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星野道夫:化作鳥的眼睛,才能看見阿拉斯加的原野

生于1952年的生態(tài)攝影師星野道夫出版過數(shù)本攝影散文集,兼具了他用鏡頭記錄自然的瞬間的美學,和只身深入阿拉斯加荒原的獨特經(jīng)歷,匯集而成的文字感受。

生于1952年的生態(tài)攝影師星野道夫出版過數(shù)本攝影散文集,兼具了他用鏡頭記錄自然的瞬間的美學,和只身深入阿拉斯加荒原的獨特經(jīng)歷,匯集而成的文字感受。其代表作為《阿拉斯加,光與風》(1986)、《旅行之木》(1994)、《森林、冰河與鯨》(1996)、《北極光》(1997)。

日本作家星野道夫

日本作家星野道夫

若要探討身為散文家的星野道夫,可以說他的文字中有一種“告別了某種人生”的人所特有的溫柔,因為其經(jīng)歷足夠異于常人,在述說一些奇妙的景象時卻平實得出乎意料。在他44年人生中,有二十來年在阿拉斯加度過,可以說是將一半的人生交付于雪原?!爱斎松鷮⒆咧两K點,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結(jié)束在阿拉斯加”,他在書中曾說道。

他曾花上五年,跟隨著阿拉斯加駝鹿進行跨越數(shù)千里的遷徙,也曾跟著愛斯基摩村民以傳統(tǒng)的方式捕捉鯨魚,一起將鯨魚巨大的下巴骨沉入北極海中。通過旅行攝影,他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并在他的著作中安靜地記錄了下來。

畢業(yè)于慶應(yīng)大學經(jīng)濟系的星野道夫。在大學畢業(yè)后,曾擔任過動物攝影師田中光常的助手,學習攝影技術(shù),但在兩年之后,他辭去了工作。

他與阿拉斯加的結(jié)緣則始于19歲那年,他在書店偶然翻到一本Alaska攝影集,心想“原來還有這樣的世界啊”。那個年代的日本正在掀起一陣模仿美國大學生的潮流。但在當時的星野道夫心里,埋藏著一個冒險計劃,一個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的夢——乘著渡輪去美國。

而這個契機很快來臨,21歲時,他的摯友T在登山時不幸遇難,他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應(yīng)該將心中的這份愛付諸行動,以面對浩渺人生隨時可能遭遇的句點。而“人生的意義”,也在他之后的寫作中貫穿始終。

他在阿拉斯加的生活并非是尋常的走馬觀花,而是近乎扎根于此,大部分事都需要親力親為。每年他都有一半的時間待在戶外,忍受著北極圈冬季孤獨漫長的夜晚,和令手腳不能自如移動的零下五十度的嚴寒。

抱著“好奇著別人是怎么活”的想法,在1973年,他嘗試著與位于希什馬廖夫村的愛斯基摩家庭共同生活了三個月。位于美國最北部的阿拉斯加,民族成分十分復(fù)雜,除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也有遷徙過去的白人,多元的民族交融成了奇特的當?shù)匚幕鳛橥鈦碚叩男且暗婪蛑鲃拥厝谌肓怂麄儺斨?,同時,也被當?shù)厝私蛹{。

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記載了許多和當?shù)厝似婷畹墓适?。長期深入的接觸使得他對阿拉斯加的了解不僅僅停留于淺表的感官,而是深入到了當?shù)氐奈幕瘜用?,從這一點講,何嘗不是超脫了其攝影師和旅行作家的身份,獲得了近乎人類學田野的理解。

除了攝影與寫作,他也經(jīng)常往返于阿拉斯加和日本之間,回到故土做演講,有時帶領(lǐng)年輕的孩子來到阿拉斯加,品味大自然,順帶宣傳環(huán)保理念。

《森林、冰河與鯨》是星野道夫的遺作。1996年8月8日,睡夢中的星野道夫在帳篷里被棕熊襲擊,享年43歲。

《森林、冰河與鯨》

《森林、冰河與鯨》

“大地知曉一切,你一旦犯錯,大地就會知道”他在此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句印第安人的諺語。

他在書中提到,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認為渡鴉是他們的創(chuàng)世神,終結(jié)的時間到來,渡鴉會重塑這個世界。塔琴希尼河(Tatshenshini-Alsek Rivers),在特里吉特族的語言里,就是“渡鴉之河”的意思。對印第安神話的深入了解,也激發(fā)了他對生死的思考:

在本是無文字社會的阿拉斯加,傳說和神話曾都依靠口耳相傳。關(guān)于生與死的道理也被蘊含其中,代代傳遞。對于自然界的動物來說,回答關(guān)于生死意義的問題是沒有必要的。但對人類來說,如果不清楚自己因何而來,去往何處的話就很難好好生活。然而,近代社會卻大多被限定在宗教和經(jīng)典的范圍內(nèi),人的生與死就像單純的起點和終點,中間的幾十年則被社會、經(jīng)濟、教育的問題充斥著,總之,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盡量不去觸碰生與死的本質(zhì)。但比起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我認為會在看不見的東西里傾注價值的社會更有魅力。隱匿在黑夜里的生命,也同樣值得敬畏。

他在書中借由偶遇一名叫鮑勃的年輕人的故事,和我們一起在夜晚的篝火旁探尋渡鴉的傳說,探尋著人與自然肇始自遠古的聯(lián)結(jié)。印第安老人們講述著很久以前的神話,圖騰柱在很多年后依舊矗立在森林中。但工業(yè)時代顯然威脅到了古老文明的存續(xù),在此書中,星野道夫同樣表達了對此的擔憂。他在書中談到把圖騰搬到博物館展覽無異于浪費,圖騰要保留在自然中一直到腐化殆盡才有其意義:“我邊聽邊想,‘認為肉眼可見的東西才有價值’的社會和‘能從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里讀出價值’的社會,差別就在這兒。而且后者的觀念對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在黑夜中,肉眼看不見的生命所釋放出的氣息不也更本源嗎?”

阿拉斯加的很多民族,都信奉著萬物有靈,“特里吉特人堅信冰河是群山的孩子,在夜空飄舞的激光則是戰(zhàn)士在天上嬉戲。在他們眼里,大自然的每一個元素都是有靈魂的?!碑?shù)厝藭閮赡昵笆湃サ睦先伺e辦夸富宴,為的是送別她的靈魂。與別的地方相比,這里的人更多的把價值放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地方。

《北極光》

《北極光》

在《北極光》中,比起自然,星野道夫更多地著墨于“人”,關(guān)于原住民的生活,以及旅途中知曉的人和事。

面對新與舊的更迭,面對歷史遺留的仇恨,作為阿拉斯加雪原上的個體“不論是誰,在各自的人生中都會面臨緊張的抉擇。不一定是什么重大的抉擇,只是在某個時間中自然而然地作出的決定。阿拉斯加也像人的一生,在新時代中緊張地抉擇著?!?/p>

老約翰勒伊克旁的北極村莊,拒絕了政府現(xiàn)代的土地改革,原野依然作為大家的財產(chǎn)由部族進行管理。在新舊變革的1971年,以一種不計付出和回報的力量,保留了古老的印第安傳統(tǒng)。星野的態(tài)度也和他們一致:“我認為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身邊的自然一樣,那些我們很難見到、一生都很難到達的遙遠的自然也是十分寶貴的。只有那些殘存下來的自然的東西才能豐富我們的心靈,才能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多樣性令人驚異,對愛斯基摩人來說最豐饒的土地特奇拉克,在氣象學家眼中卻變?yōu)榱恕笆澜缟献盍钊瞬挥淇斓耐恋亍薄?/p>

他提到一位叫艾爾敦的登山者,“盡量避免自己的登山行為變?yōu)樾侣劇苍S他們的登山行動就只是保留在回憶里而不會被報道出來……山,維系著他的心靈秘密”,登山的人搖身一變?yōu)樽匀坏囊娮C者,于自然而言,他們的來與不來沒有分別,只有照亮內(nèi)心的光記錄著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切。

在書中也不乏對生活巧妙的哲思,讀來令人心生愉悅:“人的內(nèi)心真的很奇妙,總是被一些芝麻綠豆的日?,嵤赂愕脼鯚熣螝?,然而有了雙新的登山鞋,或是感受到春日氣息,頓時就能感受到人生的豐饒和美好。人心很深奧,卻又輕淺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我猜人就是靠著這股輕淺活下去的吧!”

他在書中,以兩位女性吉尼和敘利婭的天空為起點,書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的故事,放下世仇看守墓地的阿留申人,在祭祀儀式中祈愿和平的越戰(zhàn)老兵,居住在愛斯基摩人村落的白人出租車司機,他們每一個人的經(jīng)歷都獨特而傳奇,就像書中所述:“盡管新的時代還充滿了未知,但眼前微弱的光正是點點的希望。也正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人們的故事,才讓阿拉斯加美麗的自然更加充滿光輝。人,一直都步行在尋找光的漫長旅途中。”

《旅行之木》

《旅行之木》

與星野配有攝影作品的其他作品相比,《旅行之木》整本書都是文字。但作者真實可感的筆觸,同樣可以帶領(lǐng)我們?nèi)ンw會苔原上億萬生靈和日出日落。

在書中,星野描述的平行在同一條時間軸上,有著千萬種生活在同時發(fā)生:“對于前一天還在東京忙到深夜的她而言,阿拉斯加?xùn)|南部的夏天與海景,就是赫然出現(xiàn)在她眼前的異世界......‘當我在東京忙得團團轉(zhuǎn)的時候,也許有鯨魚在同一時間沖出阿拉斯加的水面……’我們一天天的活著,而就在同一個瞬間,另一種時間也的的確確在緩慢地流動著”阿拉斯加的時間仿佛另一個世界,這里有極夜,也有太陽永不落山的極晝。

不得不提的是在全書中貫穿的生與死的哲思,他多次提到了友人T的遭遇,以及在遷徙中新生而又死去的幼年馴鹿,在見證了世界的廣袤無垠之后,對于生命時刻有可能迎來“死”這件事,他有著自己的思考。在一個個故事中穿插對死亡的探討之后,他把孩子的新生放在最后一篇,和前文對死亡的探討形成了鮮明的呼應(yīng)。在他看來,肉身的死亡是形式上的消逝,它會以活著的人的念想、故事的傳遞、大自然的輪轉(zhuǎn)而永存,換一種形式新生,開始新的旅程。無需太過于糾結(jié)于逝去,正如星野的印第安朋友亞爾說:“別擔心,該下雨的時候總是要下的,該停的時候自然會停的。”

而生則未必是死的對立面,“生存其實就是針對這個問題做出的選擇,日復(fù)一日,無窮無盡。因為生命體的本質(zhì),就在于‘殺死并吃掉他者’。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很難看清這條規(guī)則,而狩獵民族卻必須以最直接的形式去面對這一本質(zhì)?!?/p>

在星野道夫的筆下,大自然殘忍而又美好。世代棲居于自然中的人們過著與千百年前別無二致的生活。

例如,熊是最危險的存在,他們常常湊近人類,又離開,但你永遠無法預(yù)料他們何時會發(fā)動襲擊,走到熊媽媽和寶寶之間是最危險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丟了性命。但星野道夫?qū)π軈s有著迷戀和執(zhí)念,熊對于他而言,是野生世界的象征:“走在阿拉斯加的大自然,你會時時刻刻惦記著熊,就算沒碰到它們也是如此。因為熊的存在,能喚醒人類已然忘卻的,作為生物的緊張感?!彼谝淮握`入熊道時順著熊道走了進去,路上有許多熊的糞便與足跡,他一邊擔心著會不會被熊襲擊,一邊被如水的森林推動著,被一種原始的本能帶領(lǐng)著深入其中,仿佛他和“追尋”二字緊密相連的人生。

天地不仁,在此地隨處可見,愛斯基摩人在捕獲到鯨魚之后,會將剩下的骸骨推入海中,大喊道“明年還要回來哦!”但同時,在他的書中展現(xiàn)的阿拉斯加并非我們以為的荒蕪:“不光是那些有生命的,就連這片土地的山川,甚至掃過原野的風,都與我逐漸形成了親密的紐帶?!?/p>

傳遞的不光是自然的真實,也有主觀的美的感受。對于熱愛這片土地的人,那些在苔原上長途遷徙的馴鹿,采摘小紅莓的鳥,唱歌的鯨魚和漫舞在空中的神圣極光都構(gòu)成了令人難忘的富有神性的畫卷。正如一首印第安詩歌中的吟唱:“大地躺下了/大地的靈魂躺下了/所有生物裝點著它的表面/神圣的話語躺下了?!?/p>

阿拉斯加的危險一直存在著,卻從未阻礙過他下一次的奔赴。為什么他能夠?qū)⑦@一切的不可思議一一付諸實施呢?星野道夫曾在書中這樣解釋道,或許僅僅是源于生命面對大自然最原始的反應(yīng),再加上一份忠于內(nèi)心的誠懇和勇氣。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