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今年詩人沒希望了?看看30年來諾獎詩人名單再說

按照慣例,北京時間今天(10月7日)19時,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于去年美國詩人路易斯格麗克的獲獎,今年各類預測普遍認為瑞典學院不會再授予詩人這一殊榮。

按照慣例,北京時間今天(10月7日)19時,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于去年美國詩人路易斯·格麗克的獲獎,今年各類預測普遍認為瑞典學院不會再授予詩人這一殊榮。

自1990年以來,純詩人(這里指以詩歌為主要寫作文體的作者)獲獎者共有6位,兼具詩人身份但并非主要得獎理由的作家共有5位,此外,還有一位十分特殊的鮑勃·迪倫。從時間上來看,1990年代可以說是詩歌的時代,十年時間里有4位純詩人獲獎,還有2位寫作中包含詩歌的多文體作者,尤為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1996年連續(xù)授予了詩人。

進入到21世紀,小說家無疑是主流,多本體作家受到青睞,詩人被“冷落”。如果從1996年的辛波斯卡算起,到2011 年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獲獎,中間長達15年沒有純詩人的身影,而自特朗斯特羅姆到格麗克又隔了9年。

諾貝爾文學獎不會連續(xù)授予詩人?顯然不是的。包含上文提到的1995、1996年那次,諾獎歷史上共有6次連續(xù)授予了詩人。事實證明,所有言之鑿鑿的預測最終往往都會被“打臉”,尤其是近些年,瑞典學院的院士們越來越不按套路出牌。所以讓我們再重溫下三十一年來的杰出詩作,靜待驚喜。

 

30年里,純詩人只有6位

□ 2020年,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

本文圖片來源 :人民視覺 資料圖

本文圖片來源 :人民視覺 資料圖

 

露易絲?格麗克,美國桂冠詩人,1943年4月22日生于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格麗克的詩長于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后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zhì),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理由: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野鳶尾

在我苦難的盡頭

有一扇門。

聽我說完:那被你稱為死亡的

我還記得。

頭頂上,喧鬧,松樹的枝杈晃動不定。

然后空無。微弱的陽光

在干燥的地面上搖曳。

當知覺

埋在黑暗的泥土里,

幸存也令人恐怖。

那時突然結(jié)束了:你所懼怕的,作為

一個靈魂卻不能

講話,突然結(jié)束了,僵硬的土地

略微彎曲。那被我認作是鳥兒的,

沖入矮灌木叢。

你,如今不記得

從另一個世界到來的跋涉,

我告訴你我又能講話了:一切

從遺忘中返回的,返回

去發(fā)現(xiàn)一個聲音:

從我生命的核心,涌起

巨大的噴泉,湛藍色

投影在蔚藍的海水上。

(柳向陽 譯)

 

□ 2011年,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mer)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1954年發(fā)表詩集《17首詩》,轟動詩壇。作品多短小、精煉,往往用意象和隱喻來塑造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被稱做“隱喻大師”。一生發(fā)表詩歌僅200多首。

理由:因為經(jīng)過他那簡練、透通的意象,我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來體驗現(xiàn)實世界。

 

開放與關(guān)閉的空間

一個人用其手套般的職業(yè)感覺世界。

他中午休息一會兒,把手套擱在架子上。

它們突然生長,擴展

從內(nèi)部翳暗整個房子。

    

翳暗的房子遠在春風中。

“大赦,”低語在小草中蔓延:“大赦。”

一個男孩拉著斜向天空看不見的線奔跑

他對未來的狂想像比郊區(qū)更大的風箏在飛。

    

往北,從頂峰你能看到無邊的松林地毯

云影在那里

一動不動。

不,在飛。

(北島 譯)


□ 1996年,波蘭詩人維斯拉瓦·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

 

維斯拉瓦·辛波斯卡(1923年7月2日—2012年2月1日),生于波蘭小鎮(zhèn)布寧。她擅長以幽默、詩意的口吻描述嚴肅主題和日常事物,以詩歌回答生活。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也是公認為當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199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史上第三位獲獎女詩人。辛波斯卡一生創(chuàng)作了二十本詩集,公開發(fā)表的詩歌約400首,創(chuàng)作生涯從1950年代延續(xù)至2012年,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毒薮蟮臄?shù)目》在1976年出版時,1萬冊在1周內(nèi)就售罄。

理由:由于其在詩歌藝術(shù)中警辟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現(xiàn)實生活背后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在一顆小星星下

我為稱之為必然向巧合致歉。

倘若有任何誤謬之處,我向必然致歉。

但愿快樂不會因我視其為己有而生氣。

但愿死者耐心包容我逐漸衰退的記憶。

我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萬物向時間致歉。

我為將新歡視為初戀向舊愛致歉。

遠方的戰(zhàn)爭啊,原諒我?guī)Щɑ丶摇?/p>

裂開的傷口啊,原諒我扎到手指。

我為我的小步舞曲唱片向在深淵吶喊的人致歉。

我為清晨五點仍熟睡向在火車站候車的人致歉。

被追獵的希望啊,原諒我不時大笑。

沙漠啊,原諒我未及時送上一匙水。

而你,這些年來未曾改變,始終在同一籠中,

目不轉(zhuǎn)睛盯望著空中同一定點的獵鷹啊,

原諒我,雖然你已成為標本。

我為桌子的四只腳向被砍下的樹木致歉。

我為簡短的回答向龐大的問題致歉。

真理啊,不要太留意我。

尊嚴啊,請對我寬大為懷。

存在的奧秘啊,請包容我扯落了你衣裾的縫線。

靈魂啊,別譴責我偶爾才保有你。

我為自己不能無所不在向萬物致歉。

我為自己無法成為每個男人和女人向所有的人致歉。

我知道在有生之年我無法找到任何理由替自己辯解,

因為我自己即是我自己的阻礙。

噢,言語,別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又勞心費神地使它們看似輕松。

(陳黎 張芬齡 譯)

 

□ 1995年,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謝默斯·希尼(1939年4月13日—2013年8月30日),生于愛爾蘭北部德里郡毛斯邦縣一個虔信天主教、世代務農(nóng)的家庭。自小接受正規(guī)的英國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英文系。畢業(yè)后當過一年中學教師,同時大量閱讀愛爾蘭和英國的現(xiàn)代詩歌,從中尋找將英國文學傳統(tǒng)和德里郡鄉(xiāng)間生活經(jīng)歷結(jié)合起來的途徑。1966年,以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一舉成名。1966年到1972年,希尼在母校任現(xiàn)代文學講師,親歷了北愛爾蘭天主教徒為爭取公民權(quán)舉行示威而引起的暴亂。

希尼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詩學專家。199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諾貝爾獎演講《歸功于詩》(Crediting Poetry,1996)也是一篇重要詩論。希尼把古英語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2000)譯成現(xiàn)代英語,轟動一時。是公認的當今世界最好的英語詩人和天才的文學批評家,但自己卻曾承認是個“文盲”。

理由:由于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現(xiàn)實歷史的奇跡。


挖掘


在我的食指與拇指之間

夾著粗短的筆;舒適如一支槍。


我窗下,傳來清脆的銼磨聲

當鐵鏟切入含砂礫的地面:

父親在挖掘。我往下看

 

直到他繃緊的臀部在花圃間

彎下去又挺起來,恍若二十年前

他有節(jié)奏地弓身于馬鈴薯壟

在那里挖掘。

 

粗陋的靴踩著鏟頭,柄

貼著膝蓋內(nèi)側(cè)使勁撬動;

他鋤掉高高的葉莖,將明亮的鏟邊深深埋進去,

把新馬鈴薯掀到四下里,我們拾起,

喜歡它們在我們手里冷硬的感覺。

上帝作證,老頭還能揮舞鐵鏟。

如同他的老頭。

 

祖父一天里在托納沼澤地

鏟的泥炭比任何人都要多。

有一次我給他送一瓶牛奶,

用紙隨便塞住瓶口。他直起身

喝了,又立即開始干活,

利落地又切又割,把草泥

拋到肩后,不斷往深處

尋找好泥炭。挖掘。

 

馬鈴薯霉的冷味,濕泥炭的嘎扎聲

和啪嗒聲,切下活根莖的短促刀聲

在我頭腦里回響。

但我沒有像他們那樣干活的鐵鏟。

 

在我的食指與拇指之間

夾著這支粗短的筆。

我將用它挖掘。

(黃燦然 譯)

 

□ 1992年,圣盧西亞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年1月23日—2017年3月17日) ),生于圣盧西亞的卡斯特里。父親是英國人,母親則是非洲裔,此外沃爾科特還具有荷蘭血統(tǒng)。先后就讀于圣瑪利大學和西印度的牙買加大學,畢業(yè)后遷居特立尼達島。14歲時,初次在報紙上發(fā)表詩歌,4年后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自1970年代開始,他以客座教授和住校詩人的身份出入美國各大學,后任教于波士頓大學創(chuàng)作系。其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著有二十余種詩集,諸如《年輕人的墓志銘》(1949)、《在綠夜里》(1962)、《星星蘋果王國》(1980)、《仲夏》(1984)、《奧美羅斯》(1990)、《厚贈》(1997)、《白鷺》(2010)等。除此之外他還有近三十種劇本。

除了199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外,沃爾科特還曾獲得過多種榮譽,如皇家學會文學獎(1966)、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金蜂鳥勛章(1969)、喬姆利詩歌獎(1970)、非百老匯戲劇界最杰出戲劇獎(1971)、麥克阿瑟基金會獎(1981)、艾略特詩歌獎(2011)等。曾言“要么我誰也不是,要么我就是一個民族”。

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啟發(fā)性和廣闊的歷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jié)果。

 

力量

 

生命將不斷把草葉砸進土里。

 

我羨慕這暴力;

愛情是鐵。我羨慕

 

碎浪和巖石之間的野蠻的交易。

它們之間互相理解。

 

我甚至可以理解

奔跑的雄獅與驚懼的雌鹿之間的約定,

她眼中含有某種對恐怖的默許

 

我將永遠不能理解的

是這只野獸,他寫下一切

并且自詡為生命的核心

(西川 譯)

 

□ 1990年,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年3月31日—1998年4月19日),生于墨西哥城。5歲開始接受法式和英式教育,14歲入墨西哥大學哲學文學系及法律系學習。1937年,帕斯在尤卡坦半島創(chuàng)辦了一所中學,同年參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作家代表大會,結(jié)識了當時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最杰出的詩人?;氐侥鞲缫院螅了狗e極投入了援救西班牙流亡者的工作,并創(chuàng)辦了《車間》和《浪子》雜志。1945年開始外交工作,先后在墨西哥駐法國、瑞士、日本、印度等國使館任職。1953至1959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68年,為抗議本國政府鎮(zhèn)壓學生運動而辭去駐印度大使職務。此后他一直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shù)研究和講學活動。

帕斯在當代拉美和世界文壇享有盛譽,除諾貝爾文學獎外,還以杰出的文學成就獲塞萬提斯文學獎、國家文學獎和法國文學藝術(shù)最勛章等國內(nèi)外20多個重要獎項。其創(chuàng)作融合了拉美本土文化及西班牙語系的文學傳統(tǒng),繼承歐洲現(xiàn)代主義的形而上追索以及用語言創(chuàng)造自由境界的信念。

理由: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并體現(xiàn)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大街

 

這是一條長長的寂靜的街道。

我在黑暗中行走,跌跤,

爬起來,踏著干枯的落葉和沉默的石子,

深一腳,淺一腳。

我身后也有誰將它們踐踏:

我停,他也停,

我跑,他也跑。

當我轉(zhuǎn)過臉,無人靜悄悄。

一片漆黑,沒有出路,

我在街口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總是又回到原處,

那里沒人等我,也沒人將我跟隨,

我卻在將一個人緊追,

他跌倒了又爬起來,

一見我便說:沒有誰。

(趙振江 譯)

 

他們是小說家、劇作家、歌手,他們也寫詩

2018年的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以寫小說為主,也有詩集《鏡子里的城市》出版。諾獎評委會給的授獎詞是“在敘事想像上充滿百科全書般的熱情,代表著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方式”,顯然更看重的是她在小說上的成就,但事實上,她的小說也是充滿詩性的。

與之相似的還有2009年的赫塔·米勒和1999年的君特·格拉斯這兩位德語作家。赫塔·米勒16歲以詩歌登上文壇,迷戀圖文拼貼詩,并將之視為擺脫小說和散文創(chuàng)作困境的一種全新嘗試。她的每首拼貼詩篇幅都很短,且沒有標題、標點和段落分隔,都是由形狀不一、大小不同且五彩繽紛的字母、單詞和圖片組合而成。1991年,米勒在一次詩學講座中,首次向公眾展示了圖文詩,兩年后出版了第一部拼貼詩集《警衛(wèi)拿起梳子》。其后又先后出版了《發(fā)髻里住著的女士》《拖著摩卡杯的蒼白男士》《是不是他伊翁》等詩集。1995年,她還成為了德國語言和詩歌科學院成員。

君特·格拉斯同樣以詩歌登上文壇。1955年,他的《睡夢中的百合》在南德廣播電臺舉辦的詩歌競賽中獲得了三等獎。1956年的詩集《風信雞的長處》和1960年的《三角軌道》既有現(xiàn)實主義的成分,又受到表現(xiàn)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聯(lián)想豐富,激情洋溢,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1967年的第三部詩集《盤問》政治色彩較濃,格拉斯也一度被稱為“政治詩人”。然而其創(chuàng)作生涯的中后期則主要以戲劇和小說為著,諾獎授獎詞“其嬉戲之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也主要是表彰其這方面的成就。

2016年,美國民謠&搖滾音樂人鮑勃·迪倫的獲獎讓全世界為之詫異,有人質(zhì)疑,有人叫好。應該如何理解的歌詞,到底是將其作為詞作者還是詩人,成為當年熱議話題。鮑勃·迪倫的獲獎理由是“在偉大的美國音樂傳統(tǒng)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詩意表達形式”,音樂和詩相輔相成,很難孤立來看。而2007年的英國作家多麗絲·萊辛和1998年的葡萄牙作家若澤·薩拉馬戈雖有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歷,但在其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地位則微弱得多。

哦差點忘了,中國作家莫言最近也開始了詩歌創(chuàng)作,一度成為話題。其大作《餃子歌》,洋洋灑灑500行,限于篇幅這里就不貼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找來一品。

 

心臟無聲地搏動

托卡爾丘克


心臟無聲地搏動,血液安靜地滴落。

她強烈地愛過,付出了整個愛情。

天使奪走了她純潔的靈魂。

她強烈地愛過——他也清楚這一點。

 

在他來臨之前,她已等了很久。

她相信他的話語——那是“椴樹”蜂蜜……

她盯著死胡同,淚水涌出眼眶。

她等待電話、短信……不是一個切碎的鐘點。

 

靈魂充滿了黑暗、恐懼與灰塵,

不再述說她甜蜜的過往。

就是這樣……心臟的搏跳……眼睛緊閉。

她變成一個天使并升向天堂。

 

他或許還會給她打電話,但她已不再接聽,

天使沒有口袋可以盛放手機……

他或許還會給她打電話,但不會有回應。

她去了天堂,走了,連機票都不需要……

(汪劍釗 譯)

 

去年鞋廠為查拉蘭博先生頒獎原因不詳

赫塔·米勒


去年 鞋廠 為 查拉蘭博先生

頒獎 原因 不詳

或許 他 不得而知 或許 根本 未曾提及

獎章 近看 像片 楊樹葉

遠看 像 杏核 他 佩戴著它

興奮地 穿越 城市的 游行隊伍

去 辦公室 甚至 上床

有一天 他 發(fā)現(xiàn)

獎章上 有個 污點

他 用 20克 五花肉

拼命 擦拭著

汽車里 空空蕩蕩

司機 眼神 空洞無神

查拉蘭博先生 胸悶

他 咽了 一口 睡沫

喉嚨 墜入 脖頸

當 車窗 打開 時

他 把 獎章 扔向 人行道

這片 薄薄的 楊樹葉 在一月里

飄啊 飄啊

(馮曉春 傅翀 楊夢 譯)

 

注:赫塔·米勒詩集均無目錄,也無頁碼。除《警衛(wèi)拿起梳子》外,其他散步詩集中每首詩甚至連編號也無。本詩題目為首行詩句,編者所加。

 

櫻桃

君特·格拉斯

 

當愛情踏著高蹺

沿著碎石小路如履薄冰

終于走到樹頂

我高興剛好在櫻桃?

體驗著櫻桃恰似櫻桃,

 

不多久伸手嫌太短,

爬梯嫌老爬不到

一級,只差那么一級,

使嘗到熟透或隨風而落的鮮果。

 

甜而且更甜,甜得悶透;

穿紅衣的即如畫眉鳥夢見——

誰在親吻誰,

當愛情

踏著高蹺走到樹頂。

(葉輝 譯)

 

 

給伍迪的歌

鮑勃·迪倫

我在離家千里之外的地方

走在一條荒僻公路之上

我看見了你世界中的人與事

傾聽乞丐、農(nóng)夫、王子和國王。


嘿,伍迪·格思里,我給你寫了一首歌

關(guān)于這來到的奇異的舊世界

它似乎病態(tài)又饑餓,疲憊又破爛

它看上去瀕臨絕境,又像剛剛出生。


嘿,伍迪·格斯里,我知道你所知悉的

我所說過的話,我將反復敘說

我唱過每一首歌,但仍未唱夠

因為沒有多少人像你的昔日所為。


這首歌也獻給西斯科和桑尼,萊德貝利,

還有所有陪伴你旅程的好人們

獻給他們真實的心與雙手

雖然他們已歸于塵土,隨風而去


我明日即離開,但是也許就在今日

某一日走在某處的公路上

我想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是說:“我也經(jīng)歷了一些艱難的旅程?!?/p>

(周公度 譯)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