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大學校友會聯(lián)合主辦的“筆墨·詩詞·人生:《詩聯(lián)詞韻:周其鳳墨跡選》新書對談”在北京舉行。
現(xiàn)場
《詩聯(lián)詞韻》收錄了116幅北大前校長周其鳳的書法作品,每幅選取與中國文化中勵志修身內容相關的詞語,如求索、仁愛、忠信、丹心、鵬圖、躬行、慎獨、澄觀、忘憂、自在等,配有相關的一聯(lián)古今詩句,詞語以草書形式書寫,詩句以行楷形式書寫,整體分為以求索、修身、澄懷、熙怡、忘我為主題的五組,并附張學君撰寫的釋文,講解詩文的含義和文化背景。
周其鳳介紹,《詩聯(lián)詞韻》中所選取的“詞條”都貼合自己的心境:“我的書稿創(chuàng)作于2020下半年和2021上半年,當時我已經收到北京大學下達的退休決定的反饋,我已年過古稀,且有病在身,腿腳疼痛難于行走,站著寫字很不容易。因此,書稿內容恐難掩飾一個退休老人衰老的心態(tài)。比如 《清靜》 一條,引用的詩句選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七律‘老病幽獨偶吟所懷’的尾聯(lián)。該詩全文如下:‘眼漸昏昏耳漸聾,滿頭霜雪半身風。已將心出浮云外,猶寄形于逆旅中。觴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后妓房空。世緣俗念消除盡,別是人間清靜翁?!?/p>
收入《詩聯(lián)詞韻》的作品,周其鳳采用了最簡單的書寫形式,一律用四尺宣紙寫成,中間位置是學習運用草書形式書寫的一個漢語詞匯,上款的位置則用行楷書寫一個詩詞聯(lián)句。
周其鳳
至于五個主題的選擇,周其鳳認為,“求索”是人的本能,甚至是人生的全部。求索是對理想的追求,其過程難免是糾結的,難免要不斷肯定又不斷否定。比如該部分下的詞條“自由”。“自由”是人所追求的,在西方被標榜為普世價值觀。然而,“自由”并不“自由”。柳宗元的詩句“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便是這種自由與不自由的矛盾和張力的詩意表達。其時柳宗元任永州司馬,感嘆自己拘于官守,不得如田家男女那般隨意自在。張學君的釋文也解釋得很準確,他說:“名利是有代價的,那就是犧牲自由;自由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放棄事功?!?/p>
在詞匯和詩句的選擇上,周其鳳希望每聯(lián)詩句都能或多或少引起一些啟發(fā)和聯(lián)想,比如詞條“活水”。 人們最熟知也引用最多的詩句是南宋大儒朱熹的七絕詩《觀書有感》中的那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周其鳳在書中引用的是名氣比朱熹小了許多的南宋女詩人朱淑真的七絕詩《東馬塍》中的首聯(lián),“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護田”,“我實在太喜歡這個暗字了!護田而不張揚,潤物無聲,當是多么高尚的品德?!敝芷澍P說。
再比如詞條“平等”?!捌降取边x用的是南宋潘牥的七律《雪》中的聯(lián)句“鋪勻世界能平等,補住梅花得十分”。“這里說的是把世界鋪勻了就能實現(xiàn)平等。但是,且不說鋪勻世界實在是辦不到的,而一個真正鋪勻了的世界也并不見得美麗。潘牥這里也說,只有鋪勻世界的雪還不夠,還要補住梅花才能得滿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道,一個美的世界應該是包容的、多樣的、多元的、百花齊放的,而不必過于純粹,甚至不能過于純粹,不能過于正確。宋朝人盧鉞寫過一首七絕《雪梅》:‘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也是說僅有雪或者僅有梅都不夠好,要有雪有梅,還要有詩才算圓滿。”
《詩聯(lián)詞韻:周其鳳墨跡選》一書的注釋工作由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語文學家張學君完成。
內頁
內頁
張學君認為,每一個條目都有豐富的原始語境,“我也希望回到詩人的原始語境里,把詩人當時的情境呈現(xiàn)出來,這就是我作釋文的基本理念。每個條目背后都有一些典故,這些典故不了解,欣賞書法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少了一點趣味。一旦把典故講清楚,你會發(fā)現(xiàn)特別有意思。比如說‘忠信’一條,詩文是范仲淹寫的。他的原詩是:‘忠信平生心自許,吉兇何恤賦靈烏?!麨槭裁磳戇@樣一首詩?范仲淹是北宋的賢臣,非常的正直,也因此得罪很多人。當時在朝中主政的是呂夷簡,他拉幫結派,最后朝中就變成了他們幫派的天下。范仲淹在心里特別不服氣,就寫了篇文章《百官圖》,來諷刺這個事,結果就被貶到江西饒州去。范仲淹在應答朋友的詩文時寫了一篇《靈烏賦》,同時又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后兩句就是‘忠信平生心自許,吉兇何恤賦靈烏’,來表明自己還是不會屈服于對立勢力的打壓,還會堅持的。”
還比如有一條是“仁愛”。仁愛本是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里又涉及一個典故。始平公、昌言和司馬光三人是朋友,昌言被貶到符離的時候,在路上就遇見一只生病的仙鶴,他就把仙鶴帶到船上一直養(yǎng)著。后來等到他回到京城,始平公還非常關心這只仙鶴,就問這只仙鶴是不是還活著?他給歐陽修寫了一封信,信里是兩首詩,表示對仙鶴的關心。歐陽修看到始平公的信,特別感動:一位朝中重臣,他能夠如此關心一只鳥,那么他對天下的黎民百姓應該也是特別關心的。于是,他就寫了這么兩句詩:“不令一物傷天理,仁愛方知真宰心?!边@個也是從孟子以來,中國傳統(tǒng)社會非常重視的一種惻隱之心。一個人有惻隱之心,發(fā)揮廣大之后就可以愛天下人;一個官長有惻隱之心,發(fā)揮廣大之后就可以為民父母。所以,這里面有著深刻的儒家倫理。
還有一條是“吾喪我”,涉及莊子的典故?!肚f子·齊物論》講到了一個叫南郭子綦的人,每個人面對世界的時候,會根據世界和我們的互動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情來。而南郭子綦的表情完完全全是非常淡然的,好像已經喪失了對立面,外在世界對他已經沒有任何影響了。南郭子綦說自己的狀態(tài)叫“喪我”,一個人能取消自我的時候,小我沒了,有了大我,他就能夠進入一個全新的大一的世界,這涉及到莊子非常重要的齊物的觀念。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祝帥談道,一件書法的氣質是跟作者的氣質相通的,“北大有一個詞經常提,那就是博雅,博雅這個詞真的非常好,和今天美育的氛圍特別的契合。我們今天在北大談美育,不是要把北大的同學都訓練成專業(yè)的戲劇家、專業(yè)的書法家,我們要勇于在學校里提倡這么一種博雅的或者是叫做愛美的氛圍,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有足夠美學和美育修養(yǎng)的專家。我想周校長這本書也是一個身體力行?!?/p>