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建筑師馬巖松領銜的MAD建筑事務所出版了最新作品集《MAD狂想曲》。在上海UCCA Edge美術館報告廳的新書發(fā)布會上,馬巖松分享了自己的建筑實踐和思考,并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李翔寧展開了對談。
“我覺得狂想曲就是我自己走過的一條路……個性是文化和人性中非常重要的東西,”馬巖松強調(diào)對于內(nèi)心的關照,“我看到一些偉大的建筑作品,可能從來都不是屬于那個時代的,但是回過頭來看,這些非常關照自己內(nèi)心的人,形成了一個璀璨的星空,形成了文化世界,然后成為了我們?nèi)ト涡缘囊恍┮罁?jù)。”
《MAD狂想曲》(MAD Rhapsody)一書收錄了事務所自2004年成立至今的23個建筑作品,分布在18個國家地區(qū),覆蓋公共文化建筑、城市更新、城市綜合體、住宅及藝術作品等不同類型。對于“狂想曲”的命名,馬巖松表示:“我們的作品就像這么一部狂想曲。事務所叫做 MAD 本身就是瘋狂的意思,表達反叛,也表達著對遵循單一的章法,所謂正確的目標,枯燥的形式,單調(diào)的語言的反對,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用豐富、充沛純粹的情感去回應多姿多彩的真實世界?!苯ㄖ骷曳评铡ぶ斓系覛W(Philip Jodidio)則在本書的序言中寫道,“書中每一個序列(或建筑作品)都與馬巖松創(chuàng)作所關注的議題:時間、超越現(xiàn)實、和諧感、自然景觀,最終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越后妻有“光之隧道”_攝影:Osamu Nakamura
在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馬巖松分享了對于建筑與自然以及周圍環(huán)境關系的看法。2018年,馬巖松和事務所在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上呈現(xiàn)了作品“光之隧道”?!拔覀冏隽艘粋€藝術的改造,把山洞變成了一個反射的材料……人進去以后,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圓形,通過反射,天和人就融成一體了?!庇纱耍伎荚谧匀恢凶鲆粋€作品時,人到底能做什么。“很多時候建筑師談論自然,別人就說你做的所有自然都是假的,在西方,自然就是自然,人造就是人造。但是東方看自然有點不一樣,比如園林中的自然,它是一種編排,產(chǎn)生一種超自然的感覺?!瘪R巖松說道,在越后妻有的這個自然空間,他沒有創(chuàng)造過多的東西,而是試圖營造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人工和自然形成平衡的對話。
樂成四合院幼兒園_攝影:存在建筑
樂成四合院幼兒園_攝影:存在建筑
“四葉草之家”是MAD位于日本的另一個項目。這是一所位于愛知縣的幼兒園,由老房子改造而成。馬巖松在設計中保留了原本的木結(jié)構,將其作為新建筑的一部分,在外部加建了白色的帳篷外殼。在他看來,老房子的木結(jié)構能夠寄托房屋主人一家的情感?!敖ㄖ煾鷮λ鎸Φ娜说纳顟撚羞@樣的聯(lián)系。”他解釋道。
朝陽公園廣場_攝影:Hufton + Crow
朝陽公園廣場_攝影:Hufton + Crow
在北京,馬巖松設計的朝陽公園廣場受到了不少爭議。該作品是源于他“山水城市”理念的實踐,也就是在城市中追求自然的意境,并非只是把城市里的建筑直接建成山的樣子。在他看來,中國城市沒有必要追隨西方工業(yè)文明的腳步,而應該設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在精神文化高度上,能和那些具有東方自然哲學的古典城市相提并論的新城市。朝陽公園廣場便是他的一種嘗試,而在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他也坦言不少人批評建筑在環(huán)境中的格格不入,但是在建筑歷史學家王明賢的畫作中,朝陽公園廣場被拼貼于古典山水繪畫中,并無違和感。
建筑師應該如何回應過去?如何避免在“文化復興”的旗號下犯錯誤?在發(fā)布會后的對談中,李翔寧發(fā)問道。“大家覺得‘文化復興’是要把和西方的距離加大,然后把中國以前的東西拿出來,進行各種演繹。我覺得應該考慮一些新的可能性。當代中國的文化應該能夠產(chǎn)生一種新的、對人有啟發(fā)的東西?!瘪R巖松說道,他以日本美術家岡倉天心為例,“他們的工作有很強的戰(zhàn)略性和方向性,為日本未來幾代人奠定了基礎?!?/p>
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館
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館
如今,MAD建筑事務所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不少文化建筑和地標作品。在荷蘭鹿特丹,MAD對一處濱水的歷史倉庫進行了改造,其中包括一個向上盤旋的藍色樓梯。該項目是在MAD在歐洲的首個文化項目,由荷蘭Droom en Daad基金會委托,計劃將倉庫改造成鹿特丹移民博物館,打造民眾欣賞城市風光、了解鹿特丹移民歷史的城市公共空間。除了夸張的樓梯,作為對移民歷史的隱喻,馬巖松在建筑一角設計了一個海鷗雕塑。這個設計受到過一些質(zhì)疑,而在馬巖松看來,現(xiàn)在的人們應該打破對于老建筑的觀念,不應該只考慮保護和鞏固?!啊?·11’以后,很多建筑師做世界貿(mào)易中心的重建方案,都是對原來的大樓表示紀念。但是我覺得歷史不可能停在我們這一代,它需要不停地把新的東西塞進去。我覺得和歷史的對話需要一種非常個人的方式?!?/p>
————————————————————————
延伸閱讀:
《MAD 狂想曲》序言(節(jié)選)
馬巖松/文
當我看到路邊被販賣的金魚,便聯(lián)想到城市中人的生活困境,悲憫感讓我必須去設計一個我認為更有生活尊嚴的魚缸。
當我認識的日本的父子為了建一座像家一樣的幼兒園,糾結(jié)是不是要把自己的老屋拆掉,我建議可以將老屋的骨架保留,作為一種記憶和生命之延續(xù),讓新空間帶有溫情。
當我面對被千城一面的高樓大廈吞噬的老北京,我想建一座孤傲的黑色峻峰,作為失去的古典山水精神的紀念碑,也作為與“更高更快更強”的現(xiàn)代價值觀對抗的堡壘。
當我看到以“保護古都風貌”為名而新建的各種假古董,看到人們在被篡改的歷史中呼喚傳統(tǒng),腦子中就冒出了一個個反光的小泡泡,它們不具有任何時代特征,但維護歷史的真實和獨立。
當我在日本的山洞中看到外面的山水,光線,仿佛感到它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圓,你可以走進去,在天地之間冥思。
當星球大戰(zhàn)的締造者,要為年輕人獻上一座博物館, 我壓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要去了解他的宇宙,好奇心是對未知的敬畏。
“??谠贫磮D書館”,攝影:CreatAR Images
當我看到城市中疲于奔命的人們, 穿梭在“偉大”的宮殿和紀念碑中間,我想建造一個精神自由的場所,讓建筑物全部消失,成為大地景觀,讓大家有空關照自己的內(nèi)心。
對不同事物的反應和情感把我拽進了完全不同的世界。我的狂想曲,是有感而發(fā),身臨其境,在情緒的切換中充滿變奏,抒情,和戲劇性。把每段感受并置,便形成了時空的錯位和重組。對于時間,我不認為是線性的,對歷史或未來我也沒有特別的眷顧哪一個。在多重時空的并置中,我可以進入更寬廣的時間維度。
它可能沒有固定的形式結(jié)構,外貌,沒有明顯的、統(tǒng)一的發(fā)展模式和組織性,然更追求隨想性,即興性尤其是自由性。這是一曲贊美個人情感的,民間的史詩,讓幻想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