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
時間:2017年5月7日至8月31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展覽中,出現了一幅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穿白裙的女人》,是一幅點彩派作品。
《穿白裙的女人》
說到點彩畫法,不得不提到的人物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修拉。修拉的作品沒有出現在這次美展中,但是他的影響到處都是,他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作方法,對后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以及冷抽象都具有根本性的影響。
修拉創(chuàng)造了點彩畫
修拉創(chuàng)造的點彩法是科技藝術化的典范,是整體分解重組的成功案例;由此產生了現代藝用色彩學。他用幾何形概括塑造人與物,反映了工業(yè)化時代的基本造型特點,用這種方法造型被之后許多畫家和畫派所運用,包括塞尚和冷抽象畫派。他描繪舞蹈時第一個使用同型重復組合,反映了工業(yè)標準化產品的特點。此后他的點彩作品啟迪了彩色印刷和數碼位圖的產生,是他沒想到的。修拉是代表工業(yè)化時代的杰出藝術家,他的藝術幾乎囊括了時代最主要的特征,其影響還超出了畫界,是當之無愧的現代繪畫之父。
解析修拉的貢獻,實際上是給予這次畫展后半部分的作品一個宏觀介紹,否則介紹點彩派要介紹修拉,介紹立體派、抽象派也要介紹修拉。
什么是印象派的典型風格?是點彩派。只要使用點彩方法畫畫,不問年代,不問國別,人們都會認定是印象派。盡管莫奈有過一幅用細碎筆觸描繪的風景作品,但它不是點彩作品。點彩作品是將純色小圓點密集排列組合成色塊、組織成形象,以致整個畫面的作品。這類作品近看全是色點,遠觀人物、景象才會呈現出來。心理學稱其為視混現象,即原色色點在一定距離外呈現出合成色效果。
點彩畫中各種顏色都有,有的色艷、有的色灰,色塊的傾向性是由各種純色色點的多少決定的,紅色多,色塊呈紅色,綠色多,色塊呈綠色,各色差不多呈灰色……這種由色點組合的視混效果,色彩特別明亮,畫面又特別和諧。
把藝術當做科學實驗的怪天才
修拉是個左右兩半腦并用的天才,又是個怪人,他將藝術創(chuàng)作當成科學實驗。1882和1883兩年,修拉主功素描,以黑、白二色熔煉出極具個性的繪畫語言。他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輪廓,把它從一切偶然與意外之中提取出來,從而獲得可以給人以詩歌般享受的表現方法。可惜我們沒有找到他當年的研究成果。
自西涅克邀請修拉參加印象派,修拉的精力從黑白轉移到純色點視混合成的實驗中來,并且很快成為領軍人物。從創(chuàng)造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修拉運用了反向思維的創(chuàng)造方法:他將三基色光的加色法倒置,用原色色點完成三原色的減色法,由此將奧斯特瓦爾德和孟塞爾的色彩學演變成(繪畫)應用色彩學;修拉又運用了轉移經驗的創(chuàng)造方法:將整體分解成局部,由局部組裝成產品的工業(yè)生產方式運用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即將混合色的整體分解成純色色點,用色點視混法造型,由此產生了點彩派。他的這種解構重組的創(chuàng)造方法如今在藝術教學中已經相當普及了。
我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創(chuàng)造心理學,也不清楚他是否從現代生產方法中獲得的靈感,但“巧合”實實在在發(fā)生了。不可否定的是修拉的天賦,對新生事物的敏銳感應令世人驚嘆不已。
修拉的科學實驗,剖析色彩構成,對藝用色彩學最重要的貢獻是自然界沒有純色,各色是由比例不同的三原色組成的;他的點彩實驗證明了灰是聯系各色的紐帶與和諧的基礎;補色對比產生飽和色調等等一系列現代色調的組織原理。莫奈靠天賦感覺作畫,修拉將這種感覺解析成科學原理,并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使繪畫從此擺脫固有色的束縛,進入條件色的廣闊天地。
繪畫大師的影響不僅僅在藝術界
修拉的《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是新印象主義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一幅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紀念碑式意義的油畫作品。這幅畫最大的特點就是畫面上布滿了精密、細致排列的小圓點,這些小圓點是用不加調制的暖色、冷色以及相近色、互補色等堆積而成的,欣賞者在一定距離內觀看,形成了極為鮮艷和飽滿的色彩效果。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清華美展中展出的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穿白裙的女人》也是一幅點彩派作品??磧煞毑?,都由色點組成,有的色艷,有的色弱,色弱的呈現含灰色,而色艷的色相決定色感傾向;色點之間都有補色對比,紅綠、藍橙、黃紫俱全,它們交替交織分布,并且補色雙方總是一方色艷,一方色弱,色弱方有時灰得連色相都很難分辨。
這幅作品反映了點彩派的基本特點。
點彩派的開創(chuàng)性還在于某個局部演變就會產生新畫派:將圓點拉長扭動就形成了梵高的風格;將色點選擇性匯集組合,放大十倍二十倍便成為馬蒂斯的野獸派色彩……阿方斯·奧斯伯特的《孤獨》屬象征派作品,但他的色彩運用原則與點彩派相同,只是沒有清晰的圓點,畫家將筆觸融合一體,而色相差異仍使用了視混效果。
阿方斯·奧斯伯特的《孤獨》
莫奈開創(chuàng)了放縱感覺的印象主義,修拉則相反,他強調理性,只承認基于數學和物理學規(guī)律的方法。他的作品有一種不確切的色點虛幻飄渺的詩境,評論家的贊美卻遭到他的堅決否認。修拉深信藝術源于科學認知,這使他在藝術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成為20世紀抽象繪畫的先驅者,成為點陣圖像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始人”。許多評論家都稱塞尚是現代派之父,其原因也是因為修拉的作品中科技感“過強”,人們更容易被情感充沛的作品所感動的緣故。
阿梅代·奧占芳的《純粹主義老靜物》
修拉不會想到他的點彩實驗成果60多年后啟示了彩色印刷術的誕生。用高倍放大鏡看彩色印刷圖,“活脫脫”是點彩派??萍冀绶Q色點組成的彩圖為點陣圖,又稱位圖。之后數碼相機的傳感器與各種視頻都是運用三基色位圖原理成像的,都是點彩原理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的成果。修拉為信息時代的圖像傳播方式奠定了基礎,這個貢獻至今尚無人加以肯定。他對“科研”熱情熾烈,將大量時間耗費實驗中,又32歲英年早逝,使其作品很少,未能將其成果擴展,是畫界的一大遺憾。
西方藝術流派在中國曾經遭到批判,八十年代后有所緩解,稱之為為藝術而藝術的形式主義。其實他們是真正偉大的“現實”主義者。他們對時代的變化比任何人都敏感,他們的藝術形式與視覺語言都反映了時代特征,不但反映了時代新形象,還反映了時代新的思維方式與生產方式。
馬賽爾·卡恩《飛機-飛行的形式》
由此,繪畫大師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梵高、高更、塞尚、克里門特、馬蒂斯等等的畫派領袖,他們的成就主要將某種繪畫語言發(fā)展至極致。另一類大師在繪畫發(fā)展的轉折關頭另辟蹊徑,是些偉大的拓荒者,莫奈、修拉等人就是這樣的拓荒者,他們的影響不但改變了繪畫發(fā)展方向,還超出繪畫范疇,擴散至社會其他領域。他們的偉業(yè)歷久不衰,時間將證明,他們更偉大。
本文刊載于20170623《北京青年報》B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