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下沉年代中的……解體與希望

《下沉年代》,[美] 喬治帕克著,劉冉譯,文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1年1月版,520頁,108.00元


《下沉年代》,[美] 喬治·帕克著,劉冉譯,文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1年1月版,520頁,108.00元

《下沉年代》,[美] 喬治·帕克著,劉冉譯,文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1年1月版,520頁,108.00元

喬治·帕克(George Packer)的《下沉年代》(原書名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2013;劉冉譯, 文匯出版社,2021年1月)和凱瑟琳·布(Katherine Boo)的《美好時代的背后》(原書名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Life, Death and Hope in a Mumbai Undercity,2012;何佩樺譯,新星出版社,2021年6月),這兩本書應該放在一起閱讀和講述,因為它們有共同的主題:普通人的命運如何在時代的灰塵中被改變;也有共同的講述方式:都是媒體記者以深入的觀察、訪談記錄了下沉年代或美好時代背后的社會切片上的真相;它們甚至有著相同的音調與氣息:在下沉時代中極為卑微、真實的悲傷和憤怒,當然還有在解體中看到的變化與希望。

這兩部書分別出版于2013、2012年,我在去年中譯本推出后就讀了,但是在今天重讀有了新的感受,可能與時代征候的變化也有關系。兩本書書名中的“年代”“時代”似乎驟然有了某種特別的意味,而且從空間來看同樣具有某種象征意味:“下沉”的是美國,在“美好時代的背后”的是印度,從發(fā)達的到正要變得發(fā)達的國度,在普通人的命運上所籠罩的時代灰塵是相同。曾經感覺一切美好的都已成為記憶,面對未來的最大愿望竟然就是不要應了那種烏鴉嘴所講的“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既然這樣,為什么還要讀它們?閱讀的理由是,要為新的變化和思考尋找參照,也要為時代的變化留下屬于時代的閱讀印記。

《下沉年代》的主角是四位六零后美國人,來自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追夢人生軌跡,講述著不同的階層劇痛和悲哀、憤怒。南方白人農民面對不再耕種煙草的農場,失去工廠崗位的非裔女性工人,在華爾街和華盛頓之間穿梭的說客、政客,借互聯網經濟發(fā)跡的硅谷大佬,他們之間雖然貧富懸殊,但同樣生活在一個美國不斷下沉的年代,四種沉浮的人生有各自的問題與悲哀。這一代美國人生長在戰(zhàn)后經濟增長的黃金年代,摸爬滾打半生后,卻迎來傳統(tǒng)社會結構的轟然倒塌。在主角故事之外,在時代幕布上不斷閃現的是時代名流、公眾偶像的面龐與身影,在他們背后是美國近三十余年社會變遷的環(huán)幕全景視頻,是吶喊的、沉默的或昏睡的人群。有推薦語說,閱讀《下沉年代》就如同坐在第一排觀看美國夢的午夜葬禮,這是獻給每一個美國人的安魂曲,也是一本關于時代轉折及世界劇變的當下啟示錄。我們還可以說,對許多讀者來講,既是在觀看自己的葬禮,也是在安慰自己的驚魂。

關于下沉年代的美國,“解體”是它的關鍵詞,該書的“序幕”就是對這個關鍵詞的集中表述和詮釋?!皼]人能說清解體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就像任何重大變化一樣,解體在無數時刻、以無數方式開始,于是,這個國家便在某個時刻永遠跨越歷史的界線,此后徹底改變,難以挽回?!保ㄐ蚰?,第1頁)但是,解體的根本原因還是知道的,那就是原先那種使社會能夠正常運作的結構、機制、運作方式和手段徹底改變了。解體帶來什么?在表面上也是清楚的,這種結果未必是我們能夠預料和想象的,那就是:自由。但是解體帶來的自由只是自由的幻象,真正的含義是孤獨與墜落,在這里自由的最好同義詞只能是“你只能靠自己,你只能隨機應變”。普通人面對解體,盡力避免遭受更嚴重的打擊;與此同時,有人實際上仍然過著極奢生活,可憐的是很多普通人還以為他們也在遭難。但是,在作者對解體年代的深度挖掘之中,觸底、止損、尋找重新上升的希望也在逐步呈現出來。

根據作者自述,這部非虛構作品的核心內容來自是數百小時的訪談,其中有些訪談對象就是書中故事的主人公,同時也參考了來自報紙、雜志、書籍、演講、歌曲、廣告、詩歌、電影、電視節(jié)目的大量資料。這就是在人物真實故事與現實生活語境中的深度挖掘,是非虛構文體的真實性、歷史文獻性的基礎。也正因為這樣,對于沒有在美國的生活經驗、甚至即便在美國生活過但是對社會問題認識尚淺的讀者來說,要真正讀懂書中講述的許多事件過程、性質判斷和潛在意義是很困難的,對譯者來說也不容易。去年讀的時候,吸引我的更多是書中主角的具體命運,今天卻發(fā)現真正重要的是“年代”究竟是如何下沉的,發(fā)現最應該關注的是在華爾街與華盛頓之間出現的時代征候,以便回過頭來思考在等待與希望的視野中的歷史車輪究竟會駛向何方。

通過講述“下沉年代”中的杰夫·康諾頓如何在美國政界里混的故事,作者讓我們看到在政客與說客之間、華爾街與華盛頓之間的權力與利益是如何實現與分配的。杰夫·康諾頓發(fā)現大量前眾議員和前參議員在離職后都當了游說他們前同事的說客,游說變成了一種令人羨慕甚至令人敬仰而且被稱為“兌錢”的職業(yè)?!斑@就是他對華盛頓人這個階級的稱呼——說客、律師、謀士、顧問、專家、參謀、解決人……財富為他們的權力錦上添花,權力令他們的財富不斷膨脹。他們將籌款作為黏合劑,為特殊利益團體和黨內官員牽線搭橋。他們與政治家們共進早餐,與商會領導共進午餐,與其他職業(yè)民主黨人共進晚餐。他們的辦公桌后面是‘權力墻’——展示著他們與相識的最大牌政治家的合影。他們的忠誠首先屬于公司,然后屬于他們在政界的前老板,之后屬于黨派,再之后——如果他是個民主黨人——屬于總統(tǒng)?!保?93頁)在這里,忠誠和忠誠的對象、忠誠的程度,這是杰夫·康諾頓們是時候要認真重新考慮的問題,也是“下沉年代”中出現變化的可能途徑,作者雖然在這方面沒有展開論述,但是他的嗅覺和歷史感顯然是有的。

我們都知道什么是草根,但什么是“草尖”(grasstops)呢?杰夫·康諾頓發(fā)現“‘影響力產業(yè)’——游說、媒體宣傳、草尖和旋轉門——是如何改變了華盛頓”。譯注會告訴你,“草尖”是游說產業(yè)常用語,與草根相對,指的是與政府高層有關系或在本地政治中有較大影響力的人。(337頁)康諾頓知道在投資銀行、國會、白宮、說客之間是如何運作的,知道當你回到政府時,你就會意識到政府與公眾利益之間的不對稱是多么嚴重?!皫缀鯖]有人會走進你的辦公室.試圖告訴你公眾的觀點?!保?27頁)這話說得很形象,實際上它的意思是說大家都知道公眾的利益和觀點是什么,但是誰都不會把屁股坐到公眾一邊,除非你不想混了。在這里,幾乎所有人都會被政治玷污,曾經有理想的人對政治的幻想都要破滅。在政府的縱容下,華爾街當然會更貪婪、更瘋狂?!爱敗陡窭埂沟俑駹柗ò浮繁粡U除、約束一切的清晰界線被抹去,當薪酬激勵變得不正常,當金錢瘋狂涌入——華爾街的人們變得貪婪了?!粋€像約翰·保爾森這樣的對沖基金經理,僅僅靠四處推銷一堆紙,一年就能賺三十八億美元;這太荒謬了,但是怎么才能阻止它呢?”(414頁)沒有人能夠回答,或者說能夠回答的人卻不會愿意回答。

政客紐特·金里奇在下沉年代中看到了伴隨而來的變化和機會:政治家們更多仰賴關注特殊利益的委員會、智庫、媒體和說客,而不再依靠黨內的層級關系。因此他到處演講、出書、建立籌款機構和行動委員會。他知道“語言是獲取權力的關鍵。他的筆記里包括詞匯課:如果你用背叛、怪異、大佬官僚、欺騙、腐敗、危機、犬儒主義、衰敗、毀滅、卑鄙、強加于人、無能、自由主義、說謊、限制、落伍、可悲、激進、可恥、病態(tài)、停滯、現狀、偷盜、稅款、他們、威脅、叛徒、工會化、浪費福利等詞去形容你的對手,你就能迫使他自辯;如果你用改變、孩子、選擇、常識、勇氣、斗爭、夢想、責任、賦權、家庭、自由、努カ工作、領導、自由、光明、道徳、機會、支持(議題)、驕傲、改革、カ量、成功、堅韌、真相、未來、我們/我們的這些詞來形容自己這邊,你就已經贏了。金里奇式詞匯表能排列組合成強有力的句子,無論其內容如何,甚至無論是否有意義:‘通過領導一場道德斗爭來追尋自由和真相,我們就能賦予我們的孩子和家庭以夢想,只要我們足夠堅韌且有常識?!瘮〉淖杂芍髁x大佬通過欺騙說謊和偷盜來,將他們病態(tài)可悲的犬儒主義和怪異激進的停滯強加于人,目的是摧毀美國。’結果,整整一代政客都學會了像紐特·金里奇一樣說話?!?(26頁)

當然,學會怎么說話的不僅是政客,還有廣大的吃瓜群眾,不同的是他們學會的詞匯并沒有讓他們獲得權力,只是讓他們通過戲仿獲得對權力的嘲諷而聊以自慰。

只有當時間來到2011年9月17日中午,當一家加拿大的社會運動雜志呼吁人們在華爾街附近行動,這呼吁馬上傳遍Facebook,“下沉年代”中的關鍵時間終于重新開始了。“占領華爾街”是下沉年代中的一道閃電、一聲吶喊,也是作者在這部書中最有激情的文字,雖然已經是很克制的。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具體的訴求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在一張無政府主義實踐的平面圖上沒有規(guī)劃好的路線,沒有制圖員、沒有口令、沒有組織結構、沒有領導人,占領者、游客、歌手、演員、學者、記者……有的是各種各樣的人、越來越多的人。與后來世界各地爆發(fā)的“占領”運動一樣,有“人”與“空間”就是一切。下午三點左右,在那個巨大的紅色鋼梁雕塑下的祖科蒂公園聚集了約三百人。晚上七點大會開始,最有意思的是發(fā)言者沒有麥克風,因為沒有得到許可,因此發(fā)言人首先說“麥克風檢查!”其他人就大喊“麥克風檢查!”,站在遠一點的人就繼續(xù)重復,把話傳下去。在現場的內莉妮認為這方法很酷,沒有麥克風,反而更能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事情很簡單,“人們來到公園,是為了對銀行、大公司以及它們對人民的生活和民主所享有的權力表示憤慨”。(415頁)人們只是想告訴那些壟斷了權力的人和機構:你們有權力,我們有人,“我們是百分之九十九”。還有“我們在這里”“我們不明白”“習慣這場運動”“有什么東西不對勁”……這些標語都很酷。一周之內,這公園聚集了兩千人,人們不是舉著牌,就是在拍照、討論,公園被改名為自由廣場。10月12日星期三,彭博市長和紐約市警察局宣布公園將在周五清場。社交媒體發(fā)出警報,到星期四晚上有成千上萬的人仿佛空降到公園阻止警察清場。包括原先懷疑甚至反對運動的人也都來到了這里,“因為他們相信有某種重要的東西——某種屬于他們所有人的東西——正在遭受威脅”。(429頁)政府撤回了清場的計劃,直到11月15日午夜以后,一千個穿著防暴裝備的警察終于驅散了公園占領者。在這段日子中,馬特·韋德納在博文中寫道:“這個國家已經成了一個謊言。它成了一個謊言,是因為我們的民選領導人和企業(yè)領導人都已經徹底腐敗。真理和后果不再重要。謊言和貪婪驅使一切。華爾街和高盛已取代我們過去的國家中心——華盛頓特區(qū)——體現的理想和原則。”(434頁)

《美好時代的背后》,[美]凱瑟琳·布著,何佩樺譯,新星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1年6月版,288頁,69.00元

《美好時代的背后》,[美]凱瑟琳·布著,何佩樺譯,新星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1年6月版,288頁,69.00元

再來看看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凱瑟琳·布的《美好時代的背后》,作者聚焦在印度貧民的生存狀況,該書的副標題“孟買地下城的生命、死亡與希望”已經很具體地點出了該書的主題內容。在印度金融中心孟買,與國際機場航站樓相鄰的貧民窟安納瓦迪(Annawadi)是一片極其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極度的貧窮與恐怖的疾病和死亡是這里的常態(tài),就在寫著“永恒美麗”標語的機場和君悅酒店藍色玻璃的背后。凱瑟琳·布通過歷時三年的調查、訪談,同時也參考了幾千份艱難獲得的官方檔案,追蹤記錄了安納瓦迪居民從2007年至2011年的生存狀況,真實地揭示出在“美好時代的背后”底層平民生存的殘酷真相。

這座貧民窟是1991年一群外地民工來這里維修國際機場跑道的副產品,在一小片潮濕、群蛇遍布的灌木地中壘筑起來??尚Φ氖沁@一貧民窟根據印度官方的標準幾乎沒有人可以被算作窮人,這里的居民屬于1991年以來官方宣布已經脫貧的約一千萬印度人口中的一部分。在這個小貧民窟建成之日,也正是中央政府決定進行經濟改革之時,安納瓦迪居民因而成為激勵人心的成功故事之一,盡管貧民窟的三千居民中僅六人有固定工作。(21頁)

在書中可以看到,所有有利可圖的機會都是在有權有勢的人群內部完成分配交易。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公共電信執(zhí)照被賣給出價最高的幕后買主,為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興建體育館的公款被私人挪用,國會對一項重要核武條約的反對態(tài)度因大量金錢介入而軟化。一百個最有錢的印度人的財富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156頁)公共教育資金隨著印度財富的增長而增加,政客和官員因幫助親朋好友開辦非營利組織而取得政府資助,至于辦不辦學他們根本不感興趣。(190頁)機場邊上的貧民窟總是要拆遷的,政府承諾用于安置機場貧民窟居民的公寓大小只有大約二十四平方米,但在一個缺乏平價正式住房的城市里是寶貴的資產。因此,有錢人在貧民窟收購棚屋,偽造法律文件,證明他們是安納瓦迪的長久居民以獲得那間公寓,用作投資。(244頁)在書中講述的類似這樣的貪腐行為還有很多,但是關于“貪腐”這個概念,還有我們難以想象的一面,作者指出“在一個被貪腐竊取了許多機會的國家,貪腐對窮人而言,反倒是仍未消失的一個真正機會”。(44頁)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但的確是發(fā)生在這片貧民窟的最常見、最普通的事實,這些窮人如果不向警察、管理者行賄,就像一句老粵語所講的:屎都沒得吃!警官們得知貧民窟哪戶人家賺了錢,每兩天就會上門收些保護費。(10頁)一旦發(fā)生了麻煩事,他們會認為只有窮得沒錢賄賂警察的人才會出庭受審。吊詭的是,假如打上了官司,行賄還是必需的,因為“警察天天來索賄——‘像狗一樣舔我們,吸干我們剩下的血?!币驗榫鞎粩喟凳究梢杂行碌淖锩蛐碌慕饷撟锩霓k法。(232頁)

阿莎是貧民窟中最精明的女人,她有幫助鄰人解決問題的天賦,因此成為市政府與貧民窟溝通的中介,她從中可以賺取回扣。更為天才的是,等她擁有對貧民窟的控制權之后,她知道如何制造問題來解決——在市政代表的身上她學會了這種有利可圖的手段。她知道“一切都是貪腐造成的”,同時認為罪惡感既是獲得成功通行的障礙,也是一種奢侈的情緒。(36頁)當阿莎的妹妹想像她那樣進入調解行業(yè),她對妹妹說:“關鍵在于你可以向女孩的家人要錢,但千萬別說是你要的錢。告訴他們,是警察要的錢。”(39頁)中央政府為了讓更多民眾享受經濟增長而制訂了諸多脫貧計劃,以有補貼的利率借錢給開創(chuàng)新公司的企業(yè)家,但這些新公司可能是假的。一個貧民窟居民可以為假想的事業(yè)申請貸款,由一名官員確認這能給社區(qū)帶來就業(yè)機會,再由國有銀行經理批準,然后官員和銀行經理便能分得一部分貸款。而阿莎幫銀行經理挑選能獲取貸款的安納瓦迪居民,她自己也能分得一杯羹。(41頁)而當外國記者來采訪的時候,政府官員帶他們去見阿莎,她總是知道如何讓官員和記者感到滿意。

最讓人揪心的是,作者揭示了一個極為殘酷和真實的悲?。贺毟粦沂獾氖澜绮]有使窮人與富人對立,只是讓窮人與自己對立了起來。貧民窟居民極少聯合起來發(fā)動斗爭,而是在內部互相怪罪和爭斗。“運氣好的話,他們會在蠶食其他窮人生活機會的過程中改善自身命運。”(193頁)在機場撿破爛,裝卸航空貨運貨物的道路是最有利可圖的區(qū)域,也是競爭性最強的,拾荒者之間甚至會動刀子。晚上他們睡在垃圾袋上,以防被其他拾荒者偷去。為解決紛爭而聯合起來上街示威的人越來越少,基于階級、種族和宗教的群體認同逐漸削弱,憤怒和希望變得私人化?!罢宫F在孟買的事情,也展現在其他地方。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期望和不滿狹窄地在個人心中滋生,使人對共同的困境感到麻痹。窮人并未團結起來,反而為臨時性的微薄收益彼此激烈競爭?!蛡兲岚沃挟a階級,窮人則干掉彼此。不平等的世界級大都市,在相對的和諧中繼續(xù)向前邁進?!保?55-256頁)但是作者沒有忘記對自己的反思和提醒讀者:“窮人為政府的選擇和市場而責備彼此,我們這些不是窮人的人,也同樣動輒嚴厲地指責窮人?!保?72頁)這真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讀完這兩本書之后,我們不應忘記的是在“下沉年代”和“美好時代的背后”,還有喬治·帕克、凱瑟琳·布這樣出色的媒體人和作家,還有支撐著他(她)們的堅強的出版平臺,還有愿意和能夠頒給他(她)們的國家圖書獎?,F場的、扎實的、深度的、揭露的、批判的……,雖然年代下沉,但是媒體人沒有集體下沉;雖然美好時代的背后很丑陋,媒體人和作家仍然能夠揭開這些丑陋?!皣也恍以娂倚摇保瑫r代不幸媒體幸,這時代就還有希望。重要的是,他(她)們沒有粉飾苦難,沒有勸導深陷不幸中的人應如何在垃圾堆上欣賞一朵野花和一道晚霞,而是表達憤怒、鼓勵反抗。關于《下沉年代》有這樣的評語:“書中充滿蜂鳴般的悲情和憤怒,對那些困在校準不當的金融機械齒輪的人們傳達了特別的同情?!保ā都~約時報》)“他沒有提供虛假希望……在人的尊嚴和心靈中,他找到了一種力量——當人們因生活崩潰而深感孤獨時,這種埋藏在肌肉記憶中的力量會爬升上來?!保ā度A盛頓郵報》)關于《美好時代的背后》,“這是一部散播智識、掀起討論、燃起義憤、喚起同情、激發(fā)行動的杰作?!保òⅠR蒂亞·森)如果沒有從表達同情到激勵反抗的立場,沒有給不幸的人以反抗的力量,媒體人就永遠只是下沉時代的旁觀者、美好時代背后的彷徨者。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