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陳引馳:《莊子》中的莊子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莊子生活的年代,大約是戰(zhàn)國后期,準確的年月無法認定。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

莊子生活的年代,大約是戰(zhàn)國后期,準確的年月無法認定。學者們按照《史記》中記述的“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辭楚威王之聘的線索,以及《莊子》書中涉及的人與事的時間,作出了種種推考,皆不能一致;不過,大抵是在公元前四世紀中葉至公元前三世紀前葉。

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早期的老子和莊子,與儒家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不同,他們的生平事跡很不清楚,弟子也沒有那么顯赫——雖然我們從《莊子》的《山木》《列御寇》等篇知道,至少莊子也是有弟子的。弟子不是那么有名,自然沒有編纂《論語》或者退而與弟子著《孟子》那樣的事了。老子的事跡,在司馬遷的《史記》里面已經(jīng)不能很分明;而《史記》記述的莊子,除司馬遷的評說之外,真實的生平事件其實就是《莊子》的《列御寇》和《秋水》里面曾記載的“辭相”而已。所以,如果一定要說莊子的生平事跡,其實最重要的資料來源還是《莊子》一書。

不過,《莊子》里的莊子事跡,是否一定就是實錄呢?應該說,其中有莊子本人生活的影子,但似乎又不是完全真實的紀事。玩味這些有趣的故事,莊子將自己投入其中,很有寓言的味道。

首先,莊子無疑始終處于貧困之中。有時,他甚至需要向人求貸以維持生計: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外物》)

監(jiān)河侯的推托令莊子很是惱怒,這可想而知,不過他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而是講了一個故事,生動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如果熟悉《莊子》,即刻就可以辨認出這是他一貫的言談、行文的風格,即所謂“寓言”——“藉外論之”?!跺羞b游》以鯤鵬始,《秋水》以河伯遇北海若始,都是這樣的“寓言”方式。

據(jù)《史記》的記載,莊子擔任過漆園吏,不過,在《莊子》中倒記著他倚憑織屨為生: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shù)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鼻f子曰:“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列御寇》)

織屨顯然不算好生計,所以“處窮閭厄巷”而“槁項黃馘”。

因為貧窮、困窘,不僅形象和住處很糟,服飾自然也不會好,莊子穿的是破衣爛衫: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cè)視,振動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征也夫!”(《山木》)

所謂“大布”就是粗布,不僅粗布而且還打了補丁,就這么去見魏王了:這或者是因為莊子實在沒有更好的衣服可以多少裝飾一下了,或者他根本就不拿見魏王這件事當回事兒,當然更好的理解是兩者兼而有之吧。雖然從這些情形,可以清楚地看出莊子過著困窘不堪的生活,然而他未嘗喪失自己的生活尊嚴,而且對有損有辱自己的言行絲毫不假辭色。曹商為宋出使秦國榮歸后的得意,受到莊子無情而苛狠的諷刺,他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當時往來各國的士人最高的理想不過就是“說人主”而“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其品質(zhì)被貶抑得不能再低下了。而對魏王所形容的“憊”,莊子堅持說自己這般形象只是因為“貧”即貧窮,他將“憊”界定為“士有道德不能行”,說處在“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那是不可能的事——細細玩味,似乎莊子有些自相矛盾,先前他一口否定了自己是“憊”,而這里卻又說處今日之世難逃于“憊”。不過,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莊子最后一轉(zhuǎn)罵得痛快罵得爽,這是最要緊的:這不僅為自己無論是“貧”還是“憊”作了徹底的辯護,而且毫不客氣地將魏王之類都罵進了,“昏上”還不直接刺激嗎?最后還提出了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忠臣比干,剖他心的是人人皆知的昏暴之君商紂!罵國君到這地步還能設(shè)想更上層樓嗎?

莊子對于他所不屑的人物,絕不寬貸,那是一貫的;即使是他的朋友,比如惠施: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類似的故事還有見于《淮南子·齊俗訓》的一個:“惠子從車百乘以過孟諸,莊子見之,棄其余魚?!被菔┢鋵嵅粌H善于口辯而已,他在魏國任事還是很有作為的,從世俗的角度不妨說頗為成功,內(nèi)政方面如《呂氏春秋·淫辭》記:“惠子為魏惠王為法,為法已成,以示諸民人,民人皆善之?!敝劣谕饨唬瑒t《戰(zhàn)國策·楚策》載:“五國伐秦,魏欲和,使惠施之楚?!比欢?,即使是朋友,即使他獲得了相當?shù)某删?,莊子仍然堅持自己的態(tài)度,將魏國比擬為“腐鼠”,而將惠子比擬作守護“腐鼠”的“鴟”,也實在是貶抑至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莊子對于魏王、曹商乃至惠子所悠游其中的世俗世界,持強烈的抵拒姿態(tài),甚至可以說是傲慢過度,或曰其傲在骨。但這不是吃不到葡萄的狐貍的故作姿態(tài)的反激表現(xiàn)。莊子本人也曾有機會進入世俗的名利場,但他斷然拒絕了:

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列御寇》)

這事在《莊子》中還保存了略有不同的記述,見于《秋水》: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鼻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p>

結(jié)合這兩段記敘,莊子拒絕的理由很明白: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進入世俗的官場、名利世界,從根本上違逆了他的生活信念。他不要那些種種的外在榮飾及身后的顯貴,他所希望的只是自由自在的生。在“方今之時,僅免刑焉”(《人間世》)的時代里面,“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在宥》),要求得安然的生都是那么不容易的事,為什么還要投入充滿危險的境地呢?說莊子逃遁規(guī)避也好,說他高蹈超越也好,關(guān)鍵在于他堅持了自己的生活信念;一切違反這一信念的行為,即使是舉世醉心向慕的,也將不顧而放棄。生命中的追求或許可以出自沖動,而放棄一定是理智省思的結(jié)果。

莊子辭相算是他全部生活中最有名的一件事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述莊子的傳記中,實在的事跡其實只有這一件,而看得出來,司馬遷的記述是錯綜《莊子》中的兩處記載而成的: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p>

這里,明確點出聘請莊子的楚國國王是楚威王,從年代上看,大抵相合。不過,即使對這一有多種文獻記載的莊子事跡,也有人提出質(zhì)疑:

楚聘莊周為相,愚按史無其事,而列御寇、子華子凡方外橫議之士,多自夸時君聘我為相而逃之。其為寓言未可知。又時君尚攻戰(zhàn)權(quán)術(shù),未必有禮聘巖穴之事。雖孟子于梁、齊,亦聞其好士而往說之,非聘也。縱其聘之,何至預名為相而聘之?(宋黃震《黃氏日鈔》卷五十四)

如果作為嚴格的史實加以真實性的考究,莊子辭相的事或許確實有許多可以推敲、質(zhì)疑的地方。不過,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作為寓言,它在事實上的真實性或許不必苛求,重要的是它真切地體現(xiàn)了莊子的精神取向,他是一個在污濁的世間堅持自己生活信念的人,他是能夠超越當下的世俗攀求而守護自己本來生命的人。對此,“辭相”不是一個極好的呈現(xiàn)嗎?在對這一意義的呈現(xiàn)中,“辭相”還不夠真實嗎?

最后,應該提出,莊子并非一個僅僅對現(xiàn)實持嚴厲態(tài)度的人,他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其中最大的樂趣就是與人們展開情智兼具的論辯,而他最好的辯友應該就是他曾嚴加譏諷的惠施:《逍遙游》《德充符》《秋水》篇的最后,都記載了莊子和惠子之間的辯說。雖然似乎莊子對惠施的觀點很不以為然,批判的時候毫不留情,但莊子對惠施確實抱有深切的情誼: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徐無鬼》)

這里面透著真正的、深刻的同情和悲哀。

本文節(jié)選自《莊子講義》第一章第二節(jié),陳引馳著,中華書局2021年9月出版。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quán)刊發(fā)。

本文節(jié)選自《莊子講義》第一章第二節(jié),陳引馳著,中華書局2021年9月出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