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中國古人怎么看蝙蝠俠的“復仇”和“不殺”

最近DC宇宙的新作《新蝙蝠俠》頗受人關注。蝙蝠俠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之一,圍繞這一形象,誕生了許多經(jīng)典影視作品,如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扎克施耐德備受爭議的《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正義黎明》

最近DC宇宙的新作《新蝙蝠俠》頗受人關注。蝙蝠俠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之一,圍繞這一形象,誕生了許多經(jīng)典影視作品,如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扎克·施耐德備受爭議的《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正義黎明》與《正義聯(lián)盟》等。這些故事中蝙蝠俠的形象各有特點,但有一些基本的故事主題始終延續(xù),如布魯斯·韋恩早年目睹父母被匪徒槍殺的原始動機以及“Justice, not Vengeance”的“不殺”原則?;旧厦恳粋€版本的《蝙蝠俠》故事都會涉及這兩點,前者是蝙蝠俠走上打擊犯罪之路的原因,后者則是他恪守的底線。

在《新蝙蝠俠》中也出現(xiàn)了這些要素,電影不斷以各種各樣的鏡頭語言和故事線索暗示謎語人與蝙蝠俠的“同構”,代表“正義”的蝙蝠俠和那個反社會人格的謎語人之間,不過是“a little push”的距離,這細微的一線差別便是“不殺”原則。即便面對殺死自己父母的兇手,蝙蝠俠也最終選擇了克制,拒絕在生死問題上動用私刑??梢哉f,他將血海深仇化作了維護正義和守護生命的信念,選擇不去“復仇”。

《新蝙蝠俠》劇照

《新蝙蝠俠》劇照

無獨有偶,“復仇”也是中國古代文人討論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從陳子昂、韓愈、柳宗元、王安石一直到清代的汪琬,都曾對此進行討論。面對親仇,是否可以“以牙還牙”,道德上該如何評判,法律該如何審定,歷代爭論不休。那么,中國古人們會如何看待蝙蝠俠面對親仇時的選擇呢?

古人怎么看待“復仇”

“復仇”是一個中國文人討論不衰的問題,可以追溯到《春秋公羊傳》、《禮記》等早期經(jīng)典,在古代語境下,主要探討親人(尤其是父親)被殺能否復仇。由于這個問題同時關系到禮制和法律,因而常常出現(xiàn)情與理的矛盾。古代文人往往需要在二者之間做出權衡或選擇。

唐代詩人陳子昂就面對過這個問題。當時同州一個叫徐元慶的青年,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所殺。他等待時機,多年后終于手刃仇人,并投案自首。陳子昂關注到這件事,專門寫了一篇《復仇議狀》來討論。他認為徐元慶的行為從國家法律的角度而言,應該被判決處死,但如果根據(jù)禮經(jīng),父仇不共戴天,則報父仇是符合仁義孝道的,不應被懲罰。為了解決禮與法之間的矛盾,陳子昂提出應該按照國法,判處徐元慶死刑,但同時在他墓前立碑旌表他的孝行,這樣于禮于法,都可以交代。

陳子昂

陳子昂

這種解決思路有很強的折中性質(zhì),之后柳宗元寫了一篇《駁復仇議》,專門反駁陳子昂的觀點。這篇文章前半段反駁陳子昂,認為陳子昂自相矛盾,旌表和死刑決不可同時使用,“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他認為應該“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tǒng)一情與理。因此,柳宗元認為應該重新考察案件原委,如果徐元慶父親確實是因冤入獄無處申訴而死,那么徐元慶手刃仇人,是“守禮而行義”,反而當時判決徐元慶父親死罪的官員應該向天下謝罪。而如果徐元慶父親確實罪應當誅,徐元慶以私人好惡壞國家公法,就應按照法律懲處。與柳宗元的決斷相比,韓愈的觀點通融一些,他考察《春秋》、《禮記》、《周官》,認為復仇有不同的情境,應該結合情境奏報尚書省,再討論酌情處理。

古代歷代法律體系有所差別,但對于“復仇”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息,討論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宋人王安石曾作《復仇解》,他討論的重點不在于具體的案件應該如何處理,而是“復仇”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何在。他認為復仇“非治世之道也”,理想的社會應該是明君賢臣,一切冤屈不平都可以得到伸張,也就不會有復仇現(xiàn)象。而復仇現(xiàn)象多發(fā),必然與世亂相聯(lián)系。清人汪琬亦曾作《復仇論》,他討論的案件是復殺母之仇。明清律法已與唐宋有所不同,按照唐律和宋律,若復仇至人死,則按照常律處置。而到明清時期,對復仇的量刑標準已經(jīng)大大降低。按照清律,祖父母、父母被殺復仇者,杖六十;同時還注明,如果是即時復仇,則不論。但在具體的量刑中,復仇也可能被視作故意殺害而判死刑。汪琬討論的案件即是這樣的例子,因此汪琬認為應該重新審查案件,再按照律法減輕量刑。此外,他還曾作《復仇或問》,從禮的角度,認為應該復仇。

汪琬

汪琬

可見,復仇由于關乎情理,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常被討論的話題,而這些文人的爭論,也有助于律法體系的不斷完善發(fā)展。那么,如果由這些古人來討論蝙蝠俠的“復仇”和“不殺”,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古人如何評判蝙蝠俠?

在蝙蝠俠的故事系統(tǒng)中,促使他走向打擊犯罪的“黑暗使者”之路最主要的原因,是童年目睹父母死于匪徒之手的經(jīng)歷。而也正因這個原始的復仇動機,蝙蝠俠的人物形象往往比其他的超級英雄更加復雜,更具有一絲黑暗氣質(zhì)。盡管其他超級英雄故事中也多少會涉及私刑與法律之間的張力,但這一矛盾從不像蝙蝠俠故事中這般引人注目。蝙蝠俠以維護正義的名義打擊犯罪,但采用的仍是暴力手段,有時甚至非常野蠻血腥,他帶來恐懼,也就不能像超人那樣甚至有些傻白甜地象征光明。然而他畢竟遵守著“不殺”原則,因而盡管他維護正義的手段因“復仇”的原始心理陰影而或許顯得酷烈,但嚴格意義上他并未“復仇”,甚至放走殺害親人的兇手。

陳子昂也許會與蝙蝠俠有著良好的私交,他或許會從禮義的角度認可蝙蝠俠一些懲惡揚善的行為。但如果蝙蝠俠真的不幸落入法網(wǎng),并因此要被裁決,陳子昂恐怕會無條件支持法律的審判。他或許會在蝙蝠俠落網(wǎng)后,聲情并茂地寫一篇文章公開贊揚“我的老朋友”蝙蝠俠“無畏的勇氣”、“驚人的正義感”和“令人敬佩的決心”,文章會這樣結尾:“朋友們,讓我們再次回想起那句古老的名言吧!‘韓非的歸韓非,孔子的歸孔子’。”

柳宗元因其獨特的決絕氣質(zhì),如果是在哥譚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也許會同蝙蝠俠一道,成為腐敗系統(tǒng)的顛覆者。因為按照他的理論,要么禮義,要么法律。按照哥譚市的統(tǒng)治水平, 冤假錯案必然層出不窮,那么柳宗元當然不會否認蝙蝠俠打擊犯罪的行為,還會同他一道,揪出這個系統(tǒng)中所有的蠹蟲。這是他重視實質(zhì)正義多過程序正義的思想傾向的必然。而他的老朋友韓愈,則會積極推動法律體系的完善,補充更多的實際案例和特殊量刑。

柳宗元

柳宗元

王安石作為早期的社會結構論者,會特別關注哥譚市的社會環(huán)境與犯罪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他會獨具慧眼地指出,反社會的謎語人的出現(xiàn)并非他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問題,而蝙蝠俠的出現(xiàn),同樣是整個混亂的體制造就的。問題不在于蝙蝠俠正義與否,而是改革體制,讓蝙蝠俠這種人永遠不必出現(xiàn)。但如果問及他有人具體遭受了不公怎么辦?他會說:“這是命,忍著,終身不忘這份恥辱?!保ㄒ猿鹞磸椭異u,居之終身焉,蓋可也。仇之不復者,天也;不忘復仇者,己也;克己以畏天,心不忘其親,不亦可矣?!背鲎浴稄统鸾狻罚?/p>

汪琬是堅定的法律維護者,同時也是堅定的道學家。蝙蝠俠在他這里的處境最困難。由于蝙蝠俠放走了他的殺父仇人,汪琬會依據(jù)禮義觀念,認為他不孝,對汪琬來說,一個人不報父母的仇,和親手殺了父母也差別不大。(“不討弒君之賊,謂之弒;不討殺父之賊,獨不得謂之弒乎?”出自《復仇或問》)而如果蝙蝠俠“不殺”原則動搖了,真的去殺了他的仇人,汪琬同樣會依據(jù)法律,仔細地審查他的種種罪行,不會有任何留情。反正無論蝙蝠俠作何選擇,從多年前那個漆黑的雨夜小巷,韋恩夫婦為人所殺的那一刻起,在汪琬這里蝙蝠俠不仁不義的悲劇命運就已經(jīng)注定了。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