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性愛、謊言與伊特魯里亞人

在位于內陸的翁布里亞深處,有一片露出地面的垂直巖層,上面矗立著一座石墻環(huán)繞的城鎮(zhèn):奧爾維耶托。在市中心的廣場上,有一座壯觀的中世紀教堂,金色的正面在太陽底下閃閃發(fā)亮,把光線反射到一座紀念當?shù)毓糯用竦?/p>

在位于內陸的翁布里亞深處,有一片露出地面的垂直巖層,上面矗立著一座石墻環(huán)繞的城鎮(zhèn):奧爾維耶托。在市中心的廣場上,有一座壯觀的中世紀教堂,金色的正面在太陽底下閃閃發(fā)亮,把光線反射到一座紀念當?shù)毓糯用竦牟┪镳^里??藙诘蠆W·法伊納博物館收藏了許多伊特魯里亞珍寶,其中包括一尊很不尋常的雕像。這尊雕像刻畫了一個全裸的女人,她的一條胳膊彎向恥骨,而另一條胳膊和左胸已經不見了,首飾也是一樣,只有殘留的刻痕能證明它們的存在,比如耳朵上的洞,還有為帶狀頭飾而削減的頭發(fā)。在我們看來,一尊裸體的女性雕像似乎并不奇怪,大家早就習慣了。然而,這尊雕像非常獨特。它是由希臘島嶼所產的大理石制成的,但是目前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同時期的希臘雕像展示如此一絲不掛的女人。

“凱尼塞拉的維納斯”,出土于奧爾維耶托

“凱尼塞拉的維納斯”,出土于奧爾維耶托

這尊雕像原本是愛琴海島嶼上的一塊大理石,在最終定型之前經歷了劇烈的變化。起初,它似乎是按照著名的“庫羅斯”(本意為“年輕的男性”,現(xiàn)在指刻畫全裸男性青年的古希臘立像。下文提到的“考麗”是與之對應的女性雕像)風格,被雕刻成古希臘世界隨處可見的裸體男性青年。然而后來,所有男性器官都被小心地移除了,女性的陰部被勾勒出來,兩個嶄新的乳房被添加到軀干上,并且采用了同樣的大理石材料。人物的臉型還是很像其他的“庫羅斯”,不過嘴唇更加飽滿,眼睛也顯得更大。對于希臘工匠來說,塑造這尊雕像肯定是一次怪異而難受的體驗。雖然男性的“庫羅斯”經常輕松地裸著身體,但與之對應的女性“考麗”卻總是穿著衣服,無一例外。這尊女性雕像是專門給伊特魯里亞受眾制作的,他們喜歡裸體雕像,而且顯然愿意為此花錢——一尊定制的大理石雕像,高度將近一米,價格肯定不便宜?;蛟S這尊雕像就是在離開希臘的途中損壞的:它在古代曾得到過修復,尤其是幸存的乳房和雙腿。

抵達奧爾維耶托以后,這尊雕像在城外找到了歸宿,那里似乎是一片宗教建筑群。在奧爾維耶托的纜車站旁邊,有保存最完好的伊特魯里亞神廟之一——觀景神廟,不過這尊雕像被安置在凱尼塞拉圣殿及其墓地所屬的區(qū)域,也就是城南的懸崖底下。大理石上的風化痕跡表明,這具女性的身體并未藏于室內,而是露天展覽,承受著日曬雨淋,暴露在每一個墓地訪客的視線中??脊湃藛T對圣殿和墓地的遺址進行了廣泛挖掘,這尊雕像就是從現(xiàn)場出土的,它在兩棟建筑外面,靠近一個圓形的水池和一座附設的祭壇。凱尼塞拉圣殿落成于公元前6世紀末,而雕像的抵達時間大約是公元前520年或稍晚一些。公元前4世紀的擴建使宗教區(qū)域超出了原始范圍,人們犧牲了較早的墳墓,增加了舉行儀式的空間。直到進入古羅馬時期,這里還是經常使用的場所,因此黃金首飾的消失不足為奇。雕像本身能夠在原地幸存下來,已經非常難得了。它被稱作“凱尼塞拉的維納斯”,這個名字取自其出土的墓地和古羅馬的欲望女神,兩者并不容易結合在一起:為什么一位代表愛與性的神明會跟亡者作伴?從性的角度來看待這尊裸體雕像是否合適?為什么伊特魯里亞社會允許人們觀看一絲不掛的女性身體呢?

這絕非我們在伊特魯里亞墓地發(fā)現(xiàn)的最驚人的女性身體。在塔爾奎尼亞,游客們可以深入地下,參觀令人更加震撼和不安的景象。這一回,它們被畫在墳墓里的墻壁上,似乎遠離了人們的視線。然而,那些墳墓及其內部的壁畫肯定迎接過許多哀悼者。沿著他們的足跡,走進一座特殊的墳墓,黑暗中隱約浮現(xiàn)出一幅壁畫,讓人感到很不舒服。一個女人彎著腰,站在兩個男人之間……而且兩人都在打她,這座墳墓因此得名“鞭笞之墓”。不過,壁畫上并非只有三個人,他們旁邊還有三個人,依然是一個女人站在兩個男人之間。類似的性愛壁畫也出現(xiàn)在了其他伊特魯里亞墳墓里,有一座就位于這片墓地中?!肮V埂笔谴颂幾罟爬系牟世L墳墓之一,內壁上畫著許多人用各種姿勢交媾的場面。“比格斯之墓”的壁畫同樣描繪了男性做愛的場面,而且有兩個人似乎正在看臺底下纏綿。

考慮到伊特魯里亞墳墓展示性行為的做法,認為凱尼塞拉的雕像與性有關,這或許是在所難免的吧?看起來,那無疑符合伊特魯里亞傳說的一個方面。這種傳說在伊特魯里亞遺址的博物館紀念品商店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塔爾奎尼亞和奧爾維耶托,游客們可以買到男性生殖器形狀的鑰匙扣和介紹伊特魯里亞色情文化的手冊。對于伊特魯里亞人性生活的調侃忽略了一個問題,即那些露骨的圖像乃是較為罕見的,而且也掩蓋了另一個事實:它們同受人尊敬的死者共處一室。我們是如何把表現(xiàn)色情暴力的壁畫,以及一尊美麗獨特的雕像變成了暗示“濫交派對”的低俗玩笑呢?

這種令人反感的伊特魯里亞傳說源于古典文獻,其中最惡毒的敘述出現(xiàn)在公元前4世紀,來自希俄斯島的塞奧彭普斯:

共妻是一項根深蒂固的伊特魯里亞習俗。伊特魯里亞女人很注意保養(yǎng)身體,而且經常鍛煉,有時與男人一起,有時則獨自運動。對于她們來說,赤身裸體并不值得羞愧。她們不會和自己的丈夫共用一張?zhí)梢危桥c碰巧在場的其他男人同坐,她們可以隨意向任何人敬酒。她們的酒量很好,模樣也非常嫵媚。

伊特魯里亞人會撫養(yǎng)所有出生的孩子,但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誰。孩子們延續(xù)了父輩的生活方式,經常參加宴會,并且跟所有女人發(fā)生性關系。他們認為當眾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恥,因為這是一種世代相傳的習俗……

他們與妓女或家人發(fā)生性關系的做法如下:他們喝完酒以后,準備上床睡覺,燈光還亮著,仆人便帶來了妓女、少年乃至他們的妻子……有時候,他們會在別人的注視下交媾,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會在臥榻周圍擺好樹枝編成的屏風,把衣服扔到上面。

他們很愿意跟女人做愛,但是他們更喜歡年輕的男人。伊特魯里亞的男性青年非常漂亮,因為他們過著奢侈的生活,而且保持皮膚的光滑。實際上,西方的所有野蠻人都會用瀝青和剃刀來去除體毛。

初讀之下,我們可能會把塞奧彭普斯所說的情況與塔爾奎尼亞的壁畫和奧爾維耶托的性愛女神聯(lián)系起來。在壁畫中同時呈現(xiàn)性愛場面和正式宴會的做法顯然符合他的敘述,人們對于公開性行為的包容亦是如此:既然“當眾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恥”,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在墻上展示任何東西也同樣不可恥。而且,壁畫中描繪的許多伊特魯里亞狂歡者都缺乏體毛,或許這就是瀝青脫毛的結果。如果塞奧彭普斯在這一細節(jié)上是正確的,那么我們能否接受他對于伊特魯里亞性習俗的整體敘述,進而把“凱尼塞拉的維納斯”和“鞭笞之墓”的壁畫歸結為一種放蕩的生活方式呢?若要判斷塞奧彭普斯的敘述是否真實,我們必須了解他的人生經歷和這份文本的流傳過程。

塞奧彭普斯在希俄斯島度過了童年,隨后前往雅典。不久,他隨父親一起被流放了,因為他的父親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公元前431—前404)結束后擁護斯巴達陣營。塞奧彭普斯逐漸成長為杰出的演說家和歷史學家,先后得到了亞歷山大大帝和托勒密一世的支持,最終在埃及去世。正是在這里,出生于瑙克拉提斯的古希臘—埃及作家阿特納奧斯描述了他理想中的晚宴,列舉了他所欣賞的思想家(其中就包括塞奧彭普斯),并精心挑選他們的文本,匯編成十五卷對話錄。阿特納奧斯的作品《智者之宴》撰寫于公元前3世紀初,因此,這些故事的年代跨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從20世紀初到21世紀初,歐美文化對待同性婚姻、婚外性行為、離婚和墮胎等問題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巨大的變化。

除了塞奧彭普斯的幸存文本與其描述的伊特魯里亞人之間的年代差距,還有無法忽視的地理差距。我們甚至不清楚塞奧彭普斯是否去過意大利,他的敘述幾乎就是一套詆毀野蠻民族的標準說辭。古希臘人經常用體毛稀少和陰柔嬌弱來批評東方的敵人,即呂底亞人和后來的波斯人。在有關這些民族的文獻和圖像中,男人總是穿著寬松的褲子,戴著奇特的頭盔,皮膚非常光滑。他們被描繪成具有威脅性的小丑:其保養(yǎng)身體的方式明顯缺乏陽剛之氣,導致他們顯得古怪、陌生而危險。把同樣的特征安在伊特魯里亞人身上,似乎更像是古希臘人的偏見,而非文化現(xiàn)實。古希臘人還指責波斯敵人任用閹人和發(fā)展男人之間的性關系——在雅典,只有年輕男子與其年長愛慕者之間的特殊關系才能被視為正常現(xiàn)象。阿特納奧斯的宴會對話錄引用了塞奧彭普斯抨擊伊特魯里亞人的長篇大論,而就在同一卷中,本都的赫拉克利德斯也發(fā)表了觀點,他是公元前4世紀的一位歷史學家。作為一個生活在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希臘人,他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撰寫了一部充滿偏見的波斯史。赫拉克利德斯生動而細致地描述了波斯國王的性生活,據(jù)說他們白天一直睡覺,到了晚上就欣賞音樂,跟妃嬪們徹夜狂歡。有這么一群墮落的懶人當統(tǒng)治者,誰還會尊重波斯帝國呢?

伊特魯里亞陶器上的黑白人物圖案永遠保留了伊特魯里亞人沉溺于性愛的傳說

伊特魯里亞陶器上的黑白人物圖案永遠保留了伊特魯里亞人沉溺于性愛的傳說

在塞奧彭普斯介紹伊特魯里亞性習俗的話語中,也隱藏著相似的信息。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伊特魯里亞人的性愛觀使他們變成了一個理應被征服的民族。波斯國王通宵玩樂,忽視政務,因此不配在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而伊特魯里亞人也一樣,他們沒有資格掌管自己的土地。我們再看一遍這份文本:在伊特魯里亞人的丑陋行為中,最令人震驚的就是連“他們的妻子”也參與了性愛游戲,還可以向她們喜歡的任何男人“敬酒”(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結果是什么呢?所有出生的孩子都被平等地撫養(yǎng)成人,不管他們長得多么像朋友或鄰居。因此,從一種敵對(且父權)的觀點來看,伊特魯里亞的孩子不可能都是他們父親的真正繼承人。非婚生育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民族。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的伊特魯里亞地主,無論如何炫耀自己的財富和特權,都只是私生子而已,跟貧民區(qū)的妓生子差不多,希臘人完全可以輕蔑地對待他們;而且,伊特魯里亞人的土地未必是他們的合法財產,任何希臘人都有權爭奪這些土地。

而且,塞奧彭普斯對于各種形式的肉體享樂幾乎都不贊成,大多數(shù)人肯定不會邀請他參加自己理想中的晚宴。偉大的蘇格拉底去世以后,混亂而激烈的爭論填補了雅典的空白,塞奧彭普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最終變成了一個堅定的享樂主義反對者。享樂主義學派認為,追求愉悅是人生的唯一真實宗旨,享樂是活著的唯一內在目標。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哲學家亞里斯提卜(公元前435-前356),他來自昔蘭尼,即今天的利比亞。亞里斯提卜本能地反對蘇格拉底的道德人生觀,盡管他當初是專程來雅典向這位偉人學習的。亞里斯提卜對蘇格拉底理論的強烈抵觸很可能源于他和偶像相處的時光:他的老師雖然非常高尚,卻并沒有好下場,亞里斯提卜見證了蘇格拉底的隕落,所以決定及時行樂。蘇格拉底學說的其他繼承者都厭惡亞里斯提卜的態(tài)度,而年輕的塞奧彭普斯就在這群古板的思想家中。亞里斯提卜遭到的指責主要是抨擊他的性生活:他跟一位美麗的“赫泰拉”(hetaera,意為“伴侶”,不過指的是一種多才多藝的職業(yè)妓女)同居了,對方名叫拉伊斯。在那個充斥著性愛爭論、享樂懷疑和惡意誹謗的環(huán)境中,塞奧彭普斯很難不受影響。因此,這份關于伊特魯里亞性習俗的著名敘述,其背后實際上存在著種種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塞奧彭普斯的著作明顯帶有偏見?;蛟S它的確反映了伊特魯里亞人行為的某些細小方面,比如女性參加宴會的現(xiàn)象已經得到了考古學記錄的證實。然而,我們無從得知在這樣的晚宴結束以后,夫妻、朋友或主仆之間會發(fā)生什么;當然,我們也沒有辦法證明塞奧彭普斯是錯誤的。古羅馬文學描述了行為不端的伊特魯里亞貴族女性和強占他人之妻的伊特魯里亞王子,當我們把那些故事跟古希臘文獻放在一起時,相對模糊的考古學記錄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除了古代文本之外,個人的喜好和觀念也會影響我們的詮釋。在18世紀,溫克爾曼批評伊特魯里亞藝術的理由之一就是強烈的性暗示降低了作品的格調。膨脹的肌肉、醒目的女人、夸張的眼睛和嘴唇——他認為這些特征體現(xiàn)了一種鮮明的情欲,破壞了伊特魯里亞藝術的成就。

伊特魯里亞人的性愛道德觀雖然令溫克爾曼感到厭惡,卻吸引了另一位熱愛享樂的藝術家。關于伊特魯里亞人的流行看法恐怕大部分都源自這位藝術家,至少在英國如此。他還帶來了風靡全世界的文學作品和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庭判例。戴維·赫伯特·勞倫斯出生于1885年,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曾當過教師。在母親的培養(yǎng)下,年少的勞倫斯贏得了中學的獎學金,最終也成了一名教師。他與女性的密切交往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靈感:有一位女性朋友把自己的日記借給了他;他向一個童年好友求婚,結果又拋棄了她;在母親死后,他陷入了深切的悲痛之中。不過,在1912年,他遇到了一生的摯愛,可惜她已經結婚了。

我們可以從照片上感受弗瑞達·維克利的美麗,她五官端正,頭發(fā)濃密,有一雙睿智的大眼睛。她比勞倫斯大六歲,當她跟這位年輕的作家私奔時,她已經有三個孩子了。兩人逃往弗瑞達的故鄉(xiāng)德國,隨后一路向南,首次來到意大利。勞倫斯將一次又一次地重返這個國家,探索不同的地區(qū),包括托斯卡納的海岸、西西里島的陶爾米納以及阿布魯佐的高山。在此期間,他一直過著動蕩不安的生活;上流社會無法接受他和弗瑞達的關系,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英德矛盾則讓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1925年,勞倫斯搬回托斯卡納,住在佛羅倫薩附近的一棟別墅里。正是在那兒,他寫下了自己最具爭議的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本書最初是在佛羅倫薩以私人名義出版的。

1927年春,即《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出版的前一年,勞倫斯南下游覽了伊特魯里亞的著名遺址,其中就包括塔爾奎尼亞。那些廢棄的遺址位于荒郊野外,附近只有陌生而古怪的車站。在當?shù)貙в蔚呐阃拢瑒趥愃惯M行了一個月的探索,后來他還用幽默的筆觸刻畫了這幾位導游。他在《伊特魯里亞遺址概況》(1932年)中講述了自己的冒險經歷,那至今依然是備受讀者喜愛的行旅文學作品。勞倫斯以其特有的抒情風格記錄了每一次參觀,并且把人生哲學融入了描寫之中,比如他會這樣介紹塔爾奎尼亞棺材上的雕像:

如果是一個男人,他的身體剛好暴露到肚臍以下,手里拿著神圣的“帕泰拉”……它代表著宇宙的圓形胚胎……因此,每個男人體內都有生命的核心,從嬰兒時期到老年階段,核心始終如一;那是某種火花,某種不生不滅的基本粒子。

無論是解讀雕像的生命意義,還是在公交車上幻想乘客的伊特魯里亞血統(tǒng),勞倫斯都愛上了他心目中的伊特魯里亞人。在他看來,他們表現(xiàn)出了他所珍視的各種價值觀和美德,他們的藝術展示了一個失落的世界,在那里,享受性愛并不是可恥的事情——康斯坦絲也在梅勒斯的懷抱里憧憬著同樣的烏托邦世界。直到20世紀60年代,另一場性愛革命開始時,凱尼塞拉的雕像和鞭笞之墓才被發(fā)現(xiàn),因此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勞倫斯會如何看待它們。不過,根據(jù)他對塔爾奎尼亞壁畫的反應,我們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測。他把“餐廳之墓”重新命名為“盛宴之墓”,并進行了描述:

這些壁畫多么可愛??!環(huán)繞房間的那群舞者依然色彩鮮艷、栩栩如生……醉酒的女人瀟灑地仰起頭,伸展修長而有力的手指,顯得既狂野又克制,體型魁梧的年輕男子面朝著她,向她抬起舞動的胳膊,兩人的拇指差一點兒便互相觸碰。

凱尼塞拉雕像的豐滿胸脯和優(yōu)美腰窩很可能會讓勞倫斯欣喜若狂——他肯定認為這體現(xiàn)了在死亡的公共空間中探索自愿性行為的意圖,因此完全符合他心目中伊特魯里亞社會健康的開放。在《伊特魯里亞遺址概況》的行旅文學風格背后,隱藏著一種宣言和警示。

公元前5世紀的燭臺裝飾雕刻了一對正在擁抱的情侶

公元前5世紀的燭臺裝飾雕刻了一對正在擁抱的情侶

這本書把伊特魯里亞生活的自由和美麗(包括被勞倫斯視為性解放的部分)與作者游覽的意大利進行了比較。墨索里尼鼓吹他的政權再現(xiàn)了古羅馬的輝煌,于是他被描繪成古羅馬惡魔的繼承人,正如古羅馬曾經毀滅了伊特魯里亞一樣,法西斯主義也會撕裂歐洲。勞倫斯鄙視軍國主義以及關于古羅馬和法西斯主義羅馬的宣傳;他拋棄了古羅馬文獻對伊特魯里亞人的敘述,堅持自己的解釋。他相信,通往幸福的道路就是重建伊特魯里亞價值觀,即追求各種形式的享樂。

看起來,這似乎是對塞奧彭普斯的一次猛烈反擊。然而,為了讓伊特魯里亞考古學適應自己的理論,勞倫斯承認了伊特魯里亞人的離經叛道。他在無意中支持了敵對作者的批評和誹謗,因為他并未反駁那些描述,而是重新進行了解釋。如果你在英語世界中最積極的擁護者是一個人盡皆知的浪子,那么這對你的名聲沒有任何好處。在整個20世紀,隨著鞭笞之墓的發(fā)現(xiàn)和其他伊特魯里亞性愛藝術的鑒賞,塞奧彭普斯的敘述和勞倫斯的重塑已經融入了公眾對伊特魯里亞人的成見之中。人們認為凱尼塞拉的雕像刻畫了一位統(tǒng)領臣民的性愛女神,這顯然是一種源于自由性愛的解釋。

問題在于,凱尼塞拉的雕像和那些色情的墳墓壁畫之所以引人注目,恰恰是因為它們非常罕見。伊特魯里亞的性文化隱藏得很深,跟雅典的情況截然不同。在雅典,盡管塞奧彭普斯及其朋友強烈反對肉體享樂,但是年輕男人與年長男人、丈夫與妻子、妓女與顧客之間的限定關系使性愛規(guī)則變得顯而易見,并且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在藝術和文學作品中。在伊特魯里亞,我們不知道哪些關系會得到鼓勵,哪些關系會遭到輕視,也不知道性行為準則是否重視個人意愿。這種知識的缺乏創(chuàng)造了一片空白,而塞奧彭普斯、勞倫斯、溫克爾曼以及塔爾奎尼亞的紀念品商店則用他們對伊特魯里亞人性生活的觀點填補了那片空白。更何況,游客樂意為性愛故事埋單,尤其是再加上一點兒討人喜歡的丑聞。伊特魯里亞神話的這個方面如此強大,甚至新出土的文物都會立刻被歸入其中,包括在墓地上發(fā)現(xiàn)的一尊美麗的裸體女神雕像。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怎樣解釋這尊雕像把性愛與死亡放在一起的古怪意圖呢?就凱尼塞拉的雕像而言,后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為它的身份增添了一些證據(jù)。那座圣殿似乎供奉著一位名叫維伊的女神。伊特魯里亞的阿佛洛狄忒或維納斯并不是她,而是圖蘭??脊抨犜谕粋€地方發(fā)現(xiàn)了獻給她和古希臘女神得墨忒耳的銘文,因此維伊應該與土地的生產和人類的生育有更加密切的關系。這啟發(fā)我們重新解釋墓地上的裸體雕像,不再把過度開放的性文化作為依據(jù)。或許我們也可以考慮性愛體驗和性高潮的“小死亡”。盡管這個詞語是近代才出現(xiàn)的,但我們無法否認性愛的本質是變化。同所有儀式一樣,性愛也分前、中、后三個階段,在此期間會有許多事物發(fā)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參與者的身體、他們之間的關系、體液的交換以及孩子誕生的可能性:一切都變了。死亡也是一種身體和關系的變化,也會經歷三個階段,而且同樣不可逆轉。在舉行葬禮時,人們必須克服失去至親的痛苦,燃起迎接未來的希望,所以正需要一位代表性愛與死亡的女神來撫慰生者的心靈。

在這種情況下,凱尼塞拉的雕像不應該是驚人或怪異的,那只是我們自己的觀念所帶來的認知。在本章中,我們看到了局外人以各種方式重新塑造伊特魯里亞的性文化,使其符合他們的想法。塞奧彭普斯需要敗壞敵對勢力的名聲;溫克爾曼需要說明他為何蔑視曾經備受推崇的伊特魯里亞藝術;勞倫斯需要把自己的欲望和恐懼灌輸?shù)揭粋€失落世界的夢想中;20世紀60年代的伊特魯里亞研究者需要解釋他們的發(fā)現(xiàn),從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汲取靈感;塔爾奎尼亞和奧爾維耶托博物館紀念品商店的老板知道活潑的性愛故事會吸引游客。然而,那些游客對書本中的性愛、電影里的性愛和歷史上的性愛所抱有的興趣跟他們對死亡和幻滅的恐懼一樣強烈。在我們看來,把這兩種巨大的力量放在一起是不協(xié)調、不合適的:最好是嘲笑一種,忘記另一種。伊特魯里亞人接受了性愛與死亡的重要性和關聯(lián)性,或許在面對兩者時,這才是更加健康的反應。

(本文摘自露西·希普利著《鴕鳥蛋、黑陶與銅肝:神秘的伊特魯里亞人》,戚悅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鼓樓新悅,2021年7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