有筆味,刀有刀味,兩種藝術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書畫是用筆墨揮灑馳騁于宣紙上,以水墨淋溶、富有變化、充滿生機的色塊與線條組合來表達書畫家的情趣意味的藝術。用刻刀把它表現(xiàn)在竹片上,達到刀筆轉化,刀筆統(tǒng)一,刀筆融合,既含筆意又有刀味的藝術效果,這需要刻家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
徐孝穆刻謝之光畫荷花
扇邊竹刻的運刀
扇邊竹刻的運刀要適宜、得當。運刀要點在于能否表現(xiàn)所刻內(nèi)容。要知巧拙,要能巧拙互用,巧則靈變,拙則澤古,合乎天趣。要明陰陽,做到陰陽坳突,勾勒皴擦,心手相得,刀法因筆法而生,筆法因刀法而神,運刀如用筆也!
李卓云刻江寒汀畫荷花
扇邊竹刻的金石摹古
用刀將甲骨書契、古泉錢范、漢鏡秦權等摹刻于扇邊,宛如拓本,為扇邊竹刻題材之一種。金西厓先生講 “欲求神采,全在逼真。金文雖用刀鏤,須一望而有范鑄意趣。其棱角殘缺,或系損傷,或由侵蝕,銹花斑駁,或分層積起,或片片剝落,咸求毫發(fā)不爽,一一可辨。此全在薄地陽文上致力,如蟲蝕木,自然成文,絕無雕琢氣方好”。
譚一民刻金石
關于在扇骨上摹刻金石,著名竹刻家周玉菁先生曾從刻竹實踐角度,深有體會講道“在扇骨上刻篆隸陽文整篇是最為精工的一種。此等精品,作者一生中只能完成幾件,有的只有一二件,因為從事這項工藝的人,年輕時雖精力充沛,目力銳敏,往往功力不夠,待到功力到家,目力將衰退,須在精力、目力、功力互盛之時,環(huán)境安適興高之際,專心致志方能刻出此等精湛的作品”。
總之,扇邊竹刻金石摹吉作品要既有金石韻味又有書卷氣息方為上品。
譚一民刻齊侯罍銘文
特殊材質(zhì)的扇邊雕刻
特殊材質(zhì)的扇邊雕刻要合乎天趣。天造奇材,人付以情,要以少少許來勝多多許。如湘妃竹的扇邊雕刻作品,有一種俗稱湘妃巧雕(注:也叫“湘竹補花”)的,金西厓先生曾言道:“湘妃竹有留斑刻地之法,借其斑點,作為花萼,宛如筆墨染成,是天然水墨與人工鐫鏤之合作畫也。惟竹斑天生,疏密濃淡,寧隨人意?必待刻者熟睹深思,看出如何用枝葉穿綴掩映,構成畫本,使斑點又似為我而設,豈非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耶?”
張志魚刻《湘竹補花》
鑒
談談扇邊竹刻的“鑒”,也即對扇刻作品我們應該怎樣去辨別“真”與“偽”。一般來講扇刻偽作均為受經(jīng)濟利益驅(qū)使而作,主要有“臆造”和“老刻加款”兩種表現(xiàn)形式。辨別真?zhèn)挝覀兛蓮囊韵聨讉€方面去把握。
一要注意收集扇刻作者的相關資料并加強學習。搞清楚扇刻作品的時代風格及扇刻作者的個人雕刻特點和運刀習慣等;二要多看實物。主要是去博物館看展覽,去拍賣會看預展,去市場看商品;三要多聽多問。主要是向有經(jīng)驗的藏家、行家討教學習,多問幾個為什么;四要綜合運用好文獻資料、影像資料、拓片資料,學會類比與互證。通過確立標準件來進行比對和互證,從而辨別出真?zhèn)危晃逡獙W會運用好辯證法。尤其在碰到疑難問題不能決斷時更要辯證地去分析問題。
藏
談談扇邊竹刻的 “藏”,也即怎樣選擇收藏扇刻作品。收藏扇刻作品如果財力允許,那不妨兼收并蓄,反之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審美習慣,將扇刻作品進行分類,來選擇主題收藏。可以按題材,如:人物、山水、花鳥、金石文字等選擇一種來收藏。可以就扇刻作者來選擇一家或幾家的作品收藏。也可以按雕刻技法,如:陰刻、陽刻、留青等選擇一種來收藏。還可以按扇刻作者的籍貫地域,如:海派、北派、浙派、吳門派等選擇一種來收藏。更進一步還可以細分,比如人物可分為:高士、仕女、童子等選擇一種來收藏。
金西厓刻的薄如蟬翼
總之,玩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不管怎樣,我們在收藏扇刻作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有精品意識,最好所收藏扇刻作品能做到“真、精、新”。
二要做到每收一把扇刻作品都有“亮點”。對于欣賞來說就是要有看點,對于買賣來說就是要有買點與賣點。舉個例子,同樣刻錢幣文竹扇骨,但各有特點。
三要明了扇刻作品的定價。一般來講物以稀為貴,大名頭作品價格要高于小名頭作品價格。同一題材以扇刻精品為貴。不同題材的精品又以摹刻金石作品為貴,這方面可以當時刻件的潤格為證。同時要因扇子的品相、造型、保存狀況之不同而做好價格上的加減法。
余仲嘉潤格
養(yǎng)
談談扇邊竹刻的“養(yǎng)”,也即扇刻作品的保養(yǎng)問題。最基本的要從防霉、防蛀、防裂等來做好保養(yǎng)工作。其次,平時我們使用把玩扇子時要明白:“佳刻箑邊,不可汗污油漬,尤不可常以手指摩挲,否則刻畫刓而妙跡毀矣。”竹刻家潘行庸先生曾講過一個小故事:“從前,嘉定城里有個有錢的人,他得到了清代嘉定著名書畫家兼竹刻家周芷巖的兩件作品,得意極了,用一塊鹿皮朝摩夕擦,想把它弄得更光潤些。有一天,他邀我去看這兩件作品,把我弄得哭笑不得,原來,他把作品上的刀鋒都摩掉了(注:妙跡毀矣?。?。”
張石友刻的雅秀內(nèi)斂
總的來說,對于扇邊竹刻的鑒賞收藏我們不妨多體會體會白文貴先生在《蕉窗話扇》申所講:“鐫刻箑邊,要以金石、書畫為尚,奏刀時須游刃有余,以無厚,入有間,心所欲,刀適成之,充分表現(xiàn)內(nèi)心之美蘊。有時割切痕跡宛然,不事琢磨,恐掩其韻。蓋觚棱愈露,愈顯刀工。層次雖報繁復,似未見其用力。刻劃有時簡略,亦不感空疏,雖出妙手,似本天成。其趣在神,雋永在味,此固屬于運刀之事。至于縮刻鼎彝款識、 瓦當貨泉、舊拓墨跡,尤貴乎神氣絲毫不走,此又關乎博雅矣。作者工書善畫,自不待言,偶鐫舊作,或詠新什,益增韻致,冶金石、書畫、文學、藝術于一爐,始稱登峰造極。然懸的以求,愁難多覯。
支慈廠刻的立體感強烈
若夫市肆竹工作品,縱極精工,難脫市氣,摹擬翻刻,韻味索然。且奏刀既竟,崚嶒毛吐,必假磨礪,始掩其疵。疵既掩,而刻劃刓矣。然會計工資,須求易售,不得不爾,此藝術品與匠作品之所以不同也。是故扇骨以刻竹者為最雅馴,若出自士大夫手筆者,益佳?!币陨习孜馁F先生的經(jīng)驗之談,用心體會并加強實踐,有志于扇刻作品集藏者定能窺得門徑,登堂入室,終有所成!
《竹人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