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影像上?!被貧w:聚焦本土,圖匯未來

11月3日至6日,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舉行。

11月3日至6日,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舉行。去年,博覽會因疫情而取消,今年的博覽會則匯集國內外50余家參展畫廊、機構與出版商。其中,由劉香成、凱倫·史密斯策劃的“上海世紀:上海精神”以及顧錚策劃的“海上靈韻——?國攝影在上?!钡日褂[聚焦于不同時代的上海風貌?!岸匆姟卑鍓K呈現(xiàn)有關影像技術未來發(fā)展的思考。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一年一度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影像上海”)被迫取消。今年,重新回歸上海展覽中?的影像上海匯聚國內外50余家畫廊、機構與出版商,在后疫情時代展開畫廊、機構、藏家和買家的線下交流。據現(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觀眾需在上海展覽中心門口出示隨申碼以及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后,才能進入參觀。即便防疫要求嚴格,博覽會開幕第一天,現(xiàn)場仍能看到不少藏家的身影。

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不同時代的上海

本屆影像上海聚焦中國攝影的本土力量,其中也包括對于上海這座城市本身的關注。由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創(chuàng)始人、攝影家劉香成,藝術總監(jiān)凱倫·史密斯共同策劃的“上海世紀:上海精神”展覽,借助三??位本?和國際攝影師的?光與創(chuàng)作,再現(xiàn)上海這座國際?都市過往三?年的?常?活和城市景觀。

“上海世紀:上海精神”,展覽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上海世紀:上海精神”,展覽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在本屆影像上海開幕首天的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劉香成介紹說,他在上海生活了7年,對于這座城市已經不是一個走馬觀花的攝影人?!拔疑钌畹馗杏X到上海成為了一座世界城市,而這種國際化與過去30年代上海的國際化又是不同的,從寬度和深度上來說都和當年無法比擬。這次展覽既是往回看,也是通過影像給人們提供思考的空間,展望未來的上海?!?/p>

“上海世紀:上海精神”中劉香成的作品,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上海世紀:上海精神”中劉香成的作品,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如果說“上海世紀:上海精神”追溯了上海近三十年來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城市景,那么“海上靈韻——?國攝影在上?!眲t審視了民國時期主要發(fā)生在上海以及周邊地區(qū)的攝影實踐。展覽中的這些攝影家的活躍于上世紀20到40年代,這也是中國現(xiàn)代攝影逐步形成自家面目的時期。上海是攝影現(xiàn)代性的發(fā)源之地,這一點在丁悚與張景琠的作品中體現(xiàn)尤為明顯:丁悚以罕見的傾斜構圖來展現(xiàn)水中長橋的連綿,而張景琠的《驢》則以逼近仰視的角度呈現(xiàn)了新奇的視覺感受。此外,留法雕塑家張充仁的攝影實驗更為激進——他以當時堪稱前衛(wèi)的中途曝光手法營造出了線條抽象的畫面。

丁悚,大橋,1930 年代

丁悚,大橋,1930 年代


張景琠,蹭蹬,1930 年代,銀鹽紙基

張景琠,蹭蹬,1930 年代,銀鹽紙基


張充仁,樹,1930 年代,銀鹽紙基,印章

張充仁,樹,1930 年代,銀鹽紙基,印章

此外,在本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澎湃新聞記者還看到了藝術家葉子樂所拍攝的“河濱肖像”系列,他將視線深入上海的河濱大樓,這座位于上海蘇州河畔的公始建于1930年,占地7000平方米,如今居民有670多戶。2021年,葉子樂在這里買了一套公寓,隨后展開了拍攝鄰居的計劃。在他的鏡頭下,年輕人、老人、中國人、外國人,不同的住戶與他們風格各異的室內陳設講述了不同的人生故事,也如同上海的一幅縮影一般,展現(xiàn)了這座城市的豐富和包容。

葉子樂個展“河濱肖像”,展覽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葉子樂個展“河濱肖像”,展覽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不斷發(fā)展的圖像生產

每年的影像上海中,“洞見”板塊都聚焦于攝影發(fā)展歷程中特定主體或重要時刻。今年,這一板塊由策展人何伊寧策劃,以“圖匯未來”為主題,通過12位/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考察與?類未來?活緊密相關的諸多議題,同時也試圖提醒觀眾在思考未來時謹慎地對待圖像給我們帶來的陷阱。

“洞見”板塊,展覽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洞見”板塊,展覽現(xiàn)場,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拍攝

在本屆博覽會上,“當下”與“未來”?疑成為?組關鍵詞。在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何伊寧指出,“未來”在很長時間里統(tǒng)領著人類社會的文化、藝術、政治甚至軍事領域,在過去的十年間,大數據、生物工程等與人類未來密切相關議題,正越發(fā)明顯地作用于當下的生活。與此同時,在不少國外美術館的攝影展覽中,攝影師紛紛展現(xiàn)對于未來社會的構想。

費爾南多·蒙蒂爾·克林特 《數據庫》《反烏托邦》系列 2017 Artbaena畫廊/CDMX-墨西哥提供

費爾南多·蒙蒂爾·克林特 《數據庫》《反烏托邦》系列 2017 Artbaena畫廊/CDMX-墨西哥提供

在何伊寧看來,影像技術、圖像生產的演變與人類社會的各種發(fā)展是齊頭并進的?!皞鹘y(tǒng)的膠片攝影是面對當下、現(xiàn)場的時間切片,是現(xiàn)實的見證,將時間凝固在每張圖像之中。但是數字圖像打破了這種即時性和當下性,數字化像素能更為開放地為實踐者所使用。”何伊寧介紹道,展覽“圖匯未來”中的參展藝術家年齡跨度長達30年,她希望能夠將不同代際藝術家對于人類未來的思考、對技術的探索呈現(xiàn)給觀眾?!敖?0年來,圖像生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藝術家開始使用數碼攝影之外的圖像生產方式,比如無人機、監(jiān)控錄像、谷歌地圖的機器這些非人來完成操作的圖像,另一方面,很多藝術家開始用3D掃描制圖的方式、甚至用CGI來完成一張圖像。重新去思考我們對于圖像的觀看,以及消費圖像的過程對我們產生的影響?!?/p>

曹澍,散步模擬 ,作品游戲截圖,2021

曹澍,散步模擬 ,作品游戲截圖,2021

從本屆影像上海來看,技術正在不斷拓寬我們對于影像藝術的印象。例如,本屆影像上?!捌毓猹劇鲍@獎藝術家曹澍在作品《散步模擬》中制作了一個交互游戲,在3D渲染的影像中,他把不同年齡階段經歷過的一些空間并置在一起,比如小學時候的教室挨著中學時候的火車,邀請觀眾共同探索夢境式的空間。由此,藝術家也試圖向自我提問,記憶中的存在物對個?意味著什么??是不是可以借助變動的技術,經由地理/空間的?式去理解歷史/時間?而在“影映”單元中,喬納森·莫納漢(Jonathan Monaghan)的新作《Den of Wolves》借助CGI技術,編織了一個多層次的神話故事:三只長相各異的狼扮演主角,在荒涼的商場里穿梭,在超現(xiàn)實的零售商店中尋找王權的象征物。當然,博覽會中仍能看到不少相對傳統(tǒng)的攝影作品。例如,王兵的系列作品《遺存的影像》拍攝于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qū),真實記錄了那里的生活。

喬納森·莫納漢 《Den of Wolves》,bitforms gallery

喬納森·莫納漢 《Den of Wolves》,bitforms gallery


王兵 《遺存的影像》 West Gallery

王兵 《遺存的影像》 West Gallery


《格物》系列 38# 2020? 圖片由藝術家及魔金石空間提供

《格物》系列 38# 2020  圖片由藝術家及魔金石空間提供

此外,在“焦點”板塊,藝術家胡介鳴更多地呈現(xiàn)出?種“低技術”特質,將傳統(tǒng)的攝影形式和個人化的藝術表達相結合。此次展出的《格物》系列來自去年新冠疫情爆發(fā)期間,胡介鳴在自己家中對于日常的一次“格物致知”的探索?!叭ツ暌咔橄戮蛹业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家里的各個角落特別有吸引力,平時沒怎么注意過。于是我用一種之前沒有嘗試過的方式,緩慢地觀察,緩慢地拍攝?!痹诓┯[會現(xiàn)場,胡介鳴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道。這組作品對拍攝結果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以七彩的顏色“覆蓋”于日常事物之上,目的是喚起拍攝時凝視時刻的知覺,對日常展開另一種非日常的敘事。盡管進行了后期處理,但是他對于技術介入影像保持著審慎的態(tài)度?!拔以絹碓揭庾R到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過多追求技術是危險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我們選擇的余地越來越?,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做的是什么性質的事情?!彼f道。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