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望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艱苦卓絕的開拓斗爭、舍生取義的無畏犧牲,更加激勵感召著后來者的前行。
9月24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組織,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龍華烈士紀念館編寫“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舉行了新書首發(fā)儀式。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是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時期著名英烈人物最為集中的紀念地。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171位中央委員,其中有42人犧牲,在龍華犧牲了7位,占六分之一;首屆中共中央監(jiān)察委委員10人中有8人犧牲,在龍華犧牲了4位,占二分之一;其他曾在龍華被押過的革命者更是數(shù)以千計。
“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首批選取11位英烈集結成書,分別是:《彭湃畫傳》《趙世炎畫傳》《羅亦農畫傳》 《楊殷畫傳》《陳延年畫傳》 《陳喬年畫傳》 《林育南畫傳》 《楊匏安畫傳》 《許白昊畫傳》《張佐臣畫傳》《楊培生畫傳》。
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
叢書按照這些烈士生平脈絡,選取若干重要歷史事件,配以反映歷史背景、切合主題內容、延伸相關閱讀的豐富歷史圖片,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敘寫龍華英烈們在風雨如晦中篳路藍縷的艱難尋路、為中國革命披肝瀝膽的無畏與犧牲,彰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實現(xiàn)救國、救民的初心。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云在首發(fā)儀式上介紹:“黨史研究室作為作為這套叢書的主要編寫部門之一,去年10月啟動后,迅速組織青年骨干力量潛心鉆研、精心撰寫、反復修改。各位年輕作者在建黨百年各項繁忙工作中盡可能廣泛閱讀資料,深入實地走訪,克服困難,順利完成編寫任務?!?/p>
“書中所收錄的圖片和史料多源自各兄弟省市黨史研究室、紀念場館,以及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龍華烈士紀念館等機構的公開出版物及展陳,或源自英烈后代的珍藏。叢書基本采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期的老照片,非常珍貴。部分因為年代久遠而無法直接利用的老照片,我們就進行必要修復,無法修復的就通過對現(xiàn)存史料進行考證后重新拍攝?!眹缾墼普f。
新書發(fā)布儀式上,上演了以龍華英烈畫傳為藍本排演的情景劇——《不忘初心是奉獻》。
這是一套年輕人寫年輕人的故事、年輕人編給年輕人看的黨史讀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在首發(fā)式上說道:“絕大多數(shù)龍華英烈犧牲時的年紀并不大,叢書首輯刻畫得這11位烈士,他們犧牲時大多數(shù)只有二三十歲,他們是一百年前的80后、90后、00后。在這11位英烈中,7位是中央委員、3位是中央監(jiān)察委員、1位是中央候補監(jiān)察委員。從1927年到1931年,為了尋求民族復興和為人民謀幸福,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堅持對真理的堅定信仰、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在當時的險惡環(huán)境下,他們斗志昂揚、百折不撓?!?/p>
“這套叢書各分冊的作者和責任編輯也基本都是80后、90后。從籌備到審校,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叢書如期出版,他們中很多人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展現(xiàn)出昂揚的精神面貌。 作者團隊雖然年輕,但他們已經逐漸挑起大梁,寫作上忠實于歷史,考證嚴謹扎實;叢書不僅編校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設計的時候也充分考慮貼近現(xiàn)在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力求以精良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英烈們的事跡和精神,讓英烈精神入腦入心?!标R寧輝說。
彭湃烈士的孫女彭伊娜在現(xiàn)場分享道,當她收到《彭湃畫傳》時一口氣讀完,爺爺當年在上海參加領導工人運動的部分史料,連他們家屬都較少讀到。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充分展現(xiàn)了革命烈士為國家的獨立、繁榮和民族的解放發(fā)展不懈奮斗,直至犧牲的感恩故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英烈精神和流淌在上海這座光榮城市的紅色血脈。它的順利出版是各界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部署要求,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切實體現(xià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